xx市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_第1页
xx市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_第2页
xx市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_第3页
xx市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_第4页
xx市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00 年以来,结合全市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整体部署,我区坚持“四个有利于”和“三重三评”的原则,滚动实施了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各项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第五轮( 2012)期间,区委、区政府提出“生态立区、环境优先”的理念,全面启动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的整体工作,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协调推进机制,以“着力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全力保障区域环境安全”为落脚点,各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环境基础设施更加健全,环境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区域环境风险安全可控,区域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更严、更明确要求,我区当前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尤为突出,整体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差距依然很大:一是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空气、水、土壤的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二是环境信访矛盾居高不下,区域性、综合性环境问题突出,处理难度 大;三是农村地区环境污染凸显,由于社会管理、农业结构和村民意识问题等因素,各类小型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四是社会参与意识尚未形成,公民主体保护意识已基本具备,但社会的整体参与意识不强;五是环境管理相对薄弱,生态文明考核体系没有形成、环保监管能力与管理对象、内容不相匹配。 2015正值我区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是贯彻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战略布局的重要落实期,也是“十二五”与“十三五”之间承上启下的关键期。为进一步做好我区的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特制定 第六轮 2015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结合区情,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增强区域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切实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努力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积极向国家级生态区建设要求迈进,让 城更美、居更宜。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完善生态服务体系为基础,以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为手段,按照四个 “ 更加注重 ” (更加注重空间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发展转型;更加注重全过程环境管理,强化污染源头 防控和系统控制;更加注重与清洁空气、清洁水等专项行动计划的衔接,推动环境保护体系完善;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加快推进生态宜居城区建设进程),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和竞争力,构建 “ 宜居、宜业、宜游 ” 的生态 丽 (二)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民生优先,更加注重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聚焦全社会关注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强化大气、水等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加快完善城市生态网络格局,努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城市安全。 坚持预防为主、监管从严,更加注重全程管控 和方式转变。以强化源头控制和深化污染治理为抓手,逐步推进全过程污染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城乡一体、建管并举,更加注重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服务向郊区和农村延伸,强化基层环境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实现城乡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全民参与、合力推进,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的全社会协同。以深化生态文明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的责任体系、考核追究机制,落实多部门齐抓共管,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 区域协作和联防联控,强化环保工作合力。 (三)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全市各项计划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努力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环境监管能力明显提升,环境优化发展进一步体现,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社会生态文明水平明显提高,人口资源环境更加协调,各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位于全市前列,为国家生态区建设打好坚实基础。到2017 年,基本完成以下目标: 1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细颗粒物( 均浓度比 2013 年下降 2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污染严重水体大幅减少,建 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市生态结构不断优化,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初显成效,城乡环境有所改观,让群众明显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 2环境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全区城镇污水处理率力争达到 90%,污水厂污泥得到全面有效处置;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 100%,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得到全面安全处置。 3环境保护优化发展不断深化。区域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280 万吨标准煤以内,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3%以上,强势推进工业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循环经济发展有所突破,再 生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4环境风险防控能力继续加强。建立源头预防性规则和制度保障措施,污染企业结构调整形成整体推进态势,水、大气、固废等领域防控体系更加完善。 5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制度得到创新和进一步完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基本确立,社会公众参与平台更加完善,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合力进一步形成。 (四)任务概要 本轮计划共设 8 大专项领域任务,分别为:水环境保护专项、大气环境保护专项、土壤污染防治专项、固废污染防治专项、产业转型和工业污染防治专项、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专项、生 态环境保护专项、循环经济专项。同时,加强制度、政策和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等保障机制。整个计划初步设定 97 项工作任务。 二、水环境保护 (一)实施原则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全市水污染防治要求,制定落实清洁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水源地保护、截污纳管和河道综合整治等工作,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加快提升水环境基础设施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行动目标 到 2017 年,地表水污染严重水体大幅减少,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东、西部污水处理厂提升至一级 A 标准;完成二级水源保护区内直排污染源纳管工作; 2015 年前全面完成建成区未纳管 污染源截污纳管,至 2017 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 90%以上,污泥处理率达到 100%;深入推进城镇化地区的污染整治,减少城镇化地区的面源污染,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 (三)主要任务 1确保饮用水安全 ( 1)建设水源保护区环境监管和预警体系。落实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管理责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水源保护区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削减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水源地应急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减少、控制和消除污染事故对饮用水源造成的危害。 ( 2)开展二级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作。加强二级水源保护区污染整治工作,开展二级水源保护 区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积极推进二级水源保护区的纳管工作, 2017 年底完成二级水源保护区内直排污染源纳管工作。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1)截污纳管工作。完善集中建设区管网建设,完成 里污水管网建设工作;到 2015 年底,全面完成建成区未纳管污染源截污纳管工程;强化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 195”区块内污水实现全面收集处理,逐步推进非建成区有纳管条件地区污染源的纳管。 ( 2)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及扩建。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作,确保到 2017 年 6 月,东西部污水处理厂出水提升至一级 A 标准。新建 5 万立方米 /日的西部污水厂三期工程,出水水质为一级 A。 ( 3)完善污泥处置体系。提高污水厂污泥处置水平, 2016 年建成 100 立方米 /日的污泥干化处置工程,确保污泥安全处置和有效处理。 3深化河道治理和水系管理 ( 1)加强河道综合整治。以城郊结合部、骨干道路周边等区域为重点,聚焦市民反映强烈和污染严重的河道,明确村镇级中小河道的属地包干的责任机制和考核推进机制,加大中小河道整治力度,实施巨潮港等 45 公里河道综合整治。 ( 2)完善河道长效管理机制。按照河道保洁和设施养护“两个全覆盖”的要求,推进河 道管理范围陆域、水域设施养护一体化和综合化,全面提高河道设施养护作业水平,巩固提升全区河道水环境面貌。按照引清调水和水质监测“两个常态化”的要求,加强水利控制片水资源调度,开展重点河道水质监测,确保引清调水安全。全面推进约 358 条 255 公里中小河道轮疏,进一步提高河道引排能力。 4控制城市化地区面源污染 严格做好 城实施雨污分流管网建设;试点实施 区居住小区排水系统的旱流截污改造;加强对排水管网的养护,防止污染物沉积。 三、大气环境保护 (一)实施原则 以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目标,以大幅削 减污染物排放为核心,全面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和污染减排,围绕重点领域,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二)行动目标 按照污染减排和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要求,全面完成各项减排项目,到 2015年末完成中小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到 2017 年末,取消区域内分散燃煤现象,全区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细颗粒物( 均浓度比2013 年下降 20%左右。 (三)主要任务 1优化能源结构 ( 1)加快锅炉、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完善天然气输配管网系统,基本实现城镇化地区居民生活燃气化; 到 2015 年,完成中小燃煤(重油)锅炉和窑炉的清洁能源替代或调整关停,基本取消经营性小茶炉、小炉灶等分散燃煤(或其他高污染燃料)设施;到 2017 年,完成楚华热电( 4 台, 45 蒸吨)、星火热电( 2台, 瓦时)的清洁能源改造,全面取消分散燃煤设施。 ( 2)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能源管理,确保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 3%左右,到 2017 年,区域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280 万吨标准煤以内。 ( 3)开展低碳示范重点工程。继续推进 城能源中心建设, 2015 年底完成一期工程,能源北站实现供能,满足朗润、绿地项目需求 ;到 2017 年,完成分布式能源站项目的全部三期建设,完成全环网管道建设,实现 鱼全区域供能。 2深化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深化重点企业治理,推进汽车涂装、船舶涂装、涂料生产、印刷等行业 成 21 家 点排放企业 合治理;有机化工原料制造、合成材料等六个行业重点企业按照规程,实施 开停工维检修期间的 制措施。 3加大流动源污染控制 ( 1)加大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建设便利、快捷、舒适的公共交通系统。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建立 自行车租赁系统。完善区内公交线网,填补公交空白,构建起层次清晰、级配合理、换乘便捷、服务高效、低碳智能的公共交通网络,到 2015 年, 区公共交通出行比率 18%以上,全区达到 15%以上,到 2017 年, 区公共交通出行比率 27%以上,全区达到24%以上。 ( 2)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公交、环卫、出租车等行业和政府机关率先推广和使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达到 60%以上。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充电桩、加气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建成 100 个充电桩。 ( 3)加快淘汰黄标车 和老旧车辆。 2015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城高速范围内黄标车限行,同时 环高速范围内全天禁止国标准汽油车通行。2015 年底前全面淘汰辖区内黄标车,开展综合治理措施推进老旧车淘汰。 ( 4)加强车辆污染监测监管和治理。加大机动车排放路检执法力度,推动落实车辆维修和污染整治;强化机动车环保年检;加强营运性货运车辆的行业管理和污染整治,提高车辆排放的行业准入条件。 ( 5)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理。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污染情况的基础调查,启动高污染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和淘汰更新。 4深化扬尘 污染防治 ( 1)推进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 2015 年,本区域工地面积总量中落实的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不少于 50%; 2016 年,全部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2017 年进一步推进。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 城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的建筑面积不低于 50%;结合旧房综合改造,因地制宜改善既有居住建筑能耗水平。 ( 2)加强建筑扬尘污染控制。符合建设管理部门要求的建筑工地推进安装扬尘污染在线监控系统。继续加强拆房工地、市政工地以及工业企业燃料、原 料产品堆场扬尘污染控制,落实降尘措施。大型市政工地推进安装扬尘污染在线监控系统。开展“扬尘污染控制区”复验与创建工作。加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到 2015 年,文明施工达标率达到 95%;到 2017 年,文明施工达标率达到 98%以上。 ( 3)强化码头、堆场扬尘整治。推进码头、堆场的料仓与传送装置密闭化改造和场地整治,开展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布局调整和环境整治工作,到 2017年,内港散货堆场和其他砂石料堆场降尘设备安装率达到 80%以上,保留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降尘设备安装率达到 100%。 ( 4)加强道路扬尘污染控制。规 范渣土等散装物料运输,通过 理系统平台对渣土运输车辆的行驶路线进行检查;加强部门联动和联合执法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责令整改;建立渣土专营单位诚信档案,将日常检查纪录、考核结果和处罚记录等计入档案,推进渣土运输车辆、船舶密闭防漏改造,实施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整治工作。继续提高道路保洁率和保洁质量,到 2015 年,实现道路冲洗率达到 45%以上;到 2017 年,实现道路冲洗率达到 48%。 ( 5)推进其它工业扬尘污染治理。实施工业企业内部散料堆场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取缔石材加工企业露天敞开式作业。 5、推进社会生活源 治理 ( 1)加强加油站(车)油气回收管理。深化油气回收治理。建立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的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完善油气回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 2)推进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加强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强化喷涂、干燥作业规范和执法监管,禁止露天喷涂和露天干燥。 ( 3)开展开启式干洗设备改造淘汰。开展干洗行业设备改造、淘汰工作,完成无溶剂回收装置的开启式干洗机更新改造。 ( 4)深化餐饮业油烟气治理监管,深化油烟气治理。开展餐饮油烟气综合整治,到 2017 年,城市化地区餐饮服务场所全部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 四、土 壤污染防治专项 (一)实施原则 以加强农业土壤保护和工业场地监管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整合、权责明确的土壤环境管理体系,有序推进污染土壤修复治理。 (二)行动目标 到 2017 年,基本摸清本区土壤环境环境状况,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治理试点。 (三)主要任务 1开展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 开展化工石化、医药制造、橡胶塑料制品、纺织印染、金属表面处理、金属冶炼及压延、非金属矿物制品、皮革鞣制、金属铸锻加工、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及使用、农药生产、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及处置等 12 类工业企业场地,以及加油站、生活垃圾收集处置 、污水处理厂等企业遗留场地环境专项调查。建立污染场地基础数据库和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污染场地的跟踪管理、动态更新和信息共享。 2积极开展土壤修复 以重点行业遗留场地为重点,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预防与修复工作,试点推进原塘外化工区土壤生态修复。 五、固废污染防治 (一)实施原则 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重点,以保障居民健康生活和提升环境意识为要求,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减量。以提升能力和完善体系为重点,强化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能力,完善区域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体系。 (二)行动目标 到 2015 年底,完成建设年 处理生活垃圾 吨的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到 2017 年,建设 49 座生活垃圾小型压缩站,实现环卫设施区域共建共享;全区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 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 100%。 (三)主要任务 1持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 ( 1)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体系建设。全面建成日处理能力为1000 吨的生活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项目,新建生活垃圾小型压缩站 49 座,采取“小型压缩站直运与垃圾转运站转运”并行的模式运作,逐步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分类体系。 ( 2)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 集。以实现“全过程分类和减量”为目标,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案,持续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到 2017 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覆盖全区城镇化地区居住小区,进入末端生活垃圾处理量控制在 斤 /日 /人以内。 ( 3)垃圾渗滤液、臭气治理、焚烧余热利用。严格做好生活垃圾压缩站、中转站的渗滤液、臭气和治理工作;加强生活垃圾处置中心的环境保护日常管理,严格做好焚烧余热蒸汽提供二期污泥干化项目的保障等。 ( 4)规范建筑垃圾临时堆点管理。开展建筑垃圾临时堆点的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堆场的监督和监管。 2完善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体系 ( 1)完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监管体系。确保全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依法安全处置率达 100%;完善中小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运机制,确保医疗废物安全无害化处置。 ( 2)加强对工业固废的监管力度。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逐步探索搭建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确保一般工业固废得到妥善处置 , 明确工业固废源头减量相关措施。 ( 3)优化工业园区危险废弃物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危险废物重点处置设施建设,启动 工区 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工业区块内危险废物管理平台,提高工业园区危险废物监管和处置能力。 六、产业转型和工业污染防治 (一)实施原则 强化产业布局调整,加大对区内劣势企业淘汰力度,加快推进存量土地的二次开发,有效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推进工业项目按产业导向规划工业区块集聚,提升区域产业能级。以工业污染治理和工业园区环保管理提升为重点,着力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工作,落实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强制性审核;以规范和完善环境管理为核心,强化对企业、园区的高标准综合治理和高水平监管,推进工业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促 进工业区可持续发展。 (二)行动目标 加大重污染劣势企业淘汰力度,推进完成工业落后产能以及污染物排放重点风险企业结构调整,到 2017 年底,全区电镀、热处理、锻造、铸造等四大加工工艺生产点总量明显压缩;完成 6000 亩工业用地的调整任务;各镇(开发区)三年内累计调整总量中 104 板块工业用地占比达到 70%以上;加快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强制性企业全面完成审核。 (三)主要任务 1严格产业准入管理体系 规范招商引资政策,优化建设项目的发改、环保、工商、税务、建设等多部门的审批联动机制,不符合规划的、没有环保基础设施的 项目坚决不批。按照本区发展定位和更高的节能环保要求制定实施严于国家要求的产业准入标准和名录,严格实施环评、能评管理,禁止新建钢铁、建材、焦化、有色等行业的高污染项目,严格控制石化、化工等项目,严格控制劳动密集型一般制造业新增产能项目。加强常态管理和监督检查,加大新改扩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力度,严格实施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行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2加快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 ( 1)推进重点区域布局调整。推进 104 区块的归并集中, 195 区块的产业转型和 198 区块的复垦。对 104 各板块确定整体优 化布局方向,开展整体归并调整;对 195 板块,实施“调整一批、转型一批、转移一批”,推动 195 板块整体向都市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对 198 区域,要以整理复垦为主,推动 198工业用地减量化,保护耕地和生态资源。到 2017 年,完成 6000 亩工业用地的调整任务,前 2 年每年完成调整 2400 亩,第 3 年完成调整 1200 亩;启动江海经济园区整体转型整治工作。 ( 2)推进重点行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聚焦本市部分行业生产工艺、装备、产品指导目录中涉及化工、钢铁、建材、纺织、轻工等 12 个行业;不符合本市能耗、环保、安全等硬约束标 准的、低效用地的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等。每年计划调整企业 45 家左右。 3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 强化重金属污染企业的管理,确保一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逐步建立重金属监测体系。严控区域转型环境风险。加强结构调整、产业转型过程中的环境风险管理和环境污染控制,切实保障区域环境安全。 4持续推进清洁生产 加大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五大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方案实施力度,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成效。到 2015 年,全面完成五大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继续推进其他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工作。到 2017 年,五大行业企业按照推行方案要求完成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开展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并开展宾馆等服务流通领域的清洁生产试点工作,每年力争推进 20 家工商领域企业参与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 5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体系 持续推进工业区块污水纳管工作。到 2015 年底,建成区外的 104 工业地块企业 100%纳管,到 2017 年,全面推进 195 区域、未能拆迁的 198 区域内污水收集处理。完善工业区块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建设,加强管网的维护,确保管网状态完好,实施园区雨污分流。强化工 业园区环境管理体系。落实工业园区环境责任,成立环保管理部门,明确考核要求,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质量监控。 6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深入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工业综合开发区、星火开发区、化工分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七、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 (一)实施原则 以美丽乡村建设和现代化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为抓手,推动郊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强化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生态效益。 (二)行动目标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态型环境体系逐步形成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到 2016 年底,全区生猪养殖总量从2013 年的 头,减至 25 万头;全区粮食、蔬菜氮化肥亩均使用量减少 10%,化学农药亩均使用量减少 10%,完成本区农业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粮食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到 92%。 (三)主要任务 1综合防治养殖业污染 ( 1)整体规划养殖区域。编制并实施本区畜禽规模养殖布局规划,持续取缔全区不规范生猪养殖场(点),规划形成 19 个标准化、规范化、生态化生猪养殖区(点)。凡规划外的养殖场(点)全部拆除退养,规划内的养殖场(点)实施计划生产和规 范提升,有序管理。 ( 2)生猪养殖减量提质工作。开展生猪总量控制行动,养殖量由 头削减至 25 万头(以 2013 年为基数)。到 2015 年完成减量任务的 70%,到 2016全面完成。 ( 3)继续推进农业源减排工作。以污染减排为抓手,种养结合,开展规划保留的规模化畜禽场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继续实施以生态还田、沼气工程为主的减排模式,实现雨污分流、干粪收集处理、尿污水发酵处理,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污染减排治理,实现资源化利用。三年内完成 3 家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减排治理。建立长效机制,对畜禽养殖场实行动 物防疫证和排污许可证的“双证”管理试点。 ( 4)加大不规范畜禽养殖场整治力度。加大对不规范养殖场的整治力度,加快关停中小养殖场(户),从根本上杜绝畜禽养殖粪污直排河道的现象。 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 1)化肥减施工程。推广绿化养地轮作休耕制度,推广绿肥种植 13 万亩,深耕晒垡 亩次,推广商品有机肥 吨。三年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释肥 亩次,优化肥料结构,科学合理施用肥料。 ( 2)农药减施工程。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新增 1 个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综合示范点,推进新 型高效植保机械;在蔬菜上开展物理防治技术应用示范,推广应用杀虫灯、性诱剂、诱虫板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亩次,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105 万亩次。 ( 3)农业节水节肥工程。在蔬菜、西甜瓜及果树等经济作物上推广水肥一体化 亩次,通过滴管、喷灌和渗灌等技术进行节水节肥。 ( 4)建设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建立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点,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全面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瓶、袋回收,集中转运和安全处置,三年内建立 50 个回收点并正常运行。 ( 5) 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以二麦、水稻为重点,严格实施秸秆禁烧,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坚持农机农艺结合,扶持农机户和农机服务组织,每年完成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 15 万亩次,加强秸秆禁烧专项检查。 ( 6)建立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选择区位条件好、工作基础扎实的农业园区或规模化种植合作社,继续开展农作物秸秆、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建设,倡导种养结合有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生态化、资源化可持续发展。 3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持续开展村庄改造工作,以农村村庄改造作为本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聚焦规划保留的基 本农田保护地区内的农村居民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村庄改造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内计划推进 60 个村庄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改造 3600 户。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每年评选 5 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引领和带动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八、生态环境保护 (一)实施原则 以构建和维护良好的城市生态格局为目标,结合现有城镇改造和新城建设,充分利用自然水环境、特色资源和文化积淀,按照城镇总体发展战略空间布局,从区域生态绿地和城镇园林绿化两个层面 来构筑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网络系统。 (二)行动目标 优化绿地系统综合功能,以完善生态网络结构为依托,统筹城乡发展, 2017年末新建各类绿地 500 公顷,其中公共绿地 95 公顷;建成林地面积 3000 亩;城镇绿化覆盖率由目前的 高到 31%以上,绿地率由目前的 高到29以上,人均公共绿地由 方米提高到 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由 高到 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启动国家生态区建设,推进各项生态村、镇、园区建设工作。 (三)主要任务 1持续推进绿地林地建设 ( 1)打造 城生态核心。按照 城绿地系统规划要求,重点建设“ 鱼”配套公园绿地、 河十里水街和 、 河十字水街 园绿地以及大居结构性公园绿地等,体现贤韵水乡特色,计划至 2017 年建成公园绿地 60 公顷。推进中央生态公园规划方案深化,落实建设资金,争取早日启动建设,发挥林地的服务功能。 ( 2)建立镇、社区公园体系。各镇、开发区(社区)按规划要求,优先建设各类公园绿地,以镇级公园建设为重点,建设柘林、庄行、 村等 5 公顷以上镇级公园,新建公园面积 35 公顷。 ( 3)构建绿色廊道 网络。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加快规划建设环镇区、环社区和高压线走廊林带;推进 庄公路、 x 杭公路等公路两侧以及 等河道的绿色廊道建设。新增防护绿地 255 公顷。 ( 4)推进其它各类绿地建设。根据 域发展规划,有效推进 园、大居动迁房等居住区绿化 90 公顷,推进漕河泾工业区等单位绿化 60 公顷。 ( 5)建设生态林地景观系统。根据我区土地利用规划和林地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区域生态公益林、经济林和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四旁绿化及农田防护林等工程建设,计划完成生态公益林 3000 亩。 ( 6)立体绿化建设。积极开展屋顶、阳台、棚架、桥体、停车场等立体空间绿化,提高景观视觉效果。新建居住建筑以及公共建筑高度 24 米(含)以下的非坡屋顶建筑应实施屋顶绿化;鼓励有条件的既有各类建筑和新建企业建筑屋顶实施屋顶绿化,重点推进南方国际二期屋顶绿化和苏宁电器项目屋顶绿化建设等,计划新建屋顶绿化 20000 平方米,垂直绿化 24000 平方米。 ( 7)林荫道路建设。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市政道路、穿越城市化地区的公路绿化隔离带乔木和行道树种植,增加落叶乔木种植比重,实施 道、环城西路、 、 等林荫道路 20 公里。 ( 8)绿林地功能提升。加强对城市化重点区域现有公共绿地、道路河道绿地、单位附属绿地以及建筑退界区域的景观优化和功能提升。推进老居住区保护性绿地结构调整,改善居住环境质量,重点推进 季生态园改造,满足安全游园条件。推进老 侧绿化改造和景观提升。共计划优化绿地面积 120 公顷。 2开展各级生态创建活动 ( 1)大力推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创建。到 2017 年,区域环境管理和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各项创模重点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创模指标全面达标,各类资料完整规范,通过技术考核和专家验收。 ( 2)积极推进生态示范村、镇的建设工作。根据国家、全市关于各项生态示范建设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积极推进生态村(镇)的创建工作,启动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到 2017 年:争取新建国家级生态镇 2 个(青村、 生态镇 1( 团、柘林),新建生态村 1,推进区级生态村 20 个。 九、循环经济 (一)实施原则 按照“政府主导,行业牵头,部门配合,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的可持续转变,形成各部门之间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在全区建设和完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二)行动目标 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 用和环保市场培育水平,推进环保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到 2017 年,完成 13 个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点进驻居民小区的建设指标。 (三)主要任务 1大力推进循环经济 工业综合开发区,通过鼓励企业开展中水回用,结合生态工业的创建,推进节水型园区建设。 2建设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 1)加大绿色消费宣传力度。将绿色消费理念纳入各类社区和家庭创建工作中,拓展宣传途径和深度,鼓励、引导绿色消费,削减一次性用品使用。结合“绿色星期六”和“我的环保积分卡”工作,推进绿色回收 “进社区”、“进学校”模式。 ( 2)完善废弃物回收体系 建设。以提高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明确产业废物、社会废物回收利用推进机制和示范,形成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新导向,到 2017 年,完成 13 个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点进驻居民小区的建设。 3尝试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鼓励和支持环保产业发展,以工业园区为平台,重点企业为试点,尝试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提升企业污染治理水平。 十、保障机制 (一)完善体制机制 1完善推进、管理和考核机制。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强化以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协调推进委员会为核心的工作体制和推进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各项工作任 务按时、按质推进。加强基层环保建设,完善各镇(社区、开发区、区属公司)环境管理责任体系,建立村(居)级环保工作网络,将环境保护工作触角深入到社会管理的最小单元。加大环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