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方法论之争.doc_第1页
经济学方法论之争.doc_第2页
经济学方法论之争.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学方法论争论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之争经济学方法论作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该说其对经济学的发展和变革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的。有关经济学方法论流变与纷争的传统由来已久,但在斯密之前经济学界还没有明显的方法论之争,当时的主流观点还是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归纳分析。斯密以后,他著作中所隐含的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为不同类型的学者所继承和发扬。马尔萨斯继承了斯密的归纳分析法,而李嘉图则发展了斯密的演绎分析方法。李嘉图充分发展了他的抽象能力,用严格的逻辑把经济整体简化为几个变量,并在不言自明的假设上用逻辑的方法推理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从而论述了总的规律。由于麦克库罗奇(1825)、詹姆斯穆勒(1821)等重要人物对李嘉图的追随和极力宣传,导致其学说和研究方法在当时影响甚大,甚至形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李嘉图学派。自演绎分析诞生和壮大之时,就不时有一些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界演绎偏盛的倾向提出批判和反思,古典时期的一个重要代表就是西斯蒙第(1819)。西斯蒙第反对经济学中像李嘉图、萨伊和麦克库洛赫那样使用抽象法和演绎法,强调不应建立在一系列的数理式定理上,而是必须以研究人和人类为主,了解人性,鉴别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社会生活条件。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奥地利学派则是演绎主义方法论的典型代表,以门格尔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还就经济学应当采取演绎分析法还是归纳分析法,与以施穆勒为代表的德国历史学派展开了一场论战。这场争论使得“方法论之争”成为经济学辞书中的一个固定词条,因而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空前的影响。尽管在这场著名的经济学方法论争论中并没有得出明确的胜负,但是,随着这次争辩中的书信被冠以德国国民经济学的历史主义的错误为名出版,抽象分析以及建立纯理论的观点得到的广泛宣扬。随着功利主义和边际效用的兴起,经济学就急速转入抽象演绎化的研究轨道。自马歇尔建立了新古典经济学之后,其追随者夸大了经济学的抽象化能力,并逐渐形成了目前西方经济学界彻底漠视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主流氛围,抽象演绎分析也成为新古典经济学根本性分析思路。后来,奥地利学派的传人米塞斯(1912)将这种演绎分析带到了美国的MIT和芝加哥,并与康德的先验理性相结合而形成了在西方经济学中占主流地位的芝加哥学派,这个学派从先验假设出发而无需经验验证,从而充分发挥了数学工具的优势。正因为这种工具主义的演绎分析脱离了实际,芝加哥学派的方法论和经济学被以西蒙为首的卡内基梅隆学派讥讽为“坐在轮椅上的经济学”。由于数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发展,计量经济学派的归纳主义与纯理论建构学派的演绎主义之争兴起。20世纪80年代,随着实证主义支持者的增多,主张重视归纳法的观点也再次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实证主义坚持只有通过观察(感觉)获得的知识才是可信赖的,这一哲学思潮在经济学界得到了里昂惕夫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人的支持。实证主义对经济学的影响之一就是尽可能地强调用数据和计量方法“说话”。一些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包括经济学数量方法方面的开拓者为在经济学中运用更多的归纳主义而辩护。20世纪90年代方法论发生变化,实证主义方法被质疑,归纳主义也受到冲击,演绎主义再次起死回生。而后波普尔主义理念出现,基于更加复杂的实证主义理念,表明归纳主义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之争表面上看是两派围绕归纳分析法与演绎分析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争论,但这仅是一种表象。历史学派主张历史归纳法的重要但并不否定演绎法在研究表述中的作用,如施穆勒在一般国民经济学大纲和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学及其方法论中都坦承演绎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都是经济学研究所必需的,就像右脚和左脚都是行走所必需的一样。奥地利学派强调理性演绎法的重要,但也不否认归纳分析法的意义(事实上门格尔晚年也一直在从事经济史的研究工作)。那么,双方论争的本质歧异何在?萨谬尔博斯塔菲指出两派之间的论争本质上是两种哲学范式之间的冲突:“历史学派主要遵循休谟的唯名论,而要正确地理解门格尔,则最好把它放到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主义新经院学派的背景下来考察。”休谟和亚里士多德主义是世纪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活跃时代唯名论与实在论两种思潮的代表性人物和学派。历史学派深受休谟唯名论思想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历史经验的归纳。奥地利学派则深受亚里士多德主义这一实在论思想的影响,认为存在着先验的、共相的经济学普遍“精确规律”,因此抽象演绎的理性主义方法才是经济学理论建构的最好方法。唯名论与实在论是西方中世纪经院哲学围绕个别与共相的关系争论所形成的两个对立的哲学派别。唯名论主张唯有个别事物具有客观实在性,否认共相具有客观实在性,共相后于事物,否认共相为独立存在的第一实体,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共相只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实在论则相反,认为共相具有客观实在性,共相是先于事物、独立于个别事物而存在的第一实体,共相才是个别事物的本质。个别事物只是共相这第一实体派生出来的个别情况和现象。究竟哪种方法更接近问题的本质,争论还在继续。总的来说,基于对理性的来源不同,经验主义认为理性来源于经验事实,因此,在方法论上提倡基于经验论的归纳主义;而唯理主义认为理性是先验的,因此,在方法论上提倡基于先验论的演绎主义。由于归纳主义与演绎主义都存在片面性,通过论战,学术界出现了归纳法与演绎法进一步融合的倾向。但现今的争论并没有超出当年马歇尔、凯恩斯等人的论述范围。中世纪后期,大批人文主义哲学家开始从人本身寻找伦理原则,奠定了从经验出发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传统。这个经验归纳主义的传统从培根开始,经过霍布斯、洛克和贝克莱的发展,到休谟达到彻底的发展阶段。休谟就认为,任何知识的真理性最后都必须依靠经验的检验,以致从当时一些商人的著述中提炼出来的重商主义在本质上就是经验的归纳分析。随着经济学逐渐从其他学科独立出来,经济学将其研究内容越来越限定资源的配置上,基于经验的归纳分析越来越淡薄了,而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