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题 一 名词解释 共 58 题 1 工程测量 2 大地水准面 3 铅垂线 4 绝对高程 5 中央子午线 6 水准测量 7 望远镜视准轴 8 水准路线 9 水准点 10 高差闭和差 11 水平角 12 竖直角 13 竖盘指标差 14 照准部偏心差 15 照准误差 16 直线定线 17 端点尺 18 刻划尺 19 尺长误差 20 温度误差 21 直线定向 22 方位角 23 象限角 24 子午线收敛角 25 坐标北方向 26 误差 27 系统误差 28 偶然误差 29 误差传播定律 30 权 31 平面控制测量 32 导线 33 图根点 34 导线相对闭合差 35 归零差 36 比例尺精度 37 等高线 38 等高距 39 地貌特征线 40 示坡线 41 视距测量 42 碎部测量 43 图廓 44 接图表 45 三北方向 46 坡度比例尺 47 填挖边界线 48 中线测量 49 转点 50 整桩 51 中平测量 52 测设 53 整桩号测设 54 整桩距测设 55 建筑方格网 56 龙门桩 57 清基开挖线 58 施工基面 二 填空题 共 102 题 1 工程测量是一门 研究地球的形状 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 的科学 它是通过测定点之间的 和 三个基本量来实现的 2 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是 测绘 测设 研究地球的地理空间 信息 3 通过平均海洋面的水准面称为 大地水准面 4 地面点沿 铅垂线 至 大地水准面 的距离称为点的绝对高程 而至 的铅垂距离称为它的相对高程 5 地面上两点 M N 之间的高差为 hMN HM HN 若 hMN 0 则点 M 高 于点 N 6 已知某点的横坐标通用值为 20365759 31m 则该点是在高斯投影分带的第 20 带号 内 其自然值是 365759 31 7 测量上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的基本相似 它们不同的地方是 坐标轴互换 和 象限顺序相反 8 测量中测定地面点位是通过测定三个定位元素 水平距离 水平角 和 高差 来实现的 9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由整体到局部 由高级到低级 由控制到碎部 10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 水准测量时利用一条水平视线 并借助水准尺 测 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从而可由一直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11 高程测量按采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分有 水准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和 气压高程测量 三种 12 水准测量中 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使仪器竖轴大致处于铅垂位置 调节管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使实准轴处于水平状态 两者的关系是 都用于整平仪器 前者为粗略整平 后者为精平 13 由已知点 A 测量并计算未知点 B 的高程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 高差法 其计算公式是 二是 其计算公式是 14 写出水准仪上 3 条轴线的定义 1 视准轴 望远镜十字丝交叉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 2 水准管轴 过水准管零点的圆弧纵向切线 3 圆水准器轴 过水准零点的球面法线 15 水准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有 1 圆水准器轴平行于竖轴 2 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CC 3 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轴 16 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有 闭合水准路线 和 17 珠穆朗玛峰高为 8844 43 米 其含义是 珠穆朗玛峰最高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 离 18 水准测量中 转点的作用是 传递高程 19 在某一段水准测量内 用双面尺法观测的结果中 红 黑面后视读数总和减去红 黑 面前视读数总和 应等于 0 1 或 0 1 20 角度测量包括 和 21 水平角的定义是 地面一点到两个目标点连线在水平投影面的夹角在 过目标的竖直平面内 目标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 22 竖直角的定义是 观测竖直角时 望 远镜的视准轴饶仪器横轴旋转所扫出的面应该是一个 面 23 测量水平角时 对中的目的是 整平的 目的是 24 写出光学经纬仪上几何轴线的名称及其英文缩写 25 经纬仪在进行角度测量时 其四条轴线要满足的几何条件为 1 2 3 26 设盘左读数为 L 盘右读数为 R 指标差为 x 则盘左正确读数为 盘右的正确的读数 竖盘为全圆式顺时针注记 27 观测竖直角时 在读取竖盘读数之前 应调节 使之 其目的 是使 处于一个正确的固定位置 28 观测水平角与竖直角时 用盘左 盘右观测取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或减少 的影响 29 直线定线的定义 30 直线定线一般可用 定线 当精度较高时才用 定线 31 称为钢尺的尺长误差 32 在精密距离丈量中 一般对丈量结果应加 和 三项 改正 33 相位式测距原理是通过测量 在测线上往 返传播所产生的 再按公 式计算出距离的 34 红外测距仪一般有两个以上频率的光波 其目的是为了解决 与 相匹 配的问题 35 对某边往 返观测 得观测值分别为 87 213 米和 87 226 米 则观测结果为 米 相对误差为 36 红外测距仪的标称精度为 5 2 10 6D mm 则固定误差为 比 例误差系数为 37 称为直线定向 38 地面上同一点的 方向与 方向之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方向 与 方向的夹角叫子午线收敛角 39 自标准方向的 起算 顺时针量至某直线的 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根据标准方向的不同 方位角可分为 和 40 以直线端点的 或 起算 量至直线的锐角 称为该直线的象限 角 41 某直线的磁方位角 Am 为 65 42 其磁偏角 为东偏 3 20 子午线收敛 角 为 2 10 则该直线的真方位角为 坐标方位角为 42 一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 78 另一直线的象限角为北偏西 15 则两直线之间最小的 水平夹角为 43 如下图中 已知 AB 203 则 12 21 44 2 B1 A 325 44 研究误差的目的主要是对带有 的观测值给予适当的处理 以求得其最可靠值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取 45 系统误差具有三个特性 1 2 3 其主要消减的方法有 和 46 偶然误差具有四个特性 1 2 3 4 其主要消减方法有 和 47 用某一经纬仪测量水平角 一测回观测中误差为 15 欲使测角精度达到 5 需要 测 个测回 48 用 6 级经纬仪按测回法测量某一角度 欲使测角精度达到 5 则测回数不得少于 49 在等精度观测中 取 做为观测值的最可靠值 设观测值中误差为 m 观测 次数为 n 则最可靠值的中误差为 50 误差传播定律描述了 和 之间的关系 51 水准测量中 设一测站的高差观测中误差为 5mm 若 1KM 有 15 个测站 则 1KM 的 高差中误差为 L 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为 写出计算公 式 52 已知正方形边长为 a 若用钢尺丈量一条边 其中误差为 3mm 则正方形周长的中误 差为 若丈量正方形的每条边 其中误差均为 3mm 则正方形周长的中 误差为 53 测量工作的原则是 遵循这种原则的目的是为了限制 满足 和 的 碎部测量的需要 54 经纬仪导线的起算数据至少有 和 观测数据是 和 导线计算的最终目的是求出 55 导线的布设形式有 和 56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主要采用 和 等测量方法 57 在小三角测量中 由各个三角形连续形成 的图形称为三角锁 而各个三角形 连成 的图形称为三角网 58 小三角网的布设形式有 和 59 三角高程测量一般都采用 观测 其目的是消减 的影响 60 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有 测量和 测量 因此平面控制网 可构成 和 的形式 61 三角高程测量一般与 同时进行 62 地形测量的任务是 63 所谓地形图的测绘就是将地面上各种 和 按照一定的比 例测绘于图纸上 64 称为图的比例尺 常见的比例 尺有 和 65 地形图上表示地物的符号可分为 66 地形图上的 线和 线就是地性线 它是由一些有关的 地貌特征点连接而成的 67 一组闭合的曲线是表示山头还是洼地 要根据 或 来判断 68 坐标格网的绘制方法有 和 两种 一般常用 69 对于 1 500 1 1000 1 5000 的地形图 其比例尺精度分别为 和 70 高程相等的相邻点的连线称为 等高距是 71 一个测站上 测绘地形图的工作包括 72 测定碎部点的方法有 73 地形图分幅的方法有 和 74 某图幅的编号为 H 49 69 则其正北面相邻图幅的编号为 正东面相 邻图幅的编号为 正南面相邻图幅的编号为 正 西面相邻图幅的编号为 75 某图图幅的编号为 F 48 127 其比例尺为 若编号为 J 50 107 3 则其比例尺为 若其编号为 Q 53 则其比例尺又为 76 某控制点的地理坐标为东经 102 14 30 北纬为 28 36 17 则该点所在 1 5 万比例尺梯形图幅的编号为 77 某幅正方形图幅编号为 123 4410 00 48 00 表示该图所在投影带的 经 度为 123 图幅 的坐标 X KM Y KM 78 计算土方量的方法有 和 79 面积测定的方法一般有 和 80 中线测量是 的 工作 其主要内容包括测设 81 中线测设的方法有 和 82 里程桩也称中桩 它标定了中线的 和 是线路 断 面的施测依据 83 里程桩上标明的桩号的意义是 里程桩分为 和 两类 84 线路纵断面测量又称 测量分两步进行 先是 其采用 法 然后是进行 其采用 法 85 横断面的测量方法有 和 86 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是在实地标定 87 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通常有 和 88 坡度线的测设有 和 两种方法 在坡度较小的地段 常通常采用 在坡度较大且设计坡度与地面自然坡度基本一致的地 段通常采用 89 圆曲线的主点包括 和 90 圆曲线详细测设一般常采用的方法有 91 在两点坐标反算中 已知 XAB 0 YAB 0 而 tan YAB XAB 求出 13 36 24 则 AB 92 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和地形状况 建筑基线可布置成 等多种形式 93 为了施工恢复各交点位置 施工前必须将轴线延至开挖线外的 和 上 94 为了便于桩列定位 沿控制网边每隔几个柱子的间距还要设置控制桩 这种桩称为 95 管道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控制 和 位置 以确保 管道按 和 敷设 96 顶管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控制 和 97 路基边桩测设的常用方法有 和 98 桥梁三角网的布设形式主要是 和 99 桥墩主要由 和 三部分组成 其中心线定位一般采用的方 法有 和 100 在隧道施工测量中 平面控制测量常用 101 清基开挖线是 与 的交线 102 由于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和外力作用 会使建筑物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形 当变形超过一 定的限度 就将危害建筑物的安全 所以要对其进行 它分为 和 两个方面的内容 三 选择题 共 100 题 1 工程测量是一门测定点位 的科学 A 平面位置 B 高程 C A B 都不是 D A B 都是 2 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工程测量任务范围内的是 A 公路运营管理 B 测图 C 用图 D 放样 3 测量上确定点的位置是通过测定三个定位元素来实现的 下面哪个不在其中 A 距离 B 方位角 C 角度 D 高程 4 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地球形体 称为 A 旋转椭球体 B 大地体 C 参考椭球体 D 都不是 5 通过平均海水面并延伸穿过陆地所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 A 大地水准面 B 地球椭球面 C 旋转椭球面 D 参考椭球面 6 某点的经度为东经 123 30 该点位于高斯平面投影 6 带的第 带号 A 19 B 20 C 21 D 22 7 以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纵轴 赤道投影为横轴建立的坐标系是 A 大地坐标系 B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C 地心坐标系 D 平面直角坐标系 8 设 A 点的通用坐标为 38246 78 15525833 20 米 则该点所在 6 度带带号及其坐标 自然值为 A 38 2467 78 15525833 20 B 15 38246 78 25833 20 C 38 497532 22 15525833 20 D 15 38246 78 525833 20 9 适用于广大区域确定点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的坐标是 A 地理坐标系 B 平面直角坐标系 C 高斯 克吕格坐标系 D 都可以 10 地面点沿 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 A 切线 B 法线 C 铅垂线 D 都不是 11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 来测定两点间高差的 A 水平面 B 水平视线 C 竖直面 D 铅垂线 12 在水准测量中 仪器视线高应等于 A 后视读数 后视点高程 B 前视读数 后视点高程 C 后视读数 前视点高程 D 前视读数 前视点高程 13 水准测量中 后视点 A 的高程为 40 000m 后视读数为 1 125m 前视读数为 2 571m 则前视点 B 的高程应为 A 43 696m B 38 554m C 41 446m D 36 304m 14 关于微倾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所产生的误差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误差大小一定 与前后视距无关 B 误差大小与两点间高差成比例 但与距离无关 C 误差与前 后视距之和成比例 D 误差与前 后视距之差成比例 15 中心十字丝交点与物镜中心的连线称为望远镜的 A 视准轴 B 横轴 C 竖轴 D 水准管轴 16 在水准测量中 转点所起的作用是 A 传递高程 0 180 270 90 B 传递距离 C 传递高差 D A 和 C 17 下列误差中 利用中间法不能消减的是 A 对光透镜运行误差 B 标尺零点误差 C 地球曲率影响 D 大气折光影响 18 水准测量中 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 A 竖轴竖直 B 视准轴水平 C 十字丝横丝水平 D 十字丝竖丝竖直 19 水准测量中 调节管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 A 竖轴竖直 B 视准轴水平 C 十字丝横丝水平 D 十字丝竖丝竖直 20 水准仪四条主要轴线必须满足三个几何条件才能用之进行水准测量 下面条件中 不 必要满足的是 A L L VV B LL CC C 十字丝横丝 仪器竖轴 D VV CC 21 圆水准器轴的检验校正是为了满足 A L L VV B L L CC C LL VV D LL CC 22 在进行水平角观测时 若瞄准的是目标正上方的某点 则所测的角度结果与该角的实 际值相比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23 在进行竖直角观测时 若瞄准的是与目标在同一水平面的其他点 则所测竖直角的结 果与实际上的角值相比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24 与右图中竖盘刻划相对应的竖角计算公式为 其中 L 为盘 左时的读数 A 90 L B L 90 C 270 L D L 270 25 水平度盘指标与照准部的转动关系和竖盘与竖盘指标的转动关系不同之处在于 A 无差别 B 水平度盘 指标转动 度盘不动 竖盘 指标不动 度盘转动 C 水平度盘 指标不动 度盘转动 竖盘 指标不动 度盘转动 D 水平度盘 指标不动 度盘转动 竖盘 指标转动 度盘不动 26 在水平角的观测中 盘左盘右取平均值能消除的误差是 A 视准轴误差 B 照准误差 C 竖轴误差 D 对中误差 27 水平角测量中 哪项误差不能用盘左盘右取平均值的观测方法消除 A 照准部偏心差 B 整平误差 C 视准轴误差 D 横轴误差 28 经纬仪在进行角度观测之前 不必要满足的条件是 A LL VV B CC HH C HH VV D CC L L 29 经纬仪视准轴检校是为了满足 A LL VV B HH VV C CC LL D CC HH 30 水平角观测时 盘左 盘右取平均值能消除的是 A 对中误差 B 整平误差 C 横轴误差 D 竖轴误差 31 若竖盘为全圆式顺时针注记 在进行竖直角观测时 盘左读数为 L 盘右读数为 R 指 标差为 x 则盘左 盘右竖直角的正确值是 A 90 L x R x 270 B 90 L x R x 270 C L x 90 270 R x D L x 90 270 R x 32 某一钢尺的名义长度为 30 米 其在标准条件检定时它的实际长度为 30 012 米 则其尺 长改正为 A 0 012mm B 0 012mm C 0 006mm D 0 006mm 33 若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 L 30m 0 008m 1 2 10 5 30 t 20 m 则用其在 26 8 的条件下丈量一个整尺段的距离时 其温度改正值为 A 2 45mm B 2 45mm C 1 45mm D 1 45mm 34 在山区丈量 AB 两点间的距离 往 返值分别为 286 58m 和 286 44m 则该距离的相对 误差为 A 1 2047 B 1 2046 C 1 2045 D 1 2044 35 对某一段距离丈量了三次 其值分别为 29 8535m 29 8545m 29 8540m 且该段距 离起始之间的高差为 0 152m 则该段距离的值和高差改正值分别为 A 29 8540m 0 4mm B 29 8540m 0 4mm C 29 8536m 0 4mm D 29 8536m 0 4mm 36 对一距离进行往 返丈量 其值分别为 72 365m 和 72 353m 则其相对误差为 A 1 6030 B 1 6029 C 1 6028 D 1 6027 37 某钢尺的尺长方程为 lt 30 000 0 003 1 2 10 5 30 t 20 现用该钢尺量的 AB 的距离为 100 00m 则距离 AB 的尺长改正数为 A 0 010m B 0 007m C 0 005m D 0 007m 38 一钢尺名义长度为 30 米 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度为 30 015 米 则用其量得两点间 的距离为 64 780 米 该距离的实际长度是 A 64 748m B 64 812m C 64 821m D 64 784m 39 已知直线 AB 的真方位角为 48 50 15 A 点的磁偏角为 2 45 该直线 磁方位角为 A 48 53 00 B 48 50 15 C 48 47 30 D 48 55 45 40 已知直线 AB 磁方位角为 58 40 52 磁坐偏角为西偏 2 20 则该直线的坐标方 位角为 A 58 40 52 B 58 42 52 C 58 43 12 D 58 38 32 41 已知直线 AB 的坐标方位角为 127 58 41 2 18 2 18 则该直 线的磁方位角为 A 127 54 05 B 127 56 23 C 128 00 59 D 128 03 17 42 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 45 则下列象限角表示的直线和该直线重合的是 A 南偏西 45 B 南偏东 45 C 北偏西 45 D 北偏东 45 4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北方向的是 A 真北 B 象北 C 磁北 D 轴北 44 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不能确定唯一直线 A 方位角为 100 B 磁方位角为 100 C 象限角为 100 D 坐标方位角为 100 45 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 192 45 36 则其坐标反方位角为 A 192 45 36 B 12 45 36 C 167 14 24 D 12 14 24 46 直线 AB 的坐标方位角为 190 18 52 左角 ABC 的值为 80 52 16 则 BC 的坐标方位角值为 A 191 11 08 B 91 11 08 C 271 11 08 D 1 11 08 47 已知直线 AB 间的距离为 29 146m 用钢尺测得其值为 29 134m 则该观测值的真差为 A 0 012m B 0 012m C 0 006m D 0 006m 48 中误差反映的是 A 一组误差离散度的大小 B 真差的大小 C 似真差的大小 D 相对误差的大小 49 对某量做了 N 次等精度观测 则该量的算术平均值精度为观测值精度的 A N 倍 B N1 2倍 C N 1 2倍 D N 2 倍 50 设九边形各内角观测值的中误差为 20 若容许误差为中误差的两倍 则九边形角 度闭合差的限差为 A 40 B 80 C 120 D 240 51 两段距离及其中误差为 D1 72 36m 0 025m D2 50 17m 0 025m 比较它们的测 距精度为 A D1精度高 B D2精度高 C 两者精度相同 D 无法比较 52 设某三角形三个内角 其中两个角的测角中误差为 4 和 3 则第三个角的中误 差为 A 3 B 4 C 5 D 6 53 设函数 X L1 2L2 Y X L3 Z X Y L1 L2 L3的中误差均为 m 则 X Y Z 的中 误差分别为 A 5m 6m 21m B 5m 6m 11m C 5m 6m 21m D 5m 6m 11m 54 某三角网由 10 个三角形构成 观测了各三角形的内角并算出各三角形闭合差 分别为 9 4 2 5 4 3 0 7 3 1 则该三角网的测角 中误差为 A 12 B 1 2 C 2 6 D 2 4 55 测一正方形的周长 只测一边 其中误差为 0 02m 该正方形周长的中误差为 A 0 08m B 0 04m C 0 06m D 0 02m 56 已知用 DJ6型光学经纬仪野外一测回方向值的中误差为 6 则一测回角值的中误差 为 A 17 B 6 C 12 D 8 5 57 已知用 DS3型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 1KM 往返的高差中误差为 3mm 则往测 L 公 里的高差中误差为 A 23 L B L3 C L3 D L2 58 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不同之处在于 A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B 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C 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坐标增量的计算 D 坐标增量计算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 59 解算一条导线至少须有的已知数据是 A 两条边的坐标方位角 一个点的坐标 B 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 一个点的坐标 C 两条边的坐标方位角 两个点的坐标 D 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 两个点的坐标 60 若已知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A 412 09 594 83 m B 371 81 525 50 m 则 A 到 B 的坐标方位角为 A 59 50 38 B 239 50 38 C 149 50 38 D 329 50 38 A B C 61 已知 AB 312 00 54 SAB 105 22 则 X Y 分别为 A 70 43 78 18 B 70 43 78 18 C 70 43 78 18 D 70 43 78 18 62 已知一导线横坐标增量闭合差为 0 08m 纵坐标增量闭合差为 0 06m 导线全长为 392 90m 则该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和差为 A 1 4000 B 1 3500 C 1 3900 D 1 4500 63 如右图所示 已知 AB 337 00 52 右角 CAB 192 14 18 则直线 AC 的方位角为 A 79 15 10 B 169 15 10 C 259 15 10 D 349 15 10 64 在单三角锁中 观测到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值分别为 58 28 30 42 29 56 79 01 46 则在该三角形中 其内角改正数值为 A 4 B 4 C 3 D 3 65 在野外进行地形测图中 为保证测量质量 地形点的间距选择一般是 A 随仪器的精度而定 B 随测绘方法而定 C 随比例尺和地形而定 D 随绘图技巧而定 66 同一张地形图上 等高线平距越大 说明 A 等高距越大 B 地面坡度越陡 C 等高距越小 D 地面坡度越缓 67 地形等高线经过河流时 应是 A 直接相交通过 B 近河岸时折向河流下游 C 近河岸时折向河流上游 D 近河岸折向河流上游并与河流正交 68 加粗等高线是指 A 首曲线 B 间曲线 C 计曲线 D 肋曲线 69 按照二分之一的基本等高距加密等高线是指 A 首曲线 B 间曲线 C 计曲线 D 肋曲线 70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物符号的是 A 比例符号 B 线形符号 C 非比例符号 D 注记符号 71 在小范围内 在测大比例尺地形图时 以 作为投影面 A 大地水准面 B 参考椭球面 C 圆球面 D 水平面 72 三幅地形图的比例尺分别为 1 1000 1 2000 1 5000 则其比例尺精度分别为 A 0 2m 0 4m 1 0m B 0 1m 0 2m 0 5m C 0 05m 0 1m 0 25m D 0 5m 1 0m 2 5m 73 若地形图比例尺为 1 1000 等高距为 1m 要求从 A 至 B 点选择一条坡度不超过 5 的路 线 则相邻等高线间的最小平距应为多少 图上距离是多少 A 20m 1cm B 10m 1cm C 10m 2cm D 20m 2cm 74 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 A 等高距 B 等高线平距 C 基本等高距 D 都不是 75 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地性线的是 A 山脊线 B 山谷线 C 山脚线 D 等高线 76 用经纬仪进行视距测量 已知 K 100 视距间隔为 0 25 竖直角为 2 45 则水平 距离的值为 A 24 77m B 24 94m C 25 00m D 25 06m 77 对于等高线而言 下面那种说法是错误的 A 同一等高线上的点的高程相等 B 等高线一定是闭和的连续曲线 C 等高线在任何地方都不会相交 D 等高线与山脊线 山谷线正交 78 编号为 B 46 的图幅 其正西边的图幅编号为 A B 47 B A 46 C B 45 D C 46 79 编号为 J 50 14 的图幅 其正东边的图幅编号为 A J 50 13 B J 50 15 C J 50 2 D J 50 26 80 当按本图幅的西南角坐标进行编号时 则编号为 30 00 40 00 的图幅西南角的坐标为 KM A 30 00 40 00 B 40 00 30 00 C 40 00 40 00 D 30 00 30 00 81 接图表的作用是 A 表示本图的代号 B 表示本图的边界线或范围 C 表示本图幅与其它图幅的位置关系 D 都不是 82 在 1 1000 的地形图上 AB 两点间的距离为 0 10m 高差为 5m 则地面上两点连线 的坡度为 A 4 B 5 C 6 D 7 83 图的比例尺为 1 2000 等高距为 2m 要求在该图上从 A 到 B 以 5 的坡度选定一条 最短的线路 则符合要求的最小平距为 A 30mm B 20mm C 10mm D 5mm 84 在中线测量中 转点的作用是 A 传递方向 B 传递高程 C A 和 B 都可以 D A 和 B 都不行 85 已知线路导线的右角为 210 42 则其转角为 A 右转 30 42 B 右转 60 42 C 左转 60 42 D 左转 30 42 86 在路线右角测定之后 保持度盘位置不变 如果后视读数为 32 40 00 前视读数 为 172 18 12 则分角线方向的度盘读数是 A 51 14 33 B 102 29 06 C 153 43 39 D 204 58 12 87 线路水准测量中 基平测量和中平测量各采用 方法 A 高差法 视线高法 B 高差法 高差法 C 视线高法 高差法 D 视线高法 视线高法 88 在中平测量中 转点的高程等于 A 视线高程 后视读数 B 视线高程 后视点高程 C 视线高程 前视点高程 D 视线高程 前视读数 89 下列选项中 不是测设最基本的工作的选项是 A 水平角测设 B 水平距离测设 C 高程测设 D 点位测设 90 某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 L 30 0 003 1 25 10 5 30 t 20 若用其在 4 的温度 下丈量了 60 米 则其温度改正数和实际长度分别为 A 0 012m 59 988m B 0 012m 60 012m C 0 012m 59 982m D 0 012m 59 982m 91 为了放样 18m 的一段水平距离 其两点高差为 0 2m 所用尺子的尺长方程式为 L 30 0 005 1 20 10 5 30 t 20 若放样时的温度为 10 则放样时读数应为 A 18 0063m B 17 9937m C 18 0126m D 17 9874m 92 如右下图所示 OC 60 500m AO C0 1 AOC 30 则 CC0的值 为 A 0 009m B 0 009m C 0 0045m D 0 0045m 93 在归化法测设 40 水平角时 对直接观测的水平角进行多测回观测得 其值为 40 00 30 若 OC0 50 米 参照上图 则实际中应怎样调 整 OC0至正确的测设位置 A 外移 0 007m B 内移 0 007m C 外移 0 003m D 内移 0 003m 94 已知水准点 A 的高程为 8 500m 要测设高程为 8 350m 的 B 点 若在 A B 两点间 架设仪器后视 A 点的读数为 1 050m 则视线高和前视 B 点的读数应为 A 9 400m 0 900m B 9 400m 1 200m C 9 550m 0 900m D 9 550m 1 200m 95 已知 MN 300 04 XM 14 22m YM 86 71m 要测设坐标为 XA 42 34m YA 85 00m 的 A 点 则仪器安置在 M 点上用极坐标法测设 A 点的测设数 据 MA和 SMA分别为 A 356 31 12 28 172m B 266 31 12 28 172m C 176 31 12 28 172m D 86 31 12 28 172m 96 已知路线的转角为 39 15 又选定圆曲线的半径为 220m 则该圆曲线主点测设元素 T L E D 分别为 A 6 19m 13 57m 150 71m 78 45m B 13 57m 150 71m 78 45m 6 19m C 78 45m 150 71m 13 57m 6 19m D 150 71m 13 57m 78 45m 6 19m 97 下列选项中 建筑基线一般不布设成 A 两点直线形 B 三点直线形 C 三点直角形 D 四点丁字形 O C C0 A 98 桥梁三角网一般不布设成 A 大地四边形 B 中点多边形 C 双三角形 D 双大地四边形 99 坝体与地面的交线称为 A 建筑基线 B 腰线 C 坝脚线 D 清基开挖线 100 某隧洞进出口底板设计高程分别为 45 500m 和 44 700m 隧洞全长为 400m 隧洞为均 坡 则离出口 100m 处的隧洞底板高程为 A 45 700m B 45 300m C 44 900m D 44 500m 四 问答题 共 35 题 1 工程测量的定义及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2 测量上所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所用的直角坐标系统有何不同 3 什么叫大地水准面 测量中的点位计算和绘图能否投影到大地水准面上 为什么 4 测量选用的基准面应满足什么条件 为什么 5 水准仪必须满足那些条件 6 为什么把水准仪安置在距离前 后视两根尺子大致相等的地方 7 为什么水准测量读数时 视线不能靠近地面 8 转点在测量中起何作用 转点由前视点变为后视点及仪器搬至下一站的过程中 为什 么不容许发生任何移动 如何选择转点 9 用经纬仪照准在同一竖直面类不同高度的两个点子 在水平度盘上的读数是否一样 在一个测站 不在同一铅垂面上的不同高度的两个点子 两视线之间夹角是不是所测 得的水平角 10 什么叫竖直角 在测竖直角时 竖盘和指标的转动关系与测水平角时水平度盘和指标 的转动关系有什么不同 11 水平角与竖直角的取值范围和符号有什么不同 12 钢尺量距精度受到那些误差的影响 在量距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13 当钢尺的实际长小于钢尺的名义长度时 使用这把尺量距是会把距离量长了还是量短 了 若实际长小于名义长度时 又会怎么样 14 为什么红外测距仪要采用两个以上的调制频率 15 何谓直线定向 16 什么叫象限角 象限角与方位角有何关系 17 真方位角 磁方位角均可直接测定 坐标方位角一般不能直接测定 可通过计算获得 试问 计算某一条边的方位角时 需要什么已知数据和测定的数据 18 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有什么区别 偶然误差具有哪些特性 19 何谓中误差 为什么用中误差来衡量观测值的精度 在一组等精度观测中 中误差与 真误差有什么区别 20 利用误差传播定律时 应注意那些问题 21 布设测量控制网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为什么 22 导线可布设成哪几种形式 都在什么条件下采用 23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有哪些 24 导线点的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 25 何谓比例尺 何谓比例尺精度 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26 等高线有什么特性 27 试述经纬仪测绘法测图的工作步骤 28 地形图在工程上有哪些用途 29 如何识别地貌 30 试述用等高线法进行土方估算的步骤 31 中线测量的任务是什么 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32 某里程桩号为 K25 400 试说明该桩号的意义 33 什么是穿线交点法 其主要的测设步骤有哪些 34 施工测量包括哪些内容任务 35 测设与测图有什么区别 五 计算题 共 20 题 1 已知某地某点的经度 112 47 试求它所在的 6 带与 3 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 经度是多少 2 某工程距离丈量容许误差为 1 100 万 试问多大范围内 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3 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计算 下 丝 下 丝后 尺上 丝 前 尺上 丝 水准尺中丝读数 后视距前视距 测点 编号 点 号 视距差 d d 方向 及 尺号 黑 m 红 m K 黑 减 红 高差 中数 备 注 1 5710 793后 51 3846 171 1 1970 417前 60 5515 239 后 前 1 BM1 ZD1 2 1212 196后 61 9346 621 1 7471 821前 52 0086 796 后 前 2 ZD1 A K5 4 787 K6 4 687 4 调整下列闭合水准路线成果 并计算各点高程 BM1 h2 1 424m h1 2 134mh3 1 787m h4 1 714m 11 站 h5 0 108m 10 站 8 站 8 站 12 站 N1N2 N3 N4 其中 水准点的高程 HBM1 44 313m 水准测量成果调整表 高差值 测点测站数 观测值 m改正数 mm调整值 m 高程 m 备注 BM1 N1 N2 N3 N4 BM1 实测高差 h 已知高差 H终 H始 0 高差闭合差 fh 容许闭合差 fh 容 n10 一个测站的改正数 n fh 5 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 水平角 测 站 测 回 数 盘 位 目 标 水平度盘 读数 半测回值 一测回值 平均值 草图 A0 12 00 左 B91 45 00 A180 11 30 1 右 B271 45 00 A90 11 48 左 B181 44 54 A270 12 12 O 2 右 B1 45 12 6 完成下表竖直角测量记录计算 测 站 目 标 竖盘 位置 竖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指标 差 竖盘形式 左 81 18 42 OM 右 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激素的副作用及护理要点
- 2025租赁合同租赁合同(公民类)
- 2025年商业店铺租赁合同模板
- 病例管理规定课件
- 第1章测绘管理总论
- 腰穿刺全术前术后护理
-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护理查房
- 物业服务心态培训
- 假性动脉瘤的健康宣教
- 2025年鹤壁考从业资格证货运试题
- 2023年高三新高考英语复习备考策略及方法指导(深度课件)
- 土方回填施工记录表
- 旋挖钻机基坑支护工程施工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 空调维保质量保障体系及措施方案
- 平面向量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学案)
- 中药的道地药材课件
-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知识试题及答案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2021年版) 婴幼儿发展引导员
- 幼儿园小班科学:《小鸡和小鸭》 PPT课件
- 伯努利方程-ppt课件
- 电子公章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