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研究血管性认知障碍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6-7/2/b6b04384-5f79-49a6-bd18-2821b1c8356e/b6b04384-5f79-49a6-bd18-2821b1c8356e1.gif)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研究血管性认知障碍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6-7/2/b6b04384-5f79-49a6-bd18-2821b1c8356e/b6b04384-5f79-49a6-bd18-2821b1c8356e2.gif)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研究血管性认知障碍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6-7/2/b6b04384-5f79-49a6-bd18-2821b1c8356e/b6b04384-5f79-49a6-bd18-2821b1c8356e3.gif)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研究血管性认知障碍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6-7/2/b6b04384-5f79-49a6-bd18-2821b1c8356e/b6b04384-5f79-49a6-bd18-2821b1c8356e4.gif)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研究血管性认知障碍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6-7/2/b6b04384-5f79-49a6-bd18-2821b1c8356e/b6b04384-5f79-49a6-bd18-2821b1c8356e5.gif)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 言 脑卒中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是我国 的第三大致死疾病。 脑 卒中每年发病率为 150/10 万,死亡率为 120/10 万。 脑卒中( 发生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者弥漫性脑功能损害,临床表现为局灶型神经功能缺损,甚至出现意识障碍,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超过 24 小时。根据脑卒中的病理学性质分为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其中,缺血性卒中更为常见。缺血性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 70%。 随着人 口的老龄化,卒中的问题将日益严重,社会和经济将不堪重负 1, 2。在如何降低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使脑卒中所引起的机体功能障碍降低到最低 程度的问题中,连续完全性的康复可以促进功能的恢复、减少残疾及缩短住院日期。 随着对卒中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卒中后抑郁( 卒中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内外对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报道不一,约在 183大部分学者认为平均每 3 例卒中病人中就有 1 例卒中病人出现抑郁症状,已经成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5,6。目前尚无卒中后抑郁的病人人数报道,以卒中每年发病率为 150/10 万,死亡率为 120/10 万计算,我国每年有 195 万新发生的卒中病人,每年有 156 万人死于卒中,生存的卒中病人达 500 万 700 万人,卒中后抑郁病人大约有 200 万。 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降低卒中的发病率以及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对于卒中后抑郁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 卒中后抑郁病人出现的注意力、学习和执行功能损害,不利于病人肢体功能残疾和认知损害的恢复,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增加死亡率7。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卒中 患者不仅要求能减少躯体的痛苦,更希望能够维持高层次的情感和认知需求,维持作为人的基本情感、沟通和社交能力。目前 有项回顾性的研究表明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和出院后再次就诊的次数明显高于其他非抑郁病人 8。 住院天数增加意味着住院费用的增加, 加上间接花费、生活功能丧失带来的 损失以及照顾者的费用,每年卒中抑郁导致的经济损失将是一笔巨大的数额。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这个负担是沉重的。人经过系统的抗抑郁治疗后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9。因此 , 早发现、早诊断 及 早 治疗非常重要。 为了早发现、早诊断 先要明确与 相关因素,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 病因学非常复杂,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性别、年龄、病灶部位、病灶数目、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及合并疾病种类等。本研究 选取 2011年 12月 0 月我院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的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的 患者 135 例 。 采用经功能缺损( 度的评分表和 一般情况调查表,对 135 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调查评分,并用逐步 归统计方法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为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 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章:研究对象和方法 究对象 选取 2011 年 12 月 10 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的急性期缺血性卒中 患者 135例 。 纳入标准:符合第 4次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0,并经头颅 查证实;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 时间在 7 天 之内;患者意识清楚,无明显的智能、语言理解和表达障碍,基本能独立完成各种量表的评定;受试者和 /或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 脑出血者;伴有严重失语和 /或认知障碍 ,而不能完成量表测评;合并除抑郁、焦虑之外的其它严重疾病者;既往有精神障碍史或家族史者;合并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或肿瘤者。 般资料 研究者负责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即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一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等。根据 细记录梗死灶数量、部位。对研究变量的 19个相关因素进行赋值,见表 1。 表 1 研究变量的相关因素与赋值 相关因素 自变量 赋值说明 年龄 01, 70岁 =2 性别 性 =1,女性 =2 民族 =1,回 =2 婚姻 婚 =1,单身(包括丧偶) =2 职业 民 =1,其它 =2 居住地 村 =1,城市 =2 家庭关系 睦 =1,较差 =2 文化程度 小学 =1, 初中 =2, 经济状况 难 =1,一般 =2 近期负性生活事件 =1,有 =2 高血压病 =1,有 =2 糖尿病 =1,有 =2 高脂血症 =1,有 =2 吸烟史 =1,有 =2 饮酒史 =1,有 =2 合并疾病种类 种 =1, 2 种 =2 卒中次数 次 =1,2次及 2次以上 =2 病灶部位 侧 =1,右侧 =2 病灶数目 个病灶 =1, 2个 =2 备注: 高脂血症:根据本院的实验室标准,总胆固醇 l 和 /或甘油三酯l。 吸烟史:每天吸烟超过 10支,超过 6个月。 饮酒史:每天饮酒量超过 50g,超过 6个月。 经影像学检查 采用西门子 导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所有研究对 象均进行垂直脑干轴位常规 列 (包括 描。 所有影像学图像均由高年资的影像科医师进行阅片。 经功能评定 研究者对 135 例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查体,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部卒中量表( 行评分。 分包括意识水平,肢体运动,感觉,语言,忽视症等 15 个项目,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越大。 郁 的诊断和量表评估 进行神经功能功能 检查的同时,对所有患者 在入院后 一周左右告知测试 目的及意义,取得配合后采用 1( 17项版本) 抑郁量表进行测评。 附表 2)总分 8分者为无抑郁 , 8分者为轻度抑 郁, 17 分为中度抑郁, 24分为重度抑郁。并符合 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 12 、“ 32器质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和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和统计手册第四版 (13 抑郁的诊断标准。根据以上诊断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单纯卒中组和卒中后抑郁组。 计学分析 采 用 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P 对入选病例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 多因素 一步将拟定好的 21个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第二步将第一步选出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 选出应变量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计算回归系数、标准误、标准回归系数、相关系数、 作流程图 临床资料收集 神经影像学检查 量表评估 抑郁组 非抑郁组 统计学分析 结论 第二章 结果 135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 发现合并 6例 ,其中 轻度抑郁 27例 ,占 中度抑郁 13例,占 重度抑郁 6例,表明大部分病例为轻、中度抑郁。 因素分析 19个因素经卡方检验后 ,其中有 8个因素 ,包括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关系、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合并疾病种类、卒中次数、病灶部位和病灶数目 ,在非抑郁组和抑郁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P P ,即为 1)。 表 2 脑卒中 后抑郁状态的单因素分析(例数) 因素 非抑郁组 抑郁组 p 值 性别 男 67 22 女 22 24 文化程度 小学以下 28 23 中学以上 61 23 家庭关系 和睦 70 27 较差 19 19 近期负性 生活事件 有 33 9 无 56 37 合并疾病种类 1种 41 12 2种 48 34 卒中次数 1次 60 21 2次 29 25 病灶部位 左侧 51 16 右侧 38 30 病灶数目 1个 46 15 2个 43 31 P P 元逐步 归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时选出的独立性较好且与 个因素为自变量 ,以卒中后有无 进行多元逐步 归分析 (最大似然估计 ) ,得到最优模型(表 2)。 表 3 脑卒中患者 因素 回归系数 B 标准误 准回 归系数 p 值 病灶数目 别 庭关系 灶部位 化程度 数 研究结果显示 , (1) 这一模型说明 (2) 以 = 合并疾病的种类、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及卒中次数在成为不显著因素而被剔除 ,最后有显著意义的 5个因素按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依次排列顺序为 :病灶数目多、 女性、家庭关系紧张、病灶位于左侧和文化程度低, 第三章 讨 论 卒中后情感障碍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卒中后抑郁( 可严重阻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影响其生存 质量及远期预后,加重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调查结果显示,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发生率为 20 50 14 6例 ,总发生率为 其中 轻度抑郁 27例 ,占 中度抑郁 13例,重度抑郁 6例,占 16得出的 24的 于 17得出的 54的 与国内龙杰等 18 我们选取已报道的各相关因素为本组研究因素 ,用分析 ,精确地控制了混杂因素 ,最后选入模型的只是与 1. 病灶数目:研究结果显示,病灶数目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呈正相关,即病灶数目越多,越容易伴发卒中后抑郁,这与国内龙杰等 27研究结果一致。 些到皮层、间脑、边缘结构的生物胺通路如果受阻,就会产生抑郁。多发性病灶损伤这些生物胺通路的机会相对比单发病灶多,从而易引起 2. 性别 :此次调查的人群性别构成比男女为 为 然 ,两 性患 但由于人群构成比中包含有男性脑卒中发病率高的因素 ,所以实际上女性易患 17也报道 ,脑卒中 3个月时 ,女性比男性易患 性 3. 家庭关系: 韩国 22认为东方社会与西方社会不同,大多数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后都与自己的伴侣或子女生活在一起,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预防 研究也证实,若家庭关系紧张可导致 23报道相似。 卒 中部位与情感障碍的相关性问题一直是神经精神科领域研究的热点 , 结论相差很大。 早在 一百多年前, 5就认为抑郁可能是脑部损伤,主要是左额叶和其它脑叶的凸面损伤,和心理、社会因素比如既往曾有抑郁病史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最近一些研究 25也表明 22也 证实,卒中后急性期左前部损伤重度抑郁的发生率是左后部损伤的 3倍 ,右侧大脑半球损伤的 10倍。另外, 29发现情感性抑郁的程度与左额叶损坏有关,而淡漠性抑郁症主要与基底节损伤有 关。然而也有研究 27显示 左侧大脑半球,尤其是左前大脑的病灶与 国内文献 28报道病灶前后与 未显示病灶左右与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都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特定区域的病变可提高 研究结果证实,文化程度与卒中患者易患 文化程度越低, 卒中患者更易患 国外多项研究 18也 证实文化程度低是 19的研究结果显示受教育的年限是患抑郁症最主要的可预测因素之一; 另外, 20在对抑郁患者随访 6个月后将其结果进行多变量分析后,证实文化程度越高,则抑郁症状的评分越低。 并疾病种类与情感障碍的相关性问题,一直作为研究的热点,结论差异较大。 国内 胡为民等 23和龙杰等 17的研究都显示 合并疾病种类越多 ,这可能是与合并疾病种类越多 , 症状越明显 , 特别是慢性疾病 的迁延不愈,使患者 身心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 应激反应大 , 如果应激水平超过了个体的应变能力 ,则 容易引起情感障碍。本文单因素分析结果也显示合并疾病种类与 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后被剔除。原 因可能为本身是不显著相关因素,或者因病例数少,影响结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第四章 结 论 卒中后抑郁 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既包括神经生物学因素 ,如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下降 等 ,还包括社会心理学因素 ,如社会支持和家庭关系等。因此 ,我们不仅 要 初步了解了 查找出多种相关因素 ,为明确病因提供线索。另外 ,这些因素还提示了许多治疗的干预位点 ,如通过家庭心理治疗 ,改善患者的家庭关系 ,可以促进抑郁症状的恢复 ; 通过加强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和监督 ,早期发现 以 便早期干预 ,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编写委员会 .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05. 北京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2006. 2 3 , k, , et in 1990, 20: 8154 , , , et of 1998, 29(11): 23115 L, , , S. of a of 2005; 36:1330 6 M, H, , H, . a J 52(5): 7747 S, S, W. 2004, 161: 1090. 8 , M, , L. et se 2006, 37:27969 G. 2003, 54(3):37610 王新德 J1996,29( 6): 379. 1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 M 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35 39 121一 126 12 原岩波 ,刘琦译 章初级保健版 :初级保健中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25213 蔡焯基主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7: 194214 , , . 2006, 77(10): 1176, 11791182 15 , , , et of on 2006,60(5): 584589 16 W A, , et of 995,166(3): 320327 17 , , , et of 1998, 29( 2): 368372 18 龙洁 ,刘永珍 ,柴滨等 J2001,34(3):145 19 , , , a J 010: 19(3): 18420 , G, et of of in 24( 3): 15621 , , , et of in 997; 171: 42722 S, 2000, 54(5): 1805. 23 , , . in a 3993 Z 4(7):97624 胡为民 ,李东芳 ,郭咏梅等 J2004,13(6):41025 . of 60: 373442. 26 , . a 002 22(6): 417428. 27 J, , , et a 356(9224): 12228 龙洁,蔡焯基,刘永珍等 J2001, 27(6):43029 , , , et or 007, 257(3): 149152. 综 述 脑卒中后情感障碍 的研究进展 张艳芳 乾栋梁 王力群 雒扬 (综述) 瞿学栋(审校) 【摘要 】 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或焦虑抑郁共病,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功能康复,明显增加 卒中后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关于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一种理论认为这与心理社会因素如残疾和社会支持有关,而其它理论强调生物学机制比如生物胺神经递质的紊乱和免疫炎性因子的释放。分析病灶位置的目的是试图建立卒中位置和情感障碍发生的一种关系,但是实证结果仍是矛盾的。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神经成像法,不像神经病理学那样准确评估卒中影响地区的最大程度和不能详细说明不同类型的血管病灶。文章就卒中后情感障碍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灶部位、药物治疗 作简要综述。 【关键词】 脑卒中;情感障碍;抑郁;焦虑; 【 、 is of of of in of on on as of of to a of of to to of do of We an of of 【 of 据世界卫生组织 1,脑卒中是最常见的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和第三大导致成年人死亡的原因,全世界每年的卒中患者就有 1500万。脑卒中后情感障碍( 是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脑卒中后抑郁( 焦虑 ( 焦虑抑郁共病( 目前已有研究证实脑 卒中后抑郁、焦虑是一种常见和持久的痛苦,直接干扰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躯体、认知功能康复 2,3,甚至可引起再发,并且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常互为关联 3,若出现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死亡率远高于单独的脑卒中后的焦虑 4。因此,及早关注脑卒中后情感障碍( 有利于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改善功能恢复等,并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文章对卒中后情感障碍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相关因素作简要综述。 1. 文献报道 焦虑和抑郁经常发生于卒中后 4个月,其中 生 轻度抑郁为 3%,中度 13%和重度 4%), 也就是说在卒中后 4个月,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几乎一样 5。回顾一般人群的焦虑和抑郁, 等人报道在大多数伴发抑郁的病例中,焦虑障碍是最基本的。在 等人的研究中, 14%的病人在卒中后 4个月伴发焦虑和抑郁共病,其中 72%的抑郁症患者伴发焦虑, 59%的焦虑症患者伴发抑郁症。另外也有研究指出卒中后 3病率达 9%如果考虑从卒 中后急性期到缓解期的所有抑郁的发作, 5%8。社区研究和专业研究提示在卒中后第一年抑郁症的发病率降低 9。然而,正如 0等人所指出的,在对卒中后 28%研究发现卒中后的焦虑问题与卒中后抑郁相比,卒中后焦虑更加稳定和持久 11。 2发现在卒中后 3年,广泛性焦虑症的发生率占 19%,有篇综述 10提出有两项研究报道在卒中后 2年广泛性焦虑症的发生率占 17%18%。在广泛性焦虑症的卒中患 者中伴发抑郁是很常见的,并且焦虑症可能会对抑郁症的预后产生消极影响12。在对卒中患者从专业康复医院出院后 2 ,三分之一以上( 36%)的患者经历了可能的焦虑症,四分之一以上的( 28%)经历抑郁症 13。在严重影响从专业康复医院出院后 2虑和抑郁一样普遍。这可能与那些研究结果一致,即焦虑比抑郁更稳定 14,15。 目前人们就 据 们将焦虑定义为 “ 最近至少有一次显著的焦虑障碍 ” ,即其发 生至少符合下列诊断中的一项: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广场恐怖症,伴或不伴广场恐怖症 的 恐慌异常,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无缘由的焦虑,和强迫障碍;将 卒中导致的情感障碍,伴有抑郁特征 ” 或 “ 有抑郁症状发作 ”(国精神病协会, 1994)。另外, 6将抑郁定义为 “ 抑郁发生在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卒中患者(即非静息性血管病的患者) ” ,这个概念强调两个相关事件发生的相继顺序 卒中后伴发抑郁 尽管这两者的病因病理学关系没被确认。 欲减退和犯罪感为特征的,然而迟发型更是经常地表现为情绪的昼夜变化和社交孤立 17。关于 8等人提出主要表现为悲痛欲绝,行动激越和情绪的昼夜变化。然而,悲痛欲绝和情绪周期性波动在多种神经疾病中(包括有或没有抑郁症的疾病)都有描述,因此定义19。 卒中后抑郁的过程似乎依赖于发病的时间。与抑郁症的后期发作相比,早期发作倾向于在短期内更可能自然康复。 0等人指出在第一年内,有 60%伴发早期抑郁( 0病人 已经康复,而伴发后期抑郁没有康复的这些患者更有可能会发展为慢性抑郁。 1等人的结论证实这种说法,即在卒中后 7周或更迟并发抑郁的这些卒中患者自然康复的几率很低。与亚急性或慢性情绪失调相比,急性期 期 体变化,递质传达或酶的合成)机体的瞬时反应。相比之下,晚期 22。 2. 前主要存在两种 完全对立的理论模式 : 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物学机制。这种对立的想法可能阻碍 在这个部分我们将探索这两个理论模式的相对影响和彼此假设的概念限制。 理社会因素 卒中患者的情感障碍包含着对残疾和缺失的一种心理反应,这种观点已经在早期关于卒中后情感障碍的报告中存在。 3认为 “ 大脑是人类最值得珍惜的器官 ” ,而抑郁症则是人类对脑血管疾病的一个情有可原的反应。卒中后抑郁、焦虑和残疾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因为双方一直持续着双向因果关系。卒中后残疾可能引起卒中后抑郁、焦虑,而 卒中后抑郁、焦虑也可影响肢体功能恢复 24。 等人认为多种心理社会因素在早发型和迟发型 乏家庭的支持是一个强烈的决定性的卒中后急性抑郁的反应。而社会支持不良、生活事件多或重、预后评价差者更易发生焦虑 25。对日常生活的依赖性与急性期抑郁无关,但 却 是前三个月后伴发抑郁的最主要的因素。这些研究都支持这一观点,即功能性的损害并不能决定抑郁的发作,然而它们相互作用可限制长期康复的结果。卒中后一年,坚持一些社会交际是与 样,与无抑郁症的卒中 患者相比,卒中后三年的抑郁症患者明显缺少社会交际。虽然这些数据都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影响 是也有观点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这种依赖和独立之间的区别相当模糊(即减少社会交往也可能是引起抑郁的一个原因)。 物学机制 生物胺和细胞因子学说分别代表两个主要的理论,这两个理论都是围绕26。 7认为缺血性病灶可能干扰了生物胺 包括从脑干上升到大脑皮层的轴索,从而减低了 55去甲肾上腺素( 额叶、颞叶的边缘结构和基底节的生 产。卒中后这些区域生物胺的缺乏或 58。与无抑郁的卒中患者相比, - 29,进一步支持了以上理论。同样, 0等通过最近的 且用 5调节这种改变。大多数学者也认为,脑卒中后焦虑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去甲肾上腺素和 55神经元通路的损伤有关。临床上选择性血 清素再摄取抑制剂( 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可支持此观点。 7等研究认为急性伴有抑郁的卒中后焦虑与左侧皮层损害相关,而单纯焦虑与右侧皮层损害相关。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与之呈正相关,无论是卒中后焦虑还是抑郁皆如此。 另外,促炎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 , 们都参与炎症反应对急性脑缺血的启动和放大。实际上,许多科学家都已经探讨了炎性细胞因子在抑郁病因中的参与 32,33。此外,有情感障碍的患者其脑内的 , 6水平明显升高 34。细胞因子激活可能引起抑郁、焦虑症状,这是通过增加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 的活动和改变下丘脑核与边缘系统的生物胺神经递质。 3. 大量的研究显示积极与消极情绪分别与左、右侧大脑半球有关。脑电图显示相对于 极情绪和抑郁与 5。神经影像学的研究显示 36,并且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与 36。另外, 双相(躁狂抑郁病患者)抑郁与右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功能减弱和左眶区功能增强有关 37。而 部缺血和癫痫经常伴发抑郁情绪,而在 38。与 发生卒中后抑郁的频率和严重性更高于 39。 0报道 个 这个领域的第一次观察关系到左侧大脑半球病变在 41。左右侧半球的差异表现在皮质和皮质下的病变,并且这种差异似乎更体现在左前病变 42。最近的一些出版物也证实了这点,这就表明 43。虽然 44暗示与抑郁相关的左前大脑病变与左后(病变部位解释 50%的变异量)相比,其抑郁分值显著增高,但是 45 和 46的两项系统评价并不支持这种关系。这种差异可能不但与对抑郁缺乏统一的定义和测量有关,而且也与抽样差异(比如住院患者与社区病人)有关。尽管如 此,不同的研究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可能大多归因于高度可信的评估区间,这个区间是指从卒中后急性期到慢性期 45。其实,病变的位置是卒中后立即得 通过影响生物胺和 5而引起迟发型 过损伤如社会孤立或视觉感知下降、改变觉醒和与右侧大脑半球相关的注意)。由此而论, 7报告,在卒中后急性期住院病人的 卒中后后 3响 不是大 脑半球的病变位置。在这期间,抑郁也与日常生活能力( 社会功能的损害有关。在后续的1侧大脑半球卒中的患者发生抑郁主要是由于 样在这段时间例,右侧大脑半球损害的患者伴发抑郁症是与病变的体积和邻近枕极有关。 另外,有研究显示内囊和双侧额、颞叶皮质 48。额叶的皮质 囊前肢和膝部都参与前额 而颞叶的皮质 边缘系统 两个循环通路在情感的形成、认知和行为控制中其重要的作用 49,许多研究也已经调查了它们在原发性抑郁和 如, 0等人报道,影响左前额叶 多关于情感障碍的神经成像学研究(如抑郁障碍、双相性精神障碍等)提出额叶 纹状体的灰质和白质间存在明显异常 51。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影响内囊膝部、后肢和颞叶皮质 52。 底节和额叶的梗塞与 53 淡漠性抑郁症 主要与基底节损伤有关 56。在另一项研究中,左侧内囊膝部梗死灶的平均频率和双侧苍白球以及右枕叶梗塞灶的平均体积都是 的来说,这些研究都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特定区域的病变可提高 4. 且心理和生物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其发展。故 全方位、长期的系统治疗 , 除积极治疗和预防脑卒中的再发、正确的神经康复训练外 , 目前仍是以药物治疗措施为主。 几项安慰剂对照、随机双盲的研究支持抗抑郁药在 报道与安慰剂相比,西酞普兰 57、去甲替林 58和氟西汀 59在治疗 两种既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60也能降低死亡率 61。同样地,舍曲林在预防 62。除了对抑郁症状的直接作用外,抗抑郁药在治疗 63。关于调节皮质 纹状体 苍白球 丘脑皮层( 路的单胺能核团是其中的一种选择,五种 外侧前额叶、侧面眼窝额部和前矢状通路形成的闭合环路,那些都是来自脑皮层前额和传达到苍白 球,黑质和丘脑 64。后三个通路涉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气体掺混设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太阳能电池生产专用设备合作协议书
- 2025年CRO服务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储冷、蓄热装置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奥硝唑药物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转基因抗虫树木新品种合作协议书
-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运营合同
- 工程咨询与设计服务框架协议
- 私人教练健身计划执行风险豁免书
- 教育行业学生意外伤害免责协议书
- 液化气站隐患排查治理全套资料
-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
- 内地居民前往香港或者澳门定居申请表
- 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3000字
- 注塑领班简历样板
- 骨骼肌-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
- 高中体育与健康-足球踢墙式“二过一”战术教学课件设计
- 儿童财商养成教育讲座PPT
- 前庭性偏头痛诊断
- 三下《动物的一生》教材解读
- 大学学院学生奖助资金及相关经费发放管理暂行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