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锌电解供电过程电力负荷优化分配与监控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锌电解供电过程电力负荷优化分配与监控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锌电解供电过程电力负荷优化分配与监控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锌电解供电过程电力负荷优化分配与监控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锌电解供电过程电力负荷优化分配与监控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密级 U D C 编号 中南大学 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锌电解供电过程电力负荷优化分配与监控系统 学科、专业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研究生姓名 叶 红 梅 导师姓名及 专业技术职称 桂 卫 华 教授 I 摘 要 电解是锌、铝等有色金属冶炼的主要方法,而电能是有色金属电解过程中的重要能源。 对锌电解生产过程中供电系统的监控和优化对提高锌电解过程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现锌电解过程节能降耗和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在分析锌电解及其电解供电过程的基础上, 针对株洲冶炼集团的锌电解供电系统的实际情况, 采用多层网络结构搭建系统硬件平台, 构成一个多层实时递阶控制系统以实现锌电解供电过程的优化与监控,接着 分析了系统的工作过程,并分析了系统架构的特点。 然后以实现锌电解过程能耗与用电费用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电力负荷优化分配模型, 并采用带变异的自适应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得到锌电解系列电流最优值以指导生产。最后利用 据库平台构建系统数据库,采用 并采用 + 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株洲冶 炼集团锌电解供电过程综合自动化中。工业应用结果表明, 该系统较全面地实现了锌电解供电过程优化和监控,达到了集中监控、 无人值班的目的,并实现了企业的节能降耗,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锌电解,供电,优化,监控 I is of as so is to of of by of of in of in s is by to of of is on of A is to s is by is by of is by + 6.0 is to of of of It in 录 第一章 绪 论 .题来源、背景及意义 .电解供电系统国内外现状 .荷优化分配现状与常用优化算法 . 遗传算法 . 禁忌搜索算法 . 粒子群优化算法 .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二章 系统总体架构 .电解过程供电网络概况 .统总体架构 . 系统架构及工作过程 . 系统中关键设备的选型 .统架构特点 .结 .三章 锌电解供电过程电力负荷优化分配 .电解过程工艺简介 .力负荷优化分配数学模型 . 影响锌电解过程的因素 . 锌电解过程参数模型 . 锌电解供电过程电力负荷优化分配模型 .于带变异的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电力负荷优化分配 . 带变异的自适应粒子群算法 . 电力优化分配问题的求解 . 电力负荷优化分配 .结 .四章 监控系统应用软件设计 .用软件总体框架 .统数据库设计 . 系统数据库分类 . 数据库访问接口 .V 讯规约及通信实现 .户界面设计 . 用户界面设计原则 . 用户界面设计 .结 .五章 工业运行情况 .力负荷优化分配运行情况 .电过程监控运行情况 .束语 .考文献 . 谢 .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 论 题来源、背景及意义 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面向节能降耗的有色冶金过程控制若干理论与方法研究” (60634020)以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项目“锌电解过程节能降耗智能集 成优化控制技术与应用”(2006 以湖南省株洲冶炼集团供电系统综合自动化项目为应用背景。 锌冶炼包括火法冶炼与湿法冶炼两种方法。随着各国对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湿法冶炼成为有色金属工业中生产锌的主要方法,世界上 90%的锌都是用湿法冶炼技术生产出来的。锌的湿法冶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整个冶炼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子过程组成:锌精矿的焙烧、锌焙砂的浸出、硫酸锌溶液的净化和硫酸锌溶液的电解沉积。其中,硫酸锌溶液的电解过程是最大的电能消耗过程,其消耗电量约占整个锌湿法冶炼过程耗电量的 75% 80%1,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锌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如何在锌电解中减少电能消耗、降低用电费用是锌湿法冶炼行业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我国电力部门为提高功率因数和用电效率,改变过去的用电不合理的状况,采用了新的电费计价方法,即峰谷计价方式。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在不同的用电负荷段采用不同的电流密度进行锌电解,即在计价费用低的用电低谷段, 采用较高的电流密度生产,在计价费用高的高峰段,采用较低的电流密度 生产,则可以显著降低锌电解过程的用电费用。但是,电流密度过高或过低 ,将会导致锌析出状况差、电能消耗高、电流效率低等情况。因此,综合考 虑锌电解生产状况和供电系统运行状态, 探索研究电解过程供电的优化分配问题, 保证以最低的电能消耗、较高的电流效率、最低的用电费用进行生产,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合理的负荷分配对于平衡电网负荷、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也是极有意义的,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电力系统的监视与控制是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视并对远方设备进行操作控制,其目的在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监视是指对电力系统运行信息的采集、处理、实现、报警和打印,以及对电力系统异常或事故的自动识别;控制则是指通过人机联系工具对断路器、隔离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2 开关等设备进行远方操作;监控系统是供电系统信息化的基础,是实施企业资源规划的基础信息来源之一,对提 高企业信息化程度及企业生产效率, 保障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电解供电系统国内外现状 要提高锌电解供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经济性,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提高整流变电站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以微机化的新型二次设备取代传统使用的分立式设备。集保护、控制、监测及调度等功能为一体,做到设备共享、信息资源共享,使变电站设计 简捷、布局紧凑,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锌电解供电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的发展与应用首先是建立在铝行业。而铝行业整流所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和应用 是建立在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基础上的2。 国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3。英国、意大利、法国、西德、澳大利亚等国均于 70 年代末新装了微机型远动装置,个别有用 16 位小型计算机的。 1981 年 5 月在英国召开的第 6 届国际供电会议的有关文章指出,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功 能正以综合自动化为目标迅速发展,除了具有遥测、遥信、遥控功能,还要具备寻找处理单相接地故障功能、负荷管理功能、成组数据记录功能、自动重和闸及继电保护等功能。 德国西门子公司于 1985 年在德国汉洛威正式投运了第一套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678,此后陆续在德国以及欧洲投运了 300 多套该种型号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该系统结构有两类,一类是全分散式的系统,另一类是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系统。两类系统均由 6控系统、 7S/7U 保护系统、 8关闭锁系统三部分构成。从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在国外开始得到普遍的应用。 日本在 20 世纪 90 年代也在其新建和扩建的高压变电站采用了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的运行支援系统4。其主要特点是继电保护装置下放至开关现场,并设置微机控制终端,采集测量值和开关接点信息,通过光缆传输至主控制室的后台计算机系统,开关及隔离开关操作命令也由主控制室通过光缆下达至终端执行。主控制室计算机系统采用双以太网。保护有直接置于各高压开关旁密闭箱内的,有置于开关附近保护室内的。 美国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目前投运的大体有三类:一类是以远动终端设备 (基础进行实时数据采集,配置微机作当地功能,并和上级调度中心通信;另 一类以通用计算机为数据采集设备,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3 不但采集实时数据而且建立历史 数据库,并通过计算机网 (以太网 )与远程工作站联络;第三类采用 s),保护监控 I/O 等部件均通过规约转换器 (入该网,并通过 调度中心联系,网上标准计算机建立实时、历史数据库和提供人机联系画面等。 现在,国外大多数变电站都实现了综合自动化及无人值班方式。最早的应用是在八十年代后期新建的大量 预焙电解系列的整流供电站,早期应用主要是以监控为主,采用微机进行监控,保护独立。到 90 年代初期,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应用已日趋完善,在新建的铝厂中开始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 国内铝厂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比国外晚,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从国外引进了大型预焙电解生产系列的技术后,微机监控技术应用于整流变电所开始起步5。到 1996 年,由于国内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铝行业第一套集保护、控制、测量管理于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在云南铝厂“九五”技改工程的 220流变电站工程上开始应用6。该系统采用美国 司技术和美国 司的保护单元,构成了完整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开创了国内 铝电解整流所使用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先例,为整流供电综合自动化技术的 发展总结了许多实践经验,也为锌电解供电综合自动化系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荷优化分配现状与常用优化算法 国内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一般采用固定电流密度或者说恒定电流强度的供电方式组织电解生产,针对电力部门 市场化的电费政策,国内少数锌湿法冶炼企业为了降低电解过程中的用电费用与能耗,通过人为的方法适当调整电解负荷。文献 7,8提出了通过降低槽电压、实施移峰填谷方式生产的方法来降低电解过程中的用电费用与能耗。但这通常是建立在人为经验上的,难以综合考虑电解生产过程 中工艺参数的影响和供电系统状态,无法同时保证电解生产过程和电解供电系统的优化运行。 目前对负荷优化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对火电厂发电机组的优化上。优化技术是一种以数学为基础,用于求取各种工程问题优化解的应用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科学分支,它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并在科学、经济以及工程领域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鉴 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复杂性、约束性、非线性以及多局部极小等特点,传统 的优化方法如牛顿法、共轭梯度法、单纯形法和 等往往不能有效得到最优解。因此,寻求适合于工程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4 实践需求的高效智能优化算法已经成为 科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的研究目标。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一些新颖的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禁忌搜索、粒子群等,通过模拟或揭示某些自然现象或过程而得到发展,其思想和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学、生物进化、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和统计力学等方面,为解决复杂问题 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9。这些算法独特的优点和机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并掀起了该领域的研究热潮,且在诸多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在优化领域,由于这些算法构造的直观性与自然机理,因而通常被称作智能优化算法,或称现代启发式算法。 传算法 遗传算法 (10是目前广泛研究和应用得模拟 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的组合优化算法11,12。遗传算法是一个框架性的算法,可以根据具体问题进行不同的考虑。文献13将遗传算法应用于机组组合问题,为克服简单遗传算法过早收敛的缺陷,引入变化性质函数技术,并对具体问题加入特殊的算子。文献14用遗传算法解决机组组合和经济调度问题,在机组组合问题中,用惩罚项的办法处理约束。 遗传算法的优点是:对目标函数形态没有特殊要求,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找到全局最优解;可以得到多个可选方案;方法比较灵活,可以考虑多种约束;适合于并行处理。其缺点是:本质上属于无约束优化算法,如何处理约束条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算法的效率;由于是随机优化算法,不能保证得到全局最优解;计算量比较大,所需时间长。 忌搜索算法 禁忌搜索算法是一种人工智能算法,是局部搜索算法的扩展,它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是标记已得到的局部最 优解,并在进一步的迭代中避开这些局部最优解。采用了 技术及“特赦规则” ,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和失去全局最优解。 禁忌算法最重要的特征是禁忌对象和长度选取,候选集的生成,评价函数的选取。在电力负荷分配中一般选用目标函数作为评价函数,目标值是一个非常直观的指标,目标函数作 为评价公式比较容易理解,评价函数的作用是选取候选集中的元素。所谓禁忌就是禁止重复前面达到的局部最优的状态,在计算过程中解的状态是不断变化的,状态变化主要归结为三种形式:简单的解的变化,解向量的分量变化和目标值的变化。应用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来确定采用的禁忌对象。禁忌长度是被禁对象不允许选取的迭代次数,它是可以变化的数,它的变化是依据被禁对象的目标值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5 和领域的结构确定的15。 禁忌算法的搜索速度很快,但是它对初始解的依赖性很强,一个好的初始解可以是禁忌算法在解的空间很快的搜索到更好的最优解。禁忌搜索是单对单的操作,初始解只能有一个,每一次移动也只能移动一个解。 子群优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16(称 源于群体智能和人类认知的学习过程而发展的另外一种智能优化算法。 遗传算法有些类似之处。首先,它们都是基于群体的优化技术,亦即有多条搜索轨迹,显示出较强的并行性。其次 ,无需梯度信息,只需利用目标函数的取值信息,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但是, 遗传算法更简单,操作实现也更方便。 基本模型最早是由美国的 士和 士于 1995年提出的。两位研究者提出的 本模型同遗传算法类似,是一种基于迭代的优化工具,但是在算法实现过程中没有交叉和变异操作,而是以粒子对解空间中最优粒子的追随进行解空间的搜索。 文献 17中, 提出惯性权重的概念,并对基本模型的粒子速度更新公式进行修正,以获得更佳的全局优化效果。在这篇文献中,作者还提出采用随时间递减的动态惯性权值设置 方法以提高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文献 18中又提出了使用模糊控制系统自 适应调整惯性权值和针对动态优化问题的随机惯性权值等方法。 文献 19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的种群拓扑结构对 法效能的影响,以说明构造种群结构的基本原则。文 中分析了影响种群结构的节点连接方式、节点聚合问题、节点间最短平均距离, 以及拓扑结构与具体优化问题的相关性等问题, 为具体优化问题的 法种群结构调整提供了理论基础。 文献 20使用了不同连接拓扑的 行实验。实验结果都表明了选择一种合适的邻近群拓扑,对算法性能的影响是明显的,然而没有一种邻近群拓扑对所有基准函数都是最合适的,具体选择哪一种邻近群拓扑与具体的问题有关。 文献 21中, 对 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分析了离散时间和连续时间两种不同情况下粒子运动轨迹的基础上,对于 型动态性能不理想的问题,以及基于粒子速度控制的搜索轨迹保持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全面描述 统的五坐标描述方式,并利用其建立了算法的一般模型。另外,文中通过对算法基本公式由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6 繁到简和由简到繁的两次逆变分析过程,提出了添加所需的运算系数,从而实现对算法收敛趋势的控制。 粒子群优化算法,可以解决几乎所有的优化问题,或者是可以转换为优化问题进行求解的问题。其中最具有应用前景的领域包括多目标问题的优化、系统设计、分类、模式识别、生物系统建模、规划、信号处理、决策和模拟等。目前,在模糊控制器的设计、车间任务调度、实时机器人路径规划、图像分割、 号模拟、语音识别、烧伤诊断以及探测移动目标等方面已经有成功应用的先例22,23。文 献 24中采用 神经网络进行了优化,并利用其设计电力变压器的智能保护机制。研究证明,在神经网络优化应用中, 够适应大多数网络结构 (正反馈、回归网络等 )或训练方法 (反向传播、径向基函数等 ),并再次显示了其简洁有效的特点。文献 25利用 现对卫星无线网络路由的自适应调整,以提高网络容量的有效利用率。文献 26中将 于 面波状喇叭天线 )的设计优化,并与 优化效果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又研究了二者混合应用的可行性。 其中所完成的一系列实验证实 为一种新型的优化算法具备解决复杂工程优化问题的能力。文献 27利用 现了对各种连续和离散控制变量的优化,从而达到了通过控制核电机组电流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并设计了算法的二进制形式和实数形式混合运算的新版本。 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在本论文中,对锌电解供电过程系统电力负荷优化分配与监控系统的架构、电力负荷优化分配的实现过程 以及监控系统应用软件的设计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论文中对系统总体架构进行探讨,分析了系统的特点。在对锌电解工艺过程以及影响锌 电解过程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锌电解整流供电过程电力负荷优化分配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带变异的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了求解。然后研究了监控系统应用软件的设计过程,包括监控系统软件的总体框架、数据库的设计、通信的实现以及人机界面的设计。 论文的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并介绍了锌电解供电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负荷优化分配现状与常用的优化算法,最后是研究内容和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针对株洲冶炼集团的锌电解供电系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系统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7 架构。对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 。对系统中的关键设备进行了介绍,并对系统架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阐述了电力负荷优化分配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和求解方法。分析了影响锌电解过程的因素,讨论了锌电解过程参数模型,建立了锌电解负荷优化分配数学模型。紧接着提出了一种智能优化算法 带变异的自适应粒子群算法 ( 将 法应用于该优化模型求解,并进行了仿真,给出了仿真结果。 第四章分析了监控系统应用软件的总体设计,给出了监控系统应用软件的总体框架。对系统数据库的分类进行了描述,采用接口技术实现了对系统数据库的访问。然后分析了系统通信功能的实现过程,最后对监控系统的人机界面进行了介绍。 第五章介绍了该系统在株洲冶炼集团的实际运行情况,并对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第六章对论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同时针对实际应用的进一步工作提出了想法。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系统总体架构 8 第二章 系统总体架构 电解过程供电网络概况 株洲冶炼集团是中国大型有色金属企业之一,拥有铜、铅、锌、金、银、钴等二十余种产品,年生产能力已达到 45 万吨,其中电锌生产能力达 32 万吨。锌冶炼采用湿法冶炼、电解沉积生产电锌的方法。株洲冶炼集团电解过程供电网络如图 2示。 220500000株冶电解过程整流供电网络图 供电分厂接收来自供电局的 220压电经过变配电后送给各用电单位。电解整流供电系统主要包括锌供电系统和铅供电系统。 锌供电系统包括整流所和整流所,整流所为系列电解槽供电,整流所为、系列电解槽供电。 其中,整流所由 402、 404、 440 三条 35线经过 35压母线及多路油开关向 18 台变压器供电。 18 台变压器依次为: 11#整变、 10#整变、 9#整变、8#整变、 7#整变、 6#整变、 5#整变、 4#整变、 2#所变、 2#厂变、 3#厂变、 3#整变、2#整变、 1#厂变、 1#所变、 1#整变、 13#整变、 12#整变。 1#、 2#、 3#厂变为全厂动力变压器,提供全厂动力用电; 1#、 2#所变为所内用电变压器,提供整流所内的照明系统、水泵系统等用电; 10#、 9#、 8#、 7#、 6#、 3#、 12#变压器经过半控桥式可控硅整流装置向直流母线供电; 11#、 4#变压器经过超前整流机组向直流母线供电; 1#、 2#、 5#、 13#变压器通过二极管整流装置向直流母线供电。 800、四个直流电解系列供电,且保证各系列直流电流依据工艺要求而基本平衡。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系统总体架构 9 整流所由 402、 404 两条 35线经过 35压母线及隔离开关向 10台变压器供电。其中 1#、 2#厂变为全厂动力变压器,提供全厂动力用电; 1#所变为所内用电变压器,提供整流所内的照明系统、水泵系统等用电; 1#、 3#、 5#、7#变压器通过二极管整流装置向直流母线供电; 2#、 4#、 8#变压器经过三相全控桥式可控硅整流装置向直流母线供电。 710V 直流母线通过直流刀闸开关和联络开关分别对、三个直流电解系列供电,且保证各系列直流电流依据工艺要求而基本平衡。 统总体架构 统架构及工作过程 根据株洲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锌电解整流供电过程概况, 应用分层分布式28结构,采用企业内部网、以太网29和现场总线30,31多层网络结构搭建系统硬件平台,构成一个多层实时递阶控制系统,分别在总调度层、分调度层、工段层设置优化计算机与监控计算机。系统架构如图 2示。 图 2系统架构 系统主要共由电力负荷优化分配、整流机组优化运行、整流机组电流智能数字化控制、各级监控四大子系统组成。 在锌电解过程中, 电流密度在一定范围的调整不会引起锌电解生产状态的波动,一般来说,电流密度高时锌的析出速度快,电流密度低锌的析出速度慢。因此, 操作人员可以根据供电系统运行状态适当调整电解负荷以降低电解过程的电能损耗和用电费用,但是电流密度过高或过低,会带来析出状况差、电流效率下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系统总体架构 10 降等影响。 电力负荷优化分配子系统的目的就是综合考虑锌电解生产状况和供电系统运行状态,探索研究电解过程供电的优化分配问题,从而提高电解供电系统的电能利用率、降低用电费用,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分析影响锌电解过程的因素;在不同生产条件 (电流密度、电解液中硫酸及锌的浓度 )下,模拟生产现场的环境 (电解液温度、电解液的纯度以及电解液中添加剂的使用情况等 ),进行锌电解试验。试验获 取了不同硫酸及锌的浓度、不同电流密度下,在一定的电解时间内对应的槽电压、析出锌量、电流效率以及电耗的数据。利用实验所得的一系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在不同硫酸及锌的浓度的情况下,电流密度与电流效率以及电流密度与槽电压的关系,最终建立锌电解过程电力负荷优化分配模型, 并采用带变异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各时段系列电流的最优值,下达给整流机组优化运行机。 整流机组优化运行子系统的目标是:在满足总调分配的直流供电量的前提下,协调好多台整流机组的组合状况,并合理分配各台整流机组的电流,使得供电过程中的损耗最小,达到节能的目的,从而获得最高的整流效率。这是一个带约束条件的多目标组合优化问题, 求解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整流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模型和选择多目标优化算法。 整流机组优化运行子系统的工作过程为: 系统接收来自电解过程电力负荷优化分配子系统设定的各系列电流值, 通过整流机组优化运行控制器决定机组投运组合和各机组电流分配值,再通过档位控制器控制每台机组的电流,从而改变系列电流输出值。 而系列电流又反馈给整流机组优化运行控制器由优化控制器进行偏差调节。 整流机组优化运行控制器的任务就是分配机组电流给定值, 同时由反馈回来的系列电流实际值与各台机组电流给定值之和进行偏差比较, 由偏差再对机组电流给定值进行修正,从而实现智能优化。整流机组优化运行整体结构如图 2示。 图 2, 表示系列电流给定值, 表示系列实际电流输出值, m 表示电解槽系列数。 表示机组电流给定值, 表示机组电流实际输出值, n 表示某一系列的整流机组数。 整流机组电流智能数字化控制子系统 由上位工控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全数字恒流触发控制器组成, 采用双闭环结构。外环为系列电流控制环,由上位工控机进行优化;内环为单台机组电流闭环控制。其中二极管整流机组经基于 档位控制器自动调节调变档位,可控整流机组由档位控制器自动调节调变档位进行粗调, 再由全数字恒流触发控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系统总体架构 11 制器进行细调,保证稳流精度,并设计欠支路和过流保护功能,确保整流供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图 2整流机组优化运行整体框图 上位机优化系统完成系列电流的大闭环控制, 在满足锌电解需电量和功率因素要求的前提下,以尽量提高整流效率、减少供电过程中电能损耗为目标,对电力负荷优化分配的电流进行整流机组的优化, 自动选择组合投入的整流机组和各投入机组的最佳电流分配值,将各台机组电流传递给基于 档位控制,由全数字恒流触发控制器进行协调控制,既保证电解槽系列供电量,又保证整流系统经济运行。 由电力负荷优化分配子系统优化得到的系列电流给定通过以太网传输至整流机组优化运行子系统, 整流机组优化运行子系统计算出各机组给定电流后通过以太网传输至安装在各整流所控制室的远程控制终端 (, 过 线将各机组给定电流传输给安装在现场的档位控制器,档位控制器通过 线将机组给定电流传输至全数字恒流触发控制器。信号的传递过程如图 2示。 由图 2以看出,系统中的控制信号如系列电流、机组电流等的传递通过网络进行。为了保证传输的安全可靠性和控制的实时性及可靠性,采用双以太网与双 方式构建网络结构。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系统总体架构 12 图 2信号传递过程图 统中关键设备的选型 系统在总调度级、分调度级与整流所设置优化计算机与监控计算机,实现对锌电解整流供电过程的优化与监控。系统硬件结构如图 2示。 图 2系统硬件结构 图中第一层为总调度层,由电力负荷优化分配计算机和调度监控计算机组成,这两台计算机放置于总调度室;第二层为分厂调度级,由两台直流电力管理计算机组成, 放置于供电分厂调度室; 第三层为工段层, 由整流所监控计算机、整流所通信控制器 台 )、整流所监控计算机、整流所通信控制器台 )、整流机组优化运行机、 220降通信控制器 台 )和两台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系统总体架构 13 屏幕显示器组成。整流所监控计算机与整流所监控计算机分别监控所辖范围内的供电过程,并分别通过各自的 屏幕显示器进行显示,以便使工作人员了解现场供电状况;第四层为安装在各现场的电压电流检测装置、直流强电测量仪和各系列电解槽的整流装置组成。 电力负荷优化分配计算机与调度监控计算机通过企业内部网络与直流电力管理计算机相连; 直流电力管理计算机与整流所监控计算机通过双以太网与各通信控制器 连,采用 约与通信控制器 行通信;工段级设备通过现场总线与现场级设备相连, 其中工段级设备与现场的电压电流检测装置、直流强电测量仪 (远程终端装置 )间采用 场总线相连,工段级设备与各系列电解槽的整流装置采用 线相连。 系统选用 为远程终端装置, 为通信控制器。 25 为 司生产的智能电子装置。图 2两台 全处在并行运行模式,其控制和数据处理由外部计算机和设备进行选择,任何一台都可以作主处理机运行,当其中的一台故障时,设备能够自动切换到另一台 统上运行; 系统由全球定位系统 ( 现系统时钟的一致。系统选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