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1页
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2页
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3页
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4页
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白银市平川区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情况的调查报告尊敬的白银市委员会:2012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本部门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讲话精神的思想基础上,遵照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确立了调研方向,我们决定对白银市平川区采煤沉陷区的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情况进行立项研究。我们为之制定了完善可行的调研方案,经过近两年的多次实地走访调查,我们掌握了大量数据资料,逐步形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商定了一些具体措施,现汇报如下。一、平川区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损毁基本情况平川区位于黄河上游,甘肃中部,处于甘宁两省区交汇的枢纽地位,是甘肃省白银市的一个市辖区,现辖2乡5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126平方公里,2015年统计总人口20.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5万人,非农业人口10.67万人。平川是甘肃重要的煤电能源基地,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以煤炭、陶土为主,煤炭总储量11.37亿吨,保有储量7.5亿吨。经过50多年的开采,已开采的区域不同程度出现地表沉陷、地下水枯竭及水土毒性超标等生态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如下:(一)地表沉陷 平川区采煤沉陷区分红会矿、王家山(含井尔川)矿、大宝魏矿3个沉陷区,红会矿区位于共和镇和黄峤镇境内,王家山(万庙片区、井尔川片区)矿区位于王家山镇境内,大宝魏矿区位于宝积镇境内。沉陷区涉及总面积为178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达67.57平方公里(其中2006年以前形成沉陷面积48.26平方公里,2006年以后形成沉陷面积19.31平方公里)。地表沉陷造成了地质环境资源的严重破坏,由于采煤地层内部形成了不同的落带、断裂带和弯曲下沉带,致使地表出现大面积的塌陷坑和纹裂带道路、水利设施和地下水系均遭到破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研究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地表沉陷对本来脆弱的地表植被体系造成了严重损毁,千沟万壑的地表无法进行水土涵养,水土流失和土地盐渍化严重,在塌陷较浅的地方造成土壤盐渍化,而在塌陷区边缘地带水土流失严重,采煤塌陷区的耕地面积在逐年迅速缩减,以红会矿区为例,截至2016年,该区域耕地损毁面积已增至3.24万亩(旱地2.82万亩,水浇地0.4万亩)。由此而形成的民生问题日益凸显。(二)地下水枯竭平川区采煤沉陷区问题由来已久,大量开采造成矿坑水不断抽排,引起采空区塌陷、裂缝,改变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致使矿区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大面积泉水干涸、水源枯竭,红会和宝积山矿区内地下水埋深已由大规模采煤以前的3090米普遍下降至目前的200300米,矿区55眼机井已全部干涸,造成广大居民生活用水及牲畜饮用水发生严重困难,粮食减产、庄稼枯死,经济林干枯,农民收入逐年减少。严重阻碍了当地人民的经济发展。(三)水土毒性超标由于管理不善,监管不力,采空区煤矸石和粉煤灰堆积,占压大量耕地,粉尘飞扬,内含的苯并芘、重金属、二氧化硫、硫化氢、总悬浮颗粒物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对空气、水资源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不但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而且通过食物链危害了矿区居民的身心健康。调查发现,近年来该区域里居民罹患呼吸道、肺部疾病和癌症的几率有所增加。二、平川区对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的工作和成效平川区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问题已然十分严重,由此所引发的各类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平川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把改善沉陷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重要抓手,积极筹措资金,加强与靖煤集团公司等企业的沟通协作,强化工作措施,合力攻坚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做法汇报如下:(一)坚持项目带动,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平川区区委区政府整合资金陆续实施了一批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对沉陷区土地陆续进行了综合治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根据统计数据,区委区政府2010年开始组织实施白银市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工程项目,对采煤塌陷区予以综合治理,治理范围35.07平方公里。在魏宝矿区和红会矿区营造水保防护林和经济林5060亩,全部埋设了滴灌管道,成活率达90%以上;恢复、美化了地形地貌景观。2011至2016年共实施采煤塌陷区一事一议项目建设29个,其中道路项目9个、农田水利项目6个、亮化美化项目4个、文化活动场所项目9个、村容村貌改造整治1个,有效地恢复了部分沉陷区的地质环境,改善了沉陷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直接受益群众超过1万余人,发挥了良好社会效益。(二)坚持地企联动,强化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工作本着“密切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原则,平川区区委区政府自2010年起与靖煤公司签订了有偿委托环境恢复治理合同,充分利用煤炭开采环境恢复治理费形成项目资金,累计投入资金3376.84万元,其中部分资金施用于沉陷区生态修复工程,完成了平川东出入口魏家地沙河植树造林绿化工程,大水头沙河治理工程,各矿区绿化总面积达到3000多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沉陷区问题错综复杂,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针对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及困难,具体汇总如下(一)资金缺口较大,项目开展捉襟见肘自2012年以来,平川区区财政收入逐年下降,财政支出大幅增加,财政收支矛盾逐年加剧,财政保障能力大幅降低,目前仅能保障工资发放、基本运转和重点民生所需,对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完全要依赖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而由于平川区还未纳入全国采煤沉陷区规划范畴,基本享受不了采煤沉陷区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和去产能、剥离企业办社会、独立矿区等项目资金支持,开展此项工作,往往陷入口号震天,行动惟艰的窘境。(二)旧问题积重难返,新矛盾仍在凸显尽管这些年平川区区委区政府采取了一些综合治理措施,安排了治理项目,复垦了部分塌陷耕地,矿区地质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有15.8平方公里的历史遗留矿山和9158亩塌陷耕地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恢复治理,加之,为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煤矿开采仍在持续,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采煤量不断加大,采空区逐步扩大,塌陷范围还在不断扩大,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左支右绌,成效难以在短期内显现。(三)老观念根深蒂固,新认识难以扎根当地人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陈旧观念根深蒂固,“金山银山换不来绿水青山”的环保观念难以在基层确立,当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与部分农户的个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常常陷入被动,沉陷区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压力较大,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不得不无奈地屈从现实,艰难推进。结合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历史、现状,针对具体问题,我们依据调研结果,充分把握现实情况,不断探讨分析,逐步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现商定了如下一些措施。(一)建议将平川区纳入全国采煤沉陷区规划。为进一步加强对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根据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关于申请2016年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精神,我区编制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及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201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简要材料。2015年12月18日所有材料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协调力度,争取将我区纳入全国重点采煤沉陷区范畴。(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议借鉴成功案例。根据了解,全国其他省份县市已经有成熟的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经验,例如安徽淮南在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经过了七十年代以注重灾害和地表复垦为主进行采煤沉陷区治理,八、九十年代开始重视与环境、生态影响相关的多种因素分析和治理对策,近些年来,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治理理念的曲折过程,积累了宝贵经验,他们走过的弯路我们可以不走,他们找到的捷径我们可以放心的走。(三)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工作。沉陷区的形成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大规模私采乱挖不无联系,一些人响应党的政策通过开采当地煤炭资源先富了起来,应该建立“谁治理,谁受益;谁恢复,谁拥有”的长效机制,动员这部分人投入资金,参与治理,来反哺沉陷区。沉陷区治理单靠政府单打独斗肯定难见实效,只有多方参与,才能事半功倍。(三)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民意识。观念不革新,事业难进步。根据我们的走访了解,沉陷区当地群众对沉陷区生态治理工作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