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目录小学管理1增强青少年体质必须落实依法治教1“四手联弹”资源共享三部曲2六安市中小学教师违反从业规定行政处分暂行办法4魏集小学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6龙坪小学:“书香飘满校园”7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7小学课改9书法列为必修课,鸡肋成了鸡大腿?9农村中小学校长最需要什么10大港区教育局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11儿童个体差异正被有意无意忽略12教育无小事纳谏听民意15江西投入近3.9亿元资金为农村学子“聘高师”18小学师资19民办学校教师苦不堪言19西班牙华人基督教会中文学校学生快乐学中文20银川兴庆区投入两个500万为教育“补血”21青春,在激情中燃烧-记慈利县苗市镇龙阳小学教师张尚军22安徽省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24小学心智美育教育33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结合相长33浅谈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35小学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思考38小学生教育43爱校园 家乡 沙湾县第一小学环境教育活动丰富多彩43昆明官渡区推进“四创” 成效显著43中小学校应否专设廉洁教育课46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管理增强青少年体质必须落实依法治教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义务教育阶段是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打好身体基础,将会使学生一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受益。 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国家和各级部门历来非常重视,并形成了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一系列指导意见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部1990年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指出,“中小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制定的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标准,有计划地逐步配齐”。1995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学校必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2007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两课时”,“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等等。然而,目前许多学校在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着重“文”轻“体”的现象,体育工作状况堪忧。具体表现在:体育课没有按照课程要求正常开展,课堂效益差;体育教师素质不够,专业的体育教师少;体育活动没有形成制度,随机性大,往往是时有时无;一天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在很多学校根本不能够保证,不少学校把中午或者下午放学后的时间拿来充数;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不能够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这些情况直接导致了学生体质下降,以至于参加集会或者军训时,常常可以看到学生晕倒、呕吐的现象。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有关学校体育的法律法规和指导意见的落实上,还没有完全到位。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必须坚持依法治教并落到实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使学校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应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作为年度目标进行考核奖惩,对学校体育课和开展体育活动像抓文化课那样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与激励机制。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配置,制定合理的学校体育设施标准,明确投入责任和完善进度,力争在一定时期内使学校体育设施硬件全部达标。此外,还应认真落实体育教师的业务、经济等待遇,对体育教师在津贴标准、评优选先、晋升职称等方面与其他教师一视同仁,提高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学校要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的精神,大力加强体育工作。体育教学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体发育特点和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设置体育项目,激发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按照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设置方案的要求,保证开齐开足体育课课时,并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尤其在初三体育中考和高三体育会考结束之后,学校仍要上好体育课和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学校要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排入课表,形成作息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挤用。增强青少年体质,有赖于各方携手,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新闻单位要加强宣传,努力营造重视青少年体育的舆论环境,促进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对“健康”概念重新认识,引导、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中国教育报2007-7-30“四手联弹”资源共享三部曲“3年前,和外校仅有的交流靠的都是人情,说白了就是求人帮忙,请关系好的骨干教师来学校上示范课,请有经验的老教师带带年轻教师,但那种带是比较松散的,没有制度规范,纯粹是打感情牌!”校际师资交流的“历史”,让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小学校长李毓彤,在一年前第一次面对前来跨校交流的灯市口小学教学主任韩建荣时,没敢抱太大希望。一年后的今天,语文学科曾在全区坐最后一名“红椅子”的雍和宫小学,奇迹般地达到全区平均水平!东城区学区化建设带来的资源有效流动让他露出了笑脸。从硬件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共享,到人力资源共享,学区化实践3年来,东城区学区资源共享走出了一条由表及里的发展路径。“开门迎客”的不仅是体育馆、计算机房这些冷冰冰的“大家伙”“在十一前的一天,我们班到隔壁的中学上了一节乒乓球课,同学们都特别激动,也很好奇,因为我们从来都没有在乒乓球馆里上过乒乓球课。乒乓球馆里设备十分齐全,下课了我们都不想走,都期待着下周的体育课还到这里来!”2005年9月,和平里四小六年级(2)班的学生第一次走进了171中学的乒乓球馆,课后,马淑亚“郑重其事”地把这堂课带给她的快乐写进了日记。有1500多名在校生的和平里四小,四到六年级都开设了乒乓球课,而学区化之前,上课场地一直是一大难题。该校教学主任刘力军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那时候,一下课,学生们把几张课桌一拼就成了乒乓球台,几个铅笔盒一架就成了球网,教室桌椅东倒西歪不说,也有安全隐患。”一方面,学生们对国球的热爱让学校欣喜,另一方面,建设专门乒乓球馆的想法又在资金面前停下了脚步。刘力军没想到,“学区化”这简简单单的3个字,就让困扰学校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让从前紧闭的校门向更多有需求的学生开启。“十五”中期,东城区一些高标准配置的设备设施主要集中在少数“重点校”。近年来,东城区一方面加大学校硬件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方式,实现相对集中的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学区化便是个难得的契机。拥有15万余册藏书的图书馆、340种各类期刊的阅览室,15个实验室,再加上小球馆、篮球馆、综合训练馆和游泳馆,良好的设施设备条件,让和平里学区首届轮值主席校171中学,在学区化管理中更多地扮演了资源输出校的角色。目前,该校将体育馆、实验室、图书馆、信息中心等资源,都编排了详细的开放方案,向学区公布,接受共享。“以学区为界,建立一个中心,以硬件资源共享来带动人力、课程资源的共享。”该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熊劲对学区资源共享有着自己的理解。在学区化的系统中,“开门迎客”的不仅仅是体育馆、计算机房这些冷冰冰的“大家伙”,与硬件资源共享同步的,是高附加值的课程资源共享。如和平里四小便将本学期开设的72节“菜单课”,全部在校园网上面向学区公布出来,打破学科、年级的界限,外校教师可以直接进课堂听课。“课件、单项检测题、单元测试题、综合练习题”即将结束在北新桥小学一年挂职工作的西中街小学教导主任、数学市级骨干教师田京旗一口气就说出了好几个课程资源共享的内容。西中街小学向北新桥小学输出的这些课程资源,几乎都是主动送上门的,只要对方有需求,他们就会尽其所能提供。“北新桥小学学生比较少,开发试题资源有一定困难,把我们现成的资源拿过去,就可以解决他们的难题,对我们课程资源的开发也是一种检验。”田京旗说,课程资源共享从表面上看是输出方在作贡献,实际上是对资源的二次增值和有效修正的过程。“通过跨校挂职、师徒结对等进行人力资源流动,是个双赢的选择”“现在,学校间的屏障都打通了,每所学校都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北京宏志中学校长郭泓坦承,宏志中学所在的和平里学区有5所中学,在学区化建设之前,5所中学几乎没有联系,教师想跨校听课,要经过校长、年级主任等多道程序,“现在只要事先打个电话,要张课程表就可以去听了!”雍和宫小学在编教师41人,但由于各种原因,只有37名教师在岗。而只有4名校级骨干教师,没有市区级骨干教师是学校师资队伍的现状。李毓彤明白,若让学校一直“瘸腿”的语文教学面貌有根本改观,就要培养出合格的语文教师队伍带头人。精干、勤奋,再加上十余年的教龄,让语文教师李美玲成为不二人选,但她教学管理经验的匮乏又让李毓彤犯了难。怎么办?这时恰巧赶上东城区第二期跨校挂职交流全面铺开,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李毓彤在“输入校需求”一栏中填上了“语文教学管理人员”,也成就了韩建荣、李美玲这对“师徒”。在不以行政命令调拨学校资源的前提下,打破部门、学校原有的壁垒,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统筹利用、深度整合、相互融通,是东城区学区化管理模式的一大亮点。位于和平里学区西北角的177中学,是一所只有500多名在校生的完全中学,校长石蓝芳亲眼见证了学区化3年来,从硬件资源共享向软件资源共享延伸的内涵式发展。“现在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师资差距大,从教师的角度提高,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在石蓝芳的案头,记者看到了一份和平里学区跨校师徒结对协议书,对师徒间互相听课、讨论教案、写论文等的次数都有详尽的规定。“虽然协议里规定,师傅每周听徒弟一节课就达标了,但边老师每周都要骑车到学校听我的课,风雨无阻。”177中学历史教师骆晶晶口中的“师傅”边老师,是同属和平里学区的54中历史高级教师边淼。2006年年底的一次“拜师”,让骆晶晶欣喜地找到了一条快速成长、积累经验的捷径:听师傅的课,看师傅的教案,从模仿教案、自行设计到和师傅共同探讨制定教案。“这次师徒结对虽说是一学年,但我之后遇到问题还是习惯性地拿起电话,拨出那个熟悉的号码。”骆晶晶似乎已经离不开师傅了。“这样,强弱校结合就变成了四手联弹,把教师流动做实了。”东城区教委主任蔡福全坦言,各校的差异无疑会阻碍教师流动,通过跨校挂职、师徒结对等方式开展有实效的人力资源流动,是个双赢的选择。以人为核心的资源共享,打通了不同规模学校间思想观念的阻隔采访中,在校长和教师口中很少听到“强校”、“薄弱校”的说法,取而代之的是“大校”、“小校”的概念,在这个层面,学校规模的差异取代了办学水平的差距,也让均衡化的资源观、教育观得以延展开来。“如果这样比的话,又把我们北新桥这样的小校比下去了!是不是应该改改这种方式?”东城区教研室组织的一项“十一五”国家重点课题组长会上,就课题展示课的选拔方式征求意见时,田京旗忍不住放了一炮。将区内学校划片,片内学校间展示课比赛的胜者再到区里进行展示,是多年的惯例。田京旗那次“斗争”的结果是,公开课展示改为分学期、逐所学校进行,让每所学校都有到区里展示的机会。“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进一家门,不是一家人”,和硬件资源、课程资源共享一样,人力资源共享只是东城区学区化管理的一个方面。但以人为核心的这种资源共享,却有力地打通了不同规模、不同层次学校间思想观念的阻隔,通过跨校交流、师徒结对等方式,以人力流动带动思想观念的变革,让教育观念变得平和而有实效。100比1000,是相隔不到5分钟自行车路程的北新桥小学和西中街小学的在校生比。田京旗认为,学校规模和师资水平的差距不应成为享用教育资源机会不均等的理由,“就像我是骨干教师,但我不仅属于西中街小学一所学校一样”。如今在东城区,主动、积极地输出优质资源日渐成为一种潮流。“优质教育资源不是一所学校独有的,应树立大教育观,让优质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据西中街小学校长马丁一介绍,以前学校间都在比资源,人家有的,自己要有,人家没有的,自己也要有;而现在,学校间都在比着输出资源、享用资源。“学区资源共享的推进要有机制保障,也要用大的资源观、教育观引导教师建立学区观、学区意识。”熊劲说,171中学将“参与学区、社区共建,促进资源共享”明确写进了教师岗位职责,在学校的奖励机制中还专门设立了“学区建设贡献奖”,目的就是逐步通过机制推进学区建设的内涵式发展,使“学校人”真正变成“学区人”。中国教育报2007-7-31六安市中小学教师违反从业规定行政处分暂行办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队伍管理,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中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执行从业行政处分,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宽严相济的原则、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第三条 本办法行政处分种类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解聘)、开除留用察看、开除。第四条 中小学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处分:(一)经常用不文明语言讽刺、辱骂学生的;(二)歧视学生,不平等对待学生的;(三)在上课时间使用通讯工具,在课堂上抽烟或酒后上课的;(四)按成绩给学生排座次的;(五)利用教师之职示意学生及家长宴请、接受学生及家长财物的;(六)无教案(教学设计)、不备课、未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七)散布有损学生及家长、同事、领导及学校名誉的虚假言论,并造成不良影响的;(八)经常迟到、早退的。第五条 中小学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行政记过处分:(一)在工作日及工作场所玩麻将、扑克等游戏的;(二)未经所在单位允许,私自在外带课,搞有偿家教的;(三)侮辱学生人格、剥夺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参加活动权利的;(四)向学生或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的;(五)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六)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批准,违规或擅自办班补课的;(七)私自向学生、家长推销书籍、刊物或其它商品,在学校内搞营利性经营的;(八)在各种评比、考核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欺骗组织、学校和群众的;(九)接受招生学校财物或按照招生学校意图强迫学生填报升学志愿、高中学校教师强迫学生分文理科的;(十)严重违反禁酒令、甚至酗酒,对正常教学造成影响的;第六条 中小学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行政记大过或降级或降职处分:(一)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后果,情节较轻、未达到法律追究程度的;(二)向学生或家长索要财物,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三)私自牵头组织办班补课,严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四)拒不服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安排或工作调动,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经教育批评不改的;(五)无故旷工、擅自离岗,经批评教育不改的;(六)聚众赌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或因赌博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按法律法规规定处理);第七条 中小学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撤职(解聘)或开除留用察看处分:(一)公开抵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反对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二)公开散布、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言论,宣传、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三)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情节严重,产生恶劣影响的;(四)在社会上私自牵头组织办班补课受到行政记大过处分仍不改正的;(五)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徇私舞弊,纵容他人作弊或替他人作弊的;(六)造成学生伤亡等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七)长期无故旷工、擅自离岗,经处分后仍不改正的;第八条 中小学教师违反有关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开除公职,同时撤销其教师资格证。第九条 一人有本规定中的两种以上应当受处分的违纪行为,应当合并处理,按其数种违纪行为中应当受到的最高处分加重一档给予处分;其中一种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开除处分的,给予开除处分。第十条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违纪的,对为首者,从重处分;对其他成员,按照其在共同违纪中所起的作用和应付的责任,分别给予处分。第十一条 本办法没有列举的违规违纪行为,可视具体情节,参照本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给予相应处理。第十二条 中小学教师违反上述规定,按有关规定和干部管理权限,作出行政处分决定。第十三条 上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权撤销或变更下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教育机构作出的行政处分规定。第十四条 在违规违纪处理中,被处分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处分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作出行政处分部门的同级人民政府或上级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诉。复查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第十五条 中小学教师对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可按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控告。第十六条 本办法中的中小学教师包括:市内各级政府举办的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少年宫、电化教育等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各级教师进修学校和各级教学研究机构的教师;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的教师。上述单位中的其他工作人员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违规违纪行为,除法律法规等有明确规定的外,参照本办法执行。第十七条:上级如有新的政策规定,以新的政策规定为准。第十八条:本办法由市教育局解释。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六安市教育局2007-7-31魏集小学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蓝天睢宁县魏集镇魏集小学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上,采取四项温情举措,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摸底排查,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魏集小学现有留守儿童334名,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成长记录袋。有的孩子把奖状装进袋子里珍藏,有的孩子把老师对他的评语放进袋子里作为纪念,成长记录袋客观地反映了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学习的轨迹。学校的档案则包括留守学生登记表、汇总表,综合素质评价表等。一系列档案的建立,提高了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导师伙伴制,营造爱心家园。魏集小学每学期都要选拔德才兼备的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留守儿童的导师和成长伙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导师不仅要辅导学生的功课,还要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情感、心理等多个方面。成长伙伴是让留守儿童与品学兼优的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共同快乐成长。代理家长制,献出亲情温暖。留守儿童中有的无人监护,学校领导和教师充当起他们的代理家长,关心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为让他们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学校每月为在当月出生的留守儿童集体过一次生日,学校领导为他们买蛋糕、点蜡烛、切蛋糕,师生为他们唱生日歌。心理咨询制,为心灵播撒阳光。魏集小学定期开设心理咨询讲座,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为了让留守儿童消除胆怯和闭塞,学校每月举行一次留守儿童才艺展演,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培养自信心和自豪感。留守儿童王子强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有同学不小心碰撞他时,他会拼命打架。经过一学期的心理疏导,在集体过生日那天,教室里充满了王子强的欢声笑语。 徐州日报2007-7-31龙坪小学:“书香飘满校园” 最近一段时间,旨在让学生亲近好书、喜爱读书、学会读书的梅江区 龙坪小学首届“书香飘满校园”读书节活动积极开展。该校各班以“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为主题开展班会,出版黑板报,制作格言、名人名言牌,通过“红领巾乐园”、“红领巾广播站”等多种渠道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营造读书氛围。在读书节活动中,该校创建了“青苹果”读书吧,各班加强班级图书角的建设,成立图书管理小组,开展借阅书籍、好书交换活动,在同学们之间形成了好书先读为快,尽情遨游书海的读书气氛。语文教师定期与学生“相约好书,牵手美文”,讨论和交流读书心得和体会,激励和指导学生快乐读书,共享其中的乐趣。同时,积极鼓励父母参与读书节活动,邀请父母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建立家庭“小书架”,共同制作“读书信息卡”,记录下书名、作者、阅读时间等基本信息以及读书语录、感言、心得。为确保“首届读书节”活动有成效,该校还积极开展“书香班级”、“读书小明星”、“好书伴我成长”板报以及征文评比,对“读书之星”的事迹进行宣传。共评选出24名“读书之星”、6个书香班级和18个活动优秀组织奖。梅州日报2007-7-31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一、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1、 坚持依法治校,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另外,“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的工作就是服务的工作。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当做学校的主人,有事要多与教师商量,听取民意,以便正确决策。充分发挥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依法行使审议建设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凡是学校内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方案,规章制度,教职工奖惩办法等,都经教代会审议并通过。发扬民主,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校长将学校的良好意图转化为教职工的意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2、以人为本,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对此,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住了教育的未来,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以致成为名师,必须通过三条渠道,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一是名师出高徒。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带教网络,层层带教,使青年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特别对一些持续发展有望的青年骨干教师推行“导师带教”制。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要有切实培养计划,详细记载培养过程。二是舞台出英雄。千方百计创造机会,搭建大、中、小各种舞台,让青年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大比武、举行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等教学活动。 三是氛围出人才。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合适的校园土壤,丰富的校园养分,让青年教师在优化的环境里迅速成长。二、深入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 学校工作要切切实实以教学为中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课堂教学都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课堂教学犹如一日之餐,实施素质教育,正餐要吃好,不能只*零食补。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扰,咬定青山,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地位。课堂教学时,坚决反对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形式化,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漫无边际,使教学抓不住教材重难点,要求教师平时课堂教学要有新意,不要总是老一套。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们对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测、校本研究、骨干及课改典型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各种教学活动及竞赛活动等常规性的内容进行有效实施。如何评价一所好的学校,家长普遍认为,好的学校,必须有好的声誉,而好的声誉,首要的是孩子在学校里学得好,学得有出息,毕业时能较容易地进入声誉同样较好的高一级学校。老百姓评价一所好学校的标准,无疑是一条比铁还硬的定则。教育家们认为,好的学校,起码有三条:一、学生上课聚精会神,气氛活跃;二、课外活动龙腾虎跃;三、学校管理井井有条。校长要“沉”下去,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要经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指导性评课必须一课一评,要有指导性意见,经常翻阅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作业,在备课上提倡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自身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实际相结合,教案设计与讲课要尽最大努力相符,经常召开不同形式的师生座谈会,利用适当场合与教师个别谈话,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要倾听教师对教学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以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要经常参加学校里的教研活动,一起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商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是自然的自发的过程,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学习就能完成,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我认为校长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典型事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校长要保持教师的角色,教好一门课。要经常带头上示范课,自加压力,努力做到学有专长,教有特色,这样,更有利于指导教学工作。 三、抓好基础教育,创学校特色 基础和特色好比两个翅膀,只有两个翅膀都硬了,学校才会腾飞。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出高大远的要求,必定会拔苗助长。目前,成人写字水平不高就是因为小时基础没打好。夯实基础,就是围绕“身体锻炼好,行为习惯好,文化基础好”这三个方面,分解出许多具体要求进行训练。针对学校班容量大,学生浮躁等情况,当今,尤其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常抓不懈,齐抓共管,一抓到底。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放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不能放松。在任何时候,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如果在小学阶段,应该读的没有读,应该看的没有看,应该做的没有做,那将是学生终身的缺失,终身的遗憾。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唱歌、学会做操、学会扫地、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讲究科学,要按照规律办学,掌握和遵循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基本规律。从本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人云亦云,不赶时髦,扎扎实实做好基础,为学校特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艺术教学是学校的特色,要认真上好规范课,组织好大型活动,加强梯队建设,训练要坚持不懈,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为我校争得荣誉。以上是我治校的一些做法,利用这个平台与各位领导交流,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互连网2007-7-31小学课改书法列为必修课,鸡肋成了鸡大腿?小时候读书时,书法课就很好玩,除了在语文课本上找古诗文写,可以龙飞凤舞,然后交差了事,其他时间就成了玩耍时间了。印象中,书法课的老师,往往都是语文老师兼课,他们也没有说什么书法理论,也只不过说些米字格,还有笔顺,还有怎么样正确地手握毛笔写字,而且这书法课很容易成为“鸡肋”,大家都不会怎么重视。暑假前,有时也会布置几页写字作业,但大多数同学都是先潦草涂鸦完成之后,就赶着做语文、数学这些主科了。现在我的侄子,在乡下老家正读小学六年级,问过他书法教学的事,感觉还是跟我20年前没什么两样。这么多年,世上都沧海桑田了,书法课还是“鸡肋”,还真不容易。不过,这回广东倒“换了人间”了,书法成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可喜可贺,总算给书法家出了口鸟气。这鸟是乌鸡变凤凰的意思,没有贬义,大家别误解了。但是,书法设为必修课就完事了吗?当然不能。照我这张臭嘴预测,我怀疑书法课还有继续成为鸡肋的可能。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有官员透露,中小学书法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师资问题。“大部分中小学校都缺少专职的书法教师”。现在突然说要让书法课“转正”,还得要充分动员美术、语文教师,凡在写字、书法教学上有一定经验的,都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各位读者,看到了没有,这样就等于解决师资问题了吗?恐怕是换汤不换药吧。所以,我就觉得书法今年的秋天就要列为必修课,有些太操之过急了。师资还是那个师资,只不过从选修课、兴趣课来个“向左走”转向必修课,你说这能走多远呢?走出来的姿势会有多好看呢?这里是要打多几个问号,对吧。当然,有官员又说了,“我们已与省书协商量了,依托高校、书协,对全省的骨干老师进行培训。更长远的考虑是希望师范院校作一些调整,培养相关的师范生”。好,这办法好,一两年时间也算能培养出一些优良师资了,教学质量有一定保证了。现在再说书法考试应该怎么考,对老师的考核又应该怎么弄这问题。有官员很坦率地说,书法考试在技术操作上难度很大。这明摆着就是矛盾。要必修,结果考都不知道怎么考,这是什么事嘛。好,即使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解决了技术层面上的事了。但最大的问题还横在面前呢。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够重了吧,要不信,看看中小学生背驮着的书包就知道了。有些评论家成天都嚷着要减负,教育界也到处开研讨会,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争取素质教育的胜利。但事实上,有些教育官员却是一边说减负,一边却是在增负,一会说要中小学生跳集体舞,一会说要把艺术课、书法课列为必修科目,课改也是脖子扭扭屁股扭扭,你说这不是折腾人吗。所以,我说书法列为必修课,领导和专家的意识都很好,书法从娃娃抓起嘛,国粹不能丢嘛。如果人尽王羲之,那就更好了,但咱越想越不靠谱。这就像“鸡肋爱情”一样,从鸡肋到鸡大腿,是需要成本,需要用心经营的。以女追男为例。首先,她要坚持下去,时间需要多长是个未知数;其次,不求回报的继续付出自己的情感和爱;再次,还要做好对方随时会“绅士”般离开的心理准备。你说“书法”能做到这几点吗?信息时报2007-7-25农村中小学校长最需要什么 对农村中小学校长来说,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根据十多年的农村学校工作经历,笔者认为,他们最需要的应是如下几个方面: 需要学习机会新的教育理念下,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作为学校领导班子的班长-校长,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自我提高,才能引领学校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流的学校。然而,现实却给了农村中小学校长一个不怎么公平的待遇。首先,工作量大,很少有时间学习。绝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学任务跟普通老师相当,再加上学校管理工作,一个人顶两个人用。比如说:乡中心学校校长,一周的课时数通常为10节,而一般教师最多的也只有15节;村小学校长的工作量更可怕,他们一个人包一个班,一周至少也得上20节课。这样的校长还能有时间去自己“充电”,去更新和提高自我吗?其次,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组织培训时,很大程度上关心的只是一线教师的教育,却很少组织校长的学习(除任职资格培训外)。再次,作为农村中小学校长,每次接到上级有关学习的通知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教师的需要,安排“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之类的教师去参加培训,自己几乎没有参加学习的机会。于是出现了校长专业知识滞后、教师教法乱套、学校发展目标迷茫、经验型管理普遍的现象。因此,每年安排适当的培训学习机会是当前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一项需要。需要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等。当前,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各方面的资源都很不平衡,有一些是因历史原因造成的,但后天分配中一些人为的不均衡我们完全可以避免。比如:在人力资源上,从国家的编制配比,就可以看出城乡学校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农村小学的师生比为123,而城镇小学的师生比为121。正是在这样的编制配比指导下,2004年全国农村在校学生人数占了全国学生总人数的65.61%,而农村教师却只占全国的63.34%,从这一数据我们就不难看出城乡教育人力资源的失衡。于是出现了农村小学一个教师包一个教学班,城镇学校两个甚至两个多教师负责一个班的不均衡现象。人力方面的不均衡,不仅量上存在不均衡,还有质方面也存在悬殊。一般情况下,能力出众的教师,都被城镇学校留下了,剩下的才分配到乡村学校。又如:财力方面,同样是免除了学生的学杂费,以笔者所在的县2007年春季学期为例,农村学校每生每学期只拨了75元杂费和公用经费,而城镇学校却给了90元。还有各种教学设备的配置也是一样,农村小学总比城镇小学要少受益些,如此等等。我们不但没有因农村学校起点低而得到弥补,反而人为地加大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这无疑是拉大了城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因此,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是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又一需要。需要人事调配自主权农村小学,由于群众居住的分散、交通的不便,只能分散办学。一所乡镇中心校要负责全乡十多所甚至二十多所村校的管理,学校间的教师变动几乎年年都有。近年来,虽然党和国家一直在提倡政企、政校分开。但一些县乡领导仍经常干涉学校内部正常的人员变动,使得学校的人员优化组合无法实现,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某某中学需要的是物理教师,而分下来的却是中文专业的;许多乡中心校变成了乡镇领导夫人或亲友的“收容所”,你没有亲戚或好友在乡政府做领导,再有本事,也难到乡中心校工作。学校内部的人员调动,实质上是县乡领导送人情、拉关系的礼物,校长已经完全被架空。因此,人事调配的自主权既是学校内部人员优化组合的保证,也是当前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一大需要。需要公平的评价评价,是当前新课改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什么课堂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却没有真正做到公平、客观和公正地评价校长,更很少组织专门的优秀校长评比活动。即使有,也是为了评比而评比。不到学校检查,不问校长的具体表现,只看书面材料。这样的评价不但没有起到促进学校发展作用,反而助长那种不做事光靠吹捧来提升自己的不良风气。因此,农村中小学校长也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对校长的工作进行经常性评价,以调动校长的工作积极性。农村中小学校长,他们就代表着农村的学校。据近年来的教育统计反映,农村学校在全国占有85%的比例,学生占全国的六成五以上。为此,对于以上所提的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需要,应当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有责任对一些不利于教育均衡发展的习惯行为进行整改,尽可能地满足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需要,使之乐于治校,无怨无悔地献身于教育。编后尽管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在逐年增加,农村教育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但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水平,在整体上与经济发达地区与大中城市相比,差距仍在进一步拉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农村中小学校长最需要什么”,也许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所在地区不同,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不同,所在学校的状态不同,他们的需要自然有所区别。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就是农村教育需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关心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农村教育鼓与呼,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我们希望工作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教育管理者把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周刊作为自己的家园,充分反映和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中国教育报2007-7-25大港区教育局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大港区教育局以科学的目标管理为中心,以过程管理成就质量,以民主管理聚集人气,以安全管理保障秩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下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开辟素质教育新途径。以推进大港教育由课改 “实验区”走向“示范区”为目标,以“教学月”活动为载体,狠抓“六课”能力训练,全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艺体科技教育特色发展,求取德育建设的实效性突破,打造三礼教育亮点,切实落实好新人文教育。 狠抓教师队伍素养建设。以建设学习型组织,打造“书香校园”为载体,搭筑助推教师成长的平台,努力增强教师的自我修养。办好天津市首个全国教育名家、校长治校论坛,全区首届“三生”建设论坛、加强校本教研,促进专业发展高层论坛、创新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四个论坛,同时,搭筑好四个展示平台,即:大港区首届艺体特长展示、“低负高效”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三精”教学月成果展示以及优秀科研成果展示。 狠抓学校特色化创建。着力提高校长发展建设学校特色的能力与修养。建立区域促进机制,加强信息交流,提升学校发展建设中的“亮点”,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校单项特色。以学习型团队建设创建特色学科,以教师发展造就学校特色,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同时,要继续搞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刘岗庄小学、树深小学及凯旋苑小学等学校的建设任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标准地建设好大港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实训楼,使其成为天津职业教育的排头兵。 利用暑期,认真排查危陋校舍,做好修缮或新建工作。对全区范围内的中小学教学楼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立即开展好维修工作,确保学生的安全。人民网20007-7-25儿童个体差异正被有意无意忽略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发生了许多巨大的变化。在这鼎革之时,也许有一个问题会时时萦绕在教育从业者及其他有识之士的心头: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方向是什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德莱德及其思想由此进入我们的视野。 约翰I古德莱德是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家和研究者之一。他被认为是杜威衣钵的美国当代继承人。但是,在秉承杜威理论的同时,他又有自己卓著的贡献。他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通过推行大型的教育研究和试验,对教育思想进行检验,从而促进教育改革。古德莱德与杜威一样,主张把孩子的健康、个性和社会适应等列入学校的教育目标范畴。他倡导的教育改革全面而系统,横跨幼儿园到大学各个层次。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土 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 请访问3722, 加入 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成可编辑的doc或ppt格式年已九秩的古德莱德仍思考不息,笔耕不辍,迄今,他已撰写并出版了30余部著作以及超过200篇的学术文章。在这些论著中,他与罗伯特H安德森合著的不分级小学可谓是奠基之作,其教育思想大都始于此书的观点并加以发展。他在书中所倡导的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理论、促进个别化发展的纵向课程观、科学的学生成绩评价理念等教育思想,一直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教育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不分级小学传达了一种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哲理,它也许会给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带来新的启示,促进我们对理论和实践的反思。 不分级教育的起点儿童发展的差异性 古德莱德的不分级教育理念源于他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强调。他认为西方社会秩序形成的前提是“培养个性”,而一切组织的运作都要符合集体与个人的利益。然而,与提倡个性相悖的是,盛行已久的年级制把少年儿童当作一般大小的粗坯,假设他们同质同类,能力不分彼此,学习的初始水平、方式方法乃至过程进度都是一致的。对此古德莱德认为,教育者首先必须正视学生个体以及同年级学生群体之间都存在着个性差异这一现实。 古德莱德通过研究证明,儿童不仅在体力、情感、社交能力、学习准备性、学业成绩和学科学习等方面有个体差异,在智龄和智商方面也是如此,而且差异极大。在书中,作者创造了“智龄”这一概念,来分析孩子的学习准备能力。智龄是测量学生能力或学习准备性的一个重要标尺,和实龄一样,参照年、月等单位来计量。在同一个年级班中,实龄相同而智龄相差的学生大有人在。 古德莱德坚决主张必须正视儿童的个体差异性,让能力存在差异的儿童按照适合他们能力发展的步伐学习,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由此他提出了学生持续发展理论,即儿童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学校体制的建立必须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特点,帮助每个学生实现学习上的持续进步。他认为教育已经从以教材为中心转移到以儿童为中心,而年级标准与儿童实际是不匹配的,因此应该重新整合教材、教法、学习过程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改革学制,以适应儿童个体发展的需要。 古德莱德在前人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个体差异性这一不争的事实。他的思想与中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导向是相契合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应“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又将这一要求转化为具体目标。课改的实践正逐步地改变着中国基础教育的旧有面貌,把这些目标逐渐地付诸实施。然而,我们能否沉湎于改革的现有成就,就此罢手止步?如果更进一步地审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撰写的改革目标,我们也许可以发现,当前的课改主要从课程的宏观层面出发,对目的、内容、结构、实施、评价和管理等课程诸领域进行规划。这样的政策,为建立一个新的课程发展构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也许正因为当前的课改着重于结构建设,其视角是横向的、共时性的。如果我们从纵向、历时性的角度出发,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射到活生生的儿童个体在学校中不同时间段的发展,我们就可以看到学生个体与年级制环境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尽管课程改革强调了活动课程,强调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在年级制这一大环境下,学生在一年之后,仍然会被外来的标准厘定、甄别、选拔。所不同的只是标准的变更,由原来的随方就圆,变成随圆就方。 古德莱德通过研究证实了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并呼吁以此为基础制定教育目标。顺应个体差异性,促进个体间有差别而持续的进步,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才真正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他认为,“小学教育的真正任务是要保证每个孩子以最高的效能学习,为他们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让他们各自按照自己特有的和合适的步伐向前迈进。” 为了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真正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我们必须迎接学校体制改革这一挑战。古德莱德指出了以往为人们所忽略的教育改革宏观方面的局限,并指出了可能的改革方向。他所提倡的不分级制对历来具有超强稳定性的学校体制来说,可谓一剂猛药,但猛药对于缠绵难愈的沉疴,也许恰是一帖良方。不分级教育的过程纵向课程观不分级教育首先是一种理念,它的基本原则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和验证。古德莱德在不分级小学中结合实例对不分级教育实践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对课程领域着墨尤多。古德莱德对理想的课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他认为课程并不仅仅是学习者需要学习的内容,它还是一种结构性框架。在这框架内,目的、内容和模式相互依存,从而使学校履行对学生的教育责任。那么,怎样的课程才算是好的课程呢?他认为,设计完善的课程具有持续性和有序性。也就是说,课程编制者们应当考虑这样的问题:当前的学习如何与其前、后阶段相联系?由此,古德莱德提出了纵向课程观。在他看来,学习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某一时期所学的内容应建立在以前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面膜促销广告语
- 拍卖公司员工劳动合同(31篇)
- 音乐课的教学反思
- 课题研究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2篇)
-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能力评测(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摸底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苯酐催化剂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一次月考试卷教案
- 绿色建筑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设计规范编制说明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小升初真题(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实验室人员比对试验结果小结与分析
- 七年级上册历史时间轴
- 个人寿险业务人员基本管理办法(试行2012A版)
- 口风琴结题报告-复件(1)
- 赶工措施费用计算(精编版)
- 《千字文》全文(带拼音)
- 金属断裂机理
- 病理室工作流程及操作规范
- 预制装配式结构及预制构件工程吊装施工工艺
- 中国联通swot分析
-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