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17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17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17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端午的鸭蛋宜城朱市二中 胡全意教学目标1感受民俗风情;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体味文章蕴涵的情感和生活情趣。2问题探究了解端午风俗;品读赏析体会汪曾祺散文特点。3学习作者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学会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教学重点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2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教学过程一、说风俗说说你所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二、话端午1、端午节的由来: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譭谤屈原。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撑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假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了不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脖子上,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2、谈谈我们家乡的 “端午节”风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香囊)3、那么汪曾祺家乡“端午节”的风俗如何?学生自读课文时行思考。(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4、介绍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蒲桥集等散文集。代表作品:受戒、夏天的昆虫、苦瓜是瓜吗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文风闲适自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了整体的严谨与和谐。因他博学多才,情趣广泛,爱好书法,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有深入钻研。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他认为:狂泻喧嚣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虾赏鱼听流水潺潺,也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所以,他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三、品鸭蛋1、在端午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中,让作者最为难忘的是拿一个习俗?端午的咸鸭蛋。2、为什么端午的咸鸭蛋让作者久久难以忘怀?请从文中找出作者评价家乡鸭蛋的一句话。(第二段“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3、请同学们跳读课文26段,思考作者家乡的高邮鸭蛋“好”在哪里?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好在哪里?并结合语句作具体分析。(作者家乡的鸭蛋“好”在:(1)名气大。每当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可见高邮的咸鸭蛋名气之大;另外,上海的店铺里卖咸鸭蛋必标明“高邮咸蛋”也可见其名气大。在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专门有关于高邮的咸鸭蛋的记载,更可见其历史悠久。(2)好吃。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口感好。(3)好看。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不似北京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4)好玩。可以挂“鸭蛋络子”。)4、在咸鸭蛋的种种好处中,最让作者难以忘怀的恐怕就要属端午节时挂“鸭蛋络子”了。请一个同学感情朗读课文4、5段,其他同学思考端午节挂“鸭蛋络子”的乐趣都有哪些?(挂“鸭蛋络子”的乐趣在于:一挑,挑淡青壳的,挑长的秀气的;二挂,挂在大襟的纽扣上作饰物;三吃,一高兴随时可以白嘴吃掉,淡淡的咸味。四玩,用空鸭蛋壳放萤火虫晚上玩,好看极了。)5、文章由“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层层推进,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2)这是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6、作者如此津津乐道谈论“咸鸭蛋”有意义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形成你们小组的共同认识。(认为有意义和无意义的只要说出充分的理由均可以。但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散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教师小结:在当代文坛,当人们热衷于“大叙事”,习惯欣赏“大事物”、“大场面”、“大结局”,片面追求高、大、全时,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审美情趣悄然兴起,即着眼于“小场景”、“小叙事”,着力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写“一地鸡毛”汪曾祺就是这种审美情趣的杰出代表。当他80年代重出文坛的时候,他的“小叙事”的作品居然引起了“大轰动”。四、赏语言学生试读课文第二、三段,品味汪曾琪追求平淡而有味、用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淡淡的幽默的语言特点。试以“我最喜欢 ,因为 。”说一句话。(1)有表情地朗读下列句子,并能说出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与心态。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给四人小组讨论时间,然后请小组代表合作发言。一人表情朗读,其他人赏析。讨论后明确: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体现作者对故乡浓厚的情感。心态是对外乡人只知道故乡咸鸭蛋而不了解故乡不满,作者的意思是故乡不但咸鸭蛋好,故乡值得称道的东西应该有很多。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在极富口语话的语言中表示对他乡咸鸭蛋的不屑,在比较中突出故乡鸭蛋蛋黄的黄,好,充满了自豪感。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2)两句话在表达感情上有什么共同点?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共同特色?请同学们在刚才朗读和品析的基础上作总结。讨论后明确:感情上共同表达了对故乡的浓浓深情。心态上是一种自豪感。语言风格在平淡中见深情,极富口语化。(3)独立探究,赏析词语运用。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请你说说每个句子中,哪一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让你读句子你会怎样读出其中蕴涵的感情。(1)“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这个句子中“肃然起敬”用得好。这个词语一般用法指对人的尊敬,这里却用来写咸鸭蛋,可见高邮咸蛋的名气之大,味道之好,让异乡人都产生了敬佩之情。“哦”字用得极好,在口语化的语气中听出外地人对高邮的了解就是鸭蛋。在读这个句子时“哦”可适当拖长音,表示出对高邮咸蛋的向往和知晓。同时读整个句子时读出作者的自豪感。(2)“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汪曾祺有时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以及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读句子时要特别读出“吱”字的味道,让人听了看了就想流出口水来。(3)“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鸭蛋居然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句中的“蠢”与“秀气”在平淡中而有了味道。生活中的情趣真是无处不在的。总结归纳,体会语言风格:在朗读品析句子的过程中,我们真是体会到作者散文语言的风格,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种风格特色。(讨论后明确:平淡处见深情、平淡处见风趣、平淡处见味道。)2、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