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纸、纸板及纸制品编制说明_第1页
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纸、纸板及纸制品编制说明_第2页
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纸、纸板及纸制品编制说明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纸板及纸制品(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 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等)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办食品函2014386号),受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委托,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承担了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纸制品(项目编号ZHENGHE-2014-258)的起草工作;常州进出口工业及消费品安全检测中心、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等单位参与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陈少鸿、樊苑牧、劳华均、吴倩、商贵芹、刘在美、钟怀宁、朱晓艳、王春、曹国洲、刘玉卫、马洪生。根据标准整合工作计划,本标准系对现有两项纸类食品包装和容器卫生标准GB 11680-1989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和GB 19305-2003植物纤维类食品容器卫生标准的整合,并经过修订和补充,将标准适用范围扩大为各种食品接触用纸、纸板及纸制品,从而解决上述两个标准适用范围以外的食品接触用纸、纸板及纸制品缺乏适用标准的问题。起草工作组于2014年6月正式启动标准整合工作,收集整理了国内外有关纸和纸板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对关注的安全问题和限量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走访调研相关生产企业,并抽取生产线和市场上的各种代表性纸、纸板及纸制品进行安全项目检测,以及有关迁移试验条件的实验验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标准草案初稿。该初稿分别在2015年1月和4月的专家组和行业的研讨会上经各有关方面讨论沟通,并发出征询意见表22份,共收到21家单位的反馈意见。在对这些意见整理汇总修改的基础上形成草案第三稿,经2015年6月专家预审会讨论后进一步修改,于2015年7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一)主要修改情况 本标准的起草力求强化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注重从原材料到产品全过程的把关控制,而不仅是依赖产品的事后检测。因此,增加了纤维原料及添加剂的要求。根据生产企业调研及检测实验结果,参考国外相关法规标准,在理化指标中增加了甲醛残留量项目,修改了铅含量指标,并补充规定了各项目的适用范围。按照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框架体系的统一格式,并进一步明确标准适用范围,以及业内专家的建议,标准名称更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纸板及纸制品。(2) 标准重要内容 1、关于术语和定义纸浆模塑制品虽不经过一般抄纸过程,但其以纸浆为原料,也作为纸制品在本标准适用范围内,故特为“纸浆模塑制品”下定义。2、关于原料要求本节主要目的在于指导企业选用原材料,而不是单纯设置强制性检测指标。对各类材料的成分要求出于如下考虑:1) 纤维原料:食品接触用纸产品纤维原料应以植物纤维为主。热封性茶叶滤纸等特种纸需用一部分化学纤维,由于其与食品直接接触,应以符合有关塑料树脂的食品安全标准为前提。植物原材料可能经过化学防腐防霉处理,所用药品配方不一,鉴于尚无充分安全风险评估资料的现状,规定“不应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原则性要求,提醒生产企业关注。2) 对食品接触面上涂覆蜡的纸产品,由于技术上尚无法实现迁移试验测试,特别规定所用的蜡应符合食品级要求,通过原料质量控制防止食品安全问题。3、关于理化指标考虑纸和纸板的特性及当前迁移试验检测技术的限制,对不适宜进行迁移试验检测的材料及制品也应进行安全监测,保留了GB11680中的铅、砷、荧光性物质等残留物项目。根据造纸生产调研及检测情况,参考欧洲委员会(CoE)、德国BfR、法国DGCCRF等关于纸和纸板食品接触材料的技术规范,将铅指标由5mg/kg修改为3mg/kg;考虑到造纸或纸加工过程中多个环节可能使用甲醛或可释放出甲醛的化合物,参考德、法等国外技术规范,增加了甲醛残留量指标(1mg/dm2)。对8种国内外产浆粕、21种纸或纸板样品进行重金属残留检测,铅0.5 mg/kg,砷0.25 mg/kg;28种纸、纸板及纸制品样品的甲醛残留量有不同程度的检出,但都0.03mg/dm2,能够满足修订后的限量要求。对预期接触液态或表面有游离水或游离脂肪食品的成品纸、纸板及纸制品的食品接触面设置了迁移物指标,保留了GB 19305中的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以铅计)、脱色试验等指标,按统一模式将“蒸发残渣”改为“总迁移量”,并基于纸产品的特性及用途,以脚注方式给出若干适用范围的限制。对14种淋膜纸容器、3种无淋膜的纸容器、18种纸和纸板、7种过滤用纸检测了迁移物项目,除一个无淋膜纸样品高锰酸钾消耗量超过40mg/kg、一个黄色纸样脱色试验不合格外,其余样品的各项目都符合指标(无淋膜纸产品试样的总迁移量指标以三氯甲烷提取物测定结果判定)。为避免微生物污泥生长物的形成,造纸工艺中通常会在循环水中添加杀菌剂。欧盟及其成员国都很关注纸中残留抗菌成分迁移,要求产品不得释放对食品具有抗菌效应的物质,并发布了检测方法的EN标准。起草组按相关EN标准检测了二十多种纸产品,其中4种样品抗菌效应呈阳性,说明存在抗菌成分迁移的风险。但因该项指标的检测方法目前尚无国家标准,根据标准协调要求,此次整合的标准中暂不设“抗菌效应”指标,今后根据技术进展再作修订。4、 关于微生物指标根据纸产品的不同用途,以及多年来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规定仅有“预期直接与食品(食用或烹饪、加工前需经去皮、去壳或清洗的水果、蔬菜、鲜蛋等农副产品除外)接触、不经过消毒或清洗直接使用的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需要检测微生物指标。按照企业代表提出的意见,将GB 11680和GB 19305中的“致病菌”指标具体化;根据专家预审会意见,考虑纸制品的微生物繁殖条件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制定原则,“致病菌”中只保留“沙门氏菌”一项,并按照相关检测方法规定对微生物指标的表示方式作了修改。5、关于迁移试验对茶叶滤纸等特种纸的迁移试验方法做了特殊规定。根据纸的特性,对不适合使用液体模拟物、脂肪类食品模拟物的情况给出可操作的其他试验方式。6、 关于筛查方法 由于纸和纸板的面积/质量比例相对较大,单位接触面积中添加剂或助剂用量相对较小;而植物纤维的特性致使纸产品在很多情况下不适宜进行迁移试验,况且诸多特定迁移限量无适用检测方法标准,因此特别规定可通过根据生产工艺中物质使用量估算、根据残留量估算、提取试验、替代试验等筛查方法进行安全评估和合规性判定。3、 国内国际相关标准情况 1) 韩国KFDA食品用器具、容器和包装的标准和规范中关于纸制品的要求;2)美国FDA21CFR-176“纸和纸板组分”;3)法国DGCCRF2004-64通告中关于“纸和纸板”的要求;4)德国BfR建议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