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A卷新版_第1页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A卷新版_第2页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A卷新版_第3页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A卷新版_第4页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A卷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1 页 部编版部编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 2 2 单元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 会变革单元测试会变革单元测试 A A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你认为下列哪种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由 公天下 变成了 家天下 A 禅让制 B 王位世袭制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2 2 分 2017 七上 沭阳月考 西周开始 出现了诸侯的称呼 众多的诸侯产生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奴隶制 3 2 分 2017 七上 东台月考 学史可以知兴替 从夏商两代的覆亡教训中 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A 要重视教育 B 要重视发展经济 C 要勤政爱民 D 要通过改革增强国力 4 2 分 2018 九下 平谷模拟 以下是一位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 其中 处依次应填 第 2 页 共 11 页 A 夏 商 B 商 春秋 C 春秋 西汉 D 西汉 东汉 5 2 分 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 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 西周通过分封功臣 宗 亲的手段扩大了自己的统治区域 西周的这种制度是 A 中央集权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皇帝制 6 2 分 2019 七上 渭滨月考 以下有关西周历史的叙述 不符合史实的是 A 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 B 奴隶使用铁质农具劳动 C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军工大小 将宗亲和功臣封到各地 D 都城镐京非常繁荣 7 2 分 以下为青铜文物 文物上的拓片 金文 及其部分译文 联系商周历史 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 论是 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已达很高水平 第 3 页 共 11 页 金文是一种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拓片部分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 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全部为礼器 A B C D 8 2 分 2017 七上 大冶期中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 战国 B 西周 C 商朝 D 夏朝 9 2 分 2018 菏泽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 春秋战国历史 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 下图 这些信 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10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百家争鸣 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急剧变化 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 发表意见 第 4 页 共 11 页 B 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 形成不同的学派 C 诸子百家相互辩论 相互影响 D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11 2 分 2016 靖江模拟 某同学利用下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A 西周分封 B 春秋五霸 C 战国七雄 D 秦灭六国 12 2 分 2016 七上 自贡期末 如图出土文物 编钟 反映了哪一时期的文化成果 A 春秋时期 B 史前时期 C 战国时期 D 远古时期 13 2 分 2017 七上 上杭期中 商鞅变法后 秦国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途径是 A 努力种田织布 B 在战争中立功 第 5 页 共 11 页 C 努力开垦荒地 D 经商发财 14 2 分 2016 泸州 变 是战国历史的特点之一 各国的变法改革中 对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发生 在 A 魏国 B 齐国 C 楚国 D 秦国 15 2 分 2019 七上 康巴什期中 史书记载 每岁插秧毕 蜀人奉香烛 把李王 络绎不绝呼 材 料中蜀人在播种季节供奉祭祀的 李王 A 治理了黄河水患 B 编著了 道德经 C 修建了都江堰 D 开凿了大运河 16 2 分 学了 百家争鸣 知识后 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 下列正确的有 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 以德治班 熟谙儒家真谛 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 知彼知己 颇有道家风范 体育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典型墨家做法 班主任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 照章办事 深受法家思想影响 A B C 第 6 页 共 11 页 D 17 2 分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 他知道高柴愚钝 曾参性子慢 子张好偏激 子路爱冲动 就有针对 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发挥他们的长处 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 以 德 教化人 B 有教无类 C 因材施教 D 当仁不让于师 18 2 分 2018 九下 邹城月考 按照下列思想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 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凡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A B C D 19 2 分 2018 广州竞赛 提出 天有常道 地有常数 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家是 A 孟子 B 荀子 C 庄子 20 2 分 2016 七上 邵阳期末 著有 离骚 等优秀诗篇 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 第 7 页 共 11 页 A 孔子 B 孟子 C 扁鹊 D 屈原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21 20 分 2017 高密模拟 古今中外 在面临困境时 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变革 有的成功了 有的 失败了 留给后人无尽的启示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本卫国公子 游任于魏 惠王不能用 因而投奔秦国 大得孝公的宠信 他以魏国的新法为蓝 本 订立一套富国强兵的计划 以为秦国政治革新的准绳 摘编自傅乐成的 中国通史 材料二 帝曰 今欲断诸北语 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 容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 见在朝廷之 人 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 当加降黜 摘编自吕思勉的 中国通史 材料三 在开口通商之前 互相依赖的资本主义国民经济已经萌芽 开口通商后 其发展较前更为迅速推翻 幕府后 政府又采取了各项措施促进其发展 1868 年末 内战结束 不仅在内战中失败的各藩 就是属于政府军 的各藩 也都因军费支出而疲惫不堪 政府于 1869 年 6 月 令各藩主将其领地和统治人民的权利 移交天皇 而 将旧藩主改任为藩知事 奉还版籍 摘编自井上清的 日本历史 1 据材料一 归纳商鞅得到孝公宠信的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商鞅的政治革新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 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的哪条改革措施 起到了什么作用 3 据材料三归纳 有利于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因素有哪些 第 8 页 共 11 页 4 上述三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2 25 分 2017 七上 宁津月考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而王 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 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 王制遂灭 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 而贫者食糟糠 有国强者兼州域 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 1 此次变法是在什么时间 进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出此次变法的主要内容 3 你若是人群中的奴隶主贵族 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 原因是什么 4 此次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5 此次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3 15 分 2016 七上 靖江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要发展 就要不断改革创新 与时俱进 材料一 战国时期 商鞅合并小都 小乡 小邑 小聚为县 设置县令 县丞 共三十一个县 由国君直接 委派官员治理 努力从事农业生产 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 免除本人徭役 变法五年后 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 正音 称鲜卑语为 北语 要求朝臣 断诸北语 一从正音 还下令鲜卑 族一律改穿汉装 中国古代史 1 据材料一 写出这次改革的历史名称及主要内容 至少两项 这次改革得到了哪位统治者的支持 改革对秦 国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第 9 页 共 11 页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表现 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 你认为两次改革有什么共同作用 第 10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答案 略 2 答案 略 3 答案 略 4 答案 略 5 答案 略 6 答案 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