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使用维护规程_第1页
变频器使用维护规程_第2页
变频器使用维护规程_第3页
变频器使用维护规程_第4页
变频器使用维护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变频器使用维护规程 1 1 目的目的 为保证生产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 在受控状态保持设备的良好技 术状态 充分发挥设备功能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和经济可靠运行 2 2 安全规范安全规范 2 1 确认各种接地项目 2 1 1 上电调试前确认槽钢已做永久接地保护 严禁做临时接地保护 2 1 2 确定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无开路并且已接地 2 1 3 确定变压器铁心为单点接地 2 1 4 确定变压器支架接地 2 1 5 确定柜体间联接线接好 2 1 6 确认柜体间与槽钢焊接良好 2 1 7 确认进出主电缆接地良好 2 2 上电前期安全注意事项 2 2 1 上控制电前确认控制回路无短路现象 与地绝缘良好 2 2 2 确认控制电源在规定的范围内 360 400VAC 内 2 2 3 确认柜体间联锁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2 2 4 上高压前确保屋内及柜内干燥 清洁无杂物 2 2 5 上高压前检查主回路无短路现象 用摇表测量相间 相对地的绝缘值 2 2 6 上高压前做好屋内的防护隔离措施并做好标示牌 高压危险 禁止进入等 严禁非相关人 员进入 2 2 7 上高压前勿靠柜体太近 勿直面相对柜体 2 2 8 变频器在初次上高压前 将输出线从变频器侧摘开短接并接地 2 3 调试与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 3 1 严禁酒后进行现场调试安装 维修工作 2 2 3 2 调试过程中的上电下电必须遵守现场的规章制度 严禁自行对高压上下电的操作 2 3 3 必须在一人操作一人监护的情况下进行高压设备调试 2 3 4 上高压后确认无异响异味后方可靠近柜体 2 3 5 操作变频器时 应单手右手操作 严禁左手操作 严禁左手扶门右手操作 2 3 6 操作刀闸时 应穿戴高压绝缘手套方可进行操作 2 3 7 检测单元输出电压的前提条件 必须断高压的情况下 变频器进出线与主回路有明显的断点 将断路器的小车摇出或将隔离 刀闸拉开 并且拆掉单元间的联接铜排 拆掉负载线 方可上高压运行变频器 2 3 8 检测单元输出电压时必须穿戴高压绝缘手套 2 3 9 检测变频器输出电流时 必须穿戴高压绝缘手套进行操作 2 3 10 检测变频器输出电压的前提条件 必须断高压的情况下 变频器进出线与主回路有明显的断点 将断路器的小车摇出或将隔离 刀闸拉开 在变频器的输出侧联接分压电阻板 同时做好线路与地的绝缘防护工作 并且做好分 压电阻板周围的区域隔离工作 禁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2 3 11 检测变频器输出电压必须穿戴高压绝缘手套 2 3 12 需要更换主回路相序时 必须断高压 摇出小车 接地刀 用高压验电笔检查后放电 方 可调整相序 2 3 13 更换变频器输出相序时 必须断高压 断开旁路柜的隔离刀闸 并且等待单元内电压指示 灯熄灭后 方可调整相序 2 3 14 维修 检修变频器时 必须断高压 变频器进出线与主回路有明显的断点 将断路器的小 车摇出或将隔离刀闸拉开 2 3 15 水泵类负载 皮带类负载 空压机负载等严禁反转的负载 在调试前电机必须与负载脱开 2 3 16 调试自动旁路柜时 必须将自动旁路柜的 自动投切 选择为禁止 正常投运后再按照 情况进行选择 3 3 变频器使用维护变频器使用维护 3 3 1 点检标准 3 1 1 每半年对设定参数校对一次 3 1 2 每月对变频器内部卫生清扫一次 3 2 保养 维护 由于环境的温度 湿度 粉尘及振动的影响 变频器内部的器件老化及磨损等诸多原因 都 会导致变频器潜在的故障发生 因此 必须要对变频器实施日常和定期保养 维护 注意 在检查及维护前变频器切断电源 盖板打开后 充电指示灯灭 用直流电压表测电压 小于 36V 否则 会有触电危险 3 3 日常保养及维护 变频器必须按照说明书中规定的使用环境运行 做好日常保养及维护工作 保持良好的运行 环境 记录日常的运行数据 并对异常原因及早发现 保证变频器长寿命的运行 检查要领 检查对象检查内容 周期 检查手段判别标准 温度温度仪小于 50 尘埃 水 滴漏目视无水漏痕迹运行环境 气体 随时 目视无异味 振动发热外壳触摸振动平稳 风温合理 变频器噪声 随时 听无异样响声 运行状态参数输出电流 随时 监视器上 显示 在额定值范围 4 输出电压监视器上 显示 在额定值范围 3 4 定期维护 3 4 1 控制端子螺丝是否松动 如有松动用螺丝刀拧紧 3 4 2 主回路端子是否有接触不良的情况 铜排连接处是否有过热痕迹 3 4 3 电力电缆控制电缆有无损伤 尤其是与金属表面接触的表皮是否有割伤的痕迹 3 4 4 电力电缆鼻子的绝缘包扎带是否已脱落 3 4 5 对电路板 风道上的粉尘全面清扫 3 4 6 长期不用的变频器必须在 2 年以内进行一次通电实验 通电时 采用调压器缓缓升高至额定 值 时间近 5 小时 可以不带负载 3 4 7 对变频器的绝缘测试 必须将所有的输出端子用导线短接后 对地进行测试 严禁单个端子 对地测试 有损害变频器的危险 请使用 500V 的兆欧表 3 4 8 如果对电机进行绝缘测试 必须将电机的输入端子 U V W 从变频器拆开后 单独对电机测 试 否则将会造成变频器损坏 3 4 9 不要将螺丝及垫圈等金属件遗留在变频器内 否则有损坏变频器的危险 3 5 易损件的更换 变频器易损件主要有冷却风机和滤波电容器 在通常情况下其寿命为 风扇 3 4 万小时 电 解电容 4 5 万小时 3 5 1 冷却风机 可能损坏的原因 轴承磨损 叶片老化 判别标准 停机时风扇叶片等是否有裂缝 开机时声音是否有异常振动声 3 5 2 滤波电解电容 5 可能损坏的原因 环境温度较高 频繁的负载跳变造成脉动电流增大 电解质老化 判别标准 有无液体漏出 安全阀是否凸出 静电电容的测试 绝缘电阻的测定 3 6 变频器使用维护 3 6 1 高压变频器技术参数 序号名 称单位参数备注 1 变频器型号 HIVERT Y 1 技术原理多级模块串连 交直交 高高方式 2 额定输入电压 允许变化范围kV6 10 kV 20 15 3 系统输出电压 kV6 10kV 4 系统输出电流 A 5 额定容量 kVA 6 额定输入频率 允许变化范围 50Hz 10 7 对电网电压波动的敏感性 35 15 8 变频调速系统效率 96 额定 含变压器 9 谐波 4 整个调速范围内 10 可靠性指标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H 20000 H 11 输入侧功率因数 0 96 12 控制电源380VAC 5kVA 13 噪声等级 75dB 14 冷却方式强迫风冷 15 过载能力120 2min 150 3 秒 200 立即保护 16 标准控制连接modbus 通讯协议或采用 profibus 通讯协议 17 模拟量信号 输入 规格及数量4 20mA 2 路 18 模拟量信号 输出 规格及数量4 20mA 4 路 19 开关量信号 输入 规格及数量 无源干接点 12 点 20 开关量信号 输出 规格及数量 无源干接点 9 点 21 防护等级 IP30 6 序号名 称单位参数备注 22 变频装置外形尺寸 23 20 秒来电自启动具有 20 秒来电自启动功能 25 现场海拔高度米 1600 3 6 2 倒闸操作程序 3 6 2 1 工频切换至变频步骤 a 停止出铁除尘风机 b 将开关柜高压断路器摇至断开位 c 断开出铁除尘风机软起柜内电源开关 QF d 将手动切换柜的两个刀闸都合到 变频 位置 刀闸在 QS11 和 QS21 的位置 变频投入指 示灯亮 e 将出铁除尘风机高压柜柜转换开关切换到 变频器 位置 f 退出差动保护 g 将开关柜高压断路器摇至工作位 h 确认变频器具备上高压条件 液晶屏状态显示为高压不就绪 无故障输出 3 6 2 2 变频切换至工频步骤 a 停止出铁除尘风机 b 将开关柜高压断路器摇至断开位 c 闭合出铁除尘风机软起柜内电源开关 QF d 将手动切换柜的两个刀闸都合到 软起 位置 刀闸在 QS12 和 QS22 的位置 旁路投入指示 灯亮 e 将出铁除尘风机高压柜柜转换开关切换到 软起 位置 f 投入差动保护 g 将开关柜高压断路器摇至工作位 3 6 3 使用变频器起动出铁除尘风机 a 将变频器 QF4 和 QF5 合上 打开柜顶风机和底部风机 b 在后台操作界面上点击变频合闸 高压变频器的高压指示灯亮 后 监视器左上角由 高压 不就绪 变为 系统待机 c 选择集中控制或者机旁控制 d 集中控制时 点击 变频器启动 实现负载机旁启动 通过点 击高低速实现频率调节 e 机旁控制时需要在机旁操作箱上将 启动 停止 实现启动 通 过旋转 高速 低速 转换开 关实现调速 f 缓慢打开煤粉风机风门至全开 3 6 4 使用变频器停止出铁除尘风机 a 集中控制时在操作界面上点击 变频器停机 b 机旁操作时将 启动 停止 旋转至停机即可实现变频器停机 3 6 5 高压变频器故障与报警 HIVERT 系列高压变频器具有故障监测和保护功能 按故障严重程度分为轻故障 重故障两类 发生故障时有报警输出 轻故障时仅发出报警 系统可以正常上高压 启 停及运行 重故障时 7 系统不仅发出报警 还会输出重故障信号用以立即分断高压电源 并保存故障信息 3 6 5 1 轻故障分类与报警 轻故障时 系统发出报警信号 故障指示灯闪烁 轻故障包括 变压器超温报警 柜温超温 报警 柜门打开 单元旁路 系统对轻故障不作记忆处理 仅有故障指示 故障消失后报警自动消除 变频器运行中出现 轻故障报警 系统不会停机 停机时出现轻故障报警 变频器可以继续启动运行 3 6 5 2 重故障分类与报警 系统发生下列故障时 按照重故障处理 并在监视器左上角显示重故障类型 外部故障 变压 器过热 柜温过热 单元故障 变频器过流 高压失电 接口板故障 控制器不通讯 接口板不 通讯 电机过流 参数错误 主控板故障 单元故障包括 熔断器故障 单元过热 驱动故障 光纤故障 单元过压 重故障发生时 系统发出故障指示 同时发出指令去分断高压 合闸禁止 并对故障信息 高压分断指令作记忆处理 重故障状态不消除 故障指示 高压分断指令依然有效 外部故障必须先解除高压分断 柜门按钮或外部接点 状态再系统复位 才能使系统恢复到 正常状态 除外部故障以外的重故障发生后 直接系统复位即可使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 但在再 次上电前一定要找出故障原因 单元故障发生后 只有再次上高压电源方能检测到单元状态 若故障较难分析且无法确定能否二次上高压时 请咨询公司售后服务人员 切忌在未查明故障原因前贸然二次上电 否则可能严重损坏变频器 变频器发生故障跳闸时 要查明原因并排除后方可再次上电 3 6 6 高压变频器送电前检查 序号检测项检查要点 开关柜 开关柜一次进线电源 L1 L2 L3 电压是否正 常 断路器是否合闸到位 旁路柜 查看带电显示仪 确定高压电源是否进入 高压接触器合闸是否正常 一次进线 从开关柜到旁路柜的连接线是否正确 从旁路柜到变频器的连接线是否正确 二次联锁接线及控制 电源 旁路柜的控制回路供电是否正常 合闸允许 高压分闸联锁的接线是否正确 1 变频器及附属设 备 变频器 从变压器柜到单元柜的一次接线是否正确 变频器的参数是否设置正确 监视器面板是否显示高压不就绪 故障指示灯是否常亮 有无重故障信号输出 一次接线从变频器到电机的接线是否正确 电机 电机是否堵转 是否已经过工频运行 2 负荷设备 负载 风机是否正常 负载是否锁定 3 6 7 日常维护 3 6 7 1 变频器的日常维护及巡视 8 a 检查室内温度 通风情况 确保室内温度不要超过 35 b 保持变频器室内清洁卫生 c 检查变频器是否有异常声响 异味 显示温度是否正常 排风口是否有异味 d 检查冷却风机是否运转正常 e 变频器投入运行一个月内 将变压器所有进出线电缆 功率单元进出线电缆 控制电缆紧固一 遍 以后每半年紧固一遍 并用吸尘器清除柜内灰尘 3 6 7 2 变频器的定期维护 a 定期维护间隔为每半年一次 如灰尘较多 应定期清洁过滤网 更换周期可缩短到一周一次 b 清扫工作 过滤网 变压器柜 单元柜 c 紧固工作 变压器进 出线端子 功率单元进 出线端子 控制 信号电缆端子 3 7 高压变频器安全操作规范 3 7 1 高压变频器设备调试 运行 必须两人以上 一人作业一人监护 3 7 2 未经允许 非高压变频器运行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高压变频器室 变频器送电后任何人未经 允许不得进入高压区 不得靠近高压变频器 3 7 3 动力电配电柜由点检 维护电工负责合闸 拉闸 其他人员不得擅自操作 3 7 4 高压变频器系统安装 调试后 其运行参数已设定完成 非专业人员请勿擅自修改 3 7 5 禁止高压变频器在柜门打开的情况下运行或运行中打开柜门 3 7 6 禁止未断开高压之前停止冷却风扇工作 否则会导致装置过热 可能损坏装置 3 7 7 停 送高压电由点检 维护人员负责 实行双人操作制 3 7 8 维护时必须遵守高压操作规程 如停电 验电 戴绝缘手套 穿绝缘鞋 戴安全眼镜等 3 7 9 待运行变频器准备高压通电时 所有人员必须离变压器一米以上 并避开待测变压器正面 高压通电后 除高压变频器的控制柜操作按钮及人机交互面板外 不得对变频器本身进行任何操 作 3 7 10 变频器断电后 15 分钟内不得打开柜门进行操作 3 7 11 高压变频器启动前需要检查排风系统正常 3 7 12 高压变频器停 送电顺序应遵循 启动时先送控制电源 再送高压电源 关机时先切断高 压电源后再切断控制电源 3 7 13 在运行中 岗位操作人员应当随时监视负载运行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