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化工答案.doc_第1页
二轮化工答案.doc_第2页
二轮化工答案.doc_第3页
二轮化工答案.doc_第4页
二轮化工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招生复习丛书化工专业专项突破参考答案(含同步检测及全真模拟试卷)(2015年修订版)第一部分 普通化学35第一单元 氧化还原反应【课前准备】1.得到,降低,还原,还原;失去,升高,氧化,氧化2.还原,氧化,氧化,还原3.一定,一定不,可能4.标变价 列变化 求总数 配系数 查守恒【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1.D 2.D 3.A 4.B 5.B二、1.(1) S KNO3 ,C 12 (2)1:22.(1)3Cl2 + 6KOH = 5KCl + KClO3 + 3H2O Cl2 Cl2 5:1(2)KClO3 + 6HCl = 3Cl2 + 3H2O + KCl 还原剂 Cl 1.8mol(3)3Cu2S + 22HNO3= 3H2SO4 + 8NO + 6Cu(NO3)2 + 8H2O HNO3 Cu2S H2SO4 Cu(NO3)2 NO第二单元 离子反应 离子共存【课前准备】1.水溶液 熔融 化合物 酸 碱 盐 水,水溶液 熔融 化合物,水溶液 熔融 全部 化合物 强酸 强碱 盐,水溶液 熔融 部分 化合物 弱酸 弱碱 水2.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3.生成沉淀 生成气体 生成弱电解质4.写 拆 删 查【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1.A 2.D 3.D 4.B 5.B 6.A 7.D二、1. NH4+ Mg2+ Cl, Al3+ CO32 SO42,Na+2. OH K+ Cl ,Fe, Ag , Ag+、Fe3+、Cl、OH, K+ NO3第三单元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课前准备】1.增加 由1增加到稳定结构 减小 增加 减小 由+1增加到+7价 从非金属元素开始出现负价,由-4加增加到0价 减小 增加2.增加 增加 增加 减小 增强 减弱 不变3.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气的难易程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金属之间的相互置换 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根据电化学知识判断)。 4.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相互置换 元素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5.同种元素原子半径大于其阳离子半径 同种元素原子半径小于其阴离子半径 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同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1. D、2A、3B、4C、5B、6C、7B、8D、8A、10C二、(1)第二周期VIA族 离子键、共价键 H2SiO3(2)(3)SiO2+ NaOH = Na2SiO3 + H2O第四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课前准备】1.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表示 2.反应物的性质 浓度 温度 压强 催化剂 3.加快,减慢 加快,减慢 2-4倍 化学反应速率4.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气体体积减小方向 气体体积增大方向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时间 改变化学平衡状态【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1.D 2.B 3.C 4.C 5.B 6.B 7.D 8.C 9.D 10.B 11.D二、1. 0.8mol/L 不 2.0.3 mol/(LS)0.15 mol/(LS)15% 1.7 mol/L3.(1)2 1 3 2 (2)气 固或液 气 (3)放热4. (1)固体或纯液体(2)吸、增大、增大(3)气第五单元 电解质溶液【课前准备】1. (1)弱 H2O H+OH- 吸热 增大 H+OH- 10-14 (2) -lgH+ = =7 7 7 酸碱指示剂 pH试纸 pH计 5-8 3.1-4.4 8-9.8 (3)会 酸 7 会 酸 中 碱 酸 碱 中 不 中 =7 酸 NaHSO3 碱 NaHCO3【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1.A 2.B 3.B 4.C 5.C 6.A 7.C 8.D 9.C 10.A二、1. 析氢 2H+2e=H2 Fe-2e=Fe2+ 增大 吸氧 2H2O+O2+4e=4OH- Fe-2e=Fe2+ 2Fe+2H2O+O2=2Fe(OH)2 2. HClNH4Cl CH3COONa NH3H2O3. 900 4.防止FeCl2被氧化 NaOH 5.4OH - 4e-=2H2O+O2电解时,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同时溶液中产生氢氧化钾第六单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课前准备】(1)+4,氧化,还原,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恢复原来的颜色,褪色,过氧化钠,次氯酸(2)MnO2,MnO2 + 4HCl =MnCl2+Cl2 +2H2O,HCl,氧化剂,2mol,NaOH溶液(3)碳,脱水性,抹布擦去,大量的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4)品红溶液,蓝色,Cu + 2H2SO4 =CuSO4+2SO2+2H2O,浓硫酸使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钝化,铝制,铁制(陶瓷等)【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1.C 2.A 3.C 4.D 5.A 6.A 7.D二、1. (1)C+2H2SO4=CO2+2SO2+2H2O(2) (3)检验SO2、除去SO2、检验SO2是否已除尽(4)无水硫酸铜 H2O 由于产物气流通过、时会带出水蒸气,所以必须在、之前(5)澄清石灰水、CO2 2. 电解饱和食盐水 2NaCl+2H2O=2NaOH + Cl2+ H2MnO2+4HCl =MnCl2+Cl2+2H2O在装入药品前,小火加热,看烧杯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固体(或液体)和液体反应饱和食盐水 浓硫酸、P2O5(s)、无水CaCl2等 向上排空气法、排饱和食盐水法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碱液吸收(常用NaOH溶液)3(1)1.792L(2)0.05mol 1mol/L第七单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二)【课前准备】1.黄 棕色 1:32.碱性 红4NH3+5O24NO+6H2O3.(1) 都可溶于水(2) 不稳定性 (3) 与碱受热放出氨气(4) NH4ClNH3+ HCl NH4HCO3NH3+H2O+CO2 (NH4)2SO4+2NaOH 2NH3+Na2SO4+2H2O (5)铵盐, 熟石灰,(NH4)2SO4+2NaOH 2NH3+ Na2SO4+2H2O 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 不能,氨气溶于水。 用湿润的蓝色的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编蓝色则说明已收集满 防止对流作用(6) KOH+HCl=KCl+H2O 4HNO3O2+2H2O+4NO2 A.3Cu+8HNO3=3Cu(NO3)2+2NO+4H2O B.Cu+4HNO3=Cu(NO3)2+2NO2+2H2O C. C+ 4HNO3= CO2+ 4NO2+2H2O(7)水晶, HF, 某些碱性氧化物, 碱 CaO+SiO2CaSiO3 ; SiO2+2NaOH=Na2SiO3+H2O ,橡皮塞, 酸 , 弱酸 , 还弱 。(8).碳的氧化物性质的比较COCO2无色气体难溶于水,有毒无色气体,能溶于水,无毒不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般不反应典型酸酐、与碱反应可燃性2CO+O22CO2Fe2O3+3CO2Fe+3CO2C+CO22CO气体燃料,还原剂灭火剂、致冷剂、纯碱【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1.C 2.D 3.B 4.C 5.A 6.C 7.A 8.B 9.C 10.B 11.C 12.B 13.A 14.D 15.A 16.C 17.C 18.C 19.D 20.C二、1. (1)E (2)C (3)AD (4)BD (5)B (6)D (7)E(8)B2.A:SiO2 B:Na2SiO3 C:CO2 D:H2SiO3SiO2Na2CO3=Na2SiO3CO2;CO2Na2SiO32H2O=H4SiO4Na2CO3;H4SiO4=H2SiO3 H2O H2SiO3SiO2H2O3.(1)A NO2 B NO C HNO3 D NH4NO3 E NaNO3 F NH3(2) 3NO2 + H2O = 2H+ + 2NO3 + NO 氧化剂:NO2 ,还原剂:NO2 H+ + NH3 = NH4+ NH4+ + OH NH3+ H2O(3)4NH3 + 5O2 4NO + 6H2O三、0.2mol,1mol/L第八单元 金属及其化合物【课前准备】1.金属活动顺序K Ca NaMg Al ZnFe Sn Pb(H)Cu Hg AgPt Au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大到小,还原性由强到弱阳离子得e-能力由小到大,氧化性由弱到强和O2反应常温被氧化常温能被氧化(生成氧化膜)常温干燥空气中不易被氧化加热时能被氧化不能被氧化和H2O反应常温置换出氢加热或与H2O(g)反应置换出氢不能置换水中的氢和酸反应剧烈置换出酸中的氢能置换出酸中的氢,Fe、Al常温在浓HNO3、浓H2SO4中“钝化”不能置换稀酸中的氢与氧化性酸反应只与王水反应和碱反应仅Al和Zn能跟强碱水溶液反应生成H2和盐反应先与水反应前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后边的金属碱的热分解受热不分解受热分解常温分解硫化物溶解性溶于水水解不溶于水,溶于非氧化性稀酸只溶于强氧化性酸冶炼方法电解法热还原法加热分解法物理方法2.3.氧化钠过氧化钠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化学式Na2O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O+CO2=Na2CO32Na2O2+2CO2= 2Na2CO3 +O2稳定性不稳定较稳定4.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色态白色、粉末白色细小晶体溶解度溶解度较大溶解度较小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及反应的快慢CO32-+2H+= H2O+ CO2慢HCO3-+ H+= H2O+ CO2快稳定性稳定不稳定5.Mg(OH)2Al(OH)3物理性质白色粉末难溶于水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类别弱碱两性氢氧化物跟酸反应Mg(OH)2+2H+Mg2+2H2O(可溶于NH4Cl等强酸弱碱盐)Al(OH)3+3H+ Al3+3H2O跟碱反应不反应Al(OH)3+OH AlO2+2H2O受热分解Mg(OH)2 MgO+H2O2Al(OH)3Al2O3+3H2O实验室制法可溶性镁盐加NaOH溶液 Mg2+2OH Mg(OH)2可溶性铝盐加氨水 Al3+3NH3H2OAl(OH)3+3NH+46.名称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化学式Fe(OH)2Fe(OH)3色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溶解性难溶于水难溶于水与HCl反应Fe(OH)2+2H+=Fe2+ 2H2OFe(OH)3+3H+=Fe3+ 3H2O热稳定性无O2条件下,生成FeO4Fe(OH)2+O2+2H2O=4Fe(OH)3白色灰绿色红褐色2Fe(OH)3=Fe2O3 + 3H2O制备Fe2+ 2OH=Fe(OH)2Fe3+ 3OH =Fe(OH)3【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1. C 2.D 3.B 4.A 5.A 6.C二、1.(1)Fe+2H+=Fe2+H2 (2)HCO3- + OH- = H2O+CO32- (3)Cu2+ +Fe=Fe2+Cu2.(1)2Na+2H2O=2NaOH+H2 (2)2Al+2NaOH+2H2O=2NaAlO2+3 H23. CO32-、SO42-;Fe3+、Al3+、Cl-;K+;焰色反应。4.(1)2:1(2)8mol/L(3)0.1mol/L、0.7mol/L第九单元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课前准备】1.CnH2n+2 增大 CnH2n 不变 CnH2n-2 减小 CnH2n-6 减小2. 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1个或者若干个某种原子团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3. 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4. 酒精 C2H6O CH3CH2OH OH C6H7O C6H6OH C2H4O CH3CHO CHO ; CH2O2 HCOOH 醛基 羧基 醛 羧酸【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1.B 2.D 3.B二、1.蔗糖 蔗糖 麦芽糖 2. 2,4二甲基己烷 乙醇 苯酚 苯酚 黄 蓝 3.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4.(1)CH3CHO、CHO (2)酯化反应、催化剂、吸水剂 (3)乙醚、乙烯(4)CH3CH2Cl+NaOHCH3CH2OH+NaCl(5)CH3CH2OH 、CH3COOH5.(1) 、2(2)水解、酯化(3) +NaHCO3HOC6H4COONa+CO2+H2O 浓硫酸HCOOH+CH3OHHCOOCH3+H2O(4)E和F第十单元 化学计算【课前准备】1.(1) (2) (3)【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1.B 2.A 3.C 4.D 5.C 6.C 7.D 8.D 9.C 10.A二、计算题:1.(1)m(CuSO45H2O)=23.4gm(H2O)=111.6g (2)S=25g2. Na2CO310.6g NaHCO316.8g Na2O12.4g3. (1) NO2 7.2ml O2 2.8ml (2)NO2 8.6ml O2 1.4ml第十一单元 化学实验【课前准备】1.气体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装置类型收集方法O2KMnO4K2MnO4+MnO2+O2固体+固体(加热)排水法NH3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向下排气法H2Zn+H2SO4(稀)=ZnSO4+H2固体+液体(不加热)向下排气法或排水法C2H2CaC2+2H2OCa(OH)2+CHCHCO2CaCO3+2HCl=CaCl2+CO2+H2O向上排气法H2SFeS+H2SO4(稀)=FeSO4+H2SSO2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或Cu+2H2SO4(浓)CuSO4+SO2+2H2ONO2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Cl2MnO2+4HCl(浓)MnCl2+Cl2+2H2O固体(或液体)+液体(加热)向上排气法HClaCl(固)+H2SO4(浓)NaHSO4+HClNO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排水法C2H4C2H5OHCH2=CH2+H2O2.离子检验试剂现象化学方程式及理由H+(1)石蕊(2)pH试纸变红变红NH4+NaOH溶液加热,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变蓝色NH4+OH-=NH3+H2ONa+ 、K+焰色反应黄色为钠,紫色为钾OH(1)石蕊(2)pH试纸(3)酚酞蓝色红色Br(1)AgNO3溶液,HNO3溶液(2)氯水,四氯化碳淡黄色浑浊Ag+Br-=AgBrI(1)AgNO3溶液,HNO3溶液(2)氯水,四氯化碳黄色浑浊Ag+ I= AgICO32(1)BaCl2溶液,盐酸(2)盐酸,石灰水白色浑浊无色气体Ba2+CO32-=BaCO3CO32-+H+=CO2+H2OFe3+(1)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Fe3+3SCN-=Fe(SCN)3SO42(1)BaCl2溶液,盐酸白色浑浊Ba2+SO42-=BaSO43. 适用类型适用气体注意事项固体+固体(加热)O2、NH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固体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先均匀加热后固定在放药品处加热若用排水法收集,停止加热前,应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块状)固体+液体(不加热)H2、CO2、H2S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使用启普发生器时,反应物应是块状固体,且不溶于水 固体+液体(不加热)C2H2、SO2、NO2、H2、CO2、H2S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乙炔要用分液漏斗,以控制反应速率H2S剧毒,应在通风橱中制备,或用碱液吸收尾气固体(或液体)+液体(加热)Cl2、HCl、NO、C2H4同第一套装置的、液体与液体加热,反应器内应添加碎瓷片以防暴沸制取乙烯温度应控制在170左右氯气有毒,尾气用碱液吸收HCl要用水吸收(倒置漏斗)【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1.C 2.C 3.D 4.D 5. (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HCl (2)分液漏斗液面上方的压强小于园底烧瓶内的压强所致。 (3)增大Cl浓度,抑制Cl2与水的反应,降低Cl2的溶解度 (4)Cl2未干燥 BC (5)不合理;因为氯气有毒,会造成环境污染;可在D、E装置中间加一个空的集气瓶6. NaOH溶液或KOH溶液(填“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均不得分),浓硫酸A,B,CO;B,A,CO2, 2H+CO= H2O+CO2实验起初装置中的空气没有被提前排出,所以分离得到CO的气体中会混有空气(1分);当分离CO2气体时,装置中CO气体又会混入到CO2气体中 7. OH-,CO32-,NO3-;Cl-,NH4+,SO42-,SO32-第二部分 化工原理第一单元 流体流动【课前准备】1. 增大、增大 2. 流体静力学、表压、真空度3. 质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4. 7、1.75、1.985. 两 Re2000 Re4000 6. Re /d /d【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选择题1.D 2.B 3.A 4.A 5.D 6.B 7.B 8.C二、填空题1. 26.7、200 2. /d 3.抛物线、2、=64/Re 4. 1、0.5 5. 1.8 增大 Pas 泊 P 1P=100cP=101 Pas 6. 抛物线 2 64/Re三、简答题略第二单元 流体流动计算【课前准备】1.填空题(1) 黏性 机械能 (2) 0.5(3) 2.选择题(1)A (2)C (3)D (4)B【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1. m2.0.12m/s 0.385J/kg 144765Pa(表压)3.(1) (2) 当=0.025m3/s时,He=64.0m H=89.22m HHe 泵可用。(3) 0.0307m3/s 71.1m。第三单元 流体输送 机械分离【课前准备】1. 叶轮、泵壳、轴封装置、汇集液体、 能量转换2. 开式、闭式、半开式 、闭式3. 流量 压头 效率 轴功率 4. 液体的密度 液体的黏度 离心泵的转速 叶轮直径5. 管路特性曲线 泵性能曲线 离心泵在某一定转速下的最高效率点6. 机械分离 重力沉降 离心沉降7. 压缩、排气、膨胀、吸气、压缩8. 分离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固体颗粒 将将固体颗粒截留而让流体通过的9. 设备本身旋转 被分离的混合物以一定的速度沿切线方向进入设备 【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选择题1. B 2. B 3. D 4. C 5. C 6. D 7. D 8. C二、填空题1. 并联 串联 2. 100 泵的叶轮直径,mm 泵设计点的扬程,m 油泵 叶轮级数3. 通风机 鼓风机 压缩机 真空泵4. 加速运动 等速运动 等速运动5. 滤板 、洗涤6. 降尘室 旋风分离器 袋滤器7. 螺旋压紧、液压压紧、明流式、暗流式8. 除去气体或液体中悬浮微粒 沉降 过滤 离心分离9. 作用在悬浮液上的压强 重力 加压 真空 离心10. 织物介质 多孔性固体介质 堆积介质 硅藻土 85% 1%10%三、1. 略 2略四、0.084m 50第四单元 传热【课前准备】1.传导 对流 辐射 2.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传热过程 滞流内层 减薄滞流内层厚度3.换热器中单位时间内冷、热流体所交换的热量 4.增大传热面积 增大传热温度差 增大传热系数5.单位时间内通过换热器传递的热量 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传热系数 冷、热流体间传热温度差的平均值6.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U形管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7. 不断向溶液供给热量、及时排除汽化出来的溶剂蒸汽8. 蒸发室、蒸发室、除沫器、冷凝器【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填空题1. B 2. 20.8或1.743. 及时排除不凝性气体、一定的真空、分离液沫以防止损失溶质或污染二次蒸汽 4.汽液分离二、选择题1.C 2.B 3.B 4.A 5.A 6.B 7.A 8.B 9.D 10.C 11.A 12.D 13.B三、简答题1.答:热流体流过管道时, 在湍流主体中,流体剧烈拢动,形成漩涡, 使质点强烈混合而交换热量,温度较均匀,几乎不存在温度梯度;但在紧靠管壁,有一层很薄的作层流流动的流体层(层流底层),在这层薄层内,热量传递以导热方式进行,从微观上言,是靠分子传递。由于流体的导热系数很小,故热阻主要集中层流底层内。对管内层流流动,热量传递也是主要靠导热。但由于温度存在(轴向的,径向的),有密度差,会引起质点的对流,比较复杂。 2.答:主要由壳体、管束、管板和顶盖(又称封头)等几部分组成。壳体和管束作为冷热两流体的流动空间,通过管壁进行换热。管束安装在管板上,通过管板使管束与壳体连成一体。顶盖(封头)上有管程流体进出口,且有分程、密封,封头可拆卸,便于管子清洗等作用。第五单元 传热计算【课前准备】1.(1)(2) 2. (1)(2)(3)(4)3. 4. 5. 6.7. 8. 【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1. W W/(m2) (或 ,) W/(m2) m2 W (或W)QQ 该换热器能完成换热任务2.(1) 0.185kg/s(或666.7kg/h)(2) 0.225kg/s(或810kg/h) (3) 4.2m23. 37.5kW 1078.1kg/h 48.46 2616W/(m2K) 3.77m第六单元 蒸馏【课前准备】1(1)挥发度 (2)相同、大于 (3)塔顶易挥发组分含量高 、塔底压力高于塔顶 (4)上移、下移、右移2(1)C (2)B (3) B 【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1. 部分汽化、部分冷凝、大、高、先减小后增大 2. 冷液、越远、减小3.气相中的平衡分压、摩尔分率、在该温度下饱和蒸汽压 4.大、少 5.再沸器、冷凝器 6. 0.86、500kmol/h二、1. B 2. C 3.A、B 4 .C 5 .C 6 . C 7 . C 8. D三、116kmol/h 第七单元 蒸馏计算【课前准备】1.B 2.D 3.C 4.C 5.B 6.A【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1. 解:(1)设进料量为100kmol/h,100 = D+W 1000.4 = D0.95 + W0.05 D=38.9 kmol/h,W=61.1 kmol/h (2)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泡点进料 q=1 , L=RD=338.9=116.7 kmol/h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3)平衡线方程: 塔顶采用全凝器:=0.095,代入平线方程得 得 2. 第八单元 吸收概念【课前准备】1支承板、液体分布装置、液体再分布装置2沟流、鲍尔环3气相、液相、1.0710-54增大、降低、正比5.气膜 6.远离、增大【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填空1传质单元高度、传质单元数 2吸收 3气体混合物、溶解度4液泛、液体的再分布 5增大、减小、有利 6不变、减小、不变 7液封作用 气体倒灌 8气膜、液膜、液膜 9C、m/s kmol/m2skpa二、1B 2C 3A 4D 5C 6D 7C第九单元 吸收计算【课前准备】1A 2A 3C 4D 5B 6A 7B 8A【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1L=61.8Kmol/L = 1.11m3/h X1= 0.011 Y=1.4X+0.0018 Y1= 0.004122(1)1.87 (2)1.5 (3)1.47m第十单元 干燥【课前准备】1填空题(1) 不变 变小 变大 不变(2)不变、升高、该温度下空气的湿球(3)H=0.0284kg水/kg干气 I=113.26kJ/ kg干气(4) 、大、高(5)有、不饱和空气的湿球温度tWtp、当tW0p时可能结冰2(1)C (2)D (3)B (4)C(5)D【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1下降、增加、不变 20.065 0.215 3降速 结合水分4传热、传质 5平衡水分、自由水分、非结合水分 60.04881 0.607愈大 8L=1.3kg绝干气/s;;Qp=173kw第三部分 化工分析第一单元 化工分析的基础知识【课前准备】1.(1) 仪器分析法、滴定分析、样品处理(2) 分析天平、直接称量法、减量法称量法、指定质量称量法、由大到小、中间截取、逐级实验(3) 减小终点误差(4) 直接法、间接法、基准、足够纯度、 物质组成与化学式吻合、化学性质稳定、摩尔质量大、配制溶液、标定、比较、滴定(5) 滴定管 、容量瓶、吸量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聚四氟乙烯滴定管、0.00、读数卡、液面下缘、三角交叉点、交叉点与刻度相交、最高点、相平2.(1)D (2)D (3)A (4)D 【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1.准确浓度、定量、浓度、体积2. 0.006812g/mL3. 减量、煮沸、溴甲酚绿甲基红、甲基橙4. 甲基橙、黄色到橙色、酚酞、无色变成浅红色二、1.A 2.B 3.D 4.D 5.D 第二单元 滴定分析方法及应用【课前准备】1.(1)滴定方法滴定条件 酸碱滴定强酸强碱一元弱酸弱碱多元弱酸、弱碱分步滴定水解性盐 CaKa10-8 CbKb 10-8 104 104 Ka10-6 Kb10-6 配位滴定(EDTA)K稳108 氧化还原滴定(n1=n2=1)E0.4(2) 1) 酚酞、甲基橙 2)C 3) 0.7258 mol/L 4)A(3) 弱酸和弱酸盐、弱碱和弱碱盐、多元酸的酸式盐、PKa1、Ca=Cs(4) 硫酸、高锰酸钾、MnSO4、偏高(5) 1)11.13、5.3、8.7 2) 因为氨容易挥发,如果用直接滴定测量会导致测量结果偏低 3) 因为NH3H2O的离解常数Kb=1.810-510-6不满足盐滴定的条件(6)乙二胺四乙酸、1:1、6、环状、82. (1)C (2)C (3)D (4)D 【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1. 沉淀法、配位法、氧化还原法2. I2、SO2、吡啶、甲醇、微量水分含量3. H+、酸效应、酸效应曲线、判定金属离子滴定的最高允许酸度、判断在一定酸度下滴定金属离子时哪些离子干扰4.二苯胺磺酸钠、邻苯氨基苯甲酸、氧化还原5.存在副反应,氧化剂还原剂间无准确的化学计量关系二、1.(1) 因为水中含有Fe3+、Al3,加入三乙醇胺可以消除Fe3+、Al3+的干扰。(2) 加入缓冲溶液可以不受滴定过程中酸效应的影响,使与EDTA生成稳定的配合物,在此条件下铬黑T由酒红色变成蓝色终点易于观察。 (3)CaO=(mg/L) (4) 测量结果会偏高。在滴定前少量多次(23次)用EDTA标注溶液充分洗涤滴定管。第三单元 滴定分析数据处理与运算【课前准备】1.(1) 分析仪器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据、真实值、可疑(2) 2.2567g(3)3.2、0.72、0.51、8.2、9.5(4)8.75.3(5)2.53 104、2.78 105、2.779、5.32(6) 待测组分、标准溶液、相等、等物质量的2.(1)D (2)A(3)D(4)C【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填空题1.22.溶液类型计算公式PH值0.1000mol/lLHAC水溶液=2.870.050mol/LNaAC溶液OH-=8.730.1000mol/lLNH3H20-NH4Cl溶液POH=Pkb-9.260.0500mol/lLNH4Cl水溶液H+=5.280.1000mol/lLHACNaAC水溶液PH=PKa-4.763. 5C2O42- +2 MnO4-+16H+ = 2Mn2+10CO2+8H2O、Na2C2O4、 KMnO4、0.1062 mol/L、0.02124mol/ L二、计算题1解:由题意知:V1=14.52ml ; V2=38.50ml S2-的基本单元是:S2-,Na2S2O3是其本身由等物质量的规律知: n(,Na2S2O3)2- n(,Na2S2O3)1=n(S2-) 即(s)=0.076742.解:由C1V1=C2V2得V2=2.1ml用量筒量取大约2.1ml的HCl倒入有适量水的烧杯中,转移至250ml 的容量瓶中洗涤烧杯2到3次,将每次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待标定。用无水碳酸钠或者硼砂标定其浓度。3.解:由题意知:EDTA的基本单元是它本身,P的基本单元是它本身,P2O5的基本单元是P2O5由等物质量的规律知: n(P)=n(EDTA) n(P2O5)=n(EDTA)即:(P)=0.06249 (P2O5)=0.14324. 解:(1)设Na2CO3 的质量为xg则NaHCO3的质量为(0.2740-x)g由题意知甲基橙作指示剂时Na2CO3 NaHCO3的基本单元分别是Na2CO3 NaHCO3 Na2CO3 NaHCO3转化为水和CO2有 n(HCl)=n(Na2CO3)+n(NaHCO3) 即:CHClVHCl10-3=解得:x=0.1060(g) 0.2740-0.1060=0.168(g)(Na2CO3)=0.3869 (NaHCO3)=0.6131解(2)由题意知用酚酞做指示剂时Na2CO3转化为NaHCO3此时Na2CO3的基本单元是它本身由等物质量的关系知:n(HCl)=n(Na2CO3)即VHCl=10.00ml第四部分 化工仪表第一单元 绪论及压力测量【课前准备】1.(1)疏忽误差、偶然误差、系统误差 (2)绝对误差、真实值 (3)检测部分、传送放大部分、显示部分2. (1)D (2)B (3)D 3. (1) (2) (3) (4)4. 知识拓展智能传感器、智能电子板、电容式传感器、 测量膜片检测电路、420mA【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1、 1.测量变送、执行器2.表压、真空度3.多圈弹簧管、膜盒4.活塞式压力计5.弹性、电气转换、电信号远传6.油污、不锈钢、凝液管(回转冷凝器)、隔离罐7.垂直、平齐、毛刺、上部、短8.调整螺钉、量程、游丝、克服扇形齿轮和中心齿轮的间隙而产生的仪表变差二、1.A 2.B 3.C 4.B 5.C 6.B 7.D 8.B三、1.被测压力由接头通入弹簧管,迫使弹簧管的自由端向右上方扩张,产生一个位移量,通过拉杆拉动扇形齿轮作逆时针方向偏转,带动中心齿轮顺时针偏转,使与中心齿轮同轴的的指针也顺时针偏转,从而在面板的刻度标尺上显示出被测压力的大小。2.压力表的选择应根据工艺生产过程对压力测量的要求,和其他各方面的情况加以全面考虑和分析。1. 解:因为所测压强为高压且就地指示,所以选择弹簧管压力计。应使被测变量处于量程范围的中间区域,Mpa,所以选择量程范围为025Mpa(规格中有的)相对百分误差 精度为2.0 ,选表精度归高数字偏小,应该选择精度为1.5级综上所述应该选择精度等级为1.5级的弹簧管压力计且量程为025Mpa2.解:(1) 相对百分误差 精度为1.25,选表精度归高数字偏小,应该选1.0级,所以原1.5级不能用。 (2)相对百分误差 精度为2.0,定级精度归低数字偏大,应定为2.5级。第二单元 流量测量及物位测量【课前准备】1.(1)节流装置 (2)玻璃式,沉筒式(3)检测和转换 转换和放大2. (1)D (2)A (3)B 3. (1) (2) (3) 【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1.流量、计量2.分界面的高低、液位、料位3.玻璃式、连通器、管式、板式4.静压、差压5.变浮力、变送器、显示仪表、沉筒长度6.垂直、底部、增大7.宽界、窄界8.指示、报警、力矩平衡2、 1.C 2.A 3.C 4.B 5.C 6.D 7.B 8.C3、 1. 结构:一部分是自下向上逐渐扩大的锥形管,另一部分是在锥形管内可以自由运动的转子。原理略。4、 计算题1. 当不考虑迁移量时,变送器的测量范围应根据液位的最大变化范围来计算。 Pmax= 所以测量范围可选030KPa 当液位高度为H时,差压变送器正、负压室所受压力P1 、 P1 分别为: P1 = ; P2 = 因此,差压变送器所受的压差为 由上式可知,当H=0时,所以应该进行负迁移,迁移量为 当差压变送器安装的高度改变时,只要两个取压法兰间的尺寸和h2不变,迁移量时不变的。第三单元 温度测量及显示仪表【课前准备】1.(1)冷热程度、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热力学温标、38(2)模拟式、数字式、图像显示式 (3)热电阻、连接导线、测量仪表、5002.(1)D (2)B (3)A 3.(1) (2) (3) 【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 1.两片线膨胀系数不同、膨胀长度2.双金属片3.毫伏电势值、电阻4.镍铬-镍硅、B5.三、量程匹配6.温度、0300 2、 1.A 2.C 3.C 4.D 5.B 三、1.温包内的工作物质因温度升高而压力增大,该压力变化经毛细管传给盘簧管,并使其产生一定的变形,然后,借助于指示机构指示出被测的温度数值。第五部分 化工制图第一单元 制图基本知识【课前准备】1(1)A0A1A2A3A4、五种、加长幅面(2)图中图形,线性尺寸(3) 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数字。(4) 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与投影面垂直,正投影,斜投影,正投影(5)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6) 平面立体、曲面立体(7) 叠加、切割(8) 将机件向投影面投射得到的图形(9) 假想用剖切面剖开物体,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图形,称为剖视图,简称剖视(10)移出断面、重合断面2略【课堂复习】(答案见PPT)【课后检测】一、1.真实性,积聚性,收缩性 2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3. 叠加,切割,综合4牙型,螺距,大径5.长和高,长和宽,宽和高6后,前745,45.050,0.0168 移出断面,重合断面9 螺栓连接,螺柱连接,螺钉连接10 一组视图,必要的尺寸,标题栏,技术要求11 完整、正确、清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