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城市发展条件调查与分析_第1页
黄石市城市发展条件调查与分析_第2页
黄石市城市发展条件调查与分析_第3页
黄石市城市发展条件调查与分析_第4页
黄石市城市发展条件调查与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石市城市发展条件调查与分析 摘 要 黄石市作为华中沿江开放城市城市 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自然地理 与经济条件优越 本文主要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和走访询问当地居民的方式 从创新 集聚和区位等多个方面 结合经济地理学内容 对黄石市经济发展的 条件与潜力进行探究与分析 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经济地理 发展条件 潜力 调查小组成员 张艺娟 孔祥聪 黄杏杏 丰聪颖 杨云晨 陈慧敏 布玩乃 木 1 1 引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 城市的发展已成为国家现代 化的主题 黄石市依靠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 经济发展水平曾位列湖北省第二 现今 黄石市属于我国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正处于城市转型期中 调查与 研究黄石市城市发展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2 2 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 2 1 黄石市社会发展现状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 长江中游南岸 1950 年 8 月建市 是新中国成 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 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华中地区 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 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 黄石市下辖四区 一县级市 一县 一国家经济开发区 总面积 4583 平方公里 总人口 2429318 人 2010 年 黄石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 摇篮 黄石市工业文化底蕴深厚 工业基础较好 有 青铜故里 钢铁摇 篮 水泥故乡 和 服装新城 之称 黄石市已形成冶金 建材 纺织等 14 个主导产业 拥有湖北地市首家保税区 黄石 棋盘洲 保税物流中心 2008 年以来 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 国际经济形势大起大落 国内经济 受自然灾害 人为突发事件影响过多 经济增长回落较快 黄石市经济社会受 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影响较小 各项指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但其中的一些 问题也逐渐暴露 地区生产总值海关进出口总额三次产业结构 绝对值增幅绝对值增幅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425 1115 8 11 0753 2 6 7 56 5 36 8 表 1 2009 年黄石市主要经济指标 表 2 2009 年黄石市主要收入 1 总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经济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 全国同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 9 9 比去年同期 增长回落 2 3 个百分点 而黄石市与全国相比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且近年 来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3 年以来 黄石市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呈现了 下降趋势 经济塌陷形势严重 到 08 年开始至今 占比开始有所上升 这说明 黄石市作为武汉城市圈第二大城市 近年来的发展得益于中部崛起的政策和国 内经济内生发展增强的机遇 增长速度开始加快 见表 1 1 产业结构逐渐调整 但仍不均衡 随着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结构趋于优化 三次 产业结构比例大致为 6 50 44 第一产业持续下降 第二 三产业同步上升 反观武汉城市圈其他城市 除武汉 黄石 鄂州以外 其他第一产业占比都在 20 以上 第二 三产业占比较小 根据三次产业结构显示 黄石市正处在工业 化中期 属于典型的重工业城市 但大多数工业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 且轻 重工业比例失调 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带动不强 第三产业仍以传统产业占主导 地位 其发展受工业和城市化之后的瓶颈制约 2 收入水平持续提高 财政收入水平在全省属于较高水平 但同临近的武汉相比 仍然偏低 这 反映了武汉对黄石的带动能力不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绝对数来看处于前 列 但增长速度却相对落后 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幅高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可见 黄石市农村的发展开始加快 见表 2 2 2 区位因素 区位是指人类活动 人类行为 所占有的场所 经济活动区位作为人类活 动区位一个主要方面 在地里空间之中存在 具有经济联系事物的空间关系 它是指某一事物与具有经济意义的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黄石市的区位与经济活动区位较为特殊 具有独特的发展潜力 在武汉城 市圈中 黄石市与武汉市和鄂州的内在联系尤为紧密 见图 3 三座城市在 空间地理位置上十分接近 三市间要素互通有无 产业结构相近且具有互补性 黄石市的招商引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依托了武汉的地缘优势 有所谓 在黄 石投资等于在武汉投资 一说 城市圈往往是以交通圈为基础的 交通运输对黄石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其中交通运输对经济区位的影响包括运输成本 交通便捷程度的影响以及知识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 绝对值增幅绝对数增幅全省位次绝对数增幅全省位次 18 4228 5 972516 9 5299523 8 3 经济时代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影响 现今 每天日间武汉开往黄石的班车密度达到每 5 分钟一班 武汉研发的 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肩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已全部投入运营 4 条城区公交线和 一条城际客运线已实线通车 这促使黄石 鄂州与武汉称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 圈 黄石市的中心职能强度仅次于武汉 2 3 生态环境因素 1 空气环境 2013 年黄石市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全年有 321 天空气质量状况为优 良 优良率为 87 9 空气中 SO2 和 NO2 年均浓度分别为 0 066 毫克 立方米和 0 054 毫克 立方米 PM10 年均浓度为 0 093 毫克 立方米 降尘年均值为 11 60 吨 平方公里 月 但是从长期来看 黄石市空气污染物 SO2 NO2 的浓度 却有缓慢上升的趋势 如图 1 结合黄石市早期发展方式分析 黄石是以铁 铜 煤炭 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采 加工 生产钢 铜 水泥 能源等为主导产 业的典型综合性资源型城市 大规模的开采 冶炼矿产资源已经给黄石市的空气 环境造成了污染 见图表 4 2 水资源环境 2008 年 长江黄石段 类水质达标率为 99 5 生化需氧量 氨氮 总磷超 标 主要湖泊呈现富营养化趋势 磁湖 类水质达标率为 82 3 总氮 总磷 图 3 武汉城市圈城市分布 图表 4 2005 2013 年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图 生化需氧量等 11 项超标 青山湖 类水质达标率 83 5 总氮 总磷 氨氮 生化需氧量等 7 项超过 类标准 大冶湖 类水质达标率为 92 3 总氮 总磷 和化学需氧量超标 保安湖 类水质达标率为 90 5 总氮 总磷和化学需氧量 超标 经过不间断的治理与保护 黄石市水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见图 2 但是总 体黄石市的水资源时刻面临着被污染的风险 见图表 5 黄石是以铁 铜 煤炭 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采 加工 生产钢 铜 水泥 能源等为主导产业的典型综合性资源型城市 随着 60 多年的高强度开发 给黄 石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以 2011 年为例 黄石市工业废水排放 量为 7061 94 万吨 主要排放去向为长江黄石市段和大冶湖 废水中污染物分 别为化学需氧量 5900 吨 氨氮 389 吨 主要排放行业是采选 冶金和化工等行 业 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为二氧化硫 9 15 万吨 氮氧化物 5 54 万吨 烟 粉 尘 3 66 万吨 主要污染源来自钢铁 有色冶金 建材 电力等行业 2011 年 黄石市共产生工业固体废物 1592 29 万吨 其中以冶炼废渣 尾矿 粉煤灰和煤砰石为主 综合利用率水平不高 2 4 资源禀赋因素 20 年前 黄石因其矿产资源丰富 重工业发达 跃居湖北省第二大城市 仅次于武汉 然而 随着资源日益开发 黄石市正面临着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 黄石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大幅下降 矿石开采量锐减 可采资源严重不足 经 过建国以来近 60 年的大规模开采 黄石市区主要矿产资源进入了开采晚期 保有储量占累计探明储量的比重大幅下降 煤 铁 铜 钴和金的保有储量 分别只占累计探明储量的 24 25 23 03 39 68 39 52 见图表 6 可 开采资源严重不足 主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占累计探明储量的比重只有 25 左 右 铁矿 铜矿 煤矿的产量分别只相当于鼎盛时期的 19 93 26 35 9 据 不完全统计 14 座大中型矿山成为危机矿山 图表 5 2005 2013 年水环境状况趋势图 大冶铁矿目前的铁矿石保有量仅占累计探明储量的 23 83 服务年限不足 6 年 有色公司丰山铜矿 赤马山铜矿 铜绿山铜矿服务年限分别不足 7 年 3 年 9 年 采掘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占工业的比重也在逐年减小 1950 年 黄石市 区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23 19 经过 一五 四五 的发展 采 掘业占工业的比重上升到 39 89 从 1980 年以后 采掘业的比重逐年下降 2005 2007 年的三年间 黄石市区采掘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 16 93 15 16 11 71 2005 2007 年的三年间 黄石市区采掘业从业人员 占全市工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 34 73 33 52 31 71 逐年下降 2 5 信息化水平因素 城市信息化是指在城市管理 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 深 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 加速实线城市现代化进程 城市信息化涵盖了电 子政府 数字城市 电子商务 智能交通 智能建筑等诸多领域 对于黄石市 来说 通过信息化改造提高管理水平 为老工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探索并 走出一条具有黄石特色的信息化道路 以 2005 年为基期 各项指标都增长缓慢 黄石的信息化指数增长缓慢 这 说明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是很低的 见表 7 互联网用户 专利授权件 万印张元 人部 百人部 百人万户万户千件名 20052696 0000735 759515 395625 909822 5300 0 3000113 528510 2500 20062700 0000351 754817 004838 208528 0000 0 3190116 2012319 0000 20073861 0000442 460623 051035 631828 0000 0 2210119 816812 3000 20084310 0000475 302226 854842 477917 0000 o 445116 373225 2000 20094309 0000534 500022 422550 261818 5700 0 5850162 267926 2300 20104330 0000590 451317 990358 045733 360019 70000 7350157 100023 2700 20114440 0000640 424417 490669 962342 860025 50000 8980148 704514 6000 图书报纸杂 志总印张 人均邮电 业务量 固定电话 普及率 移动电话 普及率 每万人口在 校大学生 指标 单位 年份 高新技术产业增 加值占GDP比重 有限电视 用户 2009 年全市 R D 总经费 86798 万元 比 2000 年增长 9 5 倍 年平均增长 29 9 R D 经费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 之比为 1 52 比 2000 年提高了 1 07 个百分点 按活动类型分 基础研究经费 787 万元 占 0 9 应用研究经 图表 6 2013 年金属包保有 储量占比 表 7 2005 2009 年黄石市信息化状况 费 1732 万元 占 2 试验发展经费 84279 万元 占 97 1 基础研究 应用 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比 2000 年增长 6 5 倍 2 3 倍和 10 倍 2009 年 工 业企业 R D 经费 80268 万元 比 2000 年 6401 增长 11 5 倍 年平均增长 31 2 工业企业 R D 经费投入强度 0 86 比 2000 年 0 41 提高 0 45 个 百分点 其中 大中型企业 R D 经费 71410 万元 R D 经费投入强度 1 1 从 数据可见 黄石市正在改善信息化环境 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 见图表 8 2 6 集聚因素 黄石市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沿江港口城市 被誉为 钢铁 摇篮 水泥故里 和 服装新城 有着深厚的产业集群发展基础 良好 的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和过口的产业集群发展前景 1 冶金行业 黄石市现有各类冶金生产企业 300 多家 从业人员达 10 万多 人 2013 年黄石规模以上冶金工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 312 95 亿元 同比增长 37 26 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的 57 34 其中 钢铁产量达到 246 16 万吨 同比增长 4 54 精炼铜产量达到 21 17 万吨以上 同比增长 20 2 建材行业 黄石市现有建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 45 家 从业人员一万多人 主要产品有 水泥 石灰 碎石 墙材 石材 建材装备等 其占全市规模以 上工业总产值的 10 左右 这种集聚现象是企业家利用地理接近性 通过规模经济使企业生产成本处 于或接近最低最低状态 使无法获得内部工业经济的单个企业通过外部合作获 得规模经济 规模企业使集群企业其交易成本降至最低 加强了集群内企业的 关联性 也降低了企业一体化的成本 3 3 存在问题存在问题 3 1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困难 由于可开采资源日渐枯竭 黄石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陷入了困境 并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与矛盾 其中 下岗失业人员剧增 尤其是矿区下岗人员所占比重更大 是主要问 题 黄石市财力有限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十分困难 图表 8 黄石市信息化水平综合指数 其次 产业结构单一 尚未形成替代产业也是一个重大问题 主要是由矿 产资源开发而兴起的 远离交通干线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经济体系相对封闭 且对资源进行的是粗放式的开采和利用 没有通过技术进步及产业升级改造对 资源产业进行纵向和纵深发展 进而其产业链 黄石市忽视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3 2 传统工业缺乏活力与创新 通过收集数据和阅读相关文献 我们发现 黄石市的大型企业技术创新活 力比较缺乏 而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又不够 创新应向资源型企业聚集 另 外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方面还不够 现在行业的分割 关门发展的现 象还比较普遍 归根到底 缺乏创新是科技和高素质人才的缺乏 3 3 城市化集群模式存在风险 当今 我国城市经济发展 在经济地理上表现为集群化模式 黄石地区也不例 外 这种模式的形成有经济体自身的发展驱动因素 也有政府和政策的驱动因 素 同时 我国城市化的制度背景较强表现为计划经济色彩浓厚 国家宏观政 策影响巨大 二元模式结构明显 从城镇化到经济区 由低到高政府驱动因素 加强 由发展较快区域 到相对落后区域 政府驱动因素加强 因而在城市化 集群模式的影响下 各地集群发展差异较大 集群经济水平高低悬殊 面对发 展的风险程度也不尽相同 3 4 发展重工业不过环境污染 黄石市一直以来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 在冶钢 炼铜等化工规程中不断的 排放各种重金属离子 废气污水 长年累月不注意治理和减排 造成了许多难 以修复的损失 见图 黄石市只注意发展经济 不顾环境保护 以牺牲环境 作代价去谋求工农业的发展 当污染形成公害 影响到经济的顺利发展时 才 被迫去治理 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走了一条 先污染后治理 的发展道路 见图 9 4 4 建议建议 4 1 充分利用武汉城市圈的辐射与带动效应 图 9 黄石市环境污染 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以来 黄石市不断加快与城市圈内城市特别是与武汉 的对接步伐 截止目前 武汉在黄石投资项目 60 余个 总投资 45 亿元 武黄 项目对接日益升温 但通过数据了解到 黄石同湖北省内较大城市之间仍有很 大差距 要紧跟发展的潮流 需要充分利用黄石市独特的经济地理位置的优势 加强与武汉及其它城市的经济联系和技术文化交流 同时 黄石应大力推进优 势企业 走出去 参与武汉城市圈内城市间的产业开发 增加引进与武汉企 业的合作项目 努力提高无论是工业 农业或第三产业的对外合作与交流 以 求共同发展 4 2 注重建设交通基础设施 加强经济联系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 为实现黄石市与其他城市的交通快 速对接 黄石市应抓住被确定为公家公路运输枢纽及全国主要港口城市的机遇 一是配合做好构架重点工程 两路一桥 的协调服务和实施工作 二是利用高 速公路节点的优势 建设黄石市物流信息中心 已发展公路物流业 三是利用 长江黄金水道优势 强化港口建设 夯实港口工业城市基础 4 3 引进先进科技 为城市建设注入活力 黄石市可通过依托武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招商平台 借梯上楼 实施科技 对接促进经济发展 和改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