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专业初级《专业基础知识》试题_第1页
建筑工程专业初级《专业基础知识》试题_第2页
建筑工程专业初级《专业基础知识》试题_第3页
建筑工程专业初级《专业基础知识》试题_第4页
建筑工程专业初级《专业基础知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建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初级 土建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初级 建筑工程专业建筑工程专业 专业基础专业基础 模拟试卷六模拟试卷六 说明 1 考生作答 80 道题 满分 120 分 测试时限 90 分钟 2 考生应将选定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内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 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601 60 题 每小题题 每小题 1 51 5 分 共计分 共计 9090 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错选不得分 错选不得分 1 以下投影法作图对应的图形不正确的是 A 中心投影 透视图 B 中心投影 轴测图 C 正投影 平面图 D 正投影 立面图 2 定位轴线采用 线型 A 波浪线 B 虚线 C 实线 D 细点划线 3 关于给水管道节点图绘制规定下列 条有误 A 管道节点位置 编号应与总平面图一致 但可不按比例示意绘制 B 管道应注明管径 管长 C 管道不必注明管长 但应注明定位尺寸 D 必要时 阀门井节点应绘制剖面示意图 4 构造尺寸是建筑物配件 建筑制品的 A 设计尺寸 B 标志尺寸 C 实际尺寸 D 轴线尺寸 5 下列有关 KP1 型烧结多孔砖墙的基本尺寸的说法 项是错误的 A 12 墙厚 115mm B 一砖墙厚 240mm C 37 墙厚 365mm D 两砖墙厚 495mm 6 下列楼板中 的板为双向板 A 板的长宽比为 3 1 B 板的长宽比为 3 2 C 板的长宽比为 4 1 D 板的长宽比为 7 2 7 下列装饰抹灰中 不宜用于外墙面 A 水磨石 B 水刷石 C 干粘石 D 斩假石 8 一般民用建筑中的生活 学习或工作用窗台的高度为 mm A 600 B 800 C 900 D 1000 9 按耐久性确定为二级的建筑物的耐久年限应为 A 100 年以上 B 50 100 年 C 40 50 年 D 15 40 年 10 基础的埋置深度是指 的垂直距离 A 基础顶面至室外设计地面 B 基础中心至室外设计地面 C 基础底面至室外设计地面 D 基础底面至室内设计地面 11 楼梯平台的深度一般应 梯段的宽度 A 等于 1 2 B 小于 C 等于或小于 D 等于或大于 12 楼梯栏杆扶手高度是指 的垂直距离 A 楼梯踏步中点到扶手顶面 B 楼梯踏步前缘到扶手顶面 C 楼梯踏步任一点到扶手顶面 D 楼梯踏步 1 3 处到扶手顶面 13 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底板时 地下室防水的薄弱环节是 A 底板 B 变形缝 C 侧板 D 阴阳墙角 14 下列几种玻璃中 不宜用于公共建筑的天窗 A 平板玻璃 B 夹丝玻璃 C 夹胶玻璃 D 钢化玻璃 15 屋面与垂直墙面交接处的构造通常称 A 滴水 B 披水 C 泛水 D 散水 16 屋面有组织排水系统不包括 A 天沟 B 雨水斗 C 雨水管 D 分水线 17 高层建筑的屋面防水 应按 要求设计是正确的 A 级防水等级 二道设防 B 级防水等级 三道设防 C 级防水等级 一道设防 D 级防水等级 二道设防 18 贴脸板的主要作用是 A 掩盖门框和墙面抹灰之间的缝隙 B 加强门框与墙之间的连接 C 保温隔热 D 防潮防水 19 某颗粒材料的表观密度为 2500kg m3 松散堆积密度为 1500 kg m3 则该堆积颗粒的空 隙率为 A 60 B 40 C 20 D 50 20 P II 型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掺量可以是 A 0 B 3 C 10 D 15 21 进行水泥强度等级评定时 采用的水灰比是 A 0 50 B 0 45 C 0 60 D 0 40 22 国家标准规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用 指标评定 A 针入度 B 流值 C 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 D 马歇尔 23 建筑砂浆的保水性可用的 评定 A 稠度 B 分层度 C 坍落度 D 流动度 24 使用 可容易配制出高强混凝土 A 硅灰 B 粉煤灰 C 石灰石粉 D 磨细石英 25 建筑中使用的绝热材料 其导热系数应小于 A 0 23W m K B 0 6 W m K C 1 0 W m K D 0 1 W m K 26 拌制质量好且又能节约水泥的混凝土时 对砂的质量要求是 A 细砂 B 中砂 C 级配良好的中砂 D 粗砂 27 新采伐的木材在加工前通常是先干燥至 A 纤维饱和点含水率 B 平衡含水率 C 标准含水率 D 绝干 28 夏季施工可选用的外加剂有 A 促硬剂 B 早强剂 C 速凝剂 D 缓凝剂 29 随着钢材的含碳量的增加 则钢材的韧性 A 降低 B 增加 C 先降低后增加 D 不变 30 塑料的最基本组分是 A 树脂 B 着色剂 C 固化剂 D 填料 31 已知 F1 30kn F2 20kn 物体与水平间的静摩擦系数 f 0 3 动摩擦系数 f 0 25 如 图所示 则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A 5KN B 6KN C 9KN D 17 3KN 32 阶梯形杆 ABC 如图所示 设 AB 段 BC 段的轴力分别为 N1和 N2 应力分别为 1和 2 则该杆的轴力 应力关系是 A N1 N2 1 2 B N1 N2 1 2 C N1 N2 1 2 D N1 N2 1 2 33 若作用在 A 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 F1和 F2 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 则其合力可以表 示为 A F1 F2 B F2 F1 C F1 F2 D F1 2F2 34 矩形截面杆受扭时 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出现在 A 长边中点 B 短边中点 C 角点 D 周边各点 35 力法典型方程的副系数 A 恒大于 0 B 恒小于 0 C 恒等于 0 D 可能大于 0 小于 0 或等于 0 36 用位移法解图示结构的基本未知量数目是 A 1 B 2 C 3 D 4 37 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 A 1 B 4 C 5 D 6 38 当静定结构发生支座移动时 结构 A 只有位移 没有内力 B 既有位移 又有内力 C 只有内力 没有位移 D 既没有内力 也没有位移 39 图示体系为 A 几何不变体系无多余联系 B 几何不变有多余联系 C 常变体系 D 瞬变体系 40 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 在规定条件下 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 A 可靠性 B 安全性 C 耐久性 D 适用性 41 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是 A 受压破坏 B 受拉破坏 C 脆性破坏 D 失稳破坏 42 在使用荷载作用下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随荷载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主要 是由于 A 受拉钢筋产生徐变变形 B 受压混凝土产生徐变变形 C 受压钢筋产生徐变变形 D 受拉混凝土产生徐变变形 43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 除需按计算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外 还应按构造要求配置 A 架立钢筋 B 弯起钢筋 C 箍筋 D 分布钢筋 44 在确定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时 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 近震 远震 B 结构类型 C 建筑高度 D 设防烈度 45 单层厂房计算中 对屋面活荷载 雪荷载的取值是按 A 两者之和 B 两者的平均值 C 两者中的较小者 D 两者中的较大者 46 高层剪力墙结构的水平位移曲线为 A 弯曲型 B 剪切型 C 弯剪型 D 剪弯型 47 应力集中越严重 钢材也就变得越脆 这是因为 A 应力集中降低了材料的屈服点 B 应力集中产生同号应力场 使塑性变形受到限制 C 应力集中处应力平均应力高 D 应力集中降低了钢材的抗拉了强度 48 梁的受压翼缘侧向支撑点的间距和截面尺寸都不改变且跨内的弯矩相等 则临界弯矩 最低的是 A 受多个集中荷载的梁 B 受均布荷载的梁 C 受纯弯矩的梁 D 受跨中一个集中荷载的梁 49 螺栓连接中要求端距 2d0 目的是防止 A 钢材被挤压破坏 B 螺栓被剪坏 C 钢板被冲切破坏 D 螺栓产生过大的弯曲变形 50 判别粘性土软硬状态的指标是 A 塑性指数 B 液性指数 C 压缩系数 D 压缩指数 51 标准贯入试验适合于测试地基土的 A 物理指标 B 含水量指标 C 力学指标 D 压缩性指标 52 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是 A 圆球面 B 地球的自然表面 C 椭球面 D 不能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表达的曲面 53 经纬仪安置在 B 点 当瞄准 A 点时 水平度盘上的读数为 86 25 30 倒转望远 镜 照准部不动 后瞄准 AB 反向延长线上的一点 C 此时水平度盘上的读数为 A 266 25 30 B 86 25 30 C 176 25 30 D 273 25 30 54 观测水平角 AOB 仪器架设在 O 点 盘左时 左目标 A 读数为 188 16 18 右 目标 B 读数为 8 16 30 盘右时 左目标 A 读数为 8 16 54 右目标 B 读数为 188 17 00 则该水平角的一测回角值为 A 180 00 09 B 170 59 57 C 179 59 51 D 180 00 03 55 钢尺的名义长度为 30m 在标准温度下 其实际长度为 29 995m 用该尺在标准温度 下测量一直线的长度为 54 031m 问该直线的实际长度为 A 54 022m B 54 040m C 54 036m D 54 026m 56 一个三角形观测了三个内角 每个角的中误差 m 均为 2 则该三角形角度闭合差 的中误差 m 为 A 2 B 6 C 4 D 12 33 57 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中 已知 A 点坐标 500 00 m 500 00 m B 点坐标 429 30 m 570 70 m 则 AB 边坐标方位角 AB为 A 45 B 135 C 225 D 315 58 如需在地形图上能表示实地 0 2 米大小的地物 则应采用的测图比例尺不应小于 A 1 500 B 1 1000 C 1 2000 D 1 5000 59 1 2000 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大小为 50cm 50cm 则一幅图所代表的实地面积为 A 0 5 平方公里 B 2 0 平方公里 C 0 25 平方公里 D 1 0 平方公里 60 已知水准点 A 的高程为 HA 38 764m B 点的设计高程为 HB 37 000m 水准仪在 A 尺 上的读数 a 为 1 236m 在 B 尺上的读数 b 为 2 457m 施工时 B 点应 A 填 0 543m 的土 B 挖 0 543m 的土 C 填 2 985m 的土 D 挖 2 985m 的土 二 多项选择题 二 多项选择题 61 8061 80 题 每小题题 每小题 1 51 5 分 共计分 共计 3030 分 每题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正分 每题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正 确答案 少选 错选或多选不得分 确答案 少选 错选或多选不得分 61 以下图纸幅面代号与图框尺寸对应正确的是 A A0 841x1189 B A1 594x840 C A2 420 x297 D A4 210 x297 62 建筑模数有 A 统一模数 B 基本模数 C 扩大模数 D 分模数 63 防止刚性防水屋面出现裂缝通常采用的措施是 A 配置钢筋 B 设置分仓缝 C 设置隔离层 浮筑层 D 设置滑动支座 64 平屋顶屋面坡度的形成方法有 A 垫置坡度 B 搁置坡度 C 没有坡度 D 自然形成坡度 65 墙面抹灰一般要分层施工 其目的是 A 节省材料 B 增加厚度 C 使墙面平整 D 提高抹灰层的牢固性 66 温度缝又称伸缩缝 是将建筑物下列 部位断开 A 地基基础 B 墙体 楼板 C 楼梯 D 屋顶 67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参数有 A 砂率 B 单位用水量 C 水泥用量 D 水灰比 68 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不良可能是水泥中含有过量的 A f CaO B f MgO C CaSO4 D Na2O 69 钢中的晶体组织有 A 奥氏体 B 铁素体 C 渗碳体 D 珠光体 70 以单纯增大用水量的方法来提高普通混凝土的流动性 会使混凝土 A 速凝 B 强度降低 C 干缩增大 D 弹性模量增大 71 杆件单向拉伸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没有剪应力 B 斜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没有剪应力 C 横截面上既有正应力 也有剪应力 D 斜截面上既有正应力 也有剪应力 72 梁发生纯弯曲时 其横截面上 A M 0 B Q 0 C M 0 D Q 0 73 广义虎克定律的适用范围有下列四种答案 正确的是 A 在比例极限范围内 B 在屈服极限范围内 C 在各向同性材料范围内 D 使用于任何形式的应力状态 74 钢材机械性能包括 A 伸长率 B 冷弯性能 C 冲击韧性 D 化学成份 75 钢梁的强度计算包括 A 抗弯强度 B 抗剪强度 C 局部承压强度 D 折算应力验算 76 当考虑弯起钢筋抗剪时 纵向钢筋弯起应满足下列哪些条件 A 正截面抗弯 B 斜截面抗弯 C 斜截面抗剪 D 正截面抗压 77 砼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有哪几种形式 A 超筋 B 适筋 C 少筋 D 失稳 78 对一般的建筑工程而言 地球曲率对距离测量和高差测量的影响分别为 A 对距离测量可以忽略 B 对高差测量必须予以考虑 C 对距离测量必须予以考虑 D 对高差测量可以忽略 79 水准测量中 保持前后视距离相等 可消除 A 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误差 B 水准仪下沉误差 C 地球曲率误差 D 置平误差 80 山脊 山谷是二类典型地貌 其等高线的形状特征是 A 山脊的等高线凸向低处 B 山谷的等高线凸向低处 C 山脊的等高线凸向高处 D 山谷的等高线凸向高处 建筑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初级 建筑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初级 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 模拟试卷六参考答案模拟试卷六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