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第一部分 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用药原则妇科疾病的治疗,也和其他临床各科一样,着重在调整全身功能,临证时必须运用四诊八纲认真地进行辨证分析,分清脏、腑、气、血、寒、热、虚、实,然后确定治疗原则。妇女以血为主,血赖气行,脏腑是气血生化之源。由于妇女生理上数伤于血,以致气分偏盛,性情易于波动,常影响于肝;饮食失调,忧思劳倦,易伤脾胃;素禀不足,早婚多产,房事不节,常损伤肾气。因此,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损伤,产生的经、带、胎、产、杂诸病,常用补肾滋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诸法来调补冲任,这是妇科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同时,女性生殖道与外界相通,容易直接感受外邪,因此在妇科疾病治疗中除内治法外,还可以配合外治法,以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疗效。一、 补肾滋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妇女发育到一定时期,肾气旺盛,天癸成熟,冲任通盛,才有月经和孕育的可能:若肾气不足,冲任亏损,就会发生经、带、胎、产、杂诸方面的疾病。所以补肾滋肾是治疗妇科病的一个重要原则。同样是早婚多产、房事不节,但由于体质的不同,有的损伤了肾气,有的损伤了肾阳,有的则损伤了肾阴,因此在运用补肾方法时,又有平补、温补、滋补之分。(一)补肾益气肾气虚,冲任不固,导致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胎动不安、子宫脱垂、不孕等疾病。治疗宜平补肾气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大补元煎、固阴煎之类。(二)滋肾益阴肾阴虚,冲任血少,或热伏冲任,导致月经先期、崩漏、闭经、不孕等疾病。治疗宜滋肾益阴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补肾地黄丸之类。(三)温肾助阳肾阳虚,冲任失于温煦,导致经、带、胎、产、杂诸病。治疗宜温肾助阳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之类。(四)温阳行水肾阳虚的进一步发展,常致气化失常,水湿内停,水湿下注冲任或泛溢肌肤,导致带下病、妊娠肿胀等疾病。治疗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真武汤、五苓散之类。(五)滋肾养肝肝肾同司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肝肾同源。肝肾又为冲任之本,所以肝肾不足产生的病变可影响冲任;冲任损伤,也可涉及肝肾。一般常见的崩漏、经闭、胎动不安、滑胎、不孕等大都由肝肾不足所致。因此,肝肾不足,冲任损伤所引起的妇科疾病,应以滋肾养肝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左归丸、杞菊地黄丸之类,并应根据具体病情佐以血肉有情之晶。滋肾养肝即是益冲任之源,源盛则流自畅,其病自愈。(六)温肾健脾脾主湿,肾主水,水湿同根,根于命火的虚衰。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或日久化为痰浊,可导致经行泄泻、妊娠肿胀、带下病、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等病。治疗宜温肾健脾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四神丸合健固汤、温胞饮之类,同时根据水湿、痰浊的不同情况兼用燥湿、利水、化痰之晶。:总之,补肾滋肾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熟练运用,特别是青春期的女子,肾气未充,补肾滋肾就更为重要。二、疏肝养肝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又肝司血海,冲为血海。妇女若肝气平和,则经脉流畅,血海宁静,经、孕、产、乳正常。但由于妇女数伤于血,气分偏盛,情绪易于激动,每致肝失条达,疏泄无度,冲任不调,发生经、带、胎、产、杂诸病,治疗应以疏肝养肝为主。因此,疏肝养肝成为治疗妇科疾病的又一个重要原则。(一)疏肝解郁由于抑郁忿怒,使肝气郁结,冲任失畅,导致月经后期、痛经、闭经、不孕等妇科疾病。治疗宜疏肝解郁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加味乌药汤、八物汤之类。(二)疏肝泻火若肝郁化火,热伤冲任,或气火上逆,导致月经先期、崩漏、行经吐衄等疾病。治疗宜疏肝泻火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丹栀逍遥散、清肝止淋汤之类。(三)泻肝除湿若肝郁化热,肝气犯脾,脾虚湿盛,湿热互结,下注冲任,导致带下、阴痒等疾病。治疗宜泻肝清热除湿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之类。(四)疏肝理脾若肝气犯脾,肝脾不和,冲任失司,导致月经不调、不孕等疾病。治疗宜疏肝理脾,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逍遥散、开郁种玉汤之类。(五)调肝补肾若肝郁兼肾虚,冲任失调,导致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疾病。治疗宜调肝补肾,常用的代表方剂如调肝汤、定经汤之类。(六)养血柔肝妇女由于经、孕、产、乳数伤于血,肝血不足,冲任血虚,进一步导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胎动不安、不孕等疾病。治疗宜养血柔肝,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四物汤、滋血汤、养精种玉汤之类。(七)平肝潜阳若肝经血虚日重,肝阴不足,或肝血本虚,孕血养胎,肝血愈虚,肝阴不足,均使肝阳偏亢,导致妊娠眩晕、产后痉证等。治疗宜平肝潜阳,常用的代表方剂如一贯煎、三甲复脉汤之类。(八)镇肝熄风若阴虚火旺,肝风内动者,可致妊娠痫证,宜镇肝熄风,代表方剂如羚角钩藤汤之类。中年妇女由于胎产、哺乳数伤于血,常致肝失所养,导致经、带、胎、产诸病,因此治疗常以调肝为主,但肝肾同源,故也常兼予补肾。三、健脾和胃脾胃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而冲任又隶于阳明。妇女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血海满盈,经候如期,胎孕正常。若脾胃失调,生化之源不足,影响冲任,就容易发生经、带、胎、产、乳各种疾病。其治疗原则应是健脾和胃,资其化源。健脾和胃的方法,须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的法则辨证施治。(一、)健脾和胃素体脾胃虚弱,或为饮食、劳倦所伤,以致脾胃虚弱,冲任不调,或孕期冲气上逆,导致胎产诸病。治疗宜健脾和胃,或佐以消导之晶,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香砂六君子汤之类。(二)健脾益气若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冲任不固,血失统摄,导致胎产崩伤诸病。治疗宜健脾益气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举元煎、补中益气汤之类。(三)健脾养血若脾胃虚弱,影响了生化之源,则脾虚血少,冲任血虚,导致经、带、胎、产诸病。治疗宜健脾养血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归脾汤、八珍汤之类。(四)健脾扶阳脾胃气虚严重者,脾阳不振,运化失职,导致经行泄泻、浮肿等疾病。治疗宜健脾扶阳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参苓白术散、健固汤之类。(五)健脾利湿脾阳不振,水湿内停,甚至水湿下注冲任,导致妊娠肿胀、带下病等疾病。治疗宜健脾利湿,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全生白术散、完带汤之类。(六)健脾豁痰除湿脾阳不振,水湿停聚,化为痰浊,壅塞胞脉,导致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等妇科疾病。治疗宜健脾豁痰除湿,常用的代表方剂如丹溪治湿痰方、苍附导痰丸之类。(七)温中和胃胃中积寒,受纳失权,导致经行泄泻、妊娠呕吐等病。宜温中和胃,常用的代表方剂如理中汤、半夏茯苓汤之类,常用的药物如砂仁、蔻仁、藿香、丁香、炮姜、吴茱萸之类。(八)清热和胃胃中郁热,或邪热人里,导致妊娠呕吐、产后便秘、产后发热等病。宜清热和胃或泻热和胃,常用的代表方剂如白虎汤、麻子仁丸之类,常用药物如竹茹、黄芩、黄连、大黄之类。(九)养阴和胃妊娠恶阻,久吐损伤胃阴,或热邪损伤胃阴者,宜养阴和胃,代表方剂如近效方之类,常用药物如石斛、麦冬、天花粉、胡麻仁之类。在治疗过程中,即使病邪尚未伤及脾胃,用药时也须予以兼顾,不宜过用滋腻或攻伐的药品,以免损伤脾胃,影响运化功能。老年妇女经断以后,先天肾气已衰,气血俱虚,全赖后天水谷滋养,此时健脾和胃以资化源,就更为重要。四、调理气血气血来源于脏腑,运行于经络,是妇女经、孕、产、乳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两者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妇女若气血调畅,则五脏安和,冲任通盛,经孕正常。然妇女以血为本,血随气行,由于经、孕、产、乳的关系,容易耗血伤气,导致气血失调,影响冲任,发生妇科疾病。气血失调,不但是妇产科疾病的成因,有时也是妇产科疾病的结果,因此,调理气血成为治疗妇产科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情志变化常引起气分病变,寒、热、湿邪主要引起血分病变,因此,调气血的方法必须根据临床症状,分辨其在气在血,分析其虚、实、寒、热,然后确定具体治法。(一)病在气分,以治气为主,治血为佐1、补气气虚者补气。气虚者,中气不足,冲任不固,导致月经先期、量多、崩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产后恶露不绝、子宫脱垂等病,治疗宜补气为主,常用药物如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之类。2、升提气陷者升提。中气不足,甚者则气虚下陷,清阳不升,导致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子宫脱垂等病,治疗宜于补气中加用升提之晶,常用的升提药物如升麻、柴胡、荆芥穗之类。3、行气气滞者行气。抑郁忿怒,气机不利,郁滞不行,气滞则血瘀,冲任失畅,导致月经后期、量少、痛经、闭经、缺乳、症瘕等病,治疗宜行气为主,常用药物如香附、木香、乌药、枳壳、陈皮、砂仁、川楝子、荔枝核之类。4、降气气逆者降气。郁怒之甚,则气机逆乱,引起经行吐衄、妊娠恶阻等病,治疗宜行气之中兼用降气之品,常用药物如沉香、枳实、厚朴、半夏、苏子之类。5、温经扶阳气寒者温经扶阳。感受寒邪,寒伤阳气,或素体阳虚,寒自内生,导致经、带、胎、产诸病,治疗宜温经扶阳为主,常用药物如附子、肉桂、吴茱萸、炮姜、茴香、桂枝、艾叶、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仙茅之类。6、清气泄热气热者清气泄热。感受热邪,入里化热,或五志过极化火,导致经、带、胎、产诸病,治疗宜清气泄热为主,常用药物如石膏、知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大黄、芒硝之类。上述调理气分诸法,常佐以补血、理血、活血之药。(二)病在血分,以治血为主,治气为佐1、补血养血血虚者补血养血。经、孕、产、乳都是以血为用,而又都易耗血,易致冲任血虚,导致月经后期、量少、闭经、胎动不安、产后腹痛等病,治疗宜补血养血为主,重证血虚宜填精补血。常用药物如熟地、白芍、当归、阿胶、龙眼肉、山茱萸、枸杞子之类。2、活血化瘀血瘀者活血化瘀。寒凝、热结、气滞、气虚均可导致血瘀,冲任失畅,引起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痛经、崩漏、胞衣不下、产后腹痛、症瘕等病,治疗宜活血化瘀为主,重证宜用虫类血肉有情之晶搜剔脉络。常用药物如赤芍、丹参、红花、桃仁、丹皮、益母草、当归、川芎、川牛膝、王不留行、五灵脂、蒲黄、泽兰、山楂、三棱、莪术、延胡索、廑虫、水蛭、虻虫之类。3、软坚散结血瘀重证,血结成症,宜活血化瘀,同时兼以软坚散结,常用药物如海藻、昆布、鳖甲、牡蛎、穿山甲之类。4、固冲止血出血不止者固冲止血。气虚、血热、血瘀等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冲任损伤,发生妇科出血疾病,如月经过多、崩漏、胎漏、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绝等。在针对出血原因治疗的同时,宜以止血为主,以药物作用不同可分为固摄止血、涩血止血、温经止血、凉血止血、活血止血等类。常用药物如龙骨、牡蛎、乌贼骨、陈棕炭、仙鹤草、血余炭、藕节、艾叶炭、炮姜炭、炒地褕、贯众炭、黑黄柏、焦栀子、侧柏叶、苎麻根、三七、茜草、炒蒲黄、丹皮炭之类。5、清热凉血血热者清热凉血。热邪与血搏结,损伤冲任,迫血妄行,导致月经先期、量多、崩漏、经行发热、产后恶露不绝、产后发热等病,治疗宜清热凉血为主。常用药物即清气泄热药与凉血药物如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玄参、白芍之类伍用。6、清营祛瘀热毒与血搏结者清营祛瘀。感染邪毒,人里化热,或热极化毒,与血搏结,导致热人血室、妇人腹痛、产后发热等病,治疗宜清营祛瘀,即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常用药物即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鱼腥草、土茯苓之类与活血化瘀药伍用。7、温经行滞血寒者温经行滞。寒邪人里,与血搏结,血为寒凝,冲任阻滞,导致月经后期、量少、痛经、闭经、不孕、症瘕、胞衣不下等病,治疗宜温经行滞。常用药物即温经扶阳药与活血化瘀药伍用。8、温经养血虚寒者温经养血。素体阳气不足,寒自内生,脏腑生化功能不足,不能生血行血,冲任血虚,导致月经后期、量少、痛经等病,治疗宜温经养血。常用药物即温经扶阳药与补血养血药伍用。9、散寒祛湿寒湿者散寒祛湿。脾肾阳虚,或感受寒湿,寒湿与血凝结,血行不畅,冲任阻滞,导致痛经、闭经、症瘕等病,治疗宜散寒祛湿为主。常用药物即温经扶阳药与燥湿利湿药如苍术、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大腹皮、茵陈、木通之类伍用。因寒湿凝滞,血行不畅,所以又常伍用活血化瘀药。10、清热除湿湿热者清热除湿。湿浊从阳化热,或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下注,损伤冲任,导致痛经、带下病、阴痒等病,治疗宜清热除湿为主。常用药物即清气泄热药与燥湿利湿药伍用。若湿热化毒或感受湿毒者,又宜解毒除湿,常同时伍用清热解毒药。由于湿阻气机,血行不畅,也常伍用活血化瘀药。11、解毒杀虫感染病虫者解毒杀虫,其治疗详见外治法。上述调理血分诸法,常佐以补气、理气、行气之药。此外,若失血过多,肢冷欲脱者,应急予补气固脱。同时在采用温补、清补、滋补、破气、逐瘀等法时,也应随时照顾气血,用药不宜过于滋腻、耗散或攻伐,以免滞气滞血、耗气耗血。总之,调理气血的原则,务使气血和调,冲任通畅,则经、带、胎、产诸病,自可治愈。五、外治法妇科外治法最常用于前阴诸病,病变部位主要表现在前阴局部,但这些局部的反应和影响可累及全身,同样有些前阴病又是全身病变在前阴局部的反应,所以治疗上既要局部用药,又要结合内治法进行整体调治。前阴病多为邪毒、病虫致病,发生肿胀、脓肿、溃疡、糜烂等病变,在外治法中常选用清热、解毒、杀虫、收敛之类的药物。清热的常用药物如黄柏、黄连、知母等;解毒的常用药物如金银花、蒲公英、土茯苓、鱼腥草、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等;杀虫的常用药物如苦参、鹤虱、蛇床子、百部、雄黄、白头翁等;收敛的常用药物如乌梅、五倍子、赤石脂、乌贼骨、海蛤粉、枯矾等。兹就妇科主要外治法叙述如下。(一)熏洗法熏洗法即用药水熏蒸和洗涤外阴局部的方法,主要用于外阴病变,如瘙痒、湿疹、肿胀、溃疡等。使用方法:将所用药物包煎,必须煮沸2030分钟后方可外用。用时将药水倾人专用盆内,乘热熏洗患部,先熏后洗,待温度适中可以洗涤外阴或坐盆,每次10分钟。溃疡者不浸洗。7日为一疗程,每日1剂,煎2次,分早、晚熏洗。(二)冲洗法冲洗法即用药水冲洗阴道、外阴的方法,主要用于阴道及宫颈的病变,如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非特异性阴道炎、急慢性宫颈炎(糜烂)等。使用方法:将所用药物包煎,煮沸20-30分钟。待药水温度适宜(与体温基本一致)时,置朗道冲洗器内进行冲洗。但阴道内皱襞多,分泌物及病原体不易冲洗干净,而用擦洗阴道效果更好,即坐于药水盆中,已婚者可夹持棉球蘸药水擦洗阴道,洗的越彻底效果越好。7日为一疗程,每日1剂,煎2次,分早、晚冲洗。坐盆洗者每次5-10分钟。(三)纳药法纳药法即将外用药物放置于阴道穹窿和子宫颈部位的方法,主要用于宫颈及阴道的病变,如慢性子宫颈炎(糜烂)、子宫颈癌、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非特异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等。使用方法:将外治药物按需要制成栓剂、膏剂或粉剂等消毒后备用。待外阴或阴道清洁处理后,栓剂可放置于阴道后穹窿(此法可指导患者自己操作),膏剂可涂于无菌纱布上,粉剂可以蘸在带线棉球上,由医务人员常规操作置于创面上。7-10次为一疗程,每日或隔日上药一次。(四)贴敷法贴敷法即将外治用的水剂、散剂或膏剂用无菌纱布蘸浸后贴敷于患处的方法,主要用于外阴或乳房的病变,如外阴肿胀、外阴溃疡、外阴脓肿切开、急性乳腺炎或回乳等。使用方法:水剂可将无菌纱布浸蘸药水,贴敷于患处;散剂可直接撒布于破溃之创面上;膏剂可涂于无菌纱布上,贴敷于患处,然后覆盖纱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至痊愈为止。此外,在妇科临床上使用外治法时,有几项原则必须遵守。1所有外用制剂(栓、膏、散等)必须按标准操作规程制备,消毒后使用;所有自煎外用药水,必须煮沸2030分钟以上方可使用。2治疗部位应常规清洁或消毒。3月经期前、后3天内不宜施用阴道内的外治法,妊娠期、新产后宜少采用外治法,特殊需要者除外。4外用药物治疗期间,禁止房事和盆浴。5从整体观念出发,强调局部外治与全身调治相结合的原则,突出辨证论治。附 妊娠忌服药歌蚯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第二部分 几种常见妇科疾病的治疗用药一、月经病(一)月经先期1.月经先期的概念:强调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者,并连续3个月提前者。2.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重点说明病机为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致冲任失调。3.辨证论治:(1)脾气虚证: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治法:补脾益气,摄血调经,方剂: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2)肾气虚证: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淡暗,质稀。治法:补益肾气调经;方剂:固阴煎或归肾丸。(3)阳盛血热证:月经先期,量多,色紫红,质稠臭秽。治法:清热凉血调经,方剂:清经散。(4)阴虚血热证:月经提前,量少,色鲜红,质稠粘。治法:滋阴清热调经方剂:两地汤;(5)肝郁血热证: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紫红,质稠有块。治法:疏肝清热调经方剂:丹栀逍遥散。(二) 月经后期1.月经后期的概念:强调月经周期推迟七天以上,甚至三五个月一行者。2.月经后期的病因病机:强调其发病机理为冲任血少、经源不足,或冲任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血海不能按时满溢。3.辨证论治:(1)肾虚证:经期延后,量少,色淡暗,质清稀;腰酸腿软,面色晦暗,头晕耳鸣,带下清稀;舌淡,苔薄,脉沉细。治法:补肾养血调经方剂:大补元煎;(2)血虚证: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萎黄或苍白;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法:补血益气调经方剂:归脾汤;(3)虚寒证:经期延后,经色淡而量少,质清稀;小腹隐隐作痛,喜温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治法:扶阳祛寒调经方剂:大营煎。(4)实寒证:经期延后,量少,色暗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暗苔白,脉沉紧。治法:散寒调经方剂:良方温经汤;(5)气滞证:经期延后,经量正常或量少,色暗有块;小腹胀甚而痛,胸胁乳房作胀,时欲太息;舌苔正常,脉弦。治法:理气行滞方剂:乌药汤。(三)月经过少1.月经过少的概念:强调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少于既往,或经期不足二天,甚至点滴即净者。2.月经过少的病因病机:重点说明其病机为营血亏虚,冲任血少,或气血运行不畅,冲任阻滞,导致血海不盈。3. 辨证论治:(1)肾虚证:经行量少,甚至点滴即净,色淡质稀;腰酸腿软,夜尿多;舌淡苔薄,脉沉弱。治法:补肾益精,养血调经方剂:归肾丸;(2)血虚证:经行量少,甚至点滴即净,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悸怔仲,小腹空痛,面色萎黄;唇舌淡白,苔薄,脉细弱。治法:养血调经方剂:滋血汤 。(3)血瘀证:经来量少,色紫暗有块;小腹刺痛拒按,块下痛减;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调经方剂: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4)痰湿证:经量过少,色淡质粘腻如痰;体胖,胸脘满闷,白带量多,苔白腻,脉滑。治法:化痰燥湿调经方剂:苍附导痰丸 。(四)崩 漏1. 崩漏的概念: 经血非时暴下如注或淋漓不尽者,称崩漏。以来势急,出血量多者称“崩”,来势缓慢,出血量少者称“漏”。2. 崩漏的病因病机:重点说明其病机为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3.辨证论治:(1)脾气虚证:阴道非时下血,暴下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神疲懒言,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舌胖淡,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缓弱或芤。治法:补气摄血,固冲止血。方剂:用固冲汤。(2)肾气虚证:阴道非时下血,量多或淋漓不绝,色淡质清稀;面色晦暗,头晕,怕冷,腰痛如折,溲清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治法:补肾益气,固冲止血。方剂:右归丸加人参。(3)肾阴虚证:阴道非时下血,量少或淋漓不净,色鲜红,质稠;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益肾。方剂:左归丸合二至丸。(4)实热证:阴道非时下血,或量多如崩,或淋漓不净,色深红质稠;渴喜冷饮,头晕面赤,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剂:清热固经汤。(5)血瘀证:阴道非时下血,或忽然暴下,或淋漓不净,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块出痛减;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或弦涩。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方剂:四物汤和失笑散。(五)闭经1. 闭经的概念:女子年逾18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2. 闭经的病因病机:重点说明其病机为冲任亏乏,源断其流;或邪气阻隔,经血不通。3.辨证论治:(1)肾不足证:月经超龄未至,或初潮较迟,量少色淡,渐至闭经;头晕耳鸣,腰酸腿软,面色憔悴,阴中干涩;舌淡红,少苔,脉沉弦细。治法:补肾养肝调经。方剂:归肾丸加鸡血藤。(2)血虚弱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渐致闭经;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毛发不泽,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补气养血调经。方剂:人参养荣汤。(3)气滞血瘀证: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拒按;舌边紫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治法:理气活血,祛瘀通经。方剂:血府逐瘀汤。(4)痰湿阻滞证:月经渐少,渐至经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神疲倦怠,带下量多色白;舌淡,苔白腻,脉滑。治法:燥湿祛痰,活血通经。方剂:苍附导痰丸加当归 川芎。(六)痛 经1. 痛经的概念: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并随月经周期发作者。多发生于经行第一二天或经前数日,也有发生于月经将净或经净之后。2. 痛经的病因病机:重点说明其病机为胞脉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或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3.辨证论治:(1)肾亏损证:经后或经期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精神不振,面色晦暗;舌淡苔薄,脉沉细。治法:补肝肾止痛。方剂:调肝汤。(2)血虚弱证:经后或经期小腹空坠、绵绵作痛,喜温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治法:益气养血止痛。方剂:圣愈汤。(3)气滞血瘀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剧烈胀痛,或刺痛,拒按,经量少或行而不畅,色紫暗有块,或见腐肉片样物,块下痛减;胸胁、乳房胀痛;舌紫暗,舌边尖有瘀点或瘀斑,脉沉涩或沉弦。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方剂:膈下逐瘀汤。(4)寒凝血瘀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甚则绞痛难忍,得热则舒,经血量少,色暗有块,或如黑豆汁;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暗苔白,脉沉紧。治法:温经散寒,袪瘀止痛。方剂:温经汤。(5)湿热蕴结证:主证为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或痛连腰骶,或平素小腹胀痛,经行疼痛加剧,月经量多色暗红,质稠有块;或伴有低热,带下黄稠,量多臭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二、 带下病1. 带下病的概念: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2带下病的病因病机:(1)脾阳虚, 湿邪下注;(2)肾阳虚,闭藏失职;(3)阴虚夹湿,伤及任带;(4)湿热下注,伤及任带;(5)湿毒蕴结,损伤任带。3.辨证论治:(1)脾阳虚证: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味,绵绵不断,神疲肢倦,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腻,脉缓弱。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剂:完带汤。(2)肾阳虚证:带下量多,色白清冷,质稀薄,淋漓不断,头晕耳鸣,腰酸如折,小便频数,夜间尤甚,舌淡润,脉沉迟。治法:温肾助阳,固涩止带。方剂:内补丸。(3)阴虚夹湿证:带下量多,色白或赤白相兼,质稠粘,阴部灼热,腰酸膝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或黄腻,脉细数。治法:滋肾益阴,清热祛湿。方剂:知柏地黄汤。(4)湿热下注证: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有泡沫状,有臭味,或色白如豆腐渣样,阴部瘙痒,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或厚,脉濡数。治法:清热利湿止带。方剂:止带方。(5)湿热蕴毒证: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或五色杂下,臭秽难闻,阴部瘙痒,小腹疼痛,大便粘糜,小便短赤,心烦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方剂:五味消毒饮。三、妊娠病(一)妊娠恶阻1.妊娠恶阻的概念: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人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又称“妊娠呕吐”、“子病”、“病儿”、“阻病”等。2. 妊娠恶阻的病因病机:本病的主要机理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常见分型有胃虚、肝热、痰滞等。3.辨证论治(1)胃虚型:妊娠早期,恶心呕吐,吐出食物,甚则食人即吐,脘腹胀闷,不思饮食,头晕体倦,怠惰思睡,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治法:健胃和中,降逆止呕。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名医方论)。(2)肝热型:妊娠早期,呕吐酸水或苦水,胸胁满闷,嗳气叹息,头晕目眩,口苦咽干,渴喜冷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燥,脉弦滑数。治法: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方剂:加味温胆汤(医宗金鉴)。陈皮、制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芩、黄连、麦冬、芦根、生姜(3)痰滞型:妊娠早期,呕吐痰涎,胸膈满闷,不思饮食,口中淡腻,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舌淡胖,苔白腻,脉滑。治法:化痰除湿,降逆止呕。方剂:青竹茹汤(济阴纲目)。(二)妊娠腹痛1.妊娠腹痛的概念:妊娠期间,出现以小腹疼痛为主的病症,称为“妊娠腹痛”,亦称“胞阻”。妊娠腹痛是孕期常见病,若不伴有下血症状,一般预后良好。若痛久不止,病势日进,也可损伤胎元,甚则发展为堕胎、小产。2.病因病机:发病机理主要是胞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为实,不荣而痛为虚。常见分型有血虚、虚寒、气郁等。3.辨证论治:辨证主要根据腹痛的性质和程度,结合兼症及舌脉特点辨其虚实。本病治法以调理气血为主,使胞脉气血畅通,则其痛自止。(1)血虚型:妊娠小腹绵绵作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滑。治法:补血养血,止痛安胎。方剂: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去泽泻,加党参。(2)虚寒型:妊娠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倦怠无力,面色光白,舌淡,苔白,脉细滑。治法:暖宫止痛,养血安胎。方剂:胶艾汤(金匮要略)。(3)气郁型:妊娠小腹胀痛,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伴胸胁胀满,舌红,苔薄,脉弦滑。治法:舒肝解郁,止痛安脐。 方剂:逍遥散加苏梗、陈皮。(三)胎漏1.胎漏的概念: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等。2.病因病机:主要机理是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常见分型有肾虚、气虚、血热等。3.辨证论治:(1)肾虚型: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治法:补肾固冲,止血安胎。方剂: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加艾叶炭。(2)气虚型: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红,质稀薄,神疲肢倦,气短懒言,面色胱白,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治法:益气养血,固冲止血。方剂:固下益气汤(临证指南医案)。(3)血热型:妊娠期,阴道下血,色深红或鲜红,质稠,心烦少寐,口渴饮冷,溲黄便结,面红唇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剂:加味阿胶汤(医宗金鉴)去当归。(四)胎动不安1.胎动不安的概念: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又称“胎气不安”。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先兆流产、先兆早产。胎动不安是临床常见的妊娠病之一,经过安胎治疗,腰酸、腹痛消失,出血迅速停止,多能继续妊娠。若因胎元有缺陷而致胎动不安者,胚胎不能成形,故不宜进行保胎治疗。若胎动不安病情发展以致流产者,称为“堕胎”或“小产”。若妊娠在12周以内,胎儿未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堕胎”;若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小产”。2.病因病机:主要机理是冲任气血失调,胎元不固。常见分型有肾虚、气虚、血虚、血热、外伤和症瘕伤胎等。3.辨证论治:(1)肾虚型: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伴阴道少量流血,色黯淡,头晕耳鸣,两膝酸软,小便频数,或曾屡有堕胎,舌淡,苔白,脉沉细而滑。治法:补肾益气,固冲安胎。方剂:寿胎丸加党参、白术。(2)气虚型:妊娠期,腰酸腹痛,小腹空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色淡质稀,精神倦怠,气短懒言,面色光白,舌淡,苔薄,脉缓滑。治法:益气固冲安胎。方剂:举元煎加续断、桑寄生、阿胶。(3)血虚型: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动下坠,阴道少量流血,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舌淡,苔少,脉细滑。治法:补血固冲安胎。方剂:苎根汤妇人大全良方)加川断、桑寄生。(5)血热型: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血色深红或鲜红,心烦少寐,渴喜冷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凉血,固冲安胎。方剂:保阴煎。(6)外伤型:妊娠期,跌仆闪挫,或劳力过度,继发腰腹疼痛,胎动下坠,或伴阴道流血,精神倦怠,脉滑无力。治法:益气养血,固肾安胎。方剂:加味圣愈汤(医宗金鉴)。(7)、瘕瘕伤胎型:主要证候:孕后阴道不时少量下血,色红或黯红,胸腹胀满,少腹拘急,甚则腰酸,胎动下坠,皮肤粗糙,口干不欲饮,舌黯红或边尖有瘀斑,苔白,脉治法:祛瘀消瘕,固冲安胎。方剂: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加续断、杜仲。桂枝、茯苓、赤芍、丹皮、桃仁(五)滑胎1滑胎的概念:凡堕胎、小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亦称“数堕胎”。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习惯性流产。但有些古代医着所言滑胎,是指临产催生的方法,不是“滑胎”病证,不属本节讨论范围。2.病因病机:主要机理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或胚胎缺陷,不能成形,故而屡孕屡堕。常见分型有肾气亏损和气血两虚等。3.辨证论治:(1)肾气亏损型:屡孕屡堕,甚或如期而堕,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精神萎靡,夜尿频多,目眶黯黑,或面色晦黯,舌淡,苔白,脉沉弱。治法:补肾固冲安胎。方剂:补肾固冲丸(中医学新编)。(2)气血两虚型:屡孕屡堕,头晕眼花,神倦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治法:益气养血安胎。方剂:泰山盘石散(景岳全书)。四、妇科杂病(一)癥瘕1. 癥瘕的概念:妇女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症瘕”。症与瘕,按其病变性质有所不同。症,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痞满无形,时聚时散,推揉转动,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但就其临床所见,每有先因气聚,日久则血瘀成瘕,因此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故前人每以瘤瘕并称。2. 癥瘕的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气机阻滞,瘀血内停。3. 治疗原则:病在气者,以理气行滞为主,佐以活血;病在血者,以活血破瘀为主,佐以理气。4辨证论治:(1)气滞证:小腹结块不坚,推之可移,痛无定处,小腹胀满,连及胸胁,精神抑郁,或伴月经不调,苔薄白,脉沉弦,治法:行气导滞,活血散结。方剂:香棱丸。(2)血瘀证:小腹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面色晦黯,肌肤不润,口干不欲饮,月经延后,夹有血块,淋漓不断,舌紫暗,舌边有瘀点,脉沉涩。治法:活血散结,破瘀消癥。方剂:桂枝茯苓丸。(3)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泳馆勘察技术标投标
- 环保工程招投标委托书模板
- 农药原料招投标专员操作指南
- 本溪市供热服务用户体验优化
- 亲子活动中心租赁
- 新能源汽车项目保函策略
- 旅游服务提升工程中心管理办法
- 老旧小区改造评估师招聘协议
- 医疗资源区二手房买卖范本
- 交通运输枢纽站房租赁合同
- 咯血的介入治疗
- 教师专业成长概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PPT培训课件
- 球磨机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 阀门压力等级对照表优质资料
- GMP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中药材干燥SOP
- YY/T 0874-2013牙科学旋转器械试验方法
- GB/T 25217.10-2019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第10部分:煤层钻孔卸压防治方法
- 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 下库大坝混凝土温控措施(二次修改)
- 医药代表初级培训课程课件
- SAT长篇阅读练习题精选14篇(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