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原理》辅导资料_第1页
《结构设计原理》辅导资料_第2页
《结构设计原理》辅导资料_第3页
《结构设计原理》辅导资料_第4页
《结构设计原理》辅导资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6 页 结构设计原理辅导资料结构设计原理辅导资料 砌体建筑的结构型式砌体建筑的结构型式 砌体房屋结构的静力设计内容包括 选择承重结构型式并进行结构布置 确定结构计算简图 墙 柱高厚比验算 结构内力分析 承载力验算 房屋整 体及各部位的构造设计等 砌体房屋的结构型式是指房屋的竖向荷载承重结构体系 通常分为砌体墙 柱承重结构体系 混合承重结构体系两大类 前者主要包括纵墙承重结构 横 墙承重结构和纵横墙承重结构 后者包括底部框架砌体剪力墙承重结构和内框 架砌体承重结构 两类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是有显著区别的 1 砌体墙柱承重结构体系 其特点是在结构整个高度上都由墙柱承重 平行于房屋短向布置的墙体称 横墙 平行于房屋长向布置的墙体称纵墙 房屋周边的墙体称外墙 长方向端 部外墙又称山墙 其余则称内墙 在墙体承重结构房屋的设计中 确定承重墙 柱的布置方案十分重要 因 为它不仅影响房屋平面 空间的划分 更涉及荷载的传递途径和房屋的空间刚 度等结构设计的基本问题 1 纵墙承重体系 纵墙承重结构是指由纵墙直接承受楼 屋面荷载的结构 荷载分为两种方 式传递到纵墙上 一种是单向楼 屋 面板直接搁支在纵墙上 一种是搁支于 进深梁上 进深梁又搁支于纵墙上 2 横墙承重结构 横墙承重结构是单向楼 屋 面直接搁支于横墙上形成的结构布置方案 3 纵横墙承重结构 2 混合承重结构体系 1 底部框架 剪力墙砌体结构 2 内框架砌体结构 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 1 裂缝的性质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 既有地基 温度 干缩 也有设计上 的疏忽 施工质量 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 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这类 裂缝几乎占全部可遇裂缝的 80 以上 而最为常见的裂缝有两大类 一是温度 裂缝 二是干燥收缩裂缝 简称干缩裂缝 以及由温度和干缩共同产生的裂缝 1 温度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 冷缩 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 应力足够大时 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最常见的裂缝是在混凝土平屋盖房屋 顶层两端的墙体上 如在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 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 砖 块 灰缝的水平裂缝 以及水平包角裂缝 包括女儿墙 导致平屋顶温度裂 缝的原因 是顶板的温度比其下的墙体高得多 而混凝土顶板的线胀系数又比 砖砌体大得多 故顶板和墙体间的变形差 在墙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 剪应力在墙体内的分布为两端附近较大 中间渐小 顶层大 下部小 温度裂 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 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 第 2 页 共 6 页 定 不再继续发展 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2 干缩裂缝 烧结粘土砖 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 其干缩变形很小 且变形完成比 较快 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 一般不要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 应力 但对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 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 的变形 对于砌块 灰砂砖 粉煤灰砖等砌体 随着含水量的降低 材料会产 生较大的干缩变形 如混凝土砌块的干缩率为 0 3 0 45mm m 它相当于 25 40 的温度变形 可见干缩变形的影响很大 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 更大 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 如砌块出窑后放置 28d 能完成 50 左右的干缩变形 以后逐步变慢 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 但是干缩后的材 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 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 但其干缩率有所减 小 约为第一次的 80 左右 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 数量 多 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 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 在 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 在屋顶圈梁下出现的水平 缝和水平包角裂缝 在大片墙面上出现的底部重 上部较轻的竖向裂缝 另外 不同材料和构件的差异变形也会导致墙体开裂 如楼板错层处或高低层连接处 常出现的裂缝 框架填充墙或柱间墙因不同材料的差异变形出现的裂缝 空腔 墙内外叶墙用不同材料或温度 湿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这种情况一般外叶 墙裂缝较内叶墙严重 3 温度 干缩及其它裂缝 对于烧结类块材的砌体最常见的为温度裂缝 面对非烧结类块体 如砌块 灰砂砖 粉煤 灰砖等砌体 也同时存在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 其在建 筑物墙体上的分布一般可为这两种裂缝的组合 或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呈现出不 同的裂缝现象 而其裂缝的后果往往较单一因素更严重 另外设计上的疏忽 无针对性防裂措施 材料质量不合格 施工质量差 违反设计施工规程 砌体 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以及缺乏经验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对 混凝土砌块 灰砂砖等新型墙体材料 没有针对材料的特殊性 采用适合的砌 筑砂浆 注芯材料和相应的构造措施 仍沿用粘土砖使用的砂浆和相应的抗裂 措施 必然造成墙体出现较严重的裂缝 2 砌体裂缝的控制 1 裂缝的危害和防裂的迫切性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 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 如整体性 耐久性和 抗震性能 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 特别是 随着我国墙改 住房商品化的进展 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 高 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 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 如墙 体裂缝 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 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 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 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 因此加强砌体结构 特 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 已成为工程量 国家行政主管部门 以及房 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 因为这涉及到新型墙体材料的顺利推广问题 2 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 实际上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此处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 限值 是一个宏观的标准 即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 砌体结构尚无这种标准 但对钢 筋混凝土结构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主要是考虑结构的耐久性 如裂缝宽度对钢 筋腐蚀 以及外部构件在湿度和抗冻融方面的耐久性影响 我国到现在为止对 第 3 页 共 6 页 外部构件 墙体 最危险的裂缝宽度尚未作过调查和评定 但根据德国资料 当 裂缝宽度 0 2mm 时 对外部构件 墙体 的耐久性是不危险的 对砌体结构来说 墙体的裂缝宽度多大是无害呢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因为它还涉及到可接受的美学方面的问题 它直接取决于观察人的目的和观察 的距离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 裂缝宽度 0 3mm 通常在美学上是不能接受的 这个概念也可用于配筋砌体 而对无筋砌体似乎应比配筋砌体的裂缝宽度标准 放宽些 但是对于客户来讲二者是完全一样的 这实际上是直观判别裂缝宽度 的安全标准 3 现有控制裂缝的原则和措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实用方法 并根据裂缝的性 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 从防止裂缝的概念 上 形象地引出 防 放 抗 相结合的构想 这些构想 措施有的已运 用到工程实践中 一些措施也引入到 砌体规范 中 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总的来说 我国砌体结构裂缝仍较严重 纠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 设计者重视强度设计而忽略抗裂构造措施 长期以来住房公有制 人们对砌体结构的各种裂缝习以为常 设计者一般 认为多层砌体房屋比较简单 在强度方面作必要的计算后 针对构造措施 绝 大部分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 很少单独提出有关防裂要求和措施 更没有 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或总结 因为裂缝的危险仅为潜在的 尚无结构 安问题 不涉及到责任问题 2 我国 砌体规范 抗裂措施的局限性 我认为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砌体规范 GBJ3 88 的抗裂措施主要有两条 一是第 5 3 1 条 对钢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 裂 可采取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采用有檩屋盖或瓦材屋盖 控制硅酸盐砖和 砌块出厂到砌筑的时间和防止雨淋 未考虑我国幅原辽阔 不同地区的气候 温度 湿度的巨大差异和相同措施的适应性 二是第 5 3 2 条 防止房屋在正 常使用条件下 由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 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 缝 从规范的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见 它主要取决于屋盖或楼盖的类别和 有无保温层 而与砌体的种类 材料和收缩性能等无直接关系 可见我国的伸 缩缝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因建筑过长在结构中出现竖向裂缝 它一般不能防止由 于钢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 由此可见 砌体规范 的抗裂措施 如温度区段限值 主要是针对干缩小 块体小的粘土砖砌体结构的 而对干缩大 块体尺寸比粘土砖大得多的混凝土 砌块和硅酸盐砌体房屋 基本是不适用的 因为如果按照混凝土砌块 硅酸盐 块体砌体的干缩率 0 2 0 4mm m 无筋砌体的温度区段不能越过 10m 对配筋 砌体也不能大于 30m 在这方面 国外已有比较成熟的预防和控制墙体开裂的 经验 值得借鉴 一是在较长的墙上设置控制缝 变形缝 这种控制缝和我国 的双墙伸缩缝不同 而是在单墙上设置的缝 该缝的构造既能允许建筑物墙体 的伸缩变形 又能隔声和防风雨 当需要承受平面外水平力时 可通过设置附 加钢筋达到 这种控制缝的间距要比我国规范的伸缩缝区段小得多 如英国规 范对粘土砖为 10 15m 对混凝土砌块及硅酸盐砖一般不应大于 6m 美国砼协会 ACI 规定 无筋砌体的最大控制缝间距为 12 18m 配筋砌体控制缝间距不超 过 30m 二是在砌体中根据材料的干缩性能 配置一定数量的抗裂钢筋 其配 筋率各国不尽相同 从 0 03 0 2 或将砌体设计成配筋砌体 如美国配筋 第 4 页 共 6 页 砌体的最小含钢率为 0 07 该配筋率又抗裂 又能保证砌体具有一定的延性 关于在砌体内配置抗裂钢筋的数量 含钢率 和效果 是普遍比较关注的问 题 因为它涉及到用钢量和造价的增幅问题 4 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 本文在综合了国内外砌体结构抗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当前的具 体情况 提出的更具体的抗裂构造措施 它是对 防 放 抗 的具体体 现 笔者认为这些措施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或综合应用 该措施已反映到我院 为大庆油田砌块厂编制的 混凝土砌块建筑构造图集 中 1 防止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与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 宜采 取下列措施 a 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b 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 30m c 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 12m 时 宜设置分隔缝 分隔缝的宽 度不应小于 20mm 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d 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BGJ3 88 第 5 3 2 条的规定外 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控制缝的间距不 宜大于 30m 2 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 a 设置控制缝 控制缝的设置位置 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 在门 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 竖向控制缝 对 3 层以下的房屋 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 对大于 3 层 的房屋 可仅在建筑物 1 2 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 控制缝在楼 屋盖处可不贯通 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 以控制可预料的 裂缝 控制缝作成隐式 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 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 12mm 控制 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 如聚硫化物 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 控制缝的间距 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 6mm 对无洞墙体不大于 8m 及墙高的 3 倍 在转角部位 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 4 5m b 设置灰缝钢筋 在墙洞口上 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 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 600mm 在楼盖标高以上 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 和靠近墙顶的部位 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 600mm 灰缝钢筋距楼 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于 600mm 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网片 网片的纵向钢筋不小于 25 横筋间 距不宜大于 200mm 第 5 页 共 6 页 对均匀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 0 05 局部截面配筋 如底 顶层窗洞上下 不小于 38 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 当不便通长设置时 允许搭接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300mm 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 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300mm 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 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 上下不小于 3mm 外侧小 于 15mm 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 当利用灰缝钢筋作砌体抗剪钢筋时 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 其搭接和锚 固长度尚不应小于 75d 和 300mm 不配筋的外叶墙应设控制缝 控制缝间距不宜大于 6m 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 30m c 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在楼盖处和屋盖处 墙体的顶部 窗台的下部 配筋带的间距不应大于 2400mm 也不宜小于 800mm 配筋带的钢筋 对 190mm 厚墙 不应小于 2 12 对 250 300mm 厚墙不应 小于 2 16 当配筋带作为过梁时 其配筋应按计算确定 配筋带钢筋宜通长设置 当不能通长设置时 允许搭接 搭接长度不应小 于 45d 和 600mm 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处锚固 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35d 和 400mm 当配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 宜在控制缝处断开 当设计考虑需要通 过控制缝时 宜在该处的配筋带表面作成虚缝 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位置 对地震设防裂度 7 度的地区 配筋带的截面不应小于 190mm 200mm 配 筋不应小于 410 设置配筋带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 30m 3 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 如场地土及地震设防裂度 基础结构布 置型式 建筑物平面 外形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