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讲座之不寐_第1页
中医健康讲座之不寐_第2页
中医健康讲座之不寐_第3页
中医健康讲座之不寐_第4页
中医健康讲座之不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健康讲座之不寐篇木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孙海洋,世界睡眠日,睡眠的作用,1、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睡眠是消除身体疲劳的主要方式。睡眠期间是胃肠道及其有关脏器合成并制造人体能量物质以供活动时用的好时机。另外,由于体温、心率、血压下降,呼吸及部分内分泌减少,使基础代谢率降低,从而使体力得以恢复。2、保护大脑,恢复精力:睡眠不足者,表现为烦躁、激动或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等;长期缺少睡眠则会导致幻觉。而睡眠充足者,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办事效率高。这是由于大脑在睡眠状态下耗氧量大大减少,有利于脑细胞能量贮存。因此,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提高脑力。,睡眠的作用,3、增强免疫力,康复机体: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能对侵入的各种抗原物质产生抗体,并通过免疫反应而将其清除,保护人体健康。睡眠能增强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同时,睡眠还可以使各组织器官自我康复加快。现代医学中常把睡眠做为一种治疗手段,用来帮助患者渡过最痛苦的时期,以利于疾病的康复。4、促进生长发育:睡眠与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婴幼儿在出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大脑继续发育,这个过程离不开睡眠;且儿童的生长在睡眠状态下速度增快,因为睡眠期血浆生长激素可以连续数小时维持在较高水平。所以应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以保证其生长发育。,睡眠的作用,5、延缓衰老,促进长寿:近段时间来,许多调查研究资料均表明,健康长寿的老年人均有一个良好而正常的睡眠。人的生命好似一个燃烧的火焰,而有规律燃烧则生命持久;若忽高忽低燃烧则使时间缩短,使人早夭。睡眠时间恰似火焰燃烧最小的程度,因此能延缓衰老,保证生命的长久。,不寐又称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轻者难以入寐,或寐中易醒,时寐时醒。重者彻夜不眠。常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等病证,概念,证候特征,失眠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表现为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心悸、健忘,甚至心神不宁为主要证候特征。其中:,睡眠时间不足者可表现为入睡困难,夜寐易醒,醒后难以再睡,严重者甚至彻夜不寐。,时间问题,睡眠深度不够者常表现为夜间时醒时眠,寐而不酣,或夜寐梦多。,质量问题,失眠的临床表现,1、入睡困难; 2、不能熟睡,睡眠时间减少; 3、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4、频频从恶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恶梦; 5、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 6、发病时间可长可短,短者数天可好转,长者持续数日难以恢复; 7、容易被惊醒,有的对声音敏感,有的对灯光敏感; 8、很多失眠的人喜欢胡思乱想; 9、长时间的失眠会导致神经衰弱和抑郁症,而神经衰弱患者的病症又会加重失眠。,二、 病因病机,宿食内停饮食不节 脾损生痰 痰热上扰 肝郁化火 心火内炽情志失常 喜笑无度 心虚胆怯 思虑过度 劳倦:伤脾,气血不足 久病:气血耗伤、肾精不足劳逸体虚 年高:阴阳亏虚 房劳:水火不济,神魂不安,胃气失和,心失所养,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损伤脾胃,酿生痰热,痰热上扰,胃失和降,暴怒伤肝五志过极喜笑无度暴受惊恐,脏腑功能失调,邪扰心神,劳倦思虑太过伤脾,气血生化乏源,心神失养,心血不足心失所养,阴阳亏虚,心肾不交,心神不宁,不寐,病因 (病因病机示意图),11,病位及涉及脏腑病理因素病机关键病性及转归,【病因病机】,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痰,火,瘀,虚,阳盛阴衰 阴阳失交,可见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阴虚不能纳阳阳盛不得入于阴,心神失养 邪扰心神,12,病机概要: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二为阳盛不得入阴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性:虚、实,或 虚实夹杂预后:一般较好,但病程缠绵,易发生情志病变,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增加。,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辨证论治,辨证要点1、辨虚实:虚多属阴血不足;实多属邪热扰心。 2、辨脏腑治疗原则调整阴阳1、补虚(益气,养血,温肾,健脾)2、泻实(清火,化痰,活血,导滞)3、安神(养心,重镇,清心)心主神志:精神,意识,思维等。灵枢本神“心藏脉,脉舍神”,“任物者谓之心”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业,神明出焉”。,病性及转归,【病因病机】,实证,肝郁化火,横逆犯脾 脾胃虚弱,肝肾阴亏,虚证,心火炽盛,痰火内扰,日久失治,癫狂,虚证,心虚胆怯,心脾两虚,脾失健运,食滞内停,虚实夹杂,阴虚火旺,久病入络,淤血阻于心脉,15,【证治分类 】,1、肝火扰心证(肝郁化火)2、痰热扰心证(痰热内扰)3、心脾两虚证4、阴虚火旺证(心肾不交)5、心胆气虚证,1肝火扰心证(肝郁化火),主证: 兼证: 舌脉: 病机概要:治 法: 代 表 方:,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肝郁化火,上扰心神,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加减,【辨证论治 】,17,肝火扰心证 常用药及加减,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 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 当归、生地滋阴养血; 柴胡疏畅肝胆之气; 甘草和中; 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镇心安神。加 减: 胸闷胁胀,善太息者香附、郁金、佛手、 绿萼梅以疏肝解郁。 头晕目眩,头痛欲裂,不寐躁怒,大便秘结者可用 当归龙荟丸。,18,2痰热扰心证,主证: 兼证:舌脉: 病机概要: 治 法: 代 表 方:,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减,【辨证论治 】,19,痰热扰心证 常用药及加减,常用药: 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健脾化痰,理气和胃; 黄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 龙齿、珍珠母、磁石镇惊安神。加 减: 胸闷嗳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 半夏秫米汤和胃健脾,交通阴阳,和胃降气; 饮食停滞,胃中不和,嗳腐吞酸,脘腹胀痛 神曲、焦山楂、莱菔子以消导和中。,20,3心脾两虚证,主证: 兼证: 舌脉: 病机概要: 治 法: 代 表 方:,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加减,【辨证论治 】,21,心脾两虚证 常用药及加减,常用药: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 当归、黄芪补气生血; 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 木香行气舒脾。加 减: 心血不足较甚者熟地、芍药、阿胶以养心血; 不寐较重者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柏子仁养心安神; 或生龙骨、生牡蛎、琥珀末以镇静安神; 兼见脘闷纳呆,苔腻重用白术、苍术、半夏、陈皮、 茯苓、厚朴以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若产后虚烦不寐,或老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者,多属气血不足,亦可用本方。,22,4心肾不交证(阴虚火旺),主证: 兼证: 舌脉: 病机概要: 治 法: 代 表 方:,心烦不寐,心悸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步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23,心肾不交证 常用药及加减,常 用 药: 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滋补肝肾,填精益髓; 泽泻、茯苓、丹皮健脾渗湿,清泄相火; 黄连清心降火; 肉桂引火归原。加 减: 心阴不足为主者天王孙心丹以滋阴养血, 补心安神; 心烦不寐,彻夜不眠朱砂(研末,06克,另吞)、 磁石、龙骨、龙齿重镇安神。,24,5心胆气虚证,主证: 兼证: 舌脉: 病机概要: 治 法: 代 表 方:,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 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心胆虚怯,心神失养,神魂不安,益气镇惊,安神定志,【辨证论治 】,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25,心胆气虚证 常用药及加减,常用药:人参、茯苓、甘草益心胆之气; 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化痰宁心, 镇惊安神; 川芎、酸枣仁调血养心; 知母清热除烦。加 减: 心肝血虚,惊悸汗出者重用人参、白芍、 当归、黄芪以补养肝血; 肝不疏土,胸闷,善太息,纳呆腹胀者 柴胡、陈皮、山药、白术以疏肝健脾; 心悸甚,惊惕不安者生龙骨、生牡蛎、 朱砂以重镇安神。,26,兼并症,变证(转化):郁证,癫狂-现代医学所说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并证(兼见):心悸、健忘、眩晕,【历史沿革】,内经:不得卧、目不瞑。素问.逆调论“胃不和则卧不安”伤寒论金匮要略将病因分为外感与内伤“虚劳虚烦不得眠”景岳全书将病机概括为有邪和无邪 明李中梓“不寐之故,大约有五”后世医家结合自己临床经验提出许多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不寐有五,明李中梓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不寐证的病因及治疗提出了卓有见识的论述:“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六君子汤加酸枣仁、黄芪;一曰阴虚,血少心烦,酸枣仁一两,生地黄五钱,米二合,煮粥食之;一曰痰滞,温胆汤加南星、酸枣仁、雄黄末;一曰水停,轻者六君子汤加菖蒲、远志、苍术,重者控涎丹;一曰胃不和,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楂之类。大端虽五,虚实寒热,互有不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 景岳全书不寐在治疗上则提出:“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从心论治从脑论治调整阴阳,失眠的针灸治疗,具体操作,1体位:让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2选取穴位:1.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2.四神聪:在头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3.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4.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5.申脉:在足外踝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6.照海: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7.耳神门: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8.缘中:在对耳屏游离缘上,对屏尖与轮屏切迹的中点处。,针法详细操作步骤,体针操作:用右手拇、示、中三指持l寸毫针,在百会或前或后平刺、四神聪平刺进针05寸,针尖朝向百会穴;用1寸毫针在申脉、照海穴直刺0.5寸至0.8寸,留针40-60分钟,其间行针2-3次。耳穴贴压:或将王不留子放在05厘米05厘米的胶布上,贴压在耳神门、缘中穴,出现刺痛感,以耳郭发红、发胀、微热为度。并嘱患者每天按压2次,每次按压15分钟。,辩证配穴,肝阳上扰加外关、太冲心肾不交加百会、太溪心脾亏虚加神门、三阴交,定位:太冲在足背,当第一、二指间,指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治疗时间及疗程,每天针灸1次,每次取3-7个穴位(取单侧,左右对称),5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继续第2个疗程的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1针刺治疗的时间选择在下午。2针刺得气程度要合理掌握,以持续而 和缓的得气,针感不宜太强,也不能太弱。3耳压一定要有微热、发胀的感觉。,针刺:结合辨证选穴 降胃逆化痰浊透灸:百会、风池耳压:缘中、神门走罐:背部放血:祛除郁滞 中冲 鱼际,配合,注意事项,1治疗选穴宜少,手法要轻,治疗前要消除患者对针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避免由于过度紧张而造成晕针。2针刺手法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避免由于手法过重或时间过长,造成局部疼痛或轻度肿胀,甚或青紫瘀斑、疲乏无力等。3针前应认真仔细地检查针具,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针具及时剔除。4针刺头部穴位时,因头发遮挡,出血不易发现,故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避免出血和血肿。5在针刺过程中,嘱患者不要随意变动体位,避免受到挤压迫造成弯针。,推拿治疗失眠,1运百会方法:坐或卧位,闭目静息,单于食、中指指腹置百会穴处,顺时针按揉30-50次。作用:可提运清阳,益脑利窍。,推拿治疗失眠,2、揉内关用左或右手的拇指按揉另一侧的内关穴,揉1-2分钟 能够找到结节处揉按更好,推拿治疗失眠,3揉神门方法:坐位,右手食、中指相叠,食指按压在左手的神门穴上, 4推檀中穴方法:坐或卧位;拇指推揉檀中穴。作用:可清心散邪。,推拿治疗失眠,5推胫骨方法:平坐位,双手虎口分别卡在双膝下,拇指按压在阴陵泉穴上,食指按压在阳陵泉穴上,稍用力沿胫骨和下推擦到踝。食指过足三穴时,稍作用力弹拨,拇指过三阴交穴时稍做按揉。反复操作10次。作用:可调和阴阳,健脾和胃。 6擦涌泉在双侧涌泉穴摩擦至发热为止。,呼吸安眠,呼吸调节法的做法很简单,或仰面平卧或者半卧,以舒适为度。并将两手轻轻放在腹部上。然后,一面用手掌按腹部,一面呼气、吐气。要尽可能慢慢呼气,并要气从鼻子出来。接着,慢慢地吸气,然后还是慢慢地化时间吐出来。,药枕,唐朝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用蚕屡次、废茶叶装枕头可明目、清心”。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列有“明目枕”,称用“苦荞麦皮、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菊花内和枕,至老明目”,清代吴尚先理渝骈文中记有“健身丁公枕”,安神药枕:河龟板200g、花龙骨200g、远志300g、菖蒲300g、夜交藤200g制成,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等症在民间也有用茶叶200g、荞麦皮500g、蚕砂300g制枕,能清心解热,并促进人早入梦乡,科学睡眠四要素,睡眠的用具 无论是南方的床,还是北方的炕,在安放或修造时,都应南北顺向,铺的硬度宜适中,;枕高一般以睡者的一肩(约10厘米)为宜,过低易造成颈椎生理骨刺。,科学睡眠四要素,睡眠的姿势 成人及婴儿最好多右侧卧;肺系病人除垫高枕外,还要经常改换睡侧,以利痰涎排出,胃见胀满和肝胆系疾病者,以右侧位睡眠为宜;四肢有疼痛处者,应力避压迫痛处而卧。总之,选择舒适、有利于病情的睡位,有助于安睡。,科学睡眠四要素,睡眠的时间 睡眠时间一般应维持7至8小时,但不一定强求,应视个体差异而定。入睡快而睡眠深、一般无梦或少梦者,睡上6小时即可完全恢复精力;入睡慢而浅睡眼多、常多梦恶梦者,即使睡上10小时,仍难精神清爽,应通过各种治疗,以获得有效睡眠,只是延长睡眠时间对身体有害。,科学睡眠四要素,睡眠的环境 睡眠的好坏,与睡眠环境关系密切。综上所述,人们若能掌握科学睡眠的四要素,则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质量,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科学睡眠,是现代生活对人们提出的新更求。,自我保护法,1小米,性微寒,具健胃、和脾、安眠之功效。研究发现,小米中含有丰富的色氨酸,其含量在所有谷物中独占鳌头。能使大脑思维活动受到暂时抑制,使人产生困倦感。,2龙眼,味甘性温,具补心益脑、养血安神之功效。临睡前饮用龙眼茶或取龙眼加白糖煎汤饮服均可,对改善睡眠有益。,3莲子,味涩性平,有养生安神之功效。研究表明,莲子含有莲心碱等成分,具镇静作用,可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使人入眠。,4葵花籽,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可调节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脑细胞抑制机能。睡前嗑一些葵花子,有利于消食化滞、镇静安神、促进睡眠。,5核桃,味甘性温,能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取粳米、核桃仁、黑芝麻,慢火煨成稀粥食用,可用白糖调食,睡眠前食用。,6红枣,性温味甘、色赤肉润,具有补五脏、益脾胃、养血安神之功效。对气血虚弱引起的多梦、失眠、精神恍惚有显著疗效。,7蜂蜜,具有补中益气、安五脏、和百药、解百毒之功效。对失眠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