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4 第一节 简要概述矿井的生产建设过程 生产能力变化过程 生产 能力变化情况 4 第二节 本次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 5 第三节 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 法规 规范和技术标准 6 第四节 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 6 第五节 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 7 第二章 矿井基本概况 7 第一节 地理位置 7 第二节 井田面积 8 第三节 井田煤层地质情况 9 第四节 水文地质情况 10 第五节 开采技术条件 10 第六节 矿井储量及可采煤层数量及厚度 16 第七节 开拓方式 开采方法 18 第八节 法定单位测定的该矿瓦斯涌出量 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 煤尘爆炸指数等安全基础数据 19 第九节 煤类 煤质及用途 20 第三章 矿井目前生产状况 20 第一节 矿井建设及批复情况 20 第二节 矿井设计单位 23 第三节 立项 批准单位 23 2 第四节 建设期及投产期 23 第五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24 第六节 技术改造或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有关立项 开竣工 投产 验收情况 24 第七节 主要系统变更情况 26 第八节 生产布局情况 27 第九节 资源回收率情况 28 第四章 矿井生产能力核定情况 32 第一节 资源储量核查情况 32 第二节 主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 36 第三节 副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 37 第四节 井下排水系统能力核定 40 第五节 供电系统能力核定 40 第六节 井下运输系统能力核定 55 第七节 采掘工作面能力核定 74 第八节 通风系统能力核定情况 77 第九节 地面生产系统基本现状 118 第十节 压风 灭尘 通讯等系统核查情况 121 第十一节矿井安全程度核查情况 125 第五章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 126 第一节 各主要系统环节能力核定结论及评价意见 126 一 最终核定能力意见 126 二 资源保障程度分析 128 3 第二节 问题与建议 128 第六章 选煤厂生产能力核定 129 附件 137 一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表 137 二 煤矿重大技术改造或改扩建批复或核准文件 137 三 其他相关文件 137 四 煤矿与核定单位签订的委托核定书 137 其它资料 137 一 附图 137 二 附件 138 4 第一章第一章概述概述 简简要概述要概述矿矿井的生井的生产产建建设过设过程 生程 生产产能力能力变变化化过过程 生程 生产产能能 力力变变化情况化情况 火烧铺煤矿始建于 1966 年 分平硐 斜井联合开拓 原设计由贵 州省六盘水地区煤矿设计研究院于 1965 年提交初步设计 共开发羊场 坡 火烧铺 滥泥箐三个自然勘探井田 设计能力 120 万吨 年 设计服 务年限 117 年 其中 平硐设计生产能力 45 万吨 年 开采 1820m 水平 以上及羊场坡井田的全部资源 斜井设计生产能力 75 万吨 年 开采火 烧铺井田南部 1820 水平以下 1660m 水平及滥泥箐井田的全部资源 平硐于 1971 年建成投产 斜井 1973 年建成投产 移交生产能力为 90 万吨 年 与之配套的火铺洗煤厂设计能力亦为 90 万吨 年 由于火烧 铺矿井在建井过程中受历史原因的影响 人为地将斜井第一水平设计 标高 1600m 提高到 1660m 水平 同时削掉北三采区 大大降低了矿 井移交标准 对矿井服务年限 采区接替 斜井尽快达到设计能力等 均有很大的影响 后经补套的 设计能力 30 万吨 年的斜井北三采区 由第六十四建井工程处于 1984 年建成 移交生产后 矿井设计能力达 到 120 万吨 年 矿井产量于 1982 年达到设计能力 矿井于 1984 年由 重庆煤矿设计院提交改扩建初步设计 设计新增 120 万吨 年 1991 年 正式开工建设 1999 建成斜井 1400 水平 21 采区 设计能力 80 万吨 年 另外对生产的平硐 1820m 水平 斜井 1660m 水平 通过改造 提 高装备水平 增产 40 万吨 年 至此 矿井设计能力达 240 万吨 年 经 2005 年核定生产能力 280 万吨 年 2005 年矿井实际生产原煤 202 8 万 5 吨 火烧铺矿选煤厂于 1970 年 5 月动工兴建 土建工程由六十八工程 处负责 机电安装由九十二工程处负责 1972 年 8 月 15 日竣工投产 选煤厂在建厂施工时 因有滑坡 把原设计能力 150 万吨 年改为 90 万吨 年 因为矿井原煤产量逐年提高 1992 年曾达到吨 因而选煤 厂设计能力 90 万吨与矿井不对口 不能满足全部入选的需要 1984 年 6 月 25 日至 7 月 20 日进行第一次改造生产能力由 90 万 吨 年提高到 120 万吨 年 2001 年 11 月开始又对选煤厂进行技术改造 至 12 月 20 日一期主体工程安装结束 两期技改工程共投资 1282 8 万 元 选煤系统生产能力由过去的 90 万吨提高到 180 万吨 年 2006 年 新建预排矸系统 使矿井选煤厂实际生产能力达到 200 万吨 年 本次核定工作的本次核定工作的简简要要过过程程 根据国家发改委 国家安全监督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 发的 关于印发 的通知 发改运行 2006 819 号 和省煤炭管理局 省安全生产管理局 省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的 关于认真开展全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紧急通知 黔煤办 2006 123 号 的要求 贵州盘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为切实加强矿井生产能力 的管理 随着生产能力管理新体系的建立 贵州盘江煤电有限责任公 司于 2006 年 8 月 16 日下发了 关于开展生产能力复核工作的通知 公司计字 2006 6 号 火烧铺矿立即召集相关人员 召开专题工作会 6 议 安排了关于开展矿井生产能力核定相关事宜 各专业组积极行动 在时间紧 任务重的情况下 努力拼搏 勤奋工作 确保了生产能力核 定工作紧张有序进行 于 2006 年 9 月 15 日形成了初稿 并于 2006 年 9 月 16 日组织相关资质人员进行校正 经修改后于 2006 年 9 月 18 日 形成报告 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 法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 法规规 规规范和技范和技术标术标准准 本次核定工作完全依据国家发改委 国家安全监督总局 国家煤矿 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的 关于印发 的通知 发改 运行 2006 819 号 的要求和标准进行 参与编制的均是具有相关资质 的专业人员 根据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组织 按照 2006 年 6 月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 的最新标准进行核定 核定主要系核定主要系统环节统环节及及结结果果 由于火烧铺煤矿是矿厂合一的单位 则核定的主要系统及其结果 如下 主井运输系统 核定能力为 535 万吨 年 副井提升系统 核定能力为 290 万吨 年 井下排水系统 核定能力为 700 万吨 年 供电系统 核定能力为 330 万吨 年 井下运输系统 核定能力为 350 万吨 年 7 采掘工作面生产系统 核定能力为 280 万吨 年 通风系统 核定能力为 305 万吨 年 地面生产系统 核定能力为 310 万吨 年 压风 灭尘 通讯等系统经核查能满足要求 矿井安全程度通过核查评估 安全程度为 B 级 洗煤厂洗选系统 核定能力为 200 万吨 年 最最终终确定的煤确定的煤矿矿核定生核定生产产能力能力 根据矿井十一个方面的核定 核查情况 在主要的生产系统中 采 掘工作面生产系统的核定能力 280 万吨 年最低 故矿井的核定生产能 力为 280 万吨 年 第二章第二章矿井基本概况矿井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火烧铺矿井行政区划属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西部火铺镇境内 贵 昆铁路盘西支线和公路 320 国道均从矿井中部经过 公路 320 国道东 至贵阳 382K m 西到昆明 266K m 贵昆铁路盘西支线距矿中心区 2 0K m 设有火铺车站及专用线进入工业广场 另外 已建成通车的水 柏铁路与盘西支线柏果站接轨和已建成通车的南昆铁路亦有支线与盘 西支线的红果编组站相连 矿井交通十分便利 火烧铺矿井田位于盘县煤田盘关向斜西翼南段 地理坐标 东经 104 24 04 104 27 14 北纬 25 36 19 25 45 43 8 图 1 井田面井田面积积 火烧铺矿原设计开发羊场坡 火烧铺 滥泥箐三个自然勘探井田 据中煤总公司能源计字 1991 896 号文 关于盘江矿区总体发展规划 9 的批复 火烧铺矿共开发四个精查勘探井田 即羊场坡 火烧铺 滥泥 箐 纸厂勘探井田 南起羊场坡井田羊 1 地质剖面线与梓木嘎井田相 邻 北至上纸厂村附近的纸 12 地质剖面线与松山井田接壤 井田略呈 南北走向 其走向长 18 7K m 倾斜宽 1 1 2 0K m 面积 26 7K m 2左右 本次能力核定的井田范围 储量及服务年限均含纸厂井田 井田煤井田煤层层地地质质情况情况 区域地质构造情况 盘县煤田地处杨子准地台 上杨子台褶皱带 黔西南迭 陷褶断束 的西部 煤田内的构造大致分为北西和北东向两组 盘 关向斜是其中的北东向构造之一 火铺井田位于盘关向斜西翼南段 井田地质构造情况 火铺井田为一大致东倾的简单单斜构造 地层产状 倾向北东 50 东 倾角中部 25 左右 井田两端均在 30 40 左右 纸厂井田局部倒 转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 井田内大中型断层 11 条 10 20 米断层 15 条 大于煤层厚度的小断层十分发育 井田构造的复杂程度为 a 煤层地质情况 井田内具有工业价值的含煤地层为晚二迭系龙潭煤组 为过渡相 沉积 总厚 154m 268m 平均厚度 230m 左右 全井田煤系地层由浅灰 灰色细砂岩 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 泥岩 煤层和菱铁矿 组成 煤层以中厚煤层和薄煤层为主 地质条件分类 a d efg 10 水文地水文地质质情况情况 井田内无明显含水层和较大水体 一般均属弱含水层和良好的隔 水层 小河溪发育 区域内可溶性岩层有二叠系下统栖霞矛口组 三叠 系下统永宁镇组 中统关岭组中上段 可溶性岩层含裂隙溶洞水 富水 性强 是区内重要的含水层 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 龙潭组 三 叠系下统飞仙关组 属非可溶性岩层 其充水空间不发育 含水性和透 水性较弱 是上述含水层之间的相对隔水层 地下水的补给为大气降 水 地表水主要是分布较高的非可溶性地层区的沟溪水 进入可溶性 岩层后补给地下水 而地下水又以泉或暗河出口排出 补给地表水 地 表水以地下水有明显的互补关系 大气降雨和老塘积水是矿井水的主 要来源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矿井涌水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一般 雨季是旱季的 1 7 倍 全井田小窑遍布 由于火烧铺矿不能进入小窑进 行详细实测 而大部分小窑的开采又无图纸资料 故对小窑的开采深 度及开采范围等情况难以掌握 而下山开采的小窑多有积水 积水的 位置和水量无法查清 虽然火烧铺矿目前已转入深部开采 但小窑积 水对矿井后续采区 如 26 采区 的安全生产仍构成较大威胁 开采技开采技术术条件条件 矿矿井生井生产产采掘工采掘工艺艺技技术术及装及装备备状况状况 火烧铺矿现有三个生产采区 即南二采区 21 采区和 23 采区 生 产布局是一区一面 共有三个工作面回采 全部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 工艺 装备厚煤层综采设备 采煤机型号 MXG 300 700DA 液压支架 型号 ZP3600 17 5 37 采面输送机 SGZ764 500 型 转载机型号 11 SZZ 764 160 中厚煤层综采设备 采煤机型号 MXG 350 液压支架 型号 ZZ2800 15 27 采面输送机型号 SGZ630 220 转载机型号 SZZ764 160 和薄煤层综采 采煤机型号 MG2 100 456 WL 液压支架 型号 ZY3600 11 23 采面输送机 SGZ730 400 型 转载机 SZZ 764 160 设备各一套 另还有采煤机型号 MXG 350 支架型号 ZF2800 15 24 工作面输送机 SGZ 630 220 型 转载机型号 SZZ 764 60L 的综放设备一套 厚 中 薄合理搭配 能满足矿井均衡生产 火烧铺矿生产掘进装备四台综掘机 一台型号为 EBJ 120 S 一 台型号为 EBZ200H 两台型号为 EP 120 另设 4 个爆破掘进队 共设 8 个掘进队进行生产准备 火烧铺矿现有 26 采区在建 26 采区有四个 开拓工作面 通通风风技技术术状况状况 火烧铺矿通风方式为多井口分区抽出式通风 现有三个生产采区 21 采区 23 采区 南二采区 和一个开拓采区 26 采区 各采区均有 独立的进风巷道和回风道 采面为 U 型通风方式 上行通风 全矿共有 11 台主扇 其中南二采区为两台 BDK618 8 28 型主扇 功率为 2 355KW 21 采区为两台 G4 73 11 28D 型主扇 功率为 630KW 26 采区为两台 4 72 11 20B 型主扇 功率为 130KW 一台 BDK618 8 28 型主扇 功率为 2 355KW 供供电电技技术术状况状况 火烧铺矿现有李子树 35KV 变电所和广场 35KV 变电所向矿区供 电 李子树 35KV 变电所主变容量 2 16000KVA 一台工作 一台备用 12 电源由沙坡变电所 火铺矸石电厂双回路供电 另有李子树 35KV 变 电所至广场 35KV 变电所的环线供电 李子树 35KV 变电所主要担负 井下生产用电 地面机房 家属照明 外转供电 广场 35KV 变电所 原主变容量 5600KVA 现己对广场 35KV 变电所主变扩容 主变容量 为 2 10000KVA 一台工作 一台备用 电源取自火铺矸石电厂和干沟 桥开关站 主要负荷有洗煤厂生产用电 家属照明 矿井目前主要由火 铺新矸石电厂供电 煤煤层稳层稳定性及定性及顶顶底板状况底板状况 按煤层可采性指数和煤层变异系数分 稳定煤层和比较稳定煤层 占总储量的 61 7 其中 1 3 12 24 等四层为稳定煤层 全井田可 采 7 20 22 等三层为较稳定煤层 属大部可采 其余煤层为不稳定 煤层 属局部可采层 占总储量的 38 3 煤层稳定性为 d 全井田煤层顶底板均为细砂岩 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 薄层菱铁矿等组成 上煤组顶底板状况良好 中煤组的顶底板多为粉 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 薄层菱铁矿等 顶底板松软破碎 开采过程中 顶板管理难度较大 矿矿山山压压力状况力状况 火烧铺矿现开采煤层埋藏深度在 500m 700m 之间 矿山压力显现 明显 对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的主要为构造应力 采动应力和集中应力 火烧铺矿的开拓巷道多布置在煤系底部的玄武岩中 压力显现不明显 但准备 回采巷道进入煤系地层后 受压力影响较大 巷道的维修周期 急剧缩短 一般石门的维修周期在 6 9 个月 巷道返修率较高 回采工 作面的回风巷受采动应力和集中应力的影响尤甚 巷道维护困难 对 13 回采的辅助运输 通风均造成一定影响 巷道支巷道支护护技技术术状况状况 火烧铺矿积极推广应用锚杆支护技术 目前形成了以锚喷 锚网支 护技术为主 架棚支护为辅 锚注联合支护为补的多种支护形式并存 各施其能的格局 新掘巷道取消了砌碹支护技术 开拓巷道以喷浆支 护 锚网梯索喷浆支护为主 准备巷道以锚网梯索喷浆 架棚支护为主 在石门的 19 煤至 12 煤地段 由于围岩本身松软破碎 承压能力弱 巷道压力显现极为明显 且又受到采动应力 构造应力 石门上山保护 煤柱集中应力的多重影响 单纯的支护形式极易被破坏 巷道的维修 周期很短 4 6 个月 现火烧铺矿在石门的上述地段采用架棚锚注 锚 网梯索锚注等联合支护技术 使巷道的维修周期增加到 2 年以上 在回 采巷道上 火烧铺矿采用单平巷布置 回采工作面回风巷采取留小煤 柱护巷技术 煤柱一般留 3 米 巷道断面一般设计在 13m2以上 巷道 的支护形式在上煤组主要采用锚网梯锚索支护 中煤组风巷的锚网梯 锚索支护技术应用极为谨慎 多数仍以架棚支护为主 但所有风巷的 支护效果均不太好 巷道的变形量很大 多数地段需要进行套修 以满 足回采的辅助运输 通风的需要 回采工作面的运巷 设计断面在 15 m2左右 多数是采用锚网梯锚索支护 支护状况良好 压力显现不明 显 运运输输技技术术状况状况 1660m 水平有南二采区生产 在 1660 南北大巷靠 CDXT1 12T 蓄电池机车配合 3T 固定矿车运输 经 1660 内 外车场煤仓进入 1400 主井皮带 1400m 水平由 3 台 DX 1200 型皮带将 1400 煤仓煤炭运 14 至选煤厂 1400 南大巷由两台 SPJ 800 型皮带担负 23 采区主运输 所有主运输系统能力能满足生产要求 提升 提升 载载人技人技术术状况状况 副井采用 2EM2500 1200A 型绞车双钩串车提升 在老主井和采区的专 用行人上山采用架空乘人装置载人 平巷载人采用平巷人车 防排水技防排水技术术状况状况 火烧铺矿井下现有主排水泵房 2 个 生活用水泵房 1 个 分别是 1660m 水平中央泵房 1400m 水平中央泵房 水源泵房 1660 m 水平中央泵房安装有 MD580 60 5 型水泵 4 台 管路 2 趟 450 电机功率 560KW 电压 6KV 其中 2 台工作 1 台备用 1 台 检修 1660 m 水平正常涌水量 163m3 h 最大涌水量 550m3 h 泵房的 正常排水能力为 1160m3 h 水泵的最大排水能力 2320m3 h 水仓容积 2200m3 管路的排水能力为 1259m3 h 满足矿井排水需要 主要排往地 面净化站 1400 m 水平中央泵房安装有 D450 60 8 型水泵 2 台 电机功率 900KW 电压 6KV D280 43 8 型水泵 2 台 电机功率 450KW 电压 6KV 325 排水管路两趟 其中 2 台工作 1 台备用 1 台检修 1400 m 水平正常涌水量 124m3 h 泵房的正常排水量 730m3 h 水泵的最大 排水能力 1460m3 h 水仓容积 2830m3 管路的排水能力 1196m3 h 满 足矿井排水需要 主要排往地面净化站 水源泵房为矿区生活用水泵房 安装有 200D43 8 型水泵 3 台 245 排水管路两趟 电机功率 440KW 电压 6KV 其中 1 台工作 1 台备用 1 台检修 引水道和地下河沟通 用 10 米混凝土挡墙隔离 在 15 挡墙上安装有引水管和阀门控制 故不能对矿井产生威胁 主要排往 地面大桥水池 在防治水上严格执行 先探后掘 有疑必排 的原则 抽采技术 火烧铺矿现有瓦斯抽放泵 11 台 其中南翼 6 台 2 台为 2BEC420 型泵 1 台为 SK 120 型泵 1 台为 SK 85 型泵 2 台为 2BE3420 型泵 为南二和 21 采区 23 采区抽采服务 北翼 2 台 1 台为 SK 120 1 台为 SK 85 泵 为北二下延采区抽采服务 现已停止使用 南风井瓦斯抽放 泵站有 台抽放泵 2BE3670 型泵 为 21 采区抽采服务 北三临时抽放 泵站有 1 台抽方泵 2BEC420 型泵 为 26 采区抽采服务 其中南翼瓦 斯泵站瓦斯主管路有 6 趟 管径为 14 寸 南风井瓦斯泵站瓦斯主管路 有 2 趟 管径为 24 寸 北三临时瓦斯泵站瓦斯主管路有 2 趟 管径为 14 寸 各采区均形成了高低负压抽采格局 火烧铺矿现目前的矿井抽采率一般 35 左右 采面的抽采率一般 在 30 60 之间 单钻孔的预抽瓦斯浓度一般在 30 80 之间 总管 浓度不高 一般在 10 20 火烧铺矿的工作面超前抽采时间一般在 2 3 个月 主要采用的抽采方式为 本煤层钻孔抽采 采空区留管抽采 集中治理瓦斯专用巷抽采 密闭埋管抽采 临近层穿层钻孔抽采 现火 烧铺矿专用于施工瓦斯抽放钻孔的钻机共有 12 台运行 其中 ZYG 150 型 4 台 ZYG 150B 型 5 台 ZSM 250 型 3 台 平均每天的钻孔 量在 1500 米左右 钻机的单台单班施工钻孔数量在 100 米左右 钻孔 所能达到的最大孔深为 138 米 区域性瓦斯治理技区域性瓦斯治理技术术状况状况 16 火烧铺矿煤层层间距平均最大为 21 68m 最大的煤层间距为 49 58 米 最小的煤层间距为 3 64 米 属于近距离煤层群 完全具备开采保护 层的条件 火烧铺矿实际上也一直进行开采保护层的工作 采用至上 而下逐层开采的 大剥皮 式的开采顺序 并对保护层开采的保护参数 进行了整理并上图 在图上标明了保护范围和煤柱区的留设等 开采 保护层一般的解放时间都在 2 年以上 有的多达十几年 从火烧铺矿 的几个突出煤层的实际开采情况来看 开采保护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进行采煤作业时从未发生过瓦斯超限的现象 对突出煤层严格执行 四位一体 的综合防突措施 监测监监测监控技控技术术状况状况 火烧铺矿监测系统目前采用的是重庆煤科院 KJ90 经过两次升级 后现使用版本为 KJ2000 目前该系统分别对四个采区的井下各采掘工 作面的瓦斯 总回风速 总回瓦斯 各采区石门风速 风门开关及主要 机电设备的开停 馈电开关工作状态进行监测监控 对瓦斯泵的开停 抽放管的瓦斯浓度 负压 温度 压差 及主扇的负压和开停状态进行 监控 对各采区的绞车房 调度室等重要岗位进行监控 矿矿井井储储量及可采煤量及可采煤层层数量及厚度数量及厚度 矿矿井可采井可采储储量量 截止 2007 年末 地质储量 A B C D 32274 4 万吨 工业储量 A B C 31624 7 万吨 高级储量 A B 23978 5 万吨 可采储量 18867 9 万吨 17 可采煤可采煤层层数量及厚度数量及厚度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晚二迭龙潭煤组 含煤地层总厚 230 250 m 含 煤 20 44 层 可采和局部可采 11 15 层 可采总厚 11 32 33 33 m 平均 21 67 m 分上中下三个煤组 上煤组 1 3 7 10 等五个煤层 中煤组 12 14 17 19 20 21 22 23 等八层 下煤组 24 26 27 29 四层 煤系地层多为近距离煤层群 一般 10 20 m 所有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除 20 煤层为单一结构外 其余煤层均为复 杂结构 含夹矸 1 4 层不等 夹矸厚度一般小于 0 1 米 夹矸多为高岭 石质泥岩 1 1 煤层 全井田可采 一般厚度 1 24 1 70m 平均 1 62m 2 3 煤层 全井田可采 一般厚度 1 77 2 30m 平均 2 28m 3 5 煤层 除羊场坡井田局部不可采外 其余地段可采 一般厚度 1 47 1 51m 平均 1 39m 4 7 煤层 除羊场坡井田不可采外 其余地段全部可采 一般厚 度 1 93 2 30m 平均 2 20m 5 10 煤层 不稳定 属局部可采煤层 一般厚度 1 30 2 10m 平 均厚度 1 27m 在 10m 范围内可由 0 30 突变至 3 00m 6 12 煤层 全井田可采 一般厚度 1 79 4 50m 平均 3 50m 7 14 煤层 不稳定 属局部可采煤层 厚度 0 3 50m 平均 1 77m 8 17 煤层 不稳定 属大部可采煤层 厚度 0 10 0m 平均 2 30m 9 19 煤层 极不稳定 属局部可采煤层 厚度 0 1 30m 平均 18 0 84m 10 20 煤层 除羊场坡井南部不可采外 其余全井田可采 厚度 0 1 20m 平均 1 14m 11 21 煤层 不稳定 局部可采 厚度 0 1 70m 平均 1 56m 12 22 煤层 不稳定 局部可采 厚度 0 1 20m 平均 1 11m 13 23 煤层 极不稳定 局部可采 厚度 0 1 20m 平均 1 03m 14 24 煤层 稳定 全井田可采 厚度 1 20 1 80m 平均 1 37m 15 26 煤 除羊场坡井田外 其余可采 厚度 1 50 2 03m 平均 1 80m 16 27 煤层 极不稳定 属大部可采 厚度 0 1 10m 平均 0 97m 17 29 煤层 极不稳定 局部可采 厚度 0 0 93m 平均 0 89m 开拓方式 开采方法开拓方式 开采方法 火烧铺矿设计为平硐 斜井分井开拓多水平布置 现主井 2 个 其中老 主井主要担负人员运输 副井 1 个 风井 5 个 老主井及副井净断面 为 12 4m2 新主井净断面为 14 3m2 水平大巷布置在煤系底部的玄武 岩中 部分在 23 24 层之间 大巷服务于所有可采煤层 平硐开拓 1820m 水平 现平硐系统已封停 无采掘活动 火烧铺矿的生产活动 主要集中在火烧铺井田斜井一水平 1660m 和二水平 1400m 两个水平 现 1400m 水平的 21 23 两采区正在生产 1660m 水平的南二采区正 在回采 采区上山为集中上山布置 一般布置在煤系底板的玄武岩和 煤系底部顶板完好的煤层中 布置 3 条上山 即专用回风上山 轨道上 山 架空人车上山 一般分四个区段进行回采 区段斜长 150 170 米 从采区上山布置区段石门至煤系顶部的 1 煤层 从上而下 逐层逐区 段的大剥皮式回采 采区正常投入生产后 均为一个回采工作面生产 一个回采工作面备用 每一采区安排 2 4 个掘进队 进行回采准备 同 时生产的采区一般为 2 3 个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 采用全部垮 19 落法处理顶板 采煤工作面煤炭运输方式 采面及超前均为桥式转载 机运输 下运为胶带输送机运输 掘进工作面的运输方式靠迎头为刮 板运输机运输 其后接胶带输送机进入主运输系统 主运输系统现以 胶带输送机为主 局部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 法定法定单单位位测测定的定的该矿该矿瓦斯涌出量 煤瓦斯涌出量 煤层层自然自然发发火火倾倾向性 煤向性 煤 尘尘爆炸指数等安全基爆炸指数等安全基础础数据数据 火烧铺矿的地质勘探期间 在钻孔和小煤窑中 分别采取了 1 3 5 7 12 14 17 21 22 24 24 1 26 27 等十三个煤层 的瓦斯煤样 吨煤沼气含量最大为 16 37 m 3 沼气带距地表最小深度 54 37 m 矿井瓦斯涌出总的规律是随开采深度的加大而增加 现矿井 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115 78 m 3 min 矿井建井期间 斜井 1660 m 水平 南一采区轨道上山下车场于 1972 年 12 月 13 日在巷道套修过程中 17 煤发生一次煤与瓦斯突出 突出煤量 180t 空洞长 10 m 煤粉抛出 距离 29 m 涌出瓦斯 5 8 万 m 3 并造成伤亡事故 近几年生产小煤窑 在开采 12 17 煤层中 曾发生过瓦斯爆炸伤人事故 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在生产过程中 曾对 1 3 5 7 10 12 14 17 等八个煤层中取样送重庆煤科院进行煤 尘爆炸指数鉴定 其结果是 煤尘均具有爆炸性 煤尘爆炸指数在 26 97 32 87 之间 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为不易自燃 煤煤类类 煤 煤质质及用途及用途 井田内煤种齐全 气 肥 焦 1 3 焦 瘦 贫 无烟煤均有分布 主 要以肥煤 焦煤为主 占总储量的 80 左右 其次是气煤 贫煤 瘦煤 20 无烟少量 仅占储量的 5 左右 从总的看 全井田属中灰 低硫 特低 磷煤 从井下开采上来的原煤先进入洗煤厂进行洗选加工 生产出精煤 和混煤两种主要的商品煤 供给钢铁厂 炼焦厂 电厂等单位 用作炼 焦 动力燃料 第三章第三章矿井目前生产状况矿井目前生产状况 矿矿井建井建设设及批复情况及批复情况 1956 年 6 月 原煤炭工业部西南煤田地质勘探局采样大队 在队 长彭诚辅的带领下 对盘县煤田 火烧铺井田的煤田地质 煤质等情况 进行了踏勘调查和取样 为后来上钻机勘探奠定了基础 1959 年 3 月 贵州省煤矿管理局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五九队进驻火烧铺井田进行勘 探 1960 年 1 月 重庆煤矿设计院黄勇等到火烧铺井田进行了建设规 划可行性研究 并与铁道部第二设计院 贵州省水电厅水电设计院等 十多个单位配合 提出了 盘县煤田区域规划意见说明书 1962 年 一五九勘探队撤销前对羊场坡 火烧铺 滥泥箐井田进 行了详查补充勘探 对纸厂井田进行了普终勘探 又于 1964 年对火烧 铺 滥泥箐 羊场坡井田进行了精查勘探 1965 年 5 月原煤炭部 六盘 水煤炭开发规划组盘县矿区规划小组 对火烧铺井田进行了规划和初 步设计 同年 12 月 一五九勘探队提出了 火烧铺井田地质勘探最终 精查报告 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以 66 批字 03 号文批准为可供建井 设计依据的精查报告 1967 年 6 月 一五九队提交 羊场坡井田精查报 告 六盘水地区生产领导小组以六盘水临生煤 70 105 号文 批准 21 为基本满足设计与建设需要精查报告 同年 12 月提交 滥泥箐井田精 查地质报告 六盘水地区生产领导小组以临生煤 70 142 文批准为可 满足中小矿井开发需要精查报告 1970 年 8 月 一一二队提交 纸厂井 田精查地质报告 广西燃化局以煤基字 73 35 地审第 5 号批准基本 满足设计和初期生产要求的精查报告 1960 年 1 月 重庆煤矿设计院黄勇等来到火烧铺地区 根据贵州 煤矿管理局地勘公司对火烧铺井田的勘探报告 踏看了火烧铺井田 并在铁道部第二设计院 贵州省水电厅水电设计院等十几个单位的配 合下提出了 盘县煤田区域规划意见说明书 1965 年 5 月 煤炭部 六盘水煤炭规划组盘县矿区规划小组 绘制 了 盘县矿区规划示意图 对火烧铺井田进行了规划设计 并作了初 步设想 1966 年 2 月 水城煤矿设计院根据地勘部门提交的火烧铺 羊场坡 滥泥箐等井田的勘探报告 完成了火烧铺矿井的初步设计 设 计矿井为年产 150 万吨的大型矿井 并提交了 火烧铺矿井设计说明书 按照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的要求 于 1969 年 5 月重新进行了设计 提交了 火烧铺矿井补充修改设计 将火烧铺矿井的设计年产量修改 为 120 万吨 1966 年 4 月 中共盘县矿区指挥部委员会召开整编工作会议 拟 定了整编方案 决定以煤炭工业部 76 工程处为先行试点单位 同年 5 月 从铁道兵抽调 571 名干部来到盘县矿区 参加组建中国人民解放 军基本建设工程兵 41 支队 随即成立了 41 支队临时党委 负责火烧 铺矿井下 地面建设的施工队伍被编为 41 支队 404 大队 同年 8 月 1 日在盘县瓦厂举行建军授旗典礼 昆明军区 煤炭部有关领导出席了 22 大会 在火烧铺施工的 41 支队 404 大队 其前身即是从北京矿务局调来 的 76 建井工程队 于 1966 年 1 月初进驻火烧铺地区 共 400 多人 下 辖矿建 机电 土建三个施工队 负责火烧铺矿井上 下工程的施工 1966 年 6 月 加上从福建转业调来战士 铁道兵骨干以及 12 月份入伍 的四川新兵 工改兵后达 1865 人 部队下设四个营 区 队 一 二 三区队负责井巷工程 四区队负责地面土建施工 另还有一个机电中 队和汽车连 其中一区队负责主平硐和斜井井筒的开拓 二区队负责 平一 平二及南一采区的井巷施工 三区队负责北二采区的井巷施工 根据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的部署 为使火烧铺矿井早日投产 1970 年 41 支队又调来 406 407 等大队来协助火烧铺矿井建设 在火 烧铺矿井上 下开展了施工大会战 从 1966 年至 1973 年年底止 矿井 设计概算元 实际完成投资 05 元 完成掘进 回采 准备 开拓巷道计 38000 多米 完成了平硐 斜井主体工程 随后 403 406 407 大队分别 先行撤离火烧铺矿 404 部队于 1972 年年末开始撤离火烧铺矿 北上 辽宁 到 1974 年末全部撤完 矿井地面配套工程的土建施工 主要由 404 406 部队承建 主要 工程有 机修厂 矿车修理车间 二十二片区灯房大楼 中心锅炉房 矿 行政办公楼 供应科库房 6 千变电所 压风机房 绞车房 扇风机房等 到 1972 年底止 共完成建筑面积 13800 多 M2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由 404 406 407 三个大队共同完成 其中 404 406 部队主要负责井下机电设备的安装 407 部队主要负责地面 机电设备安装 另外 403 部队参与了铁路专用线路基及涵洞的施工 23 矿矿井井设计单设计单位位 火烧铺矿原设计由贵州省六盘水地区煤矿设计院承担 于 1965 年 提交初步设计 矿井改扩建由重庆煤矿设计研究院承担 于 1984 年提 交补充设计 立立项项 批准 批准单单位位 由于矿井建设以 争时间 抢速度 多建 快建 为目标 在经过地 质勘探 并且在地质情况基本清楚的前提下 矿区建设采用 边勘探 边设计 边施工 的会战方式进行 矿井建设项目的立项 批准均是通 过会议 论证等形式确定 无法确认具体的立项 批准单位 矿井改扩建项目立项单位为贵州煤炭工业公司 批准单位为原煤 炭部 建建设设期及投期及投产产期期 矿井建设始于 1966 年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 41 部队承建 平硐 1820m 水平和斜井 1660m 水平分别于 1971 年和 1973 年相继建成投 产 移交生产能力 90 万吨 年 后经补套的 设计能力 30 万吨 年的斜 井北三采区 由六十四建井工程处于 1984 年建成 移交生产后 矿井 生产能力达到 120 万吨 年 矿井于 1982 年达设计生产能力 矿井改扩建于 1984 年提交补充设计 1991 年动工建设 1999 年建 成斜井 1400m 水平南一 21 采区 设计能力 80 万能吨 年 另外 24 对斜井 1660m 水平进行改造和增加装备水平 增产 40 万吨 年 通过 改扩建新增生产能力 120 万吨 年 矿井生产能力达 240 万吨 年 矿矿井井设计设计生生产产能力能力 原设计能力 120 万吨 年 设计服务年限 117 年 分平硐 斜井联合 开拓 其中平硐设计能力 45 万吨 年 开采火烧铺井田南翼 1820m 水 平以上和羊场坡井田的全部资源 斜井设计能力 75 万吨 年 开采火烧 铺井田南翼 1820m 水平以下和北翼以及滥泥箐井田的全部资源 通 过改扩建新增生产能力 120 万吨 年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达 240 万吨 年 技技术术改造或改造或矿矿井井设计设计生生产产能力及有关立能力及有关立项项 开竣工 投 开竣工 投产验产验 收情况收情况 根据 1982 年西南煤炭开发可行性研究准备会议和同年 10 月西南 煤炭开发可行性研究工作落实会议确定 西南能源开发第一步规划项 目为老企业的改扩建工程 由于火烧铺矿井资源条件较好 生产管理 水平较高 为当时盘江矿务局唯一达产的矿井 选作首批改扩建矿井 并布置重庆煤矿设计研究院承担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1983 年 6 月 提交了 火烧铺矿井改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 1983 年 7 月贵州煤炭工 业公司组织了初审 1984 年 1 月在昆明召开的云贵两省五个重点矿区 可行性研究论证会上对此进行了论证 1984 年 7 月意大利贷款项目前 期准备工作汇报会议认为 盘江矿区条件较好 加上攀钢二期工程对焦 煤的需要必须要上 加大矿区开发以充分发挥老矿区的优势 担负着 25 保西南 支援两广 适当出口换取先进技术的任务 火烧铺矿井不管从 资源条件或建设条件都较矿区内其他矿井为优 煤炭部生产司对火烧 铺矿井改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进一步的审查 确定矿井改扩建 后设计能力 240 万吨 年 净增能力 120 万吨 年 并扩建相应能力的洗 煤厂 要求矿井和洗煤厂同步设计和建设 改扩建设计以矿井改扩建 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历次审批及论证为基础 根据盘江矿务局的委托和 贵州煤炭工业公司黔煤发 84 设字第 542 号文 关于火铺煤矿改扩建 设计原则 进行编制 为统筹管理火烧铺矿井改扩建工作 盘江矿务局于 1990 年 12 月 6 日成立火烧铺矿改扩建工程筹备处 将办公地点设在火烧铺矿 负责 联系设计单位 施工组织及管理等工作 1991 年 7 月 7 日 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贵州公司对矿井改扩建施 工组织设计作了部分修改 批复同意组织施工 当月 23 日 改扩建主 斜井工程破土动工 由本局建井大队承建 火烧铺矿参与了部分改扩 建工程的施工 与此同时 有关改扩建工程修改设计及征地等工作也 在进行中 该工程受到省 市党政的高度重视 盘县特区于当年 12 月 21 日成立 火烧铺矿第二水平改扩建工程征地办公室 由政府副区长 土管局及火烧铺镇有关部门 29 人组成 在火烧铺镇办公 为火烧铺矿 改扩建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六盘水市市长管彦鹤 盘县特区区长易胜 金多次在火烧铺矿 镇 召开有关改扩建征地 拆迁协调会议 省 市 特区 镇四级党政部门大力支持火烧铺矿改扩建工程 局领导宋福林 杨开达等先后多次到火烧铺矿召开现场办公会 就改扩建工程更改部分设计 设备选型等与设计单位和矿研究 协商 26 为适应 生产 基建 多经 三大主体的建设 1994 年 8 月 2 日 局决定 将火烧铺矿改扩建施工队伍划归建井大队统一管理 改称 建井大队火 烧铺工区 1997 年 3 月 12 日 因建井大队工作重点转移 局决定撤消 火烧铺改扩建工程筹备处 同时安排建井大队和建安处向火烧铺矿 移交改扩建收尾工程 由火烧铺矿继续施工 直至 2000 年 8 月 火烧 铺矿改扩建工程全部结束 投入生产 8 月 26 日 南一采区正式出煤 比原计划提前一周 主要系统变更情况主要系统变更情况 火烧铺矿 35KV 变电所因主变容量小和 35KV 6KV 供电设备都 是属国家淘汰在用设备 设备老化 维修量大 不能满足矿井生产的需 要 故需对此变电所进行改造 将原有的 2 10000KVA 的主变更换成 2 12500KVA 的主变 同时将新建的 35KV 变电所命名为李子树 35KV 变电所 李子树 35KV 变电所电气设备均采用室内布置 其中 35KV 电气设备布置在二楼 主变 6KV 电气设备 控制室布置在一楼 该变电所的继电保护装置均为综合型微机保护 计量装置均为智能型 电度表 35KV 开关的继电保护 计量装置全部在控制室集中组屏 6KV 开关的继电保护 计量采用分散布置 安装在本柜上 实现 35KV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 该变电所于 2005 年 7 月调试成功并投入使用 火烧铺矿广场 35KV 变电所 火烧铺矿广场 35KV 变电所原主变容量为 5600KVA 其主要给火 烧铺矿洗煤厂供电 因洗煤厂进行扩能改造 负荷增大 广场 35KV 变 27 电所主变不能满足洗煤厂正常工作的供电要求 故将广场 35KV 变电 所变压器更换成容量为 2 10000KVA 的变压器 该变电所变压器于 2006 年 4 月更换调试成功并投入使用 生生产产布局情况布局情况 火烧铺矿现有三个生产采区 南二采区 21 采区和 23 采区 现共 有三个工作面回采 即将有一个厚煤层工作面备用和两个中厚煤层工 作面备用 南二采区尚余 14 17 两个中煤组煤层和下煤组未采 现 有 13171 工作面一个采面正在回采 21 采区有 21123 一个回采工作面 21123 工作面装备一套厚煤层综采装备 现该采区有 4 个生产进尺掘 进队 2 个队在掘进 2176 中厚煤层工作面 另 2 个掘进队在掘进 21124 厚煤层工作面 该采区上两个区段已经开采到 12 煤层 下两个 区段还未布置工作面 23 采区有一个工作面 2371 回采 装备一套中 厚煤层综采机组 预计明年 4 月中旬回采结束 该采区有 2 个掘进队 正在掘进 23124 工作面 预计明年 4 月底可构成采面 全矿总体布置 3 个综采面进行生产 全矿现掘进装备四台综掘机 一台型号为 EBJ 120 S 一台型号为 EBZ200H 两台型号为 EP 120 一台在 21 采区 2176 运巷掘进 一台在 21 采区 21124 运巷掘进 一台在 23 采区 23124 运巷掘进 另一台在 26 采区施工 262 石门 正常情况下 全矿 设三个采煤队回采 9 个生产进尺队组 4 个开拓队建设 26 采区 28 资资源回收率情况源回收率情况 投产至今 全矿共结束 294 个工作面 动用煤层 10 个 累计动用 量 6062 3 万吨 累计采出量 3586 4 万吨 占动用量的 59 1 累计全矿 井损失 2475 9 万吨 占动用量的 40 8 累计永久煤柱损失 448 5 万吨 占动用量的 7 40 占总损失的 18 1 累计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 910 万吨 占动用量的 15 占总损 失的 36 8 累计采区煤柱损失 630 3 万吨 占动用量的 10 4 占总 损失的 25 4 累计采区内其它损失 229 8 万吨 占动用量的 3 8 占 总损失的 9 3 累计采区回采率 80 7 矿井回采率 59 2 95 年 动用 1 3 5 7 12 五个煤层 结束工作面 7 个 全矿 井动用量 126 4 万吨 采出量 80 1 万吨 占动用量的 63 4 损失量 46 3 万吨 占动用量的 36 6 全矿井永久煤柱损失 9 3 万吨 占动用量的 7 36 占总损失的 20 1 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 16 8 万吨 占动用量 的 13 3 占总损失的 36 3 采区煤柱损失 17 6 万吨 占动用量的 13 9 占总损失的 38 0 采区内其它损失 2 6 万吨 占动用量的 2 06 占总损失的 5 61 采区回采率 79 9 全矿井回采率 63 4 96 年 动用 1 3 5 7 12 五个煤层 结束工作面 5 个 全矿 井动用量 147 4 万吨 采出量 93 2 万吨 占动用量的 63 2 损失量 54 2 万吨 占动用量的 36 8 全矿井永久煤柱损失 11 2 万吨 占动用量 的 7 60 占总损失的 20 7 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 19 2 万吨 占动用 量的 13 0 占总损失的 36 4 采区煤柱损失 22 3 万吨 占动用量的 15 1 占总损失的 41 1 采区内其它损失 1 5 万吨 占动用量的 1 0 占总损失的 2 77 采区回采率 79 7 全矿井回采率 63 2 29 97 年 动用 1 3 5 7 四个煤层 结束工作面 6 个 全矿井动 用量 158 5 万吨 采出量 102 8 万吨 占动用量的 64 9 损失量 55 7 万吨 占动用量的 35 1 全矿井永久煤柱损失 12 6 万吨 占动用量 的 7 95 占总损失的 22 6 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 22 4 万吨 占动用 量的 14 1 占总损失的 44 2 采区煤柱损失 18 5 万吨 占动用量的 11 7 占总损失的 33 2 采区内其它损失 2 2 万吨 占动用量的 1 39 占总损失的 3 95 采区回采率 83 2 全矿井回采率 64 9 98 年 动用 1 3 5 7 17 五个煤层 结束工作面 6 个 全矿 井动用量 187 9 万吨 采出量 106 1 万吨 占动用量的 56 5 损失量 81 8 万吨 占动用量的 43 5 全矿井永久煤柱损失 10 2 万吨 占动用 量的 5 43 占总损失的 12 5 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 53 1 万吨 占动 用量的 28 3 占总损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有机婴儿粉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安卓信息亭软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医学术语软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比斯拉马语中的传统食物词汇研究论文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云测试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SLG游戏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语文知识趣味竞赛模拟试题册实战解析)
- 2025-2030便携式储能电源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青稞种植的土壤要求及改良策略研究》论文
- 2025-2030企业管理软件产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焊接工程劳务分包
- 中国矿业大学《自然辩证法》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常见皮肤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课件)
- Lesson 8 FirstSecondThird(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冀教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下册
- 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国企集团公司各岗位廉洁风险点防控表格(廉政)范本
- 邢台2024年河北邢台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3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圆锥角膜的护理查房
- 2024届湖南省高三质量调研物理试卷(三)(解析版)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 泌尿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与预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