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1.ppt_第1页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1.ppt_第2页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1.ppt_第3页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1.ppt_第4页
医学影像学-呼吸系统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Chapter3呼吸系统 重庆市中山医院影像教研室顾敏E mail gumin321 Tel 2 第一节检查技术CommonImagingMethods X线检查 X rayexamCT computedtomographyMRI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3 一 X线检查 一 一般摄影 正位胸片 后前位 前后位 侧位 左右斜位 卧位胸片 床旁摄片 局部点片 二 透视 三 特殊摄影 体层摄影 放大摄影 高千伏摄影 四 造影检查 支气管造影 血管造影 肺动脉 支气管动脉 纵隔充气造影 4 一 胸部摄影 胸部平片 Plainfilm 1 正位 frontalview 后前位 P Aposition 前后位 A Pposition 2 侧位 lateralview 3 斜位 obliqueview 4 前弓位 lordoticposition 5 侧卧水平方向后前位 5 后前位胸片 StandardPAchestx ray 6 前后位胸片 适用不能站立患者 7 前后位 卧位 不能站立 卧床 或需加滤线器的病人 小儿等 A Pposition 8 侧位 根据病灶部位而选择左或右侧位 lateralposition 9 前弓位 一般采用站立后倾 主要用于显示肺尖及与锁骨肋骨重叠的的区域 10 前弓位 11 侧卧水平方向后前位 观察胸内液体及气体在变换体位时的表现或确定含液空洞 空腔的大小 12 二 透视Chestfluoroscopy advantages 方法简单 经济 方便 省时 多方位 动态 效优disadvantages 病人接收射线多 图像欠清晰 无客观存留 13 三 体层摄影tomography 14 病灶体层 病灶平片 15 气管平片 气管体层 16 四 支气管造影bronchograpgy 是经气管直接引入造影剂以显示支气管病变的检查方法 效果好 但有痛苦 应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 造影剂 40 碘化油 50 60 硫酸钡胶浆 泛影葡胺胶浆 17 正常支气管造影 18 支气管动脉造影 19 二 胸部CT检查技术 一 普通扫描 CT平扫 二 增强扫描 CT增强扫描 三 高分辨扫描 HRCT 四 其他成像方法 三维重建 CT血管造影 CTA 仿真内窥镜 灌注扫描等 20 右上周围型肺癌 一 CT平扫 CT平描是不使用对比剂 扫描范围通常从肺尖至肺底对多数胸部病变 平扫能满足诊断要求平扫通常分别使用肺窗观察肺 纵隔窗观察纵隔及胸壁 21 二 CT增强扫描 CT增强扫描是经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后再进行的扫描 通常在平扫的基础上进行 主要用于鉴别病变为血管性或非血管性 明确病变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 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以帮助鉴别良恶性病变等 22 三 高分辨CT扫描 HRCT HRCT 普通CT 23 HRCT显示右肺上叶低分化鳞癌 24 四 多层螺旋CT MSCT 25 MSCT后处理技术 26 三 MRI检查方法 常规做T1WI横断面及冠状面成像和T2WI横断面成像 必要时可做T1WI矢状面成像 SET1WI TR为200 500mS TE为15 30mS FSET2WI TR为1500 2000ms TE为60 120ms 为减少心跳造成的伪影 可采用心电门控技术 为减少呼吸造成的伪影 可采用呼吸门控技术 27 28 主要用于胸腔积液诊断US导向下穿刺引流 四 US检查 29 第二节胸部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 X线正常表现二 CT正常表现三 MRI正常表现 30 一 正常胸部X线表现X rayofnormalchest 31 胸廓胸壁软组织 骨性胸廓气管 支气管肺肺野 肺门 肺纹理 肺叶纵隔膈 5 胸膜 32 一 胸廓 thorax 一 胸壁软组织 softtissues 1 胸锁乳突肌及锁骨上皮肤皱褶2 胸大肌3 乳房 乳头 33 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 34 胸大肌Pectoralismajormuscle 35 乳房breast 乳头nipple 36 右侧乳腺手术后 37 二 骨性胸廓 肋骨12对肩胛骨2块 左右各一块锁骨2块 其内端下缘因有菱状韧带附着 有时呈半月状凹陷胸骨1块 柄 体 剑突 胸骨柄可突出于肺野胸椎12块 38 肋骨 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 前段从外上向内下走行 形成肋弓 肋骨前后段不在同一高度 一般第六肋骨前端相当于第十后肋高度 肋骨及肋间隙常被作为定位标志 39 肋软骨钙化 肋软骨不能显影 25Y后第1肋软骨首先钙化 以后从下向上逐条钙化 钙化后显影呈不规则斑片状 40 肋骨先天性变异 肋骨先天性变异多见常见的是颈肋 叉状肋 肋骨联合 41 颈肋 可发生于一侧或两侧 表现为较直的小肋骨 从第7颈椎发出 42 叉状肋 43 叉状肋 44 右第7 8后肋肋骨联合 肋骨联合 45 肩胛骨 其内缘可与肺野外带重叠 勿误为胸膜增厚 46 47 锁骨 锁骨胸骨端下缘有半月形凹陷 为菱形韧带附着处形成的菱形窝 边缘不规则时 易误认为骨质破坏 48 胸骨 由胸骨柄 体 剑突构成 49 胸椎 50 骨性胸壁 MSCTVR图像清楚显示骨性胸廓 51 二 气管 支气管 气管 主支气管 叶支气管在高千伏胸片及体层摄影片上可以显示肺段以下支气管不能显示 只有在支气管走向与X线平行时呈小圆圈状 支气管造影时能清晰看见其形态和分支支气管分支与肺叶 肺段解剖一致 正常分级为15 23级 52 上叶1尖支2后支3前支中间支气管中叶4外支5内支下叶6背支7内基底支8前基底支9外基底支10后基底支 上叶上部1 2尖后支3前支下部4上舌支5下舌支下叶6背支7 8内前基底支9外基底支10后基底支 53 支气管造影显示气管支气管两侧主支气管逐级分出叶 段 亚段 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 54 气管在第5 6胸椎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气管分叉部下壁形成隆突 分叉角为60 85 55 CT最小密度投影显示气管支气管及肺 56 三 肺 1 肺野 lungfield 2 肺门 hilarshadow 3 肺纹理 lungmarkings 4 肺叶 肺段和肺小叶5 肺实质与肺间质 57 1 肺野 横向分为上 中 下三野 其中上野与中野的划分标准是在第二前肋下缘划一水平线 中野与下野的划分标准是在第四前肋下缘划一水平线 纵向等分为内 中 外三带 lungfield 58 锁骨下区subclavicularregion 后肋间隙post intercostalspace 前肋间隙anteriorintercostalspace 59 2 肺门 解剖学上的肺门由肺动脉 静脉 支气管 淋巴结 神经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构成 由于正常大小的淋巴结 神经及结缔组织不能形成影像肺门影主要由肺动脉 静脉以及支气管构成 60 肺门构成 61 动脉期 静脉期 肺动静脉造影 62 肺门 正位 右侧肺门 可分为上下两部 上部主要由右上肺静脉的下后静脉干构成 下部主要由右下肺动脉干构成 其夹角称肺门角 左侧肺门 上部由左肺动脉弓及上肺静脉的分支构成 下部由左下肺动脉干构成 位置 中肺野内带 左比右高1 2cm 63 肺门 侧位 侧位胸片 两侧肺门大部分重叠 右肺门稍靠前形似一尾巴拖长的 逗号 前缘为上肺静脉干 后上缘为左肺动脉弓 尾巴由两下肺动脉干构成 64 65 3 肺纹理lungmarkings 由肺血管 支气管和淋巴管等组成 自肺门区向肺野中 外带延伸构成由粗到细的枯枝状阴影 观察肺纹理时应注意其多少 粗细及分布等改变 66 4 肺叶 肺段pulmonarylobeandpulmonarysegment 67 肺叶的X线表现 肺叶由叶间裂分隔 右肺有斜裂与水平裂 将右肺分为上 中 下三叶 左肺只有斜裂 将左肺分为上 下两叶 68 侧位片上斜裂上起第4 5胸椎水平 向前下斜行达膈前部距前肋膈角2 3cm处 水平裂起自斜裂的中部 向前稍向下达前胸壁 水平裂上方为上叶 下方为中叶 斜裂之后下方为下叶 69 肺叶在后前位像上前后重迭 如右肺中叶与下叶完全重迭 中叶在前 下叶在后 右肺上叶与下叶的上部重迭 在确定病变的部位时应结合侧位片 根据叶间裂的位置 辨别病变位于哪个肺叶或段 70 肺叶的X线表现 71 右上叶 72 右中叶 73 右下叶 74 左上叶 75 左下叶 76 肺叶及肺段名称 上叶1尖支尖段2后支后段3前支前段中间支气管中叶4外支外侧段5内支内侧段下叶6背支背段7内基底支内基底8前基底支前基底9外基底支外基底10后基底支后基底 上叶上部1 2尖后支尖后段3前支前段下部4上舌支上舌段5下舌支下舌段下叶6背支背段7 8内前基底支内前基底段9外基底支外基底段10后基底支后基底段 右肺 左肺 段支气管 肺段 肺段 段支气管 77 每一肺段由许多肺小叶组成 肺小叶呈多边形 周围有纤维小叶间隔 小叶中央为小叶细支气管及小叶动脉 小叶间隔内有静脉和淋巴管 肺小叶是最小解剖单位 大小约10mm 25mm肺腺泡小叶支气管分出3 5支末梢细支气管 每支末梢细支气管所支配的范围称为腺泡 呼吸小叶 其直径约0 6cm 肺小叶 肺腺泡 78 肺小叶 肺泡 79 5 肺实质和肺间质 肺实质 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和结构 包括肺泡和肺泡壁肺间质 是支气管 血管周围 肺泡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 它是肺的支架组织网 80 四 纵隔 正位胸片上 位于两肺之间的高密度影 由心脏 大血管 气管 支气管 淋巴组织 胸腺 神经及脂肪等器官组成 除气管能分辨外 其它密度类似不易区别 81 纵隔分区 九分法 水平方向画二条线 第一条线是胸骨柄 体交界处至第4胸椎下缘连线 第二条线是肺门下缘 或第八胸椎下缘 连线 上中下分别是上中下纵隔 上下方向 气管 升主动脉及心脏前缘连线 之前为前纵隔 食管前缘线之后为后纵隔 两线之间为中纵隔 82 83 影响纵隔形态的因素 正常纵隔的宽度受体位和呼吸的影响婴幼儿胸腺可致一侧或双侧增宽 呈帆形纵隔内病变或肺 胸膜病变可使纵隔增宽或移位 84 五 膈X线解剖 胸腹腔分界3个裂孔膈肌运动是呼吸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85 1 分左右两叶 右侧较左侧高1 2cm 2 一般位于9 10后肋水平 相当于第六前肋水平 3 运动范围约1 2 5cm 深呼吸时可达3 6cm 4 呈圆顶状 与胸壁构成肋隔角 与心脏构成心隔角 后肋隔角 侧肋隔角较深 少量胸水首先聚集于此5 膈运动两侧对称 膈肌麻痹时可引起矛盾运动6 膈下结构 右侧肝 左侧胃泡 膈的X线解剖 86 膈局部发育较薄弱 可向上局限性隆起 称局限性膈膨升右侧多见 膈正常变异 局限性膈膨升 87 正常变异 波浪膈 波浪膈 膈面呈波浪状系肋骨前端附着点牵拉所致 多见于膈低位 肺气肿病人 88 六 胸膜脏层 包裹肺及叶间的胸膜 如水平裂 斜裂壁层 紧贴于胸壁 纵隔及膈的胸膜胸膜腔 脏 壁层胸膜之间的潜在间隙 89 胸膜 正常胸膜 当它的走行方向与X线平行时才能显示水平裂 可见于正 侧位胸片斜裂 侧位胸片上可见 从T4 5斜向前下方 终止于膈面距前肋膈角2 3cm处 90 叶间胸膜 91 二 正常胸部CT表现 92 一 窗技术 在CT图像上 胸壁 肺及纵隔有较大的密度差异 在同一幅图像上不可能同时清楚显示肺和纵隔在观察胸部CT时 至少需要两种不同的窗位 windowlevel WL 和窗宽 windowwidth WW 以便分别观察肺和纵隔 93 肺窗 适于观察肺实质和肺间质窗位 400 700HU 窗宽 1000 1500HU 肺窗 94 纵隔窗 适于观察纵隔及胸壁结构 窗位 30 60HU 窗宽 300 500HU 纵隔窗 95 1 纵隔2 肺门及支气管3 肺叶和肺段 二 正常CT表现 96 1 观察纵隔常用的6个CT层面 胸腔入口层面胸骨柄层面主动脉弓层面主动脉窗层面气管分叉层面左心房层面 97 正常纵隔CT表现 左上 胸腔入口层面右上 主动脉弓上层左下 主动脉弓层面 98 正常纵隔CT表现 左上 主动脉窗层面右上 气管分叉层面左下 右肺动脉层面 99 正常纵隔CT表现 左 左心房上部层面右 左心房下部层面 100 2 叶间裂与肺叶 叶间裂是识别肺叶的标志 常规CT图像上叶间裂处表现为无血管结构的透明带 当叶间裂走行方向与扫描平面垂直或接近垂直时 显示为细线状影 斜裂水平裂 101 正常叶间裂 b 102 3 正常气管 支气管CT表现 6个主要层面 气管层面气管分叉层面右上叶支气管层面中间支气管层面中叶支气管口层面肺静脉层面 103 正常气管 支气管CT表现 104 4 正常肺叶 肺段CT表现 105 主动脉弓上层面 106 主动脉弓层面 107 右肺动脉层面 108 左心房层面 109 心室层面 110 5 膈肌裂孔 1 主动脉裂孔 平T12 位于T12椎体前方 内通过主动脉降部及胸导管 2 腔静脉裂孔 平T8 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左前方 内通过下腔静脉 3 食管裂孔 平T10 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右前方 内通过食管 迷走神经 淋巴结管及胃左动脉食管支 111 主动脉裂孔 腔静脉裂孔 食管裂孔 112 思考题 1 胸部影像学检查方法 2 肺野 肋间隙的概念及划分标准 3 肺门构成 形态及位置 4 何谓肺窗与纵隔窗 5 横断面上纵隔6个CT基本层面 6 结合CT与平片进行肺叶及肺段的划分 113 第三节基本病变表现 114 肺部疾病在X线片上可表现为不同形态 大小 密度的异常征象 这些影像是肺部病变的大体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的反映 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不同疾病表现的一些具有共性的影像改变 115 一 肺部病变X rayandCTindiseasesofthelungs 支气管阻塞肺实变结节与肿块空洞与空腔肺间质病变钙化 116 一 支气管阻塞 支气管阻塞原因 腔内阻塞外在压迫阻塞程度不同分类 不完全阻塞 阻塞性肺气肿 obstructiveemphysema 完全阻塞 阻塞性肺不张 obstructiveatelectasis 117 肺气肿 emphysema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肺含气腔隙不可逆性过度充气 异常扩大 可伴有肺泡壁的破坏 Emphysemaisdefinedasanirreversibleincrease beyondthenormal inthesizeoftheairspacedistaltotheterminalbronchioles withdestructionoftheirwalls 118 1 肺气肿的X线表现 obstructiveemphysema 分类 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 119 1 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localobstructiveemphysema 见于支气管肿瘤 异物及慢性炎症性狭窄等 阻塞发生在较大支气管 可为叶 段肺气肿 120 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X线表现 直接征象 肺局部透光度增加间接征象 可无肋间隙增宽膈顶低平纵隔向健侧移位 121 支气管异物 阻塞性肺气肿 122 左肺中央型肺癌伴左上肺气肿 123 2 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diffuseobstructiveemphysema 弥漫性者可继发于多种慢性肺疾病 以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和尘肺时多见 其阻塞部位多在终末细支气管 124 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X线表现 直接征象双肺野透光度增加 肺纹理稀疏纤细 间接征象明显 胸廓前后径及横径加大 肋间隙增宽 肋骨走行水平 心影狭长呈垂位心型 膈顶低平 125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第11肋 第10肋 126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127 1 小叶中央型Centrilobularemphysema 2 全小叶型Panlobularemphsema 3 间隔旁型Paraseptalemphysema 2 肺气肿的CT表现 128 小叶中央型肺气肿Centrilobularemphysema 病变累及肺小叶中央部分 常分布在上叶 CT表现为肺内小圆形低密度区 无壁 周围是相对正常的肺实质 两者无明显分界 129 全小叶型肺气肿Panlobularemphysema 病变累及全部肺小叶 整个腺泡 下叶分布为主 CT表现为广泛分布的低密度区 肺纹理稀少 130 间隔旁型肺气肿Paraseptalemphysema 病变累及肺小叶远端 肺泡管和肺泡囊 多位于胸膜下或沿小叶间隔周围 CT表现为胸膜下小气囊和肺大泡 肺大泡好发于奇静脉食管隐窝 左心室旁及前联合线附近 131 间隔旁型肺气肿 132 二 阻塞性肺不张 obstructiveatelectasis 肺不张定义 系多种原因所致肺内气体减少和肺体积缩小的改变 原因 支气管完全阻塞肺外压迫肺内瘢痕组织收缩 133 机制 完全性支气管阻塞 管腔内气体于18 24小时吸收 阻塞性肺不张 134 根据阻塞的部位及范围不同可分为 1 一侧性肺不张 2 肺叶不张 3 肺段不张 4 小叶不张 135 1 一侧性肺不张unilateralatelectasis 直接征象 密度增高间接征象 肋间隙变窄纵隔向患侧移位横隔升高健侧代偿性气肿 左肺不张 137 2 肺叶不张lobaratelectasis 138 肺叶不张的X线表现 不同部位表现各有不同形态 其共同特点是 1 直接征象 肺叶密度均匀增高 2 间接征象 肺叶体积缩小叶间裂呈向心性移位纵隔及肺门向患处移位 邻近肺叶可出现代偿性肺气肿 139 右上肺不张 140 右肺中叶不张 141 左上肺不张 左下肺不张 右下肺不张 144 3 肺段不张 segmentalatelectasis 较少见 肺段体积缩小 密度增高 一般呈三角形阴影 基底向外 尖端指向肺门 145 Plateatelectasis 因膈升高压迫肺底形成盘状肺不张属亚段不张 表现为膈上的横行条状致密影 146 三 肺实变 pulmonaryconsolidation 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 细胞或组织所替代 147 病理改变 炎性渗出水肿液血液肉芽组织肿瘤组织 148 云絮状或斑片状阴影 呈灶性 肺段或肺叶分布 病变区与正常肺组织间无截然界限 边缘模糊 呈逐渐移行状态 X线表现 1 confluentdensity 149 150 X线表现 2 如实变占据整个肺叶 则形成边缘锐利以叶间胸膜为界的全叶性实变 151 Lobarpneumoniaofrightposteriorsegment 152 毛玻璃样阴影 groundglassopacity 153 支气管气像 airbronchogram 154 胸部外伤 155 阶段小结 156 四 结节与肿块 noduleormass 1 粟粒状结节影 直径在4mm以下 2 腺泡结节影 直径4 10mm 结节 直径11 30mm 肿块 直径大于30mm 157 1 腺泡结节影 acinusnodule 腺泡 终末支气管以远的肺结构称为一个腺泡 大小约4 7mm 3 5个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 158 正常胸片上不能显示肺小叶及腺泡的轮廓 当腺泡范围内发生实变时 在胸片上表现为类圆形结节状致密影称为腺泡结节样病变 其病理基础是慢性炎症在肺内形成肉芽组织 常见原因 慢性肺结核 各种慢性肺炎 肺外伤出血机化及造影剂引起的组织反应 159 X线表现 斑点状或结节状密度较高的病灶 直径多在1cm以下 即相当于腺泡范围 边缘较清晰 没有明显的融合趋势 甚至多数病灶聚集在一起时 各个病灶的界限也较清楚 160 双上肺结核 腺泡结节影 161 左上肺结核 腺泡结节影 162 2 粟粒状结节影 miliarynodule 定义 指4mm以下的小点状结节影 多呈弥散性分布 多为间质病变引起 常见原因 粟粒型肺结核 癌性淋巴管炎 结节病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 急性细支气管炎及组织细胞增生症X 163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粟粒状结节具有大小 分布 密度 三均匀 的特点 如粟粒状影短期内增大 增多 则多系癌瘤所致 癌性淋巴管炎所形成的粟粒影可分布不均匀 多在肺纹理增粗的基础上 沿肺纹理分布 且常伴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 164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165 肺泡细胞癌 166 3 肿块阴影 mass 肿块为圆形或类圆形以及分叶状致密阴影 肿块的数目 形态 边缘 密度 与肺门及胸膜的关系 有无空洞及钙化 对肿块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大的结节与肿块除了其大小不同外 其它表现相同 167 常见原因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转移肿瘤 多发 错构瘤 结核球 炎性假瘤 168 X线表现 良性肿瘤多有包膜 呈边缘锐利光滑的球形肿块 生长慢 一般不发生坏死 错构瘤可有 爆玉米花 样钙化 结核球常为圆形 其内可有点状钙化 周围常有卫星灶 恶性肿瘤多无包膜 呈浸润性生长 故边缘多不锐利 并可有短细毛刺伸出 可表现为脐样切迹 胸膜凹陷征 厚壁空洞 肺转移性肿瘤常表现为多发 大小不等的球形病变 169 右下肺结核球 170 周围型肺癌 171 肺转移性肿瘤 172 五 空洞与空腔 173 1 空洞 cavity 病理 肺内组织坏死 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 形成的含气残腔 X线表现 大小 形状不同 有完整洞壁的透明区 根据洞壁的厚度 可分为两种类型 厚壁空洞和薄壁空洞 174 1 厚壁空洞 洞壁3mm以上 X线上为不规则的透明影 周围有密度高的实变区 内壁可以光滑或凹凸不平 多为新形成的空洞 常见于肺脓肿 肺结核 肺癌 175 左上肺癌 176 虫蚀样空洞 属厚壁空洞的一种 X线表现为实变的肺野内多发小的透明区 多发 轮廓不规则 如虫蚀状 常见于干酪性肺炎 177 2 薄壁空洞 洞壁3mm以内 由薄层纤维及肉芽组织形成 X线表现为边界清 内壁光滑圆形透明区 一般无液平 周围很少有实变 常见于肺结核 178 2 空腔 aircontainingspace 空腔是肺内腔隙的病理性扩大所形成的含气囊腔 如肺大泡 含气的肺囊肿 肺气囊及囊状支气管扩张 注意与空洞含义的区别 179 X线表现 肺内透光影 腔壁薄 无液平 无实变等 180 右上肺囊肿 181 六 肺间质病变 网状 线状及条索状影 病理 发生在肺间质的病变 主要分布于支气管 血管的周围 小叶间隔及肺泡间隔 182 1 局限性肺间质病变 密度高 僵直 与肺纹相比走行不自然 常见于结核 慢性炎症等 183 2 弥漫性肺间质病变 双肺广泛分布 网状或蜂窝状阴影 是肺间质广泛纤维化的表现 常见于矽肺 慢性间质性肺炎 组织细胞增生症X 或其它结缔组织病 184 结缔组织疾病 185 3 间隔线 小叶间隔内有液体或组织增生 可表现为不同部位的间隔线 多见于肺静脉高压 肺间质水肿 常见有 间隔 Kerley A B C线 其中B线最常见 186 七 钙化 calcification 是退变或坏死组织愈合的一种表现 组织退变或坏死后 分解出脂肪酸 钙离子以磷酸钙或碳酸钙的形式沉积下来 多见于肺或淋巴结干酪样结核灶的愈合 某些肿瘤组织内或囊肿壁也可钙化 如肺错构瘤 肺包虫病等 尘肺 肺胞浆菌病及骨肉瘤肺内转移也可发生钙化 187 X线表现 密度高 边缘锐利的斑点状 结节状阴影 可局限或弥漫分布 188 二 胸膜病变 胸腔积液气胸及液气胸胸膜增厚 粘连和钙化胸膜肿块 189 一 胸腔积液 pleuraleffusion 游离性胸腔积液 freepleuraleffusion 局限性胸腔积液 localpleuraleffusion 包裹性积液 encapsulatedeffusion 叶间积液 interlobareffusion 肺底积液 infrapulmonaryeffusion 190 原因 结核性胸膜炎 化脓性胸膜炎 外伤 肿瘤 心肾疾病 淋巴回流受阻等 X线检查能明确有无积液 但不能判定积液的性质 191 1 游离性胸腔积液 freepleuraleffusion 192 少量胸腔积液 250ml以下时 液体首先聚集于后肋膈角 站立位后前位检查难以发现 250ml以上时 患侧肋膈角浅平 积液上界可达第四前肋下缘水平 透视下液体可随呼吸及体位的改变而移动 193 中量胸腔积液 积液上界可达第二前肋以下 由于液体的重力作用而积聚于胸腔下部的四周 表现为下肺野均匀致密 膈影不清 液体上缘呈外高内低的斜形弧线 194 大量胸腔积液 积液上界达第二前肋以上 患侧肺野均匀致密 有时仅肺尖部透明 纵隔常向健侧移位 肋间隙增宽 注意同一侧肺实变和一侧肺不张的鉴别 间接征象 195 一侧大量积液 一侧肺实变 一侧肺不张注意三者鉴别 看间接征象 196 2 局限性胸腔积液 localpleuraleffusion 包裹性积液叶间积液肺底积液 197 1 包裹性积液 encapsulatedeffusion 胸腔积液的同时发生胸膜粘连 将液体局限于胸腔的某一部位时为 包裹性积液 多见于侧后胸壁 198 包裹性积液 切线位上表现自胸壁突向肺野突出的半圆形或梭形致密影 密度均匀 边缘光滑锐利 其上下缘与胸壁的夹角常为钝角 影像学表现归纳为三清三不清 即 一缘清 一缘不清 一个位置清 另一位置不清 正侧位不清 切线位清 199 右侧胸腔包裹积液 200 2 叶间积液 interlobareffusion 液体局限于叶间裂 水平裂及斜裂 可单独发生或与游离性胸腔积液并存 X线表现 叶间裂部位的梭形致密影 梭形影的两尖端与叶间裂相连 液量多时可呈球形 201 右侧水平裂积液 202 3 肺底积液infrapulmonaryeffusion 积液聚积在肺底与膈之间 多为单侧 以右侧多见 X线上表现为下肺野密度增高 与膈影相连续 上缘呈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