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学案莲山课件 k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导语: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预习:完成赢在课堂咬文嚼字板块背景资料:详见赢在课堂和参考书知识链接:2 / 8中国航天大事记1、1956 年 10 月 8 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2、1958 年 4 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3、1964 年 7 月 19 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4、1968 年 4 月 1 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入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5、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国从此迈入了探索太空的时代。6、1975 年 11 月 26 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卫星在轨运行 3 天后,按预定计划顺利回收,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从 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利用返回式卫星遥感所获得的遥感信息,在国土普查、资源勘测、地形绘制、灾害预报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7、1984 年 4 月 8 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标志中国航天已掌握了使用氢氧发动机以及在失重条件下两次点火的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研制和发射同步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3 / 88、1985 年 10 月 25 日,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担国际搭载和卫星发射业务,从此中国航天步入国际市场。自 1990 年 4 月 7 日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之后,至2000 年,中国共将 26 颗外国卫星成功发射升空。9、1988 年 9 月 7 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是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在气象观测,海洋捕捞,农业估产,中长期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0、1997 年 5 月 12 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中国大容量通信卫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11、1997 年 8 月 20 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菲律宾马部海通信卫星。长征三号乙采用大推力氢氧发动机,使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 5 吨,增强了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2、1992 年 8 月 14 日,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澳大利亚“澳赛特 BI”通信卫星。长二捆运载火箭在大推力发动机、大型卫星整流罩、火箭捆绑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中国航天已具备发射各种大载荷商用卫星的能力。13、1999 年 10 月 14 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由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其综合性能达到4 / 8国际先进水平,它也开创发展了中国在航天高科技领域成功合作的典范。14、1999 年 11 月 20 日,新型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11 月 21 日飞船顺利回收,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历史性的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15、2001 年 1 月 10 日, “神州”二号飞船发射成功。16、2002 年 3 月 25 日, “神州”三号飞船发射成功。17、2002 年 12 月 30 日, “神州”四号飞船发射成功。18、XX 年 10 月 15 日,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9、XX 年 10 月 12 日, “神州”六号飞船发射成功,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20、XX 年 9 月 25 日, “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整体感知:找出文章的导语、主题和结尾,并简要说说各部分的作用。本文的导语部分是 1、2、3 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 XX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5 / 84-26 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27-30 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总结: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问题研究6 / 81、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2、在主题部分中作者回顾了哪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一是 1958 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 1960 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 1970 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 1992 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3、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7 / 8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4、作者为什么要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青少年性侵课件
- 高三物理光学试卷及答案
- 互联网融资租赁平台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机构证券投资AI应用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低碳生活指导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供销蔬菜合同范例
- 企业投资建厂合同样本
- 二手经营合同样本
- 亲戚合作建房合同样本
- unitprice外贸合同标准文本
- 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2 清贫 课件教学课件
- 【复习资料】01180电视采访(复习提分要点)
- 2023年国家工信部信息中心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
- GB/T 19670-2023机械安全防止意外启动
- 财产保险实务-教案项目1、2走进财产保险、企业财产保险
- 外科学教学课件: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 2022年广东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
-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课件
- IATF16949-过程审核检查表-(含审核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