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会计学》PPT课件.ppt_第1页
《会计基础会计学》PPT课件.ppt_第2页
《会计基础会计学》PPT课件.ppt_第3页
《会计基础会计学》PPT课件.ppt_第4页
《会计基础会计学》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复式记账法 一 复式记账原理二 借贷记账法简介三 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四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举例 第一节复式记账原理 一 记账方法的概念和种类1 记账方法 根据一定的原理 记账符号 记账规则 采用一定的计量单位 利用文字和数字记录经济业务活动的一种专门方法称为记账方法 2 分类 A单式记账法B复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 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 反映经济业务的一个方面 一般只反映现金的收付及人欠 欠人事项 而不反映实物收付业务以及现金收付及债权 债务的对象 是一种简单而又不完整的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引起的资金运动 都要用相等的金额 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例 在单式记账法下还款 记应付账款减少 银行存款减少购料 银行存款减少 不记材料增加领料 不登记 在复式记账法下 还款 记应付账款减少 银行存款减少购料 记银行存款减少 材料增加领料 记生产成本增加 材料减少 单式记账法特点 1 记账手续简单 2 账户设置不完整 不能全面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 3 账户之间互不联系 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复式记账法特点 1 账户设置完整 全面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 2 账户之间互相联系 可试算平衡 检查账户记录 3 种类较多 第二节借贷记账法简介理论依据 A会计等式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B经济业务发生不改变会计等式 是根据复式记账原理 以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 以 借 和 贷 为记账符号 按 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 的记账规则在帐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例题 1外商向企业投入资本金100000元 存入银行2购入材料50000元 货款未付 3用银行存款购买机器一台 价值12000元 4向银行借入20000元 直接偿还购货欠款 5经有关方面批准 将盈余公积10000元转增资本 银行存款增加100000元实收资本增加100000元银行存款 100000实收资本 100000 原材料增加50000元应付账款增加50000元 银行存款减少12000元固定资产增加12000元 短期借款增加20000元应付账款减少20000元 盈余公积减少10000元实收资本增加10000元 6按规定宣布给投资者分配利润12000元 7甲公司将本企业未付的货款20000元转为对本企业的投资 8企业将盈余公积15000元捐赠给希望工程 款项已通过银行付出 9以银行存款归还前欠材料款的一部分30000元 应付利润增加12000元未分配利润减少12000元 应付账款减少20000元实收资本增加20000元 盈余公积减少15000元银行存款减少15000元 银行存款减少30000元应付账款减少30000元 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会在会计等式中导致双重影响 如果我们将会计等式左边要素 资产 的增加记借方 减少记贷方 将会计等式右边要素 负债 所有者权益 的增加记贷方 减少记借方 形成 借资产 费用类贷借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类贷 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的进行登记 一个记借方 一个记贷方 或一个记借方 几个记贷方 或几个记借方 一个记贷方 登记的金额相同 这样 就形成了 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 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因为每一笔业务都 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 所以一定时期内全部账户借贷双方合计必然相等 即 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期末则有 期末借方余额合计 期末贷方余额合计结转下期又有 期初借方余额合计 期初贷方余额合计故可以利用这些公式进行试算平衡 应用举例 1 会计分录 是指对每项经济业务 会计事项 指出应登记的账户和记账方向与金额的一种记录 例题 1外商向企业投入资本金100000元 存入银行 银行存款增加100000元实收资本增加100000元 借 银行存款100000贷 实收资本100000 外商投入资本金 借资产类贷借负债 所有者权益类贷 2购入材料50000元 货款未付原材料增加50000元应付账款增加50000元3用银行存款购买机器一台 价值12000元 借 原材料50000贷 应付账款50000 借 固定资产12000贷 银行存款12000 购入材料 款未付 购买固定资产 银行存款减少12000元固定资产增加12000元 借资产类贷借负债 所有者权益类贷 4向银行借入20000元 直接偿还购货欠款5经有关方面批准 将盈余公积10000元转增资本 短期借款增加20000元应付账款减少20000元 盈余公积减少10000元实收资本增加10000元 借 应付账款20000贷 短期借款20000 借 盈余公积10000贷 实收资本10000 借入短期借款偿还前欠货款 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借资产类贷借负债 所有者权益类贷 6按规定宣布给投资者分配利润12000元7甲公司将本企业未付的货款20000元转为对本企业的投资 应付利润增加12000元未分配利润减少12000元 应付账款减少20000元实收资本增加20000元 借 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12000贷 应付利润12000 借 应付账款20000贷 实收资本20000 宣布分配利润 甲公司将本企业所欠货款转为对本企业的投资 借资产类贷借负债 所有者权益类贷 8企业将盈余公积15000元捐赠给希望工程 款项已通过银行付出9以银行存款归还前欠材料款的一部分30000元 盈余公积减少15000元银行存款减少15000元 银行存款减少30000元应付账款减少30000元 借 盈余公积15000贷 银行存款15000 借 应付账款30000贷 银行存款30000 用盈余公积进行捐赠 归还前欠材料款 借资产类贷借负债 所有者权益类贷 10 企业购入材料25000元 其中20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 其余货款未付 借 原材料25000贷 银行存款20000应付账款5000 借 原材料20000贷 银行存款20000 借 原材料5000贷 应付账款5000 购入材料 支付20000元 余款暂欠 用银行存款购入材料 购入材料尚未付款 11企业以银行存款33000元归还银行短期借款30000元 并支付借款利息3000元 借 短期借款30000财务费用3000贷 银行存款33000 借 短期借款30000贷 银行存款30000 借 财务费用3000贷 银行存款3000 用银行存款归还银行短期借款并支付利息 归还银行短期借款本金 支付短期借款利息 2 过账 各项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以后 即应记入有关账户 这个记账步骤通常称为 过账 过账以后 一般要在月终进行结账 即结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 我们现在将前面的11个例进行过账 期初余额见下表 原材料银行存款实收资本 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盈余公积 应付利润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固定资产 初余93000初余36840初余400000 初余100000初余45410初余113370 初余0初余14010初余570000 100000 100000 50000 50000 12000 12000 20000 20000 10000 10000 12000 12000 20000 20000 15000 15000 30000 30000 25000 20000 5000 30000 33000 本发75000本发0末余168000 本发100000本发110000末余26840 本发0本发130000末余530000 本发30000本发20000末余90000 本发70000本发55000末余30410 本发25000本发0末余88370 本发0本发12000末余12000 本发12000本发0末余2010 本发12000本发0末余582000 财务费用应收账款累计折旧 现金库存商品应付福利费 初余0初余14250初余130000 初余700初余100000初余12000 3000 本发3000本发0末余3000 本发0本发0末余14250 本发0本发0末余130000 本发0本发0末余700 本发0本发0末余100000 本发0本发0末余12000 3 试算平衡 注意 试算平衡表中各有关数字平衡 只能说明各分类账的记账 过账工作基本正确 但漏过 重过会计分录 错过会计分录所确定的应借 应贷账户 即 串户 过账错误但数额刚好相互抵消 漏编会计分录等 并不影响试算平衡表平衡 试算平衡公式 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期末借方余额合计 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期初借方余额合计 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总分类账试算平衡表 年 月30日单位 元 100000 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