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4.1物质的构成精编精练B卷.doc_第1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4.1物质的构成精编精练B卷.doc_第2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4.1物质的构成精编精练B卷.doc_第3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4.1物质的构成精编精练B卷.doc_第4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4.1物质的构成精编精练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4.1 物质的构成 精编精练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题 (共11题;共33分)1. (2分)“”示意图可表示的分子是( )A . HeB . Cl2C . COD . CH42. (2分)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B . 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C . 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 . 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3. (2分)湖州长岛公园有丰富的负氧离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一个O离子与一个O2分子比较,不相同的是( ) A . 质子数B . 电子数C . 含氧原子个数D . 相对原子质量之和4. (2分)如图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 ) A . 二氧化氮向上方扩散,空气不会向下方扩散B . 空气向下方扩散,二氧化氮不会向上方扩散C . 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D . 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就不会向上或向下运动了5. (2分)关于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B . 该实验证明黄豆分子之间存在空隙C . 该实验说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体积在大小上是不一样的D . 该实验是用来模拟两种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混合后体积小于各体积之和6. (2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初春,湖面的冰块变小是熔化现象,这一过程要放热B . 盛夏,闻到花香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 . 深秋,用热水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D . 严冬,暖气片采用“水循环”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7. (2分)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是因为CuSO4遇H2O转化为CuSO45H2OB . 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C . 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混合过程中分子变小了D . 不同种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与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不同有关8. (5分)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中: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有_; (3)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_; (4)带正电的微粒有_; (5)带负电的微粒有_; (6)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 (7)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_。 9. (1分)如图所示,由左、右两个相同容器连成的装置中,先将阀门K关闭,向左边注入50毫升较咸的食盐水,向右边注入50毫升较淡的食盐水,然后打开阀门K。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左边的食盐水变_(填“咸”或“淡”),右边的食盐水变_(填“咸”或“淡”),这是因为_。同时还会发现左、右两边容器中的液面略有_,这是因为_。 10. (10分)小明往一端封闭的细径玻璃管内先后注入等体积的清水和酒精,标注此时液面的位置。再用手指封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颠倒几次,使两者充分混合,请描述出现的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11. (3分)有下列现象:相同质量的水蒸气体积比冰体积大;一氧化碳可以用作燃料,而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漫步在花园里可以闻到花香;1个氢气分子质量为3.341027千克。请把上述现象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_; (2)微粒之间有空隙_; (3)微粒的质量很小_; (4)不同种物质的微粒性质不同_。 二、 提升题 (共6题;共13分)12. (2分)下列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 . 扫地时可以看到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 . 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比冷水快,说明温度越高,液体扩散越快C . 铅笔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有斥力D . 黄豆与芝麻混合,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13. (2分)下列对课本中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电解水实验能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B .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能说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 . 黄豆与芝麻混合的实验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D . 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14. (2分)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 .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 . 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改变C . 空气液化分子间间隔改变D . 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15. (3分)“退热贴”属于物理降温用品,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发热退烧、消夏及高温作业等情况,使用时将“退热贴”敷在额头,退热贴中的水分通过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收体表热量,可以起到降温作用,退热贴在使用过程中还会散发出一股清新的薄荷香味,这是_现象。 16. (2分)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 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较高压强越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小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A . B . C . D . 17. (2分)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中的实验,其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 ) A . 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B . 喷香水的实验 C . 铅柱粘合实验 D . 液体扩散实验 三、 拓展题 (共1题;共2分)18. (2分)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B . 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C . 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D . 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11题;共33分)1-1、2-1、3-1、4-1、5-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