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次月考试卷A卷.doc_第1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次月考试卷A卷.doc_第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次月考试卷A卷.doc_第3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次月考试卷A卷.doc_第4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次月考试卷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次月考试卷A卷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15分)1. (1分)金属钠的相关信息如下:银白色的金属;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开;常温下,钠与氧气、硫、水等均能快速反应;钠在高温高压时甚至可以和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氢化钠(NaH)。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描述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B . 描述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有C .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2= 2NaHD . 金属钠存放于煤油中的原因之一是钠比煤油密度大2. (1分)类推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封景秀同学给出了以下4个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 .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 .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C .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D . 醇类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甲醇是醇类的一种,所以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3. (1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如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生成了单质B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 .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D . 参加反应的“ ” 与“ ” 的分子个数比为2:34. (1分)下列关于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 .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C . 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都变红D . 稀硫酸能够与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5. (1分)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 . 氢氧化钠B . 浓盐酸C . 浓硫酸D . 氯化钠6. (1分)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A . 氧化铁、铁锈、Fe3O4B . 氢氧化钠、烧碱、Na2CO3C . 氢氧化钙、消石灰、CaCO3 D . 氧化钙、生石灰、CaO7. (1分)推理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就是酸B . 酸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C . 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D .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释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8. (1分)人体内一些体液的正常pH值范围如下表,据此表判断正确的是( ) 体液尿液胃液血浆胰液pH4.78.40.91.57.357.457.58.0A . 人体的尿液一定呈碱性B . 人体的胃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C . 人体的胰液一定呈碱性D . pH试纸能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值9. (1分)为研究土壤的酸碱性,某学生做了如下实验:将一定体积的蒸馏水加入一定质量的土壤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并留取滤液,测滤液的pH后向滤液中滴加氨水,每加入2 毫升氨水就搅拌均匀并测量溶液的pH,所得实验记录如下,则所加入氨水的pH为( ) 加入氨水体积/毫升0246810121416溶液的pH444468101010A . 9B . 10C . 11D . 1210. (1分)下列实验中,实验试剂及用具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试剂及用具 使用目的 A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酒精 溶解叶中叶绿素 B 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湿棉絮 保持小鱼正常体温 C 观察种子的结构 放大镜 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D 究馒头在 B 口腔中的变化 碘液 验证淀粉是否存在 A . AB . BC . CD . D11. (1分)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金属锑(Sb)较早的国家之一,目前锑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冶炼金属锑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Sb2O3+3C 4Sb+3CO2。该反应的类型为( ) A . 分解反应B . 化合反应C . 复分解反应D . 置换反应12. (1分)在试管中放入一根镁条(已去除氧化膜),往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浸没镁条,观察到如下现象: 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有单质银镁条表面有明显的气泡现象,经检验发现气泡中有氢气;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 . 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B . 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C . 镁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只发生2AgNO3+Mg=Mg(NO3)2+2AgD . 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13. (1分)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物质是( ) A . NaNO3、Na2CO3、KClB . HCl、NaOH、NH4ClC . FeCl3、H2SO4、HClD . BaCl2、K2CO3、KNO314. (1分)欲除去不纯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 ) 选项待提纯物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ANa2CO3(Na2SO4)氯化钡溶解、过滤、洗涤BCaO(CaCO3)盐酸蒸发、结晶CMnO2(KCl)水溶解、过滤、蒸发DCu(Fe)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A . AB . BC . CD . D15. (1分)如图为甲和乙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B .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 .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D .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二、 简答题 (共7题;共11分)16. (3分)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_,是_色片状_,_溶于水,且溶解时_,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俗称_、_、_。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_(故可用做_),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个过程叫_,属于_变化:同时还会吸收空气中的_而变质,因此需密封保存若不慎将碱液粘在皮肤上,应先用 _冲洗,再涂上_溶液,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学原料,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 17. (2分)垃级分类回收是保护环境、防止资源浪费的一项重要举措。镇海区街头垃圾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写出1种即可)。 (2)塑料矿泉水瓶应放入_(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筒中。 (3)使用铝合金做内筒的优点是_(写出1点即可)。 18. (1分)在初中科学中,学习过的物质有:O2 Ca(OH)2 NaCl HCl 木炭 不锈钢 酒精 顺丁橡胶(合成橡胶的一种),选择其中物质序号填空: (1)属于合金的是_; (2)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 (3)作为新能源开发的燃油替代产品是_; (4)两物质的溶液混合,可发生中和反应的是_。 19. (1分)大多数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为测定某农田土壤的酸碱度,同学们取来适量土样,请完成其pH的测定: (1)把适量土样放入烧杯,并_。 (2)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土壤浸出液滴在_上,显色后将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测得土壤的酸碱度。 20. (2分)在通常状态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 (1)如图甲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试液湿润过的棉花,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实验时,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说明氨气分子在运动 (2)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3O2=点燃=2N2+6H2O,把图乙中第三个方框补充完整 21. (1分)如图“五连环”中的每一环表示一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请回答: (1)选择氧气、铁、二氧化碳、氧化钙、稀硫酸、烧碱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钙中的5种物质(所选物质至少包括“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四种类型),将其化学式分别填入对应的环内。 (2)“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 22. (1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Mg(OH)2、CaCO3、FeCl3、BaCl2、Na2SO4、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白色沉淀可能是_,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_。 (2)向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 (3)将实验(2)中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实验(1)中得到的滤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此现象推断,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_。 三、 科学探究题 (共3题;共7分)23. (3分)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研究。 (1)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 在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到上述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观察到_现象时,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且恰好完全反应。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到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pH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1、图2所示。由图1、图2可知,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已发生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_,溶液pH明显下降直至小于_。(2)对于某些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只要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观察到_现象,就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24. (3分)同学们用 Na2CO3 溶液和浓盐酸来研究简易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时,对反应后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大家判断废液中溶质一定有 NaCl(NaCl 溶液呈中性),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确定废液中另一成分是 Na2CO3 还是盐酸。 (1)小明同学向废液中逐滴加入经硝酸酸化的 AgNO3 溶液来确定废液中另一成分是 Na2CO3 还是盐酸,小芳认为此方法不可行,原因是_。(2)小芳用实验测出废液的 pH 大于 7,确定废液中一定含有_。 (3)欲从废液中得到纯净的 NaCl,请完成下表实验方案设计。 方案加入试剂分离方法方案评价1适量 Ca(OH)2 溶液过滤、蒸发、结晶不可行,理由是_2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可行25. (1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铁生锈的实验探究活动。 (1)【探究一】铁生锈的条件 该兴趣小组将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观察A装置中出现了明显的锈迹。他们的结论: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_等发生了化学反应。甲同学提出了疑问: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没有参与铁的生锈过程吗?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必须设计对照实验,应该将A装置_,观察并记录现象即可证明。(2)【探究二】影响铁生锈速率快慢的因素 乙同学说:妈妈常说菜刀沾有盐水生锈更快。这种说法对吗?同学广泛查阅资料。资料一:导电性强的溶液都可加速铁的生锈。资料二:海上航行的轮船在与海水接触的部分镶嵌一锌块,能有效降低钢材被腐蚀的速率。一些铁制品表面覆盖了某些涂层。不同的涂层被破坏后,铁生锈的速率不同。你认为下列_涂层破坏后,铁生锈的速率较快。a、镀锌铁 b、镀锡铁一些建筑的大门刷上了一层银白色的金属,你认为该金属可能是_。a、银粉 b、铜粉 c、镁粉四、 分析计算题 (共6题;共18分)26. (1分)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胃酸太多导致胃不舒服时,可以考虑服用抗酸药物来中和胃酸。某抗酸药物的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镁,为测定氢氧化镁的含量,小科同学取一片该药物(规格为lg)加入到装有79g蒸馏水的烧杯中,再加入20g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药物中其他成分可溶于水,但不与盐酸反应,且不含有镁元素)。 (1)根据所学的知识,下列哪些物质也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填字母编号,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 . 碳酸钠B . 碳酸钡C . 氢氧化钠D . 氢氧化铝(2)计算1g该药物中含氢氧化镁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27. (4分)低钠盐适合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的患者服用,苹果酸钠盐(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请回答: (1)苹果酸钠盐的相对分子质量:_。 (2)苹果酸钠盐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 (3)若某病人每天食用5.85g苹果酸钠盐,比食用相同质量的食盐(NaCl)少摄入钠元素多少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8. (3分)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阅读包装说明,回答下列问题。 (1)硝酸铵属于_肥(填“氮”、“钾”或“复合肥”),“含氮量”中的“氮”是指氮_(填“元素”、“单质”) (2)把烧杯放在事先已洒上少量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烧杯内加入一定量硝酸铵和氢氧化钡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后静置片刻,提起烧杯,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粘在一起,玻璃片上的水结成了冰(如图)。由实验可知,氢氧化钡晶体与硝酸铵晶体反应时_热量。实验过程中,小明闻到了一股刺激性气味,说:“怎么像厕所里的气味?”这是因为反应生成了_。 29. (3分)为测定CuCl2和Fe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取100g混合溶液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79.375gAgCl固体;另取原混合溶液各100g与含有杂质的废铁屑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共做了五组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组别一二三四五混合溶液质量/g100100100100100铁屑质量/g69121518析出铜的质量/g3.24.86.488请分析计算:(1)第_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2)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0. (3分)科学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其中一种途径是利用NaOH 溶液来“捕捉”CO2 , 并将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