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药物施护常用中药_第1页
第六章 药物施护常用中药_第2页
第六章 药物施护常用中药_第3页
第六章 药物施护常用中药_第4页
第六章 药物施护常用中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药物施护,四、常用中药,一、解表药,凡具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辛温解表药解表药中性味多为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能够发散肌表风寒邪气, 治疗风寒表证的药物。辛凉解表药解表药中性味多为辛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能够发散风热邪气, 而发汗解表作用较缓和,能够治疗风热表证的药物。,解表药辛温解表药,适应证:风寒表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口不渴、苔薄白,脉浮。常用药:麻黄、桂枝、生姜、细辛,麻黄,麻黄,【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 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应 用】 1、风寒感冒: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脉浮紧。 2、咳嗽气喘:咳嗽气喘,痰清稀(寒咳); 高热喘急(热咳)。 3、风水水肿:发热恶寒,肢体水肿,小便不利。【用法用量】煎服,310g。发汗解表生用; 止咳平喘多炙用。,生姜,生姜,【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胃经。【功 效】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应 用】 1、风寒感冒。轻证(单煎加红糖或葱白)。 2、胃寒呕吐。呕家圣药 3、风寒咳嗽。配半夏。 4、解毒:生姜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毒【用法用量】煎服,310g,捣汁服用,葱白,葱白,【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经。【功 效】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应 用】 1、风寒感冒:轻证。 2、阴盛格阳:常与附子、干姜同用,以通阳回厥。单用捣烂,外敷脐部,再施温熨,治阴寒腹痛及寒凝气阻,膀胱气化不行的小便不通。 3、散结通络下乳,可治乳汁郁滞不下,乳房胀痛;治疮痈肿毒,兼有解毒散结之功。【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解表药辛凉解表药,适应证: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苔薄黄、脉浮数。常用药:菊花、桑叶、薄荷、牛蒡子、柴胡、蝉蜕,菊花,菊花,【性味归经】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 效】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应 用】 1、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夏桑菊) 2、目赤肿痛,目暗昏花。 3、眩晕惊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4、疔疮肿毒。配合金银花。【用法用量】煎服1015g,蝉蜕,菊花,【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经。【功 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 退翳,息风止痉。【应 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目赤翳障。 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此外,本品还常用以治疗小儿夜啼不安。【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二、清热药,定 义:凡以清解里热微主要作用的药物。适应证:高热烦渴,湿热泄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分 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清热药清热泻火药,适应证:高热、口渴、烦躁、汗出、甚至神昏谵语,脉洪大。常用药:夏枯草、石膏、知母、竹叶、栀子、决明子、,夏枯草,夏枯草,【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肝、胆经。【功 效】 清肝火,散郁结【应 用】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高血压) 2、瘰疠瘿瘤。(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用法用量】煎服,1015g,,清热药清热燥湿药,适应证:湿热证和火热证。身热不扬,胸膈痞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或见泄泻、痢疾、痔疮;或见口苦咽干,带下色黄;或见湿疹、湿疮等。常见药: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黄连,黄连,【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应用】 1、胃肠湿热,泄痢呕吐。长于清中焦湿火郁结,脘腹痞满,恶心呕吐,湿热泄痢。 2、热盛火炽、高热烦躁。善清心经实火。,黄连,【应用】 3、用具疔毒,皮肤湿疮,耳目肿痛。(黄连解毒汤) 4、胃火牙痛。【用法用量】煎服,510g,研末吞服11.5g。外用适量。【注意】本品大苦大寒,久服易伤脾胃。,清热药清热解毒药,适应证:热毒、火毒所致的痈肿疔疮、丹毒、发斑、痄腮、咽喉肿痛、热毒下痢、虫蛇咬伤、癌肿、水火烫伤等。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穿心莲、鱼腥草、马齿苋、半边莲、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金银花,金银花,金银花,【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心、胃经。【功 效】 清热解毒 疏风散寒【应 用】 1、痈肿疔疮。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的要药,可外用内服。(痱子)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3、热毒血痢。(热毒导致大便浓血)【用法用量】煎服,1015g【注 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连翘,连翘,【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功 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应 用】 1、痈肿疮毒,瘰疬痰核。本品苦寒,主入心经,既能清心火,解疮毒,又能消散痈肿结聚,故有“疮家圣药”之称。2、风热外感,温病初起。3、热淋涩痛。【用法用量】煎服,615g。【注 意】脾胃虚寒及气虚脓清者不宜用。,清热药清热凉血药,适应证:热入营血证,血热出血证,疮疡肿毒;热病后期,余热未尽;瘀阻闭经,痛经,跌打损伤。常用药:水牛角,生地黄,玄参,丹皮,赤芍。,水牛角,水牛角,【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经。【功 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应 用】 1、温病高热,神昏谵语,惊风,癫狂。2、血热妄行斑疹、吐衄。3、痈肿疮疡,咽喉肿痛。【用法用量】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宜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次1.5-3g,每日2次。【注 意】脾胃虚寒者忌用。,生地黄,生地黄,【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功 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应 用】 1、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2、阴虚内热,骨蒸劳热。3、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注 意】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清热药清虚热药,适应证:肝肾阴虚,虚热内扰的骨蒸潮热、午后发热、虚 烦不眠、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温病后期,余热未尽,伤阴劫液,出现的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绛、脉细数。常用药:青蒿,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青蒿,青蒿,【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功 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应 用】 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2、阴虚发热,劳热骨蒸。3、暑热外感,发热口渴。4、疟疾寒热。【用法用量】煎服,612g,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注 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三、泻下药,定义: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适应证: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饮内停等实证。分类: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泻下药攻下药,定义:具有较强的泻下通便作用,并能清热泻火。适应证:大便秘结,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之证。常用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大黄,大黄,【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胃、大肠、肝、心经。【功 效】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去瘀【应 用】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2、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以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等证。,大黄,3、用于热毒疮疡、烧烫伤。(外用)4、用于瘀血证。【用法用量】煎服(后下),510g,外用适量。生用泻下,酒制活血,烧炭止血。【注意】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忌用。,泻下药润下药,定义:本类药物多为植物种子和种仁,富含油脂,味甘质润。适应证:老年津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的肠燥津枯便秘。常用药:火麻仁、郁李仁、蜂蜜、生首乌,火麻仁,火麻仁,【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大肠经。【功效】 润肠通便【应用】 肠燥便秘。麻子仁丸【用法用量】 打碎煎服 1015g,泻下药峻下逐水药,定义:本类药物多苦寒有毒,泻下作用峻猛,药后能引起剧烈腹痛腹泻,使体内潴留的水液从大便排出,部分药物还兼有利尿作用。常用药:甘遂、商陆、芫花、牵牛子、巴豆,巴豆,巴豆,【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功 效】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应 用】1、寒积便秘。本品辛热,能峻下冷积,开通肠道闭塞。2、腹水臌胀。,巴豆,3、喉痹痰阻。治喉痹痰涎壅塞气道,呼吸困难,甚则窒息欲死者,可单用巴豆,去皮,线穿纳入喉中,牵出即苏。4、痈肿未溃、疥癣恶疮。本品外用有蚀腐肉、疗疮毒作用。【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数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使用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四、祛风湿药,定义:凡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适应证:风寒湿邪所致的肌肉、经络、关节、筋骨等处疼痛、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证。分类:祛风湿散寒药、祛风湿清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祛风湿药祛风湿散寒药,适应证:风寒湿侵入筋骨所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疼痛等。证见肢体关节疼痛,局部恶风畏寒,得热则痛减,舌苔白滑,脉沉缓等。常用药:川乌、独活、威灵仙、雷公藤、乌梢蛇、木瓜、伸筋草,川乌,川乌,【性味归经】 辛,苦,温,有大毒。归心、脾、肝、肾经。【功效】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应用】1、风湿痹痛。(乌头汤)2、诸寒疼痛、跌打损伤、麻醉止痛。【用法用量】 先煎0.51小时,39g【注意】 本药不宜久服,孕妇忌用。,祛风湿药祛风湿清热药,适应证:湿热内蕴所致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证见关节红肿热痛,身热,口渴不欲饮,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濡数等。常用药:秦艽、防己、桑枝、臭梧桐、丝瓜络。,秦艽,秦艽,【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胃、肝、胆经。【功效】袪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应用】1、风湿痹证。为风药中之润剂。2、中风不遂。善“活血荣筋”,可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四肢拘急,舌强不语等,单用大量水煎服即能奏效。3、骨蒸潮热,疳积发热。本品能退虚热,除骨蒸,亦为治虚热要药。,秦艽,4、湿热黄疸。此外,本品尚能治痔疮、肿毒等。【用法用量】煎服,39g。,祛风湿药祛风湿强筋骨药,适应证:风湿日久累及肝肾所致的腰膝酸软无力、疼痛等风湿痹证。亦可用于肾虚腰痛、骨痿即及中风后遗半身不遂等。常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鹿衔草、石楠叶。,桑寄生,桑寄生,【性味归经】苦、甘,平,归肝、肾经。【功效】 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应用】 1、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2、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多与阿胶、川断续、菟丝子配用(寿胎丸)【用法用量】 煎服1015g,五、化湿药,定义: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主治: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导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腻等证。常用药:藿香、砂仁、苍术、厚朴,藿香,藿香,【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功效】 化湿,解暑,止呕【应用】1、湿滞中焦证。2、暑湿证几湿温初起。治疗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腕闷,呕吐泄泻。(藿香正气散)3、呕吐。寒湿、湿热呕吐,妊娠呕吐,脾胃虚寒呕吐。【用法用量】 煎服,510g。,砂仁,砂仁,【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经。【功效】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应用】1、湿困脾土及脾胃气滞证。常与陈皮、厚朴、枳实同用。2、脾胃虚寒吐泻。3、用于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呕吐不能进食,单用砂仁炒熟研末服用)【用法用量】 煎服,510g。宜后下。,定义: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微主要作用的药物。适应证: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湿疮、泄泻、带下、湿痹等水湿所致的病症。分类:利尿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和利湿退黄药。,六、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适应证:水液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痰饮等证。常用药:茯苓、苡米、猪苓、泽泻、玉米须、冬瓜皮,茯苓,茯苓,【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心、脾、胃经。【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应用】 1、各种水肿。 2、脾虚诸证。 3、心悸、失眠。(茯神)【用法用量】煎服,1015g,利水渗湿药利尿通淋药,适应证:小便短赤,热淋、石淋、血淋及膏淋等证。常用药:车前子、滑石、关木通、瞿麦,车前子,车前子,【性味归经】 甘,寒。归肾、肝、肺经。【功效】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应用】1、小便淋涩。(八正散)2、暑湿泄泻。(利小便实大便)3、目赤涩痛,目暗昏花,翳障等。4、痰热咳嗽。【用法用量】煎服,1015g(包煎),利水渗湿药利湿退黄药,适应证:湿热、寒湿黄疸证。常用药:茵陈蒿、金钱草、虎杖垂盆草。,茵陈蒿,茵陈蒿,【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效】 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应用】1、各种黄疸。治疗黄疸要药。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茵陈四逆汤2、湿温,湿疹,湿疮。(黄柏、苦参、蛇床子、地夫子等,外用煎汤洗)【用法用量】煎服,1030g,定义: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叫祛寒药。适应证: 1、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 2、肺寒痰饮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 3、肝经受寒:少腹疼痛,寒疝作痛或厥阴头痛;,七、温里药,4、肾阳不足:阳萎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5、心肾阳虚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6、亡阳、撅逆证:畏寒蜷卧、汗出神疲、师资撅逆、脉微欲绝等。常用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花椒、丁香、胡椒,附子,附子乌头的子根,【性味归经】 辛、甘,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 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应用】 1、亡阳证。回阳救逆第一药;四逆汤 2、虚寒性的阳萎宫冷,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证。 3、寒痹证。【用法用量】煎服,315g。先煎0.51小时。(内服过量会引起中毒),定义:凡以疏理气机、治疗气滞货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叫行气药。适应证: 1、脾胃气滞证: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 2、肝气郁滞证: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 3、肺气壅滞证: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八、理气药,常用药: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香附、佛手、荔枝核、玫瑰花、柿蒂,八、理气药,陈皮(橘皮),陈皮(橘皮),【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肺经。【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应用】 1、脾胃气滞证。 2、痰湿,寒痰咳嗽。(二陈汤)【用法用量】煎服,310g。,九、消食药,定义:凡能消积导滞、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适应证:饮食积滞。腕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失常等脾胃虚弱的消化不良证。,常用药,1、山楂:尤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2、神曲:消食健胃、和中止泻。3、麦芽:米面薯芋食滞证。4、莱菔子:食积气滞证。5、鸡内金:饮食积滞、小儿疳积。(治疗结石),十、止血药,定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适应证: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外伤出血等证。分类: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化瘀止血药三七,化瘀止血药三七,【性味归经】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功效】 化瘀止血、活血止痛【应用】1、各种内外伤出血证,尤其有瘀血者为宜。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2、跌打损伤,瘀滞疼痛。3、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后遗症。【用法用量】多研末服 11.5g/次。煎服310g,外用适量。,止血药,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槐花、白茅根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紫珠、血余毯、藕节温经止血药艾叶、灶心土、炮姜,十一、活血化瘀药,定义:凡以通畅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适应证:胸、腹、头部诸痛证,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体内之癥瘕积聚;中风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日久;跌扑损伤,瘀肿疼痛,痈肿疮疡等证。分类: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癥药(多为虫类药);,活血止痛药川芎,活血止痛药川芎,【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应用】1、血瘀气滞的痛证。血中气药2、头痛,风湿痹痛。“头痛不离川芎”(川芎茶调散)【用法用量】 煎服,310g。(月经过多者慎用),活血调经药,适应证: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及产后瘀滞腹痛之证,亦可用于瘀血痛证、跌打损伤等证。常用药:丹参、红花、益母草、桃仁、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活血调经药益母草,益母草,【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心、膀胱经。【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应用】1、血滞闭经、痛经、经行不畅、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等。2、水肿、小便不利。(急性肾小球肾炎)3、跌打损伤、疮疡肿毒、皮肤痒疹等。【用法用量】 煎服1030g,或熬膏,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外洗。,十二、化痰止咳平喘药,定义: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 化痰药每兼止咳、平喘作用,而止咳平喘药又每兼化痰作用。分类:化痰药(温化寒痰、清化热痰)、止咳平喘药,(一)化痰药,温化寒痰:半夏、天南星、白前、前胡、旋复花清化热痰:桔梗、川贝、浙贝、竹茹、昆布,温化寒痰药半夏,半夏,【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应用】 1、痰湿,寒痰证温化寒痰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 2、胃气上逆呕吐。尤其善治疗胃寒呕吐。常配生姜同用。 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等。半夏泻心汤、小陷胸汤、半夏厚朴汤。,半夏,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等。 5、现代应用:配合天南星研末治疗冠心病,缓解心绞痛;肿瘤。【用法用量】 煎服,510g。一般用法半夏、姜半夏。,清化热痰药川贝,清化热痰药川贝,【性味归经】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功效】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应用】 1、虚劳咳嗽、肺热燥咳。尤善治疗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 2、瘰疬疮肿及乳痈,肺痈。【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12g。,(二)止咳平喘药,常用药:苦杏仁、苏子、百部、款冬花、枇杷叶、葶苈子、白果,止咳平喘药苦杏仁,止咳平喘药苦杏仁,【性味归经】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功效】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应用】1、咳嗽气喘。治疗咳喘要药。2、肠燥便秘。【用法用量】打碎煎服,310g。(用量过大60g,容易导致中毒),十三、平肝熄风药,定义:凡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作用,主治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分类:平抑肝阳药、熄风止痉药,(一)平抑肝阳药,定义:平抑肝阳,主要治疗肝阳上亢病证的药物。常用药:石决明、珍珠母、牡蛎、罗布麻,(二)熄风止痉药,定义:平肝熄风为主要作用,主治肝风内动,痉厥抽搐病证的药物。常用药: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熄风止痉药天麻,天麻,【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经。【功效】 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应用】1、肝风内动,惊癎抽搐。2、眩晕,头痛。止眩晕之良药。3、肢麻痉挛抽搐,风湿痹痛。【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冲服,11.5g/次。,十四、补虚药,定义:凡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分类:补气、补阳、补血、补阴虚证一般病程较长,补虚药宜做成蜜丸、煎膏、片剂、口服液、颗粒剂或酒剂等,以便保存和服用。如作汤剂,应久煎。个别挽救虚脱的补虚药,则宜制成注射剂,以备急用。,(一)补气药,定义:补益脏腑之气的药物。一般对脾气、肺气虚证的疗效最显著。常用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大枣,补气药人参,人参,【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温。归心、肺、脾经。【功效】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应用】 1、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的危重证候。独参汤、参附汤(注射液)、生脉散(注射液)。 2、肺气虚弱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脉虚自汗等。,人参,3、脾气不足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证。4、热病气津两伤,身热口渴及消渴等证。5、气血亏虚的心悸,失眠,健忘等证。【用法用量】煎服,510g。重证,1530g。宜文火另煎兑服。研末或切片含服1.52g。,补气药,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党参益气,生津,养血(与怀地黄、怀牛膝、淮山合称四大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