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试试卷带答案.doc_第1页
历史考试试卷带答案.doc_第2页
历史考试试卷带答案.doc_第3页
历史考试试卷带答案.doc_第4页
历史考试试卷带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兴华中学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出题:高三年级组第I卷(每题1.5分,共计48分)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河南安阳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因为殷墟出土了具有文明标志性文物A甲骨文 青铜器 B.甲骨文、瓷器 C.青铜器、丝绸 D.甲骨文、丝绸2、论语. 八佾记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文中“八佾”指供周天子使用的宫廷舞乐队规模,而季氏当时为鲁国卿。孔子言论反映的思想主张是A有教无类 B仁者爱人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3、史记. 货值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伙耕而水褥不待贾而足不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人烟稀少 商品交换不发达 耕作技术落后 贫富分化的程度较低A B C D 4、 “连接长江、珠江水系,两千余年前有此,诚足与长城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这是郭沫若对下列哪一个水利工程的称赞 A.都江堰B.灵渠 C.郑国渠D.白渠图5 北京历代帝王庙 5、北京历代帝王庙是明清皇家祭祀三皇五帝和历代帝王的场所。明代撤消了元朝帝王牌位。清朝建立后,加祭辽、金和元代帝王。这些史实能够反映 少数民族帝王的历史地位得到肯定 明朝与蒙古族关系不断恶化 明清帝王对正统地位的维护 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 A. B.C. D.6、隋唐创立的科举制是我国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其作用有抑制了士族门阀的势力 “学而优则仕”得到了落实加强了中央集权 统治阶级有效的笼络了人才A B C D 7、宋代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A中书门下和三司使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C参知政事和枢密院 D枢密院和三司使8、元代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行省。比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南岭,直到今广西。元代政府这样的做的目的是A 扩大统治区域 B加强专制皇权 C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D防止地方割据局面出现9、“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A发明本心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10、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热科学 促进了西方近代工业的兴起 促进了世界日益连结为一个整体A B C D11、据台湾府志记载,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这则材料说明了台湾府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清朝时台湾主要出产粮食和食糖 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A B C D12、18世纪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曾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然而,此后百余年间,知识界却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这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知识分子忙于科举做官 B、知识分子热衷于考据 C、清政府大兴文字狱 D、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政策13、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这,立即处理”根据这些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指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14、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的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这说明A罗马法在实际生活中形同虚设 B皇帝的敕令是法律的组成部分C除皇帝外,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所谓法律,就是皇帝颁布的敕令15、鸦片战争前,在中英正当贸易中,英国卖给中国的商品是呢绒、棉布、棉花等,而中国卖给英国的商品是茶叶、生丝、药材等,从根本上表明A两国的地理环境不同 B两国人民的政治制度不同C两国的经济水平不同 D两国人民的风俗习惯不同16、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存在内在一致性的根源在于:A、 同属资产阶级自由化 B、 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D、 民族危机的产物1720世纪初期,时事画报发表了一幅名为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的漫画,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铁锡煤铜银金 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冲击清朝统治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C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D拥护保路运动,反对“铁路国有”政策18、下列事件发生在南京的有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建立近代第一个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诞生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A、 B、 C、 D、 19、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理由是规模超过兴中会等组织有公认的领导人有明确的革命纲领有严密的组织机构A.B.C.D.20、“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指导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客观上启迪了维新思想的产生继承并发扬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A、 B、 C、 D、21、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它:A、对封建传统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B、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C、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D、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22、谭嗣同在仁学中提到:“民生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瑕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这一言论反映了A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 C君主立宪 D社会契约23、袁世凯帝制复辟阴谋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是A、 正式迁都北京,建立北洋军阀政权 B、 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C、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 签订善后借款合同,镇压“二次革命”24、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关系的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你认哪一方同学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 甲方同学: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出发,认为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乙方同学:从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探索的结果看,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A甲方 B乙方 C甲乙方都符合 D甲乙方都不符合 25、一战期间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部门在一战后所受的打击也最严重,这主要说明A、民族工业投资总量较少 B、战争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密切关系C、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帝国主义 D、民族工业应优先、重点发展重工业26、从一定意义上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延伸”和发展,这主要是指它A反对尊孔复古逆流 B反对专制主义 C提出了“德先生”和“赛先生”D提出建设新鲜、通俗、平易的新文学27、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国民大革命的浪潮D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8、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异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C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准 D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29、“目前军阀统治之下工会,学生会日在压迫摧残中外人之借端要挟,并要拿回华盛顿会议所赏的利益可以证明本党一年以来号召的打倒军阀打倒国际帝国主义之民国革命运动,不是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述材料选自中国共产党某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这次会议作出的决议之一是A开展农村土地革命 B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C组织抗日救亡运动 D党的工作重心应转移至城市30、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是,南京临时政府曾这样承诺:“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等人照常使用。”但1924年冯玉祥却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故宫。胡适认为这是“民国史上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胡适的这一态度说明了A胡适反封建精神的不彻底 B胡适受西方契约精神的影响C民主共和观念以深入人心 D君主专制制度已经不符时宜31、有学者写道:“太平天国之役后,清室开始以西法练兵,购置新械,设立军事学堂,但所学的仅是西人的皮毛,加以将士骄惰,暮气已深,遂有甲午之战的大败。甲午战后,更积极训练新军,但新军对外战争,并无绩效,反成为野心军阀攘夺政权的资本。”材料说明的核心问题是A军事近代化是强国之本 B全方位现代化的必要性C学习西方的必然性 D政治体制变革是必由之路32、国共合作的实现主要取决于A中国的主要矛盾 B中国的社会性质 C两党的指导思想 D两党各自代表的阶级利益 班级 姓名 考号 第卷(52分)33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二:英、法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把中国的大门打得更大了.中国土地广袤,交通闭塞,为了便于深入内地,扩展势力,从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列强开始向清政府提出修筑铁路的要求。 -李占才中国铁路史(1)马士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你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6分)(2)英法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把中国的大门打得更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三例说明。(6分)(3)西方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属于经济侵略的哪种手段?请再举一例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形式。(4分)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1、维新旧梦已成烟,谁识当年场上客。材料一: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直到举世都为之震动,认为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字林西报 2、辛亥革命之后的20年间是中国社会的剧烈动荡变化时期,社会上出现各种主张。材料二 见表格3、材料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前仆后继,先后走出了“日本人的路”、“美国的路”、“ 苏俄人的革命道路”、“自己的革命道路”问题(1) 材料一中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有哪些?(6分)(2) 表格中的主张反映了哪些时代主题?请在每一主题后列出相关主张的所有序号。(8分)选择一个主题,阐述其时代背景。(2分)(3) 材料三中的这些“路”具体指什么?4分 请你分别概述其中一条道路的原因及结果(4分)35、阅读材料:12分材料一、在大战时期和战后几年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主要是轻工业。纺织业从1896年至1913年,中国的华资纺织工厂仅有16家,二1914-1922年,民族资本所创建的纱厂达到49家。面粉工业在大战期间建立的约有100家,中国由面粉输入国一跃成为面粉输出国,其他项火柴业、水泥业等也有所发展。 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人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到1919年也达到200万人左右。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是很少的,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5万左右。材料二 “反现代化”并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用现代的手段来维护传统价值取向。一个国家接受现代可以有两种方向上的选择:一种是向前的,即走进现代世界,无论前途多么变化莫测;一种是向后的,即退回原有社会,但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推行某种程度的“近代化”问题:1、依据材料一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对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5分2、费正清教授把第一次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成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你同意吗?为什么?(2分)3、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谈谈“反现代化”思潮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5答案:选择1-32 , 每题1.5分,共48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ACABCABDCBBCCBCC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CDCCDDCBCCCDBBBA33(16分)(1)中国人民的禁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2分)马士把责任归结为中国人民的禁烟,实质是为英国的侵略行径辩护。(2分)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想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地。(或英国想打开中国的市场)(2分)(2)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给英国;十一口通商,外国势力遍及整个沿海和长江中下游,有利于外国商品的侵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商船和军舰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侵犯了中国内河航运权;英法两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各获得了800万两白银,加重了中国的财政负担。 (任三点,共6分)(3)资本输出。(2分)商品输出战争赔款等(2分)34(24分)(1)(6分)政治上,准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冗官闲衙(2分)经济上,设农工商局保护鼓励农工商业(2分)科教上,奖励科学发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设立京师大学堂(2分)(2)10分主题一:反帝反封建 序号1、3 (2分)主题二:政治民主化 序号5、8(2分)主题三:发展民族经济 序号2、6(2分)主题四:解放思想 序号4、7、9(2分)评分说明:阐述背景,言之有理全面即可给2分(3)8分日本人之路:君主立宪制(1分) 美国人之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1分) 俄国人之路:无产阶级城市斗争的道路(1分) 自己的革命道路:中共的“农村包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