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教案_第1页
营养学教案_第2页
营养学教案_第3页
营养学教案_第4页
营养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贵 阳 医 学 院教 学 教 案 本课 程 名 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授课班级及专业 预防医学教 研 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 师 及 职 称 聂四平(教授)教 研 室 主 任 孙晓红(教授)贵 阳 医 学 院 教 务 处 制2005 年 6 月2目 录第一章 营养学基础 10第二章 植物化学物 85第三章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100第四章 特殊人群的营养 120第五章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146第六章 社区营养 1903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2005 年 08 月 30 日 授课年级 预防医学 专业 2002 级 班授课时间 课 程 名 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总学时 72 本人授课学时 20 教 研 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讲课学时 45 考试课/考查课 考试 教 师 聂 四 平实验学时 27 教学地点 50/60 教室 室主任审核签字 孙 晓 红教学内容 教材名称(版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五版)起止章节页码 绪论 P17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 P718讲授题目 1绪论2营养学基础(蛋白质)计划用学时 2 学时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 营养、合理营养、营养素必需氨基酸、限制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蛋白质评价的三个方面熟悉内容 氨基酸模式、氮平衡、蛋白质营养评价的各指标优质蛋白质定义及种类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了解内容 消化、吸收、代谢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疑点1必需氨基酸2蛋白质评价的三个方面第 1-1 页4教学进程 第一节课(步骤) 绪论 50 分 钟第二节课蛋白质 50 分 钟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教学)2课堂提问3课堂讨论参考资料 1生物化学 M2生理学 M3人类营养学 M4营养学报 J 作 业 1什么是合理营养?2怎样理解蛋白质互补作用?3蛋白质评价有哪三个方面?各包含哪些指 标?第 1-2 页5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第一节课绪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本概念学科、地位、作用(一) 营养学1定义2研究内容3营养学的形成和发展4营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补充: 1中医与营养学的关系2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与营养学关系(提问)(二) 食品卫生学1定义2研究内容3食品卫生学的形成和发展4食品卫生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第 1-3 页6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第一篇 营养学营养学概念介绍 重点1营养*:2合理营养*:五个要求 注意举例3营养素定义*:分类:供给量推荐标准:目的:第一章 营养学基础第一节 蛋白质(PRO)一、 PRO 功能1构成组织2构成机体重要成分3供能:16.7KJ(4kcal)/g二、 氨基酸(AA)、必需氨基酸(EAA )(一) AA 与肽 详见多媒体 图第 1-4 页7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二) EAA 定义*半必需氨基酸 定义(三) 氨基酸模式*1限制氨基酸* 优质 蛋白质*(定义、种类)2蛋白质互补作用* 强调: 蛋白质互补作用主要适用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人群第 1-5 页8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第二节课三、 消化、吸收、代谢结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p13 图 1-1 讲授氮平衡* 三种氮平衡的概念、发生人群零氮平衡负氮平衡正氮平衡详见多媒体图必要氮损失 概念四、 营养学评价评价的意义:评价的内容:三方面* 详述(详见多媒体图)1含量2消化(吸收)率3利用率 生物价( BV)*、氨基酸 评分(AAS)*同时包含消化(吸收)率和利用率的指标*有:氮平衡、蛋白质净利用率(NPU)、蛋白质功效比值第 1-6 页9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PER)、经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 评分(PDCAAS )注意: 多媒体图与书上所述略有不同,应注意逻辑讲解五、 蛋白质营养不良*与过剩及营养状况评价(一) 营养不良主要以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多详见1发生原因原发 摄入不足为主继发 疾病所致2好发人群婴幼儿、住院人群3分型及症状消瘦型恶性营养不良混合型三种型的症状详见多媒体图4防治措施预防治疗第 1-7 页10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二) 过剩1危害2机制六、 蛋白质供给量及食物来源1蛋白质供给量的计算方法2食物来源* 优质蛋白质 动物蛋白质+大豆蛋白质第 1-8 页11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2005 年 09 月 01 日 授课年级 预防医学 专业 2002 级 班授课时间 课 程 名 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总学时 72 本人授课学时 20 教 研 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讲课学时 45 考试课/考查课 考试 教 师 聂 四 平实验学时 27 教学地点 50/60 教室 室主任审核签字 孙 晓 红教学内容 教材名称(版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五版)起止章节页码 第一章/第二节 第四节 P1835讲授题目 1脂类 2碳水化合物3热能计划用学时 2 学时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 n-3、n-6 系列脂肪酸概念、种类,必需脂肪酸及功能,食物来源膳食纤维概念、种类及作用,乳糖不耐受性概念、原因和克服方法人体热能消耗的三个方面(基础代谢及影响因素、体力活 动 、食物 热效应),熟悉内容 脂类功能,磷脂特点及功能,固醇类碳水化合物分类、功能,食物来源了解内容 脂类分类,消化吸收及转运;供 给量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供给量热能单位及生热营养素,人体一日 热能需要确定, 热能供给 基本情况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疑点1n-3、n-6 系列脂肪酸概念、种类2水溶性、非水溶性膳食纤维作用及机制3乳糖不耐受性概念、原因和克服方法4。磷脂特点及功能第 2-1 页12教学进程 第一节课(步骤) 1脂类 40 分 钟2碳水化合物 10 分 钟第二节课1碳水化合物 30 分 钟2热能 20 分 钟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教学)2课堂提问3课堂讨论参考资料 1生物化学 M2生理学 M3人类营养学 M4营养学报 J 5乳品工艺学 M6中国微生态杂志 J 作 业 1什么是 n-3、n-6 系列脂肪酸?它们有什么作用?2膳食纤维有什么作用?3什么是乳糖不耐受性?其发 生有哪些原因?如何克服?4基础代谢受哪些因素影响?第 2- 2 页13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第一节课第二节 脂类基本概念 详见多媒体框图一、 脂类(Lipids)的分类及功能 *结 合多媒体框图讲解(一) 分类1中性脂肪(Fat) (食物 95%,人体 9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脂肪(Fat)+油(Oils)2类脂(Lipoid ) (食物 5%,人体 1%)类脂=磷脂(Phospholipids)+ 固醇(Sterols )+糖脂(Glucolipids)(二) 功能*1体内脂肪的生理功能2食物脂肪的营养学功能注意: 体内脂肪的生理功能 食物脂肪的营养学功能(三) 甘油三酯1脂肪酸(Fatty Acids FA)1)分类第 2-3 页14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碳链长短、饱和程度和空间结构与脂肪特性、功能有关详见多媒体图注意: 要熟悉缩写 SFA,MUFA,PUFA 的英文含义食物中的脂肪酸以 18 碳为主目前认为,营养学上最具价值的 FA 有两类a)n-3(-3)系列不饱和 FA -亚麻酸 EPA、DHAb)n-6(-6)系列不饱和 FA 亚油酸n-3 和 n-6 系列脂肪酸有降血脂、降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2)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EFA)a)定义:b)种类:-3 系列- 亚麻酸 / -6 系列亚油酸c)最有效摄 入途径:食物中直接 获得d)功能:详见多媒体e)缺乏症、过多症:过多也不一定好(四) 磷脂结构与理化性质关系 与功能有关缺乏:第 2-4 页15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五) 胆固醇类1分类1)胆固醇 最重要 功能与来源2)植物固醇2合成途径1)外源摄入2)内源合成 重要途径和来源二、 消化、吸收、转运简单介绍 详见多媒体三、 食物来源、供给量详见书和多媒体动物脂肪、植物油脂 RNI 供能占总热能的 20-25%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CHO)一、 分类*、食物来源1)分类: 详见多媒体图第 2-5 页16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一) 单糖简 介植酸(6-磷酸肌醇)(二) 双糖乳糖不耐受性(重点讲解)*1发生机制、流行病学2症状、危害(不利影响)3预防措施第 2-6 页17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第二节课(三) 寡糖(低聚糖) 简 介功能性低聚糖概念、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举例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 详见多媒体(四) 多糖1概念淀粉、糖原、膳食纤维2膳食纤维1)不溶性2)水溶性构成、功能、作用机制 详见多媒体二、 碳水化合物功能(一) 体内 CHO 功能1供能2构成机体成分3节约 PRO 作用4抗生酮作用详见多媒体第 2-7 页18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二) 食物 CHO 营养学意义1主要热能营养素 来源最广、使用最多、价格最便宜2改变食物色、香、味、型 常见的糖及糖醇的相对甜度3提供膳食纤维三、 CHO 的消化、吸收详见教科书 p28四、 CHO 供给(一) 供给量CHO 供能占总热能 60-65%(RNI)较合理。但也有人认为应占 55-60%,且精制糖占总热膳食能 99%(一) 生理功能* 详见多媒体框图(二) 吸收影响因素与代谢1吸收影响因素* 详见多媒体框图1)有利:Vit D、乳糖、某些 AA 等2)不利:植酸、草酸、膳食纤维等3)机体营养状况补充: 1)植酸2)草酸植酸、草酸的性质、不利作用、作用机制、所含食物及去除方法第 3-3 页23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提问: 1)生活中的发酵食物有哪些?2)菠菜、豆腐放在一起吃不好?2代谢 详见多媒体框 图1)排泄2)储留(三) 缺乏*与过量主要影响骨骼发育和结构,表现为1儿童佝偻病2成人骨质软化症3老年人骨质疏松症4其他:如骨质增生、抽搐等(四) 供给量需要量估计方法1平衡法:适用于成年人2直接测定法:可用于儿童(五) 食物来源1钙含量2吸收率1)良好来源:乳及乳制品第 3-4 页24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2)主要来源:豆及豆制品、蔬菜水果主要来源良好来源提问: 经常有科普杂志、报刊介绍骨头汤可以补钙,加几滴醋效果更好。你认为正确吗? WHY ?二、 磷自学三、 铁分布:功能性铁、储留铁 详见多媒体图(一) 生理功能* 详见 多媒体图(二) 吸收与代谢1吸收影响因素* 详见多媒体1)血红素铁不受膳食因素影响,但血红素间会形成高分子聚合物而影响吸收,吸收率约 25%。吸收形式为胞饮 吸收。含于动物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中2)非血红素铁受膳食因素影响第 3-5 页25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a)有利因素 Vit C、有机酸等b)不利因素 植酸、草酸、膳食纤维等2储存与排泄详见教科书 p42三、 铁的缺乏1IDA 发生过程2IDA 症状 详见 多媒体四、 供给量及食物来源1供给量计算方法 以 10%吸收率进行计算2良好来源动物肝脏、动物血注意: 1牛奶为贫铁食物2蛋黄中由于卵黄高磷蛋白干扰,吸收率仅为 3%第 3-6 页26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第二节课四、 碘(iodine,I)分布:主要在甲状腺中(一) 生理功能*主要通过甲状腺素的作用来体现 详见多媒体(二) 吸收与代谢有机碘、无机碘均容易吸收(三) 缺乏与过量1原因 主要为地球化学性缺乏 食物中的含量低2症状 甲状腺肿 大、呆小病 地甲病3过量 较少见。食用碘盐未见过量(四) 供给量、食物来源1供给量2食物来源1)加碘食盐 碘酸盐较稳定 详见多媒体2)海产品含碘高:海带:24000g%g 紫菜:800g %g计算; 每日吃多少克海带(以干品计,含碘 24000g/100g)就能满足一天的供给量(以成人需供给 150g 碘/d 计)?24000 g100 g=150 g / dX g X = 0.625 g / d第 3-7 页27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五、 锌(Zinc,Zn)分布:较广泛(一) 生理作用 详见 多媒体(二) 吸收与代谢 详见多媒体1吸收影响因素1)有利因素 Vit D、肉类等2)不利因素 植酸、草酸、膳食纤维等3)机体营养状况 详见 多媒体2代谢见教科书 p46(三) 缺乏与过量缺乏(较多见)与过量(较少见)的原因、症状(四) 供给量、食物来源1)供给量供给量计算方法 以吸收率 25%计2)食物来源良好来源 动物性食品第 3-8 页28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六、 硒(Selenium ,Se)(一) 生理作用 详见 多媒体(二) 吸收与代谢有机硒、无机硒吸收一般均较好(三) 缺乏与过量1缺乏 克山病、大骨节病2过量 较少见(四) 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详见 多媒体七、 铜 copper,Cu分布:较广泛(一) 生理作用多种酶构成成分 详见多媒体(重点介绍 SOD)(二) 吸收与代谢(三) 缺乏与过量均较少见(四) 供给量与食物来源第 3-9 页29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主要是动物性食品 详见多媒体八、 锰(manganese,Mn )自学九、 氟(fluorine,F)自学十、 钴(cobalt,Co )自学十一、 钼(molybdenum,Mo)自学十二、 铬(chromium, Cr)自学十三、 镍(nickel,Ni)自学第 3-10 页30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2005 年 09 月 13 日 授课年级 预防医学 专业 2002 级 班授课时间 课 程 名 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总学时 72 本人授课学时 20 教 研 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讲课学时 45 考试课/考查课 考试 教 师 聂 四 平实验学时 27 教学地点 50/60 教室 室主任审核签字 孙 晓 红教学内容 教材名称(版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五版)起止章节页码 第一章/第六节 P5584讲授题目 1维生素计划用学时 2 学时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 1维生素共同特点2维生素 A、D、B2、PP、C 的生理功能、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常用指标、缺乏病、食物来源熟悉内容 1维生素分类及及各自的特点,各维生素分类及各自的特点2维生素 A、D、E、B1、B2、PP、B6、C 及叶酸的理化性质3维生素 B1、B6 及叶酸的生理功能、缺乏病、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常用指标及食物来源了解内容 1缺乏的常见原因;维生素与其他 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维生素吸收与代谢特点3维生素过量、供给量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疑点1维生素的共同特点2维生素的生理功能、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常用指标3各维生素的理化性质4负荷实验第 4-1 页31教学进程 第一节课(步骤) 1维生素概述 10 分 钟2Vit A 20 分 钟3Vit D 10 分 钟4Vit E 10 分 钟第二节课1硫胺素(B1 ) 12 分 钟2核黄素(B2 ) 10 分 钟3烟酸 8 分钟4Vit B6 5 分钟5叶酸 5 分钟6抗坏血酸(C) 12 分 钟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教学)2课堂提问3课堂讨论参考资料 1生物化学 M2生理科学进展杂志 J 3人类营养学 M4营养学报 J 5生理学 M 作 业 1什么维生素?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什么是负荷实验?可用来测 定什么维生素?3各维生素的理化性质对维生素的保存有什么影响? 4各维生素的食物来源有哪些?第 4- 2 页32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第一节课第六节 维生素(Vitamins,Vit)一、 概述(一) 共同特点(二) 命名(三) 分类1脂溶性2水溶性 负荷实验 (原理)两类维生素的区别、代谢特点详见多媒体(四) Vit 缺乏1原因 原发性、 继发性2分类3发生过程(五) 维生素间相互关系 及与其它营养素间的关系二、 维生素 A(一) 理化性质* 重点讲解(二) 吸收*、代谢第 4-3 页33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1Vit A 吸收率明显高于胡萝卜素。且后者吸收率与摄入量呈反比关系2-胡萝卜素最后转变为储存于肝细胞的视黄基酯是有明显限制的。相反,肝对于已形成的 Vit A 的吸收与储存能力却是巨大的(三) 生理功能详见多媒体(四) 缺乏与过量1缺乏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干眼病等2过量较少见(五) 机体营养状况评价详见多媒体(六) 供给量及食物来源详见多媒体视黄醇当量(g)*=1/3Vit A (IU)+1/6 -胡萝 卜素(g)1Vit A动 物肝脏2-胡萝卜素红、黄、深绿色蔬菜、水果第 4-4 页34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三、 维生素 D(一) 理化性质* 重点讲解详见多媒体(二) 吸收、代谢详见多媒体(三) 生理功能详见多媒体注意: 维生素 D 的作用方式实际上是激素(四) 缺乏与过量1缺乏缺钙的临床表现 原因、症状2过量较少见 原因、症状(五) 机体营养状况评价详见多媒体(六) 供给量及食物来源详见多媒体1日光照射为主2Vit D 补充为辅第 4-5 页35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四、 维生素 E(一) 理化性质* 重点讲解详见多媒体(二) 吸收、代谢详见多媒体(三) 生理功能详见多媒体(四) 缺乏与过量(五) 机体营养状况评价(六) 供给量及食物来源第 4-5 页36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第二节课五、 硫胺素(Vit B 1,thiamin)(一) 理化性质* 重点讲解详见多媒体(二) 吸收、转运、代谢详见多媒体(三) 生理功能详见多媒体(四) 缺乏与过量1缺乏:脚气病 原因、分型2过量:较少见(五) 机体营养状况评价详见多媒体(六) 供给量及食物来源详见多媒体六、 核黄素(Vit B2, riboflavin)(一) 理化性质* 重点讲解详见多媒体(二) 吸收与代谢详见多媒体第 4-5 页37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三) 生理功能详见多媒体(四) 缺乏与过量1缺乏:脚气病 原因、症状2过量:理论上 Vit B2 的毒性小(五) 机体营养状况评价详见多媒体(六) 供给量及食物来源详见多媒体良好来源:动物性食物七、 烟酸又称为尼克酸 (niacin,nicotinic acid)、抗癞 皮病因子(preven- tive pellagra,Vit PP)(一) 理化性质* 重点讲解详见多媒体(二) 吸收与代谢详见多媒体(三) 生理功能详见多媒体38第 4-6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四) 缺乏与过量1缺乏:癞皮病 原因、分类、症状2过量:少见(五) 机体营养状况评价详见多媒体(六) 供给量及食物来源详见多媒体烟酸当量=烟酸 +1/60 色氨酸八、 维生素 B6(一) 理化性质 详见多媒体(二) 吸收与转运详见多媒体(三) 生理功能详见多媒体(四) 缺乏与过量1缺乏:脚气病 原因、症状2过量:少见(五) 机体营养状况评价39第 4-7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详见多媒体九、 叶酸(folic acid)(一) 理化性质* 详见多媒体(二) 吸收与转运详见多媒体(三) 生理功能*详见多媒体(四) 缺乏与过量1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胎儿畸形 原因、症状2过量:(五) 机体营养状况评价详见多媒体(六) 供给量及食物来源详见多媒体十、 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Vit C(一) 理化性质* 重点讲解详见多媒体(二) 吸收与转运40第 4-8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1主动吸收2被动扩散详见多媒体(三) 生理功能*与 Vit C 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详见多媒体(四) 缺乏与过量1缺乏*:坏血病 原因、症状2过量:少见 草酸 尿结石(五) 机体营养状况评价负荷实验 详见多媒体(六) 供给量及食物来源蔬菜、水果 详见多媒体41第 4-9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2005 年 09 月 15 日 授课年级 预防医学 专业 2002 级 班授课时间 课 程 名 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总学时 72 本人授课学时 20 教 研 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讲课学时 45 考试课/考查课 考试 教 师 聂 四 平实验学时 27 教学地点 50/60 教室 室主任审核签字 孙 晓 红教学内容 教材名称(版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五版)起止章节页码 第三章/第一节 P100119讲授题目 1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计划用学时 2 学时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熟悉内容 1食品营养价值、营养质量指数2谷类、豆类营养成分及加工的影响,大豆的营养价值及抗营养因素; 豆制品营养价值的主要特点3蔬菜、水果类:各营养成分(碳水化物,维生素, 矿物质)和芳香物质、有机酸及色素的主要特点4畜、禽、鱼类、奶及奶制品、蛋及蛋制品:营养价值的主要特点。了解内容 1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及意义2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加工、烹调、存储条件)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疑点1食品营养价值2营养质量指数3大豆的抗营养因素424奶及奶制品的营养价值第 5-1 页教学进程 第一节课(步骤) 1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及意义 10 分 钟2各类食品营养价值 15 分 钟3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 25 分 钟第二节课1蔬菜、水果类的营养价值2畜、禽、鱼类的营养价值3奶及奶制品的营养价值4蛋及蛋制品的营养价值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教学)2课堂提问3课堂讨论参考资料 1生物化学 M2人类营养学 M3营养学报 J 4食品工艺学 M 5乳品工艺学 M 作 业 1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有什么意 义?2什么是食品营养价值?3什么是营养质量指数?如何用它来判断食品的 营养价值 ?4大豆中有哪些抗营养因素?如何克服?5奶及奶制品的营养价值有哪些?43第 5- 2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第一节课第二章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基本概念1食品的分类2食品营养价值: 1)定义2)影响食品营养价值的因素第一节 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及意义一、 食品营养价值评定(一) 营养素的种类及含量(二) 食品或营养素质量质、量 同等重要评价食品营养价值指标营养质量指数*(index of nutrition quality, INQ) 定义、计算公式及其应用二、 评定食品营养价值的意义1全面了解各种食物的天然组成成分2了解加工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变化和损失443指导科学地选取食品和合理搭配营养平衡膳食第 5-3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第一节课第二节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一、 谷类(一) 谷类的结构和营养素分布 见多媒体图(二) 谷类的营养成分*二、 豆类及其制品(一) 大豆的营养价值*豆类:大豆+ 其它豆类(豌豆、蚕豆、绿豆、小豆、芸豆等)1大豆的营养成分2大豆中的抗营养因素* 去除方法(二) 其它豆类的营养价值(三) 豆制品的营养价值1大豆:豆浆、豆腐2其它:绿豆等45第 5-4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第二节课三、 蔬菜、水果类(一) CHO 见多媒体图(二) Vit(三) 矿物质含丰富的无机盐,如钙、磷、 铁、钾、钠、镁、铜等是膳食中无机盐的主要来源。但要注意有些蔬菜中的草酸含量较高,对钙、 铁的吸收有影响(四) 芳香物质、有机酸、色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 食欲(五) 其它Pro、Fat 含量低,是低 热能食品四、 畜、禽、鱼类(一) 畜肉类营养较丰富,是铁、 锌、 Vit B2 的良好来源(二) 禽肉味道鲜美,较嫩,其余同畜肉(三) 鱼肉类味道鲜美,较嫩,海 鱼含较丰富的 DHA、EPA46第 5-5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第二节课五、 奶及奶制品(一) 奶的营养价值 见多媒体图(二) 奶制品六、 蛋类(一) 蛋的结构(二) 蛋的营养价值第三节 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加工、烹调、 储存1合理 改善感官性状、有利于消化吸收2不合理 营养素 损失或破坏一、 加工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一) 谷类加工(二) 豆类加工(三) 其它类食品加工二、 烹调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一) 谷类烹调47第 5-6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一) 谷类烹调(二) 畜、禽、鱼、蛋的烹 调(三) 蔬菜、水果的烹调三、 存储条件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一) 贮藏对谷类的影响(二) 贮藏对蔬菜、水果的影响(三) 贮藏对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48第 5-7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2005 年 09 月 22 日 授课年级 预防医学 专业 2002 级 班授课时间 课 程 名 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总学时 72 本人授课学时 20 教 研 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讲课学时 45 考试课/考查课 考试 教 师 聂 四 平实验学时 27 教学地点 50/60 教室 室主任审核签字 孙 晓 红教学内容 教材名称(版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五版)起止章节页码 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 P120138讲授题目 1特殊人群的营养(一)计划用学时 2 学时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 1母乳喂养的优点熟悉内容 1胎盘生化阀作用2妊娠期的营养需要;妊娠期 营养不良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3营养对泌乳量的影响4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断奶过渡期喂养了解内容 1孕妇的营养生理特点、乳母的生理特点及泌乳生理2婴幼儿、学龄前、学龄儿童、青少年、生理、营养特点及膳食原则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疑点1母乳喂养的优点2胎盘生化阀作用3营养对泌乳量的影响49第 6-1 页教学进程 第一节课(步骤) 1孕妇营养 30 分 钟2乳母营养 20 分 钟第二节课1婴幼儿营养 30 分 钟2学龄前儿童营养 5 分钟3学龄儿童营 5 分钟4青少年营养 5 分钟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教学)2课堂提问3课堂讨论参考资料 1儿童少年卫生学 M2人类营养学 M3营养学报 J 4妇产科学 M 5儿科学 M 作 业 1母乳喂养有什么优点?2什么是胎盘生化阀作用?3营养对泌乳量有什么影响?50第 6- 2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第一节课第一节 孕妇和乳母的营养与膳食基本概念一、 孕妇(一) 妊娠期生理特点(二) 妊娠期营养需要(三) 妊娠期营养不良对母体和胎体的影响1母体2胎体(四) 妊娠期的膳食原则1妊娠早期2妊娠中、晚期二、 乳母(一) 哺乳期生理特点(二) 哺乳期营养需要(三) 哺乳期的膳食原则1产褥期2产褥期后51第 6-3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第二节课第二节 特殊年龄人群的营养与膳食一、 婴幼儿营养与膳食(一) 婴幼儿生理特点(二) 婴幼儿营养需要(三) 婴幼儿的合理喂养1母乳喂养重点介绍母乳喂养的优点 详见多媒体图2断奶过渡期喂养3婴儿配方奶粉4幼儿膳食二、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一) 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及营养特点(二) 学龄前儿童的膳食三、 学龄儿童的营养与膳食(一) 学龄儿童的生理及营养特点(二) 学龄儿童的膳食52第 6-4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四、 青少年营养(一) 青少年的营养需要(二) 青少年的膳食53第 6-5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2005 年 09 月 15 日 授课年级 预防医学 专业 2002 级 班授课时间 课 程 名 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总学时 72 本人授课学时 20 教 研 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讲课学时 45 考试课/考查课 考试 教 师 聂 四 平实验学时 27 教学地点 50/60 教室 室主任审核签字 孙 晓 红教学内容 教材名称(版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五版)起止章节页码 第四章/第二节第三节 P139145讲授题目 1特殊人群的营养(二)计划用学时 2 学时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 1与衰老有关的膳食、营养因素熟悉内容 1老年人营养需要2不同运动项目的营养需要了解内容 1运动员的生理特点2运动员的营养需要3运动员膳食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疑点1与衰老有关的膳食、营养因素2老年人营养需要54第 7-1 页教学进程 第一节课(步骤) 1老年营养 50 分 钟第二节课1老年营养 10 分 钟2运动员的营养与膳食 40 分 钟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教学)2课堂提问3课堂讨论参考资料 1生物化学 M2人类营养学 M3营养学报 J 4运动医学 M 5自由基与衰老 M 作 业 1与衰老有关的膳食、营养因素有哪些?2老年人营养需要有哪些要求?55第 7- 2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第一节课五、 老年营养补充: 衰老的基本概念(一) 老年人的生理代谢特点(二) 老年人的营养需要(三) 老年人的膳食56第 7-3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第二节课第三节 运动员的营养与膳食一、 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二、 运动员的营养需要三、 不同运动项目的营养需要四、 运动员膳食57第 7-4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2005 年 10 月 06 日 授课年级 预防医学 专业 2002 级 班授课时间 课 程 名 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总学时 72 本人授课学时 20 教 研 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讲课学时 45 考试课/考查课 考试 教 师 聂 四 平实验学时 27 教学地点 50/60 教室 室主任审核签字 孙 晓 红教学内容 教材名称(版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五版)起止章节页码 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 P146165讲授题目 1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一)计划用学时 2 学时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 1血糖指数2营养防治糖尿病的原则熟悉内容 1各营养素及其它因素与动脉粥 样硬化;营养防治原则2营养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 营养防治原则3肥胖的诊断方法(身高标准体重法、体质指数法),发生机制、影响因素,预防与治疗原则了解内容 1营养治疗;临床营养2脂类和脂蛋白;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3糖尿病:概念;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标准、分 类,各营养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营养防治的目标4肥胖的分类,对健康的危害,流行病学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疑点1血糖指数2营养防治糖尿病的原则583各营养素及其它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4肥胖的诊断方法第 8-1 页教学进程 第一节课(步骤) 1营养与心脑血管疾病 30 分 钟2营养与高血压 20 分 钟第二节课1营养与糖尿病 30 分 钟2营养与肥胖 20 分 钟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教学)2课堂提问3课堂讨论参考资料 1生物化学 M2人类营养学 M3营养学报 J 4内科学 M 作 业 1哪些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2什么是血糖指数?3营养防治糖尿病的原则有哪些?4怎样防治肥胖?59第 8- 2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第一节课第五章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基本概念第一节 营养与心脑血管疾病一、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一) 血浆中的脂类和脂蛋白(二) 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三) 膳食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四) 膳食能量、碳水化合物与动脉粥样硬化(五) 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六) 维生素、微量元素与动脉粥样硬化(七) 其它因素(八) 营养防治原则二、 营养与高血压(一) 营养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二) 原发性高血压的营养防治60第 8-3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第二节课第二节 营养与代谢性疾病基本概念一 营养与糖尿病(一)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二) 糖尿病的诊断和分类(三) 营养因素对糖尿病的的影响(四) 糖尿病的营养防治二、 营养与肥胖(一) 定义及诊断*(二) 肥胖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分类(三) 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四) 肥胖的流行病学(五) 肥胖的预防和治疗61第 8-4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2005 年 10 月 11 日 授课年级 预防医学 专业 2002 级 班授课时间 课 程 名 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总学时 72 本人授课学时 20 教 研 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讲课学时 45 考试课/考查课 考试 教 师 聂 四 平实验学时 27 教学地点 50/60 教室 室主任审核签字 孙 晓 红教学内容 教材名称(版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五版)起止章节页码 第五章/第三节第四节 P165189讲授题目 1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二)计划用学时 2 学时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熟悉内容 1食物中存在的致癌物,膳食结构和某些特殊饮食习惯与癌症发生关系2预防癌症的膳食建议3分子营养学定义4几种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 控的实际意义5基因多态性对营养素吸收、代谢和利用的影响:维生素 D 受体基因多态性对钙吸收及骨密度的影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对叶酸需要量;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对血脂代谢的影响了解内容 1食物中的致癌、抗癌因素,恶性肿瘤的营养防治2分子营养学主要研究内容3基因表达的概念和基因调控的基本理 论, 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 调控4营养素与基因相互作用在疾病 发生中的作用教学要点 重点、难点、疑点1食物中存在的致癌物622几种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 控的实际意义3基因多态性对营养素吸收、代 谢和利用的影响第 9-1 页教学进程(步骤) 第一节课1营养与恶性肿瘤 30 分钟2营养相关疾病的分子营养学基 础 20 分钟第二节课1营养相关疾病的分子营养学基 础 50 分钟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教学)2课堂提问3课堂讨论参考资料 1生物化学 M2人类营养学 M3营养学报 J 作 业 1食物中存在哪些致癌物?2哪些癌症的发生与膳食结构和特殊 饮食习惯有关?3什么是分子营养学?它主要包括什么研究内容?4什么是基因表达和基因调控? 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有什么作用?5基因多态性对营养素吸收、代 谢和利用的影响有什么影响?63第 9- 2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第一节课第三节 营养与肿瘤基本概念一、 食物中的致癌因素(一) 食物中存在的致癌物*(二) 膳食结构和某些特殊饮食习惯与癌症发生的关系*(三) 常见的营养相关性癌症二 食物中的抗癌因素(一) 膳食纤维(二) 维生素(三) 矿物质(四) 植物化学物三 恶性肿瘤的营养防治(一) 能量(二) 蛋白质(三) 脂肪64(四) 碳水化物第 9-3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五) 膳食纤维(六) 维生素和矿物质预防癌症的膳食建议*第四节 营养相关疾病的分子营养学基础一 分子营养学定义及发展简史(一) 分子营养学定义*(二) 分子营养学发展简史二 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一) 基因表达的概念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理论65第 9-4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第二节课(二) 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三) 几种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三 基因多态性对营养素吸收、代谢和利用的影响*(一) 维生素 D 受体基因多态性对钙吸收及骨密度的影响*(二)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对叶酸需要量*(三) 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四 营养素与基因相互作用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一) 营养因素变化与遗传因素进化之间的矛盾(二) 营养素与基因相互作用的模式及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66第 9-4 页贵 阳 医 学 院 教 案2005 年 10 月 13 日 授课年级 预防医学 专业 2002 级 班授课时间 课 程 名 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总学时 72 本人授课学时 20 教 研 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