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双轨制存在根源.doc_第1页
欧洲双轨制存在根源.doc_第2页
欧洲双轨制存在根源.doc_第3页
欧洲双轨制存在根源.doc_第4页
欧洲双轨制存在根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英国双轨制探析(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韩明玉 上海 200234) 内容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英国双轨制的历史发展,将其发展过程分为开始萌芽期、形成发展期和衰落瓦解期,并着重探究英国双轨制存在的根源,即有其深厚的思想渊源、阶级社会的存在以及高等教育收费。 关键词:双轨制 历史发展 根源双轨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一种类型,与单轨制相对,盛行于20世纪以前的欧洲1李友芝.中外师范教育词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61.2单中惠.外国中小学问题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2.3奥尔德里奇著、诸惠芳等译.简明英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38. 4李远本.16、17世纪英国教育的双轨模式J.教学研究,2006(4),293-295.。具体表现为,在小学和中学这两个教育阶段设立两种互不衔接的学校体系,来自社会不同阶级或阶层的学生进入相应的学校学习。一是由初级小学到高级学校或类似的学校,再升入职业学校即为结业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一般劳动力,对象是社会下层阶级子女;二是由独立的小学或专门的家庭教育到中学,最后升入大学,目的是培养高级社会管理人员和科学技术人员,对象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子女。这两种学校体系如同两条轨道,相互平行,互不相通2。双轨制最为典型的国家是英国,接下来,笔者将对英国的双轨制进行探析。一、英国双轨制的历史发展英国的双轨制源于英国社会和教育的历史传统3。它的发展经过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从16世纪开始,英国就开始了双轨制的萌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鼎盛,20世纪之后开始走向末路,但直到今日为止,还能在英国的学制中看出双轨制的痕迹。纵观英国双轨制的发展过程,可以成为三个时期,首先是16至17世纪的开始萌芽期,其次是18至19世纪的形成发展期,最后是20世纪至今的衰落瓦解期。(一)开始萌芽期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16至17世纪的英国教育形成了事实上的双轨模式。上层社会中的贵族士绅及逐渐形成的中间阶级,其子弟多数进入公学和文法学校,部分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到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里深造4。这一轨主要为上层社会服务,是属于统治阶级的教育。此外这一时期,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进行,英国开始出现了一些早期的初等学校,如慈善学校,私立学校,这些学校大多数是教会或各个教派为传播教义和争取教徒设立的,主要是为下层阶级子弟服务,传授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毕业后无法进入文法中学或公学,更不用说升入大学。就这样英国的初等学校形成了独立的,主要以下层社会的子弟为教育对象的自成体系的教育模式。上层阶级的教育与下层阶级的教育二者相互独立,成为双轨,但这一时期的双轨制是事实上的双轨,处于萌芽期。 (二)形成发展期18世纪至19世纪,是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时期,英国开始形成并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一时期,英国的文法学校得到迅速的发展,几乎成为了特权阶层子弟的领地。从表面上看,下层社会的子弟是因为无法负担学费而不能进入中等学校,但在实质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其阶级利益出发,从来就认为下层阶级的子女“除了基本的读写知识以外,没有什么教育被认为是必要的或合适的”,而“特权阶层和实业家一般都希望剥夺下层阶级受教育的所有机会,因为他们认为教育将使他们不满足自己的命运,从而对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1邓肯著、杭州大学教育系外国教育研究室译.英国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7.2单中惠.外国中小学问题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9.3徐辉、郑继伟编著.英国教育史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267.。因此,在英国的这一时期,初等学校和中等学校从来没有交叉过,更不用说相互衔接的问题。并且随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和中等教育制度的确立,英国学校教育体系的双轨制正式形成并得到发展。公立初等学校与捐款设立的有财产的中等学校之间,依然存在着巨大的社会鸿沟。可以说这一时期的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双轨制。 (三)衰落瓦解期进入20世纪,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变革促使开放中等教育的呼声愈加强烈,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相互衔接已经关系到英国的国家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学校教育的双轨制受到了质疑并逐渐向单轨制转向2。1924年的哈多报告确立了选拔制,规定“以选择性为基础组织中等教育,使他适应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儿童需要以及他们不同的离校年龄和职业背景。”31938年的斯宾斯报告肯定了采用选拔制实现“人人受中等教育”的做法,并把哈多报告中的两类中等学校扩展为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三类。1943年的诺伍德报告明确指出,中等教育必须按照这三类的方向发展1徐辉、郑继伟编著.英国教育史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272.2J. S. Brukacher. A History of Problems of Education. McGraw-Hill Inc,New York,1966,367.3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23.4单中惠.外国中小学问题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5.。1944年,英国颁布了巴特勒法案,将公共教育制度改组为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构成的三级教育,形成了一个相互衔接的国民教育制度。可以说英国的双轨制不存在了,但是双轨制的一些痕迹至今还是留在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中。 二、英国双轨制存在的根源英国的双轨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它的形成和发展,并且使得双轨制的痕迹难以根除。笔者将从思想渊源,阶级社会以及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三个方面对此进行探究。 (一)思想渊源英国双轨制的形成有其深厚的思想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对西方有着深远影响的“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中。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应该培养治国人才,但接受这类教育的教育对象只限于奴隶主阶级,是一种统治阶级的教育。而到了柏拉图这里,他明确的将人分为三类,分别为金质的人,铜质的人和铁质的人,而三类人接受的教育各不相同,他认为能成为哲学王的只能是金质的人。柏拉图针对的教育对象同样是上层的统治阶级。至于亚里士多德,他主张将人培养成“身心和谐既美的人”,但是接受这类教育的人只限于奴隶主阶级。总的说来,“希腊三哲”的教育对象都是上层的统治阶级的子弟,是一种统治阶级的培养教育。而对英国双轨制形成有着直接影响的教育家是洛克、拉夏洛泰、拉马德兰和卢梭等人。从17到18世纪是英国双轨制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建立两种学校的是设想被提出来,洛克便是其中一项提议的发起人。”2一方面,英国教育家洛克站在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主张培养资产阶级急需的“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3另一方面,洛克在担任“贸易和殖民地委员会”委员后,主张为贫民阶层子女设立专门的“工作学校”。4这样绅士教育和下层人民的教育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制度。而到了18世纪英国受法国启蒙思想家拉夏洛泰的影响较深。拉夏洛泰认为,“在一个民族中有一些才华出众的个人,而他的民众学问很少,这是可以允许的”。1赖斯那.18世纪法国的自由主义与教育.引自赵祥麟主编外国教育家评传第一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569. 2单中惠.外国中小学问题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6.他的这种观点代表了上层社会的利益,并且为设立不同的“分层”学校提供思想上的支持。2而到了拉马德兰,他主张建立包括初级教育和学院教育在内的双轨国民教育制度。初级教育为下层阶级服务,学院教育为上层阶级服务。教育家卢梭认为“穷人不需要接受教育,他们是由环境来塑造的。除此之外,他们不能接受其他教育。”所有这些教育家的思想为英国双轨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也正是基于不同阶级的人接受不同教育的思想,英国逐渐建立了双轨制,而双轨制的存在对英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阶级社会的存在英国的历史发展进程至今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其中除了原始社会以外,其他的社会都属于阶级社会。由于英国长期处于阶级社会,导致了英国社会的阶层划分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奴隶社会时存在奴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的阶级,在封建社会时存在封建贵族和普通中下层民众两大对立阶级,而到了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大对立阶级。正是由于阶级社会的存在,英国的双轨制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由于英国的阶级社会始终存在着两大对立阶级,上层阶级也就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利用教育培养统治人才,使得教育为自身服务。英国统治阶级子弟接受的教育一般比较完备,从家庭教育开始,之后进入公学或文法学校,最后接受大学教育,毕业后成为统治者。然而被统治阶级由于自身身份的限制,只能进入一些慈善的初等学校,接受初步的教育,毕业后成为劳动者,不可能和统治阶级的子弟一样,享受好的、完备的教育。由于阶级身份的差异,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子弟,二者接受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教育,并且两种教育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是并不相互衔接的双轨。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英国的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从双轨制走向了单轨制,但是至今为止,在英国仍然存在着双轨制的痕迹,并且显示的非常明显。在英国,最好的学校是私立学校,而不是公立学校。资产阶级的子弟大都就读于私立的学校,工人阶级的子弟则集中在公立学校。至于一流的大学,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招收的学生也大都是资产阶级子弟,工人阶级子弟只能上普通的大学。如此明显的双轨痕迹,在英国是无法根除的,因为其社会始终存在对立阶级,是一个阶级社会。 (三)高等教育收费英国双轨制存在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源是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高等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就实行收费制,而收费的昂贵,让一些人望而却步。无论是在奴隶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还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能付得起高等教育的学费的人群只有上层阶级,对于下层阶级的劳动人民来说,大学教育属于镜花水月。正是由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存在,下层阶级子女只能接受初等的教育,而不能享受高等教育,这无形中拉大了上下层阶级之间的教育鸿沟,使得英国的双轨制得以形成,并难以根除。现在的英国仍然存在这个问题,昂贵的学费,让工人阶级的子女只能进入教育质量较差的公立学校,而对于教育质量高的私立学校,则是资产阶级子女的天堂。一般情况下工人阶级的子女自中学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就职,或者进入职业技术学校,但资产阶级子女毕业后进入高等教育继续学习。综上所述,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使得英国的双轨制得以形成并发展,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受民主思想的影响,英国的双轨制走向衰落,转向单轨制,但也是因为这些原因,英国的双轨制的痕迹始终存在,难以根除。三、总结英国双轨制具有阶级性、不平等性,是违背社会公平的一种学校制度,虽然它在英国的发展过程中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其背后所蕴含的不公平思想,是它衰落的根本原因。英国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同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但英国双轨制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仍然值得我们去研究,以避免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如义务教育阶段就学中的双轨性现象,即城市户籍所在地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就读学校表现出的差异现象1杨颖秀.教育的双轨性现象及其矫正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1),148-153.。参考文献:1李友芝.中外师范教育词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61.2单中惠.外国中小学问题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2.3奥尔德里奇著、诸惠芳等译.简明英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38. 4李远本.16、17世纪英国教育的双轨模式J.教学研究,2006(4),293-295.5邓肯著、杭州大学教育系外国教育研究室译.英国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7.6徐辉、郑继伟编著.英国教育史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272.7J. S. Brukacher. A History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