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文化与礼仪》课程教案.doc_第1页
《各国文化与礼仪》课程教案.doc_第2页
《各国文化与礼仪》课程教案.doc_第3页
《各国文化与礼仪》课程教案.doc_第4页
《各国文化与礼仪》课程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国文化与礼仪课程教案(Culture and Etiquette of Foreign Countries)制定单位: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学院制 定 人:王世群审 核 人:洪 涛编写时间:2011年7月15日一、课程信息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为54,开设一个学期,适用于本科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 二、教学设计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涉外工作和日常生活交往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礼仪知识,熟悉涉外交往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实践演习规范自己举止行为,使之合乎现代礼仪的要求,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一)教学方式: 1. 课堂讲授:民俗部分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2. 文献阅读:各国概况部分可安排两次读书报告会,敦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具体书目的选择请参考每章参考资料部分列出的书目。 3. 讨论课:安排2-3次讨论课,在讨论前两周布置题目、推荐参考文献,学生根据题目搜集资料、阅读文献。要求学生积极发言,根据学生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 4. 现代礼仪部分要求讲课堂讲授和模拟演习结合起来,重在实践演习。(二)评估方式:1.表现评定:是本课程主要的评估方式。由教师观察记录学生的课堂发言或师生互动情况,记入本课程期末总成绩,以此增强和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2.作品评定:适用于文献阅读和模拟演习,以文档或拍摄等方式有目的地收集学生作品,协助确定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成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礼仪与民俗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者的关系。2.掌握涉外交往的基本原则。3.服饰、饮食、居住、信仰、人生礼仪、岁时节日等民俗的基本内容。4.熟练掌握现代礼仪的规范。5.熟悉东南亚国家、日、韩、美、英、法、德等国家的民俗和历史文化。教学难点:1.礼仪与民俗的关系。2.如何做到入乡随俗、热情有度、不必过谦。3.中外民俗的主要差异。4.实践训练,内化礼仪知识。5.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各国的文化习俗差异。三、教学进度表周 别授课次数授课章节与内容摘要教学时数备注11导 言1、课程的性质2、礼仪的界定、来源及功能 3、礼仪与民俗的关系222第一章 涉外通则第二章 民俗文化第一节 服饰民俗431第二节 饮食民俗 242第三节 人生礼仪 第四节 居住民俗45 1 第五节 信仰民俗262第六节 岁时节日第七节 身势语471第三章 现代礼仪第一节 服饰礼仪282 第二节 仪表礼仪 491第三节 握手礼仪第四节 西餐礼仪2 102第五节 介绍礼仪第六节 节庆礼仪第七节 礼品礼仪第八节 名片礼仪4111第九节 电话礼仪第十节 座次礼仪2122第十一节 宴会礼仪第十二节 酒水礼仪第十三节 谈话礼仪第十四节 求职礼仪4131第十五节 娱乐礼仪第十六节 自助餐礼仪2142第四章 各国概况第一节 东南亚国家第二节 日本4151第三节 韩国2162第四节 德国第五节 法国417 1第六节 英国2 182第七节 美国第八节 阿拉伯国家4四、考核方式及比例本课程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平时成绩考核包括模拟演习、课堂讨论发言和作业三个部分。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突出考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案设计相关章节内容导言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各国文化与礼仪课程的性质,了解礼仪的界定、来源、特征及功能,明确礼仪与民俗、民俗与文化的关系。重点与难点重点:礼仪与民俗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者的关系。难点:礼仪与民俗的关系。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本部分是课程的入口,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并不多,一些问题不难理解,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问题,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真正学好这门课程。参考资料1.曹明逸著:体验西方礼仪,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李荣建、宋和平编著:外国习俗与礼仪,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3.高福进著:由独享到共有西方人的习俗礼仪及文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4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作业小论文:最近中央文明办公布了中国公民旅游中七种不文明行为: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守秩序、不懂礼仪、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这些不文明行为有人认为是民族劣根性,很难革除,你觉得该如何看待?备注相关章节内容第一章 涉外通则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熟悉同外国人打交道时应该遵守的有关国际交往的十四条基本原则,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涉外交往的基本原则。难点:如何做到入乡随俗、热情有度、不必过谦。教学方式课堂讨论为主。可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中外交往原则的差异,熟练掌握涉外交往的基本原则。 参考资料1.金正昆著:涉外礼仪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二版2.周曼儿编著:海外社交礼仪,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3.张德平编著:出国人员实用礼仪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4.孙淑华、张喻主编:中国周边国风情录,气象出版社,2003 5.田晓娜编著:礼仪全书,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 作业 1、一位美国朋友,跟你抱怨中国人竟然吃狗肉,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怎么能够吃呢?你该如何得体的应付。2、请分析下列情景中人物做法的正误一女士收到法国友人赠送的礼物,女士说声:“谢谢!”并且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礼物。一秘书在接待韩国客人时,为使场面不冷场,说:“你对韩国和朝鲜的统一有什么看法?”某企业秘书与法国人打交道时,常常使用谦称:“敝公司”备注 相关章节内容第二章 民俗文化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各国服饰、饮食、居住、信仰、人生礼仪、岁时节日等民俗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外民俗的主要差异,了解近现代世界民俗发展的基本轨迹和趋势。重点与难点重点:服饰、饮食、居住、信仰、人生礼仪、岁时节日等民俗的基本内容。难点:中外民俗的主要差异。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本章涉及很多影音图画资料,授课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 参考资料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2. 陶立璠:民俗学,学苑出版社,2003.3董晓萍:说话的文化,中华书局,2002.4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5周星: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商务印书馆,2006.6. 阿兰邓迪斯编著,陈建宪、彭海滨译:世界民俗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作业 PPT外国民俗演讲备注相关章节内容第三章 现代礼仪教学目的与要求熟练掌握服饰、仪表、握手、西餐、介绍、节庆、礼品、名片、电话、座次、宴会、酒水、谈话、求职、娱乐、自助餐等方面的基本礼仪要求和规范,通过模拟演习和训练加以固化,并在日常交往中自觉运用。重点与难点重点:熟练掌握现代礼仪的规范。难点:实践训练,内化礼仪知识。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讲授以及情景模拟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现代礼仪部分操作性很强,因此教师应主要采用情景模拟和实践训练的教学方式,辅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还应注意综合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参考资料1.金正昆:商务礼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李晶编著:现代国际礼仪,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3.张德平编著:出国人员实用礼仪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4.田晓娜编著:礼仪全书,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5.沈因编著:错误的礼仪,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6.美大罗宾逊:商务礼仪,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7.美伊波斯特:西方礼仪集萃,三联书店,1991作业1.设计名片;2.撰写求职简历;3.个人形象设计比赛(成果,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示)备注相关章节内容第四章 各国概况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东南亚国家、日、韩、美、英、法、德等国家的民俗禁忌和历史文化,了解这些国家民族性格,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重点与难点重点:熟悉这些国家的民俗和历史文化。难点: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各国的文化习俗差异。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讨论为主,在讲授时应注意补充相应的影音资料,并作适当的比较分析。参考资料1. 李树藩等编:最新各国概况,长春出版社,20072. 孙维学主编美国文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3. 张爱平等编著:日本文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4.(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菊与刀,商务印书馆,19905. 陈乐民著:欧洲文明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刘稚主编:东南亚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7.(澳)Lonely Planet公司编,华风翻译社译:东南亚(第二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8. 郭依峰著:阿拉伯国家概况,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9. 马振岗著:古典与前卫-英国,上海文艺出版集团发行有限公司,201010.常俊跃,赵秀艳,赵永青主编:英国自然人文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1.(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