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doc_第1页
201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doc_第2页
201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doc_第3页
201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doc_第4页
201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复习指要: 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观察法认识生物的方法 调查法 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生物归类法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典例解析:例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解析: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关键是看有无生命现象。机器人的行为受人的操纵,它无生命现象;火山喷发和钟乳石长大是自然现象;馒头上本来无“白毛”,后来长出了“白毛”,说明是长出来的,有生命现象,实际是霉菌。答案:D 例2、下列生物按形态特征划分的一组是( )A、牛和草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猫头鹰和鼠解析:生物的归类,按形态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本题是按形态结构分的。A中牛是动物,草是植物;B中河水、C中空气和阳光都属于非生物; D中猫头鹰和鼠都是动物。答案:A基础训练:1、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2、以下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 A、感冒病毒 B、变形虫 C、细菌 D、霉菌3、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 ) A、竹和山石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松和丹顶4、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蜻蜓点水 B、钢铁生锈 C、公鸡打鸣 D、葵花向阳5、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6、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新 课 标 第 一 网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8、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9、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一组是( )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10、下列关系相近的一组生物是( )A、玉米和大豆 B、鱼和水草 C、空气和水 D、岩石和苔癣提高训练:11、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1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复习指要: 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 生物圈 范围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动物 组成 分解者细菌、真菌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森林、草原、海洋、淡水、生物圈是最大 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典例解析:例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 C. 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既包括了某一地点的全部生物又包括了环境。A、B、C都只说了部分或全部“生物”,没有指出“环境”;只有D符合生态系统的含义。答案:D例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水、空气等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要利用无机环境中的阳光、水、空气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分解者可以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所以在理论上,没有消费者生态系统也能维持。答案:B例3、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A . 增加 B. 减少 C. 先少后多 D. 先多后少解析:大量捕杀鹰后,兔由于天敌的减少会迅速繁殖增多,兔增多会使草减少,后来兔因缺乏食物、栖息地等而大量死亡,随着兔的减少草又会逐渐增多。答案: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问题。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正是由于这种制约,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才会相对稳定,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例4、为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李明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大豆,并对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请你为他提出意见:花盆阳光温度水甲向阳处20充足乙暗室20不充足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题是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可变因素应该是阳光,其他条件则应相同。本题中却出现了两个不同条件:阳光和水。因此答案为:甲和乙都应保持充足的水分。点评:在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时,应同时考虑两个原则:一是要设置对照,对照应有两组或两组以上;二是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 基础训练: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包括 的底部、 的大部和 的表面。4、 和 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而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它们往往是彼此交错连接的,这样就形成了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 和 流动的。6、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所占的 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7、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整。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9、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A.分组实验 B. 重复实验 C. 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10、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有机物11、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阳光、温度 B、空气、温度 C、水分、土壤 D、花粉、病毒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A . 温度 B. 光照 C. 湿度 D. 土壤13、海洋由浅至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 阳光 B. 含氧量 C. 海水温度 D. 含盐量14、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15、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A . 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C. 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16、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森林中的全部动物C、一条河流 D、一块农田的全部农作物17自然界中,一种动物死亡不会影响其他动物的正常生活,是因为这些动物尸体会被 ( )A树叶覆盖 B野狗争食 C大雪淹没 D分解者分解18、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19、螳螂捕食,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 A合作 B食物网 C捕食 D竞争20、食物链中开始的生物通常是( ) A食草的动物 B食肉的动物 C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D腐生的菌类21、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是 ( )A青蛙捕食蝗虫 B鸟吃草籽 C松鼠吃蘑菇 D猫头鹰捕食鼠22、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中递减,而农药残留在食物链中却( )A少量增加 B富集 C减少 D不变23、下列哪些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提高训练:24、下列生态系统中,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 )A、小麦田间的杂草 B、管理小麦的农民 C、阳光 D、小麦的害虫25、人们经常看到一片圈起的土地,因长期没有旋工,逐渐变成一片协调的生态系统,你认为其原因是( )A、光照充足 B、温度适宜 C、水分适量 D、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6、假定地球上没有了阳光,温度仍正常,你估计最后灭绝的生物是 ( )A绿色植物 B分解动、植物遗体及败叶枯枝的微生物 C植食动物 D肉食动物27、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