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复习声现象.doc_第1页
初三物理复习声现象.doc_第2页
初三物理复习声现象.doc_第3页
初三物理复习声现象.doc_第4页
初三物理复习声现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发生。 2知道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物质,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记住声音在空气 (15C)中的传播速度。 3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4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 (二)教具 演示用:两支同频率的音叉和共鸣箱、铁架台、白色泡沫塑料球、少先队队鼓、彩色纸。 学生用。橡皮筋(两人一根)、上电话(学生课前自制)。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前的句阅读后,教师敲响少先队队鼓,问: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声音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不要求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声音是怎样发生的 (1)演示课本图3一1,敲响音叉,叉股将悬吊在铁架台上的泡沫塑料球弹开,同时我们的耳朵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引导学生观察音叉发生时叉股在振动。 再敲响音叉,并用手捏住叉股,观察泡沫塑料球还会不会被叉股弹开,听一听还有没有声音。引导学生观察,音叉不振动时,没有声音。 (2)随堂学生实验;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然后两人交换。 (3)请同学们轻声一起唱一支歌(教师起音),并用手摸着喉头部分,唱后请一位同学说一说有什么感觉。认识人发声时。声带在振动。 小结: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教师板书)。 (4)验证演示并激发兴趣:用彩色纸做成高约10厘米的纸人,放在少先队队鼓上,敲响队鼓,观察彩色纸人在跳动,尤如少女翩翩起舞。 纸人的跳动是敲鼓时,鼓皮振动,鼓皮由于振动发出声音。用手按住鼓皮,鼓皮停止振动,纸人停止跳动,声音也没有了。 接着,教师讲述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声音靠物质传播(1)演示;照课本图32那样,右边那被敲响,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将泡沫塑料球弹起。启发学生说出左边音叉的发声是靠空气传播的。引导学生说出“空气能传播声音”(教师板书)。简单说明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产生声波,传动耳朵,引起耳膜振动,产生听觉。 (2)演示:右图3一I所示,在音叉柄上套一尺沐塞,敲击音叉,请同学们注意听声音。再敲击一次音叉,将带有圆木塞的音 叉柄放入量筒内的水中,跟没有放入水中时比较声音有什么不同。表明“液体也能传播声音”(教师板书)。因回举例,渔民利用液体能传播声音,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有欢的声音,将鱼诱人鱼网,为人类创造财富。(3)学生随堂实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上。另 一位同学在同一张桌子离耳朵较远的地方轻敲桌子,耳朵可清晰 地听见敲桌声,然后两人互换。 请同学们拿出自制的“土电话”,小声通话,也可清晰听见对 台二方说话的声音,表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教师板书)。 小结:根据以上实验总结出: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 播声音。同时指出;“真空不能传声。”这些传播声音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教师板书)。 3声音的传播速度 请同学们读课文中“一些物质中的声速(米秒)”,说出空气(15)、蒸馏水、铁、钢中的声速。认识固体物质中的声速最大,其次是液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板书: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15C)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并要求学生记 4回声 (1)讲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例如,高高层建筑一定距离喊话,在高墙或山崖间喊话都听到回声。同学们在旅游或在野外活动时,可试一试。 (2)讲述 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听不见回声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离障碍物太近,声音反射回来的时间太短,我们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从发出声音到能听见回声的时间间隔在01秒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 (3)请同学们算一算 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讲述:如果原声和回声间隔不到01秒(或距离小于17米),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可以加强原声。在修建剧院、礼堂时就应考虑到这一问题。 (4)讲述 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图37利用回声测海洋的深度。 小结: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教师板书)。 简介我国的回音壁、三音石、圆丘等建筑,参看彩图1。扩展知识,激发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归纳本课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1归纳总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发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物质。固体物质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物质传声最慢。 真空不能传声。记住声音在空气(15C)中的传播速度340米秒。(3)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可以利用回声测量距离。 2课堂讨论 四人一组一,讨论课本习题第2题。讨论后同学们举手发言,各抒己见,然后由教师指正、补充和完善。简要讲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智慧。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注意阅读课文时要边读边想。 2完成课文后的练习(答在题目中的空白处)。 3把课文后的习题第1、3、4题做在作业本上。 第二节 音调、响度和音色(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辐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常识性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二)教具 演示用:收录机、录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发声齿轮、塑料硬片(或硬纸片)、铜锣、响铃、队鼓和彩色纸人以及闹种。 学生用:梳子、塑料硬片(或硬纸片)、橡皮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用收录机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是悦耳动听的歌曲,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听到一些令人烦燥不安刺耳的噪声。同样是乐音,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第二节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进行新课。 1音调 (1)讲述:唱歌时,一首歌曲音调可以唱高一些,也可以唱低一些。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一首合唱歌曲,高音部的音调高,低音部的音调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教师板书)。 (2)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在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 转动齿轮,用塑料硬片接触齿轮的齿,使塑料硬片振动发声。让学生注意观察,硬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个高?哪个低? 引导学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触齿数多的齿轮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接触齿数少的齿轮时,硬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讲述:“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教师板书)。由演示得出: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教师板书) (3)学生随堂实验:用塑料硬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地划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塑料硬片快划时和慢划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哪个高?哪个低?哪个振动的频率大?哪个的振动的频率小?进一步认识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4)学生随堂实验:学生利用橡皮筋做课本图39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认识。 (5)读图: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的图310,读后教师作简要解释后,问:为什么有些声音在人们毫无察觉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了?(学生可自由举手发言,然后教师小结学生发言,并作明确解答),扩展知识,活跃思维。 2响度 (1)演示 轻敲队鼓,请同学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皮上彩色纸人的跳动情况,跳动缓慢,犹如轻歌曼舞;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大小的变化,并观察纸人跳动的变化,跳动由慢到快,犹如从轻歌曼舞过渡到狂欢。引导学生分析说出:鼓皮振动的振幅大,声音大;振动的振幅小,声音小。教师讲述:我们把“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教师板书) (2)拿出闹钟让同学们听。前排同学可以清晰地听见闹钟滴答的声音,后面几排的同学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教师板书) u)读图: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图312,看后说出为了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可以采用哪些办法。然后请同学们从实际生活中举出一些增大响度的办法。课后请同学们互相比一比,看谁举得多,又举得恰当。 3音色(1) 讲述 除以上音调、响度外,音色也是乐音的一个特征。(板书: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接着,在讲桌下(不让学生看见)敲响铜锣、摇动响铃,请同学们说出所听到的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肯定学生都能说正确),那么你们是凭什么分辨出来的呢?当同学们带着疑问的眼光望着老师时,教师及时指济: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就是音色。(教师板书)” 平常人们常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各人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即各人的音色不同分辨是谁的声音的。 同一个人的音色,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饮食、起居和本人健康状况等因素而变化。 三、归纳小结本课内容 本课学习了乐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和音色。恰当的乐音给人以精神上的调节,艺术上的享受,激励人们奋发向上。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知道: 1什么是音调?音调由什么因素决定? 2什么是响度?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人们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乐音的哪一个特征? 四、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不要死记硬背课文中的名词,要注重理解。 看一看课文后的“想想议议”,同学们可以三三两两的进行议论,还可以找老师探讨。 第三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2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3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二)教具干燥的玻璃板、气球(已冲气)、刻印好的阅读提纲。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讲述:优美的歌曲同学们都喜欢听,除了丰富人1啤文娱生活,还可以使人奋进。但是,对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同学们听起来感到烦燥,心神不安,这些声音都是噪声。我们这节课将知道什么是噪声?噪声是从哪里来的?噪声有什么危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弱噪声?(教师板书课题:第三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二、进行新课 1将课前刻印好的本课阅读提纲分发给每位学生(或板书在小黑板上)。 阅读提纲 (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识什么是噪声? (2)为什么有时乐音也是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教室里和教室周国有无噪声?如果有噪声,这些噪声是从哪里来的? (5)举例说明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 (6)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7)说一说你知道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控制噪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你自己在减弱噪声上将做些什么? 2指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纲阅读课文、读图,并进行讨论。 (1)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噪声的来源”后,按四人一组讨论提纲中的(l)、(2)、(3)、(4)问题(讨论时不限于课文中已提到的事例,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讨论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然后全班发言,教师进行补充。(板书: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识,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地杂乱无章地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演示;用冲气的气球在干燥的玻璃板上摩擦。其声音听起来人们感到非常不舒服。讲述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喇叭鸣叫声,商店内招揽顾客收录机大声播放音乐声等,这些都是使城市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干扰机关、团体的工作人员正常工作,干扰学校正常教学。 (3)讲述“分贝”,分贝是计量噪声强弱的单位。讲述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图313和第三段课文。读后连续组织学生讨论提纲中的(5)和讨论“为什么非洲北部农村70岁老人的听力比美国20多岁的城市青年还好?” 教师归纳后板书: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4)阅读课文“怎样减弱噪声”,请同学们说出减弱噪声的途径。引导学生根据城市建设情况,政府部门采取了在一些街道禁止汽车鸣刺叭的规定、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播放高音喇叭、禁止燃放鞭炮、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计量仪表等措施,都是为了减弱城市噪声使人们正常地进行工作、学习和有安静的休息环境。(教师板书:减弱噪声的途径是,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三、小结本课内容 1从物理学角度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