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是我通过搜集资料,然后进行集合,排序,筛选,修改,整理等,去除复杂的,难懂的部分,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自己的语言,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数码摄影中一些常用术语,以及一些基本参数的概念和使用原则。最后章节是佳能115HS相机的一些基本设置和一些个人拍摄经验。希望对刚接触摄影的和持有115卡片机的朋友们能有所帮助。由于时间仓促,和本人水平有限,内容中有欠妥或错误之处,衷心的希望大家给予批评和指点,以便重新修订时更正。谢谢_ 一叶知秋 2011年11月说在前边的话:学摄影,为什么必须从基础知识学起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刚接触摄影的朋友,看到别人的照片很漂亮,往往第一句话就是问:怎么才能照出这么好的照片呢?有人告诉你了:要选用合适的光圈,恰当的快门,最佳的ISO感光度,注意曝光等等。好了,你学会了么?哈哈,等于没说所以说,学摄影,必须从基础知识学起,把基础知识学扎实了,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好了,不说废话了,切入正文: 数码相机成像原理讲摄影的一些术语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下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这儿,我结合人眼的成像,通俗的给大家来说说。人眼球最外边,是一层无色透明的角膜(这就相当于相机的镜头),黑眼球中央有个黄色的小孔,我们称为瞳孔。大家都知道,是因为有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眼,人才能看到东西。例如,在黑暗的环境中,你什么也看不到。再深入点来说,当人睁开眼睛时,这些被反射的光线,先射到眼球上,然后穿过眼球中央的瞳孔,进入眼球底部的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会将光信号转变为神经冲动,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视觉中心,我们就看到东西了。数码相机成像原理跟人眼类似,如下:光线通过相机镜头进入到相机,到达相机内部的感光软件上,感光软件将光线转变成电荷,再通过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将信号送到处理器处理,最后形成图像,存储在存储器上。简单点说,相机成像,其实就是将一段光线记录下来,并且形成图像保存下来的的过程。扩展阅读(选读):上边讲相机成像原理过程中,讲到一个名词“感光软件”,感光元件是数码相机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技术。数码相机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就是感光元件的发展道路。数码相机的核心成像部件有很多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藕合)元件;另一种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佳能IXUS115 HS采用的与传统COMS有点区别的“背照式COMS”成像,感光得到进一步加强。与传统相机相比,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相机的“胶卷”就是其成像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就是数码相机的不用更换的“胶卷”而且是与相机一体,所以称为是数码相机的心脏很确切。快门 (曝光,快门,曝光时间,快门速度)通过第一章节的成像原理我们知道了,不管是人眼还是相机,没有光线,就谈不到成像。而且数码相机要想成像,必须有持续记录一段,也就是一定数量的光线。【曝光】:光线通过相机镜头,到达相机内部的感光软件上后,而后感光软件形成图像的过程(感光软件将光线转变成电荷,再通过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将信号送到处理器处理,最后形成图像)我们称为曝光过程,简称为曝光。【快门】:大家知道,人的眼皮一睁一闭,光线就进入人眼了。同理,对于相机,我们也需要一个装置来控制光线的进入,从而到达相机内部的感光元件上。这个装置,我们称它为快门。你可以简单的把快门理解成相机镜头前的盖子。打开盖子,光线进入,关闭盖子,光线停止进入。理解了曝光和快门,下边我们再说说曝光时间和快门速度。【曝光时间】:“曝光”大家都知道了,就是感光软件形成照片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的时间长短,就是曝光时间。也就是说,曝光时间就是感光元件在光线射入时曝光产生“形象”的时间。【快门速度】:快门打开,光线进入,快门关闭,光线停止进入。快门打开到关闭的时间长短,就是快门速度。常见的快门速度有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秒等。【快门速度】与【曝光时间】,虽然两个概念所指的对象不同,但却是相互关联的。快门打开多少时间,光线就有多长时间来进入,感光元件就有多少时间用来曝光。也就是说:快门速度快则曝光时间短,快门速度慢,则曝光时间长。这儿说一个习惯的问题。【曝光】 ,【快门】,【曝光时间】,【快门速度】。严格来说,这是四个不一样的概念。但他们之间是有明确关系的。所以为了简便起见,我们习惯上将他们统统简化成一个词,即:【快门】。所以你心里一定要有个这个概念:快门快,就是指快门速度快,曝光时间短。快门慢,就是指快门速度慢,曝光时间长。光圈。如果你对曝光和快门理解个差不多了,下边我们接着说另一个新名词:【光圈】。咱们讲人眼成像原理的时候说过,人眼球中央有个小孔,我们称其为瞳孔。那么,瞳孔的目的是什么呢?大家知道,光线是穿过瞳孔才进入眼球底部的视网膜上的。当光线太强时,比如拿个手电筒突然照你的眼睛,你会发现,瞳孔马上变小了,这是为了挡住过多的光线。当环境变暗时,瞳孔又会放大,以便让更多的光进入眼睛。我们这儿讲的这个【光圈】,实际上就相当于人眼上的这个“瞳孔”。也就是说:光圈是光线进入相机的门户。人眼的“瞳孔”可以根据环境光线自动调节大小,那么相机的光圈呢?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型,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是我们说的【光圈】。它的大小决定着单位时间内进入感光元件的光线的多少。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光圈值F】来表示,其中F值=镜头的焦距 / 镜头光圈的直径(相机上显示的都是光圈值)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4,f64虽然从数值上看,光圈值没有写成分数,但实际上它们都是分数。把光圈值看成分数也方便理解光圈值和光圈大小的关系:光圈值F越大,光圈越小,单位时间通过镜头的光线就越少。光圈值F越小,光圈越大,单位时间通过镜头的光线就越多。例如f/2表示一个相当大的光圈孔径,并可以通过很多的光线。而f/22则是一个很小的光圈孔径,仅仅很少的光线可以通过。可以把他们看成分数来理解:1/2比1/22要大很多。曝光量说完了快门和光圈。下边我们再说个新的概念:【曝光量】。什么是曝光量?曝光量就是:当相机快门开启时,穿过光圈,投射到感光元件(CCD、CMOS)上从而成像的光的数量。这里面有很多层含义:第一, 光线进入相机,要通过镜头,穿过光圈。第二, 光线有多长时间来进入相机,这取决于快门打开到关闭的间隔时间(也就是快门速度)。第三, 单位时间内,能有多少光线进入相机?这取决于光圈开得大小。也就是说:【曝光量】由【快门】和【光圈】决定的。如果你还是理解不了,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做个假设,现在我有一个空的水桶,要想装满一桶水,我需要一根水管和一定的时间来往里灌水。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想象:曝光量 满满一桶水水管粗细 光圈灌水时间 曝光时间水龙头 快门当打开水龙头后,水通过水管开始进入水桶。正如:打开快门后,光线通过光圈进入相机内部感光软件上开始形成图像。大家知道,想要灌满一桶水,水管越粗,所需的时间就越短,水龙头打开到关闭间隔时间就越短。同理,想得到同样的【曝光量】,【光圈】越大,单位时间进光量就越大,所需的时间就越短。【快门】打开到关闭间隔也就越短(也就是快门越快)。所以说:要得到同样曝光量,光圈和快门是成反比的。光圈越大,快门就越快,光圈越小,快门就越慢。=【曝光量】是由【快门】和【光圈】共同决定的。要得到同样曝光量,光圈和快门是成反比的。光圈越大,快门就越快,光圈越小,快门就越慢。这是最最基本的原则,大家一定要熟记在心,并且充分理解之。大家知道,成像过程,就是曝光过程。曝光准确与否是决定最终影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曝光合适,即曝光量准确,则照片清晰,影调正常,明暗反差合适,色彩饱和,看上去很舒服。曝光太少,即曝光量不足(欠曝),则照片泛灰,灰蒙蒙一片,画面暗部无层次,影像晦暗无力,画面沉闷,反差极低;曝光太多,即曝光量多了(过曝),则照片泛白,白哗哗一片,画面高光部分无层次,彩色不饱和,整个画面像褪了色似的。如果结合我们水桶灌水那个例子,欠曝的照片就是水没灌满,过曝的照片就是水灌多了,溢出来了。过曝和欠曝的照片都不是好照片。哈哈,都说了一大堆理论了,总算跟照片沾点边了_。还是结合水桶灌水的例子,要得到一桶水,可以选择粗水管,短时间灌;也可以选择细水管,长时间灌。这两种方法最终你都能得到一桶水。这就是互易关系。同理,慢速快门加小光圈或者用快速快门加大光圈,两种方法可以得到一样的曝光量。尽管曝光量一样,但是这两种方法在成像的效果却是不一样的。具体有何不同,我会在后面第9章【光圈与景深】章节里再详细介绍。下边我们先看看快门不同时,画面变现的情况吧:左边图片是快速快门,右边是慢速快门。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比如拍一个运动物体,想要拍清楚,就要用比较高的快门。因为曝光过程,是持续记录光线的过程,在曝光过程中被照物移动了,就容易出现右图的情况,糊片。如果你理解了光圈,快门,曝光量的关系,也就应该知道,既然用了较高的快门,光线进入的时间就短了,要得到足够的【曝光量】,【光圈】就应该开的比较大。下边再看一组图:第一个是“快”快门速度,曝光时间短拍出的断续效果,第二张是“慢”快门速度,曝光时间长拍出的连续效果。如上图所示,对于同一个景物,由于快门速度不同,得到的照片效果也完全不同。要想把断续的喷泉水流拍成连续的效果,就需要慢快门,长曝光时间,持续曝光记录水的运动轨迹。那么,既然快门慢了,光圈光圈是不是应该用小点呢?_很多人可能也知道,115有个“慢速快门”选项,可以自定义快门速度,最快1秒,最慢15秒。看到这儿,有得朋友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屁颠屁颠的用这个慢速快门拍瀑布和喷泉去了结果呢,曝光好几秒时间,拍出来的照片白哗哗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怎么回事呢?过曝了呗。上边我们也说了,曝光量是由快门和光圈决定的,而且快门和光圈成反比。你想想看,快门那么慢(曝光时间长了),你光圈还是原来那么大,进入光线能不多么?曝光量能不多么?照片能不过曝么?就像水桶灌水那个例子,注水时间变长了,你水管还是那么粗,也不给弄细点,水不溢出来才怪呢。所以说,得到同样曝光量,快门速度慢了,光圈必须调小,至于调多小,这就是经验之谈了,高手和菜鸟的区别往往也就在这些地方。那怎么把光圈调小点呢?很抱歉 ,115HS暂时还没这功能_对于能调光圈大小的单反相机,当光圈调到最小还是过曝时,甚至就要加减光镜啦,把射入相机镜头的光线强度直接给它减弱。上边咱们说的这些技巧,其实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原理明白了,融会贯通,自然而然也就分析出来了。前4节到这儿就讲完了,这是摄影中基础的基础,下边我们来做个小结:要想成像,必须有光线进入相机,到达感光软件上。感光元件成像的过程,就是相机曝光的过程。成像如何,主要在于曝光是否准确,也就是曝光量是否准确。而曝光量,主要由快门和光圈决定的。得到同样的曝光量,快门与光圈成反比。最重要的3个概念:【快门】,【光圈】,【曝光量】。ISO感光度上节咱们讲了快门,光圈,曝光量,以及他们的关系。这是摄影的最基础的东西,希望大家一定要多看,多琢磨,理解透彻了。下边咱们来讲另一个重要的参数,ISO感光度。ISO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缩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简称。此组织规定的胶片(图像感应器)对亮度的敏感程度,用ISO 100、ISO 400这样的数值进行表示。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ISO感光度,就是相机感应器对光的感应度或敏感度。ISO数值越大表示感光性越强,数值越小感光性越弱。常用的感光度有ISO25、50、100、200、400、800、1600、3200等。低感光度指ISO100以下,中感光度指ISO 200800,高感光度为ISO 800以上。那么感光度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其实,在任何摄影过程中,有三个因素决定了实际曝光情况:(1)快门速度;(2)光圈大小;(3)使用的感光度。快门,光圈第2节我们大篇幅讲过了,它俩的组合,决定了曝光量。而ISO感光度不能决定曝光量,但却影响曝光效果。你可以这样理解:ISO感光度越高,感光器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就越高,达到相同的曝光效果,所需要的曝光量就越低。如果感光度增加一倍,通光量即使减半也能够得到同样曝光量的曝光效果。这个读起来有点瘪嘴,理解起来可能有点困难,咱们不妨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来说下:用一根针来扎你的屁屁,针的粗细(光圈),和扎的时间(快门速度),决定了你的屁股受到的破坏度(曝光量)。破坏度越大,疼痛也就越厉害。但影响疼痛度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你的皮肤对针扎的敏感度(ISO感光度)。像大家这样细皮嫩肉的,轻轻一扎,就疼的很厉害。像我这样皮糙肉厚的,需要用粗点的针,扎半天,才能得到跟你们一样的疼痛度。所以说::ISO感光度不能决定曝光量,但却影响曝光效果。上边这句话,从另一个方面又可以理解成:ISO感光度,实际上能间接控制快门的速度。为什么说ISO感光度,实际上能控制快门的速度呢?我们上边也说过了:ISO越高,达到相同的曝光效果,所需要的曝光量就越低。ISO感光度增加了,曝光量即使减少也能够得到“同样曝光量”的曝光效果。那么,光圈不变的情况下,曝光量减少不就相当于快门可以变快么?这就又用到我们前边所学的知识了。所以说,卡片机使用过程中,经常为了提高快门速度,而采用高ISO感光度,也正是这个道理。理论上讲,在相同的拍摄条件下:感光度越高,快门速度就可以更快,他们之间的比率,一般可以理解为一倍 。即在相同光圈的情况下,ISO 100的快门速度为1/30,那么ISO设定200 ,快门速度为1/60 即可。我们再看一组样片,如下页的图片,这是在同一光线照射下,不同ISO成像时的表现。大家可以对比下看看。很明显,低ISO成像比高ISO相片成像质量要好的多。所以总结一下就是:ISO数值越大,快门越快,拍出来的照片画面质量越差,主要体现为画面比较灰暗,噪点过多。ISO数值越小,快门越慢,拍出来得画面质量也就越好,表现为,画面比较通透,亮堂,噪点少。扩展阅读:(选读)什么是噪点?当采用高ISO感光度时,有时会发现图像上有往常没有的斑点出现。这些斑点就是噪点。提高了ISO感光度,必须对信号进行电子放大增幅。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杂质信号就是噪点。数码相机天生就会产生噪点,至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忍受噪点,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想法了。一般来说,低ISO,也就是低感光度的情况下,画面更清晰,更细腻,细节表现的更有深度。而高ISO则可以在暗光环境下应付自如,不过高ISO会使照片上的燥点增加!所以在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使用低ISO。还有就是,在拍摄瞬间效果的时候,如体育比赛、现场抢拍等,为了保证照片清晰度,快门速度就必须得提高。快门速度提高了,还要保证照片的清晰度。就必须用高ISO了。大家观察下图这张图:(讲快门那节我们看过)拍这样的高速运动的物体,快门速度必须调高。快门速度提高了,假设光圈不变,就意味着曝光量减少了,曝光量减少了,还想要保证曝光效果,那就只能提高相机对“光的敏感度”了,也就是ISO感光度。ISO也许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不如光圈快门那么直接。但这绝对是个很重要的参数。快门,光圈,ISO感光度,是曝光的三大要素。而115卡片机,唯一能直接调的,只有ISO(光圈,快门不能自定义),所以这更体现出了ISO感光度的重要性。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下边我将一些常见情况下ISO选择的原则做个总结:先说个大原则,拍摄静止的物体,有三角架或手持很稳的情况下,不论环境光线如何,都要尽量选用低的ISO,来获得最佳的像片质量。1. 光线好的情况下:静止物体,尽量用低ISO(比如100),这样可以获得质量最好的照片。低速运动物体,比如玩耍的孩子,用中ISO(比如200-800)。中速运动的物体,用高ISO(800以上)。高速飞奔的物体,继续提高ISO(甚至用1600以上),来实现高速快门,以保证照片不虚,不糊。但只能以牺牲画质为代价了。2. 光线一般的情况下,比如室内,用中ISO,提高快门速度。由于佳能115强大的抑制噪点能力,ISO800以下,噪点基本都不明显。3. 光线很不好的情况下,比如夜景。无三脚架,手持不稳,用高ISO。有三脚架,用低ISO,必要时用夜景模式的“慢速快门”效果会非常棒。写完这3条后,其实我有点后悔了,摄影过程中,环境,光线,被照物静动,情况千变万化,别说是3条,30条也许都写不全。啰啰嗦嗦写了一大堆,把各种情况都写出来,让大家去死记硬背,这才是最愚蠢的办法。真到了实际应用的时候,这些条条框框反而限制了你的发挥。所以,还是那句老话,“理解”万岁!_=加上我们刚才讲的ISO感光度。摄影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基本的参数:快门,光圈,曝光量,ISO感光度,就基本讲完了,其实,下边我们要讲的,都是为它们服务而已。O(_)O。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和印象,咱们最后再来个小结吧:要想成像,必须有光线进入相机,到达感光软件上,感光元件来成像。成像的过程,就是相机曝光的过程。成像如何,主要在于曝光是否准确,也就是曝光量是否准确(不多不少)。控制曝光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光圈大小;快门速度。光圈是光线进入相机的门户,光圈越大,单位时间内进入相机的光量越多,曝光量就越大。反之亦然。快门控制着进入相机的光线的时间长短,快门速度越低,相机进光的时间越长,进入的光线量就越多,曝光量越大。反之亦然。相机的曝光量既可由光圈或快门单独决定,也可以由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决定。光圈一定时,可以用降低快门速度来增加曝光量;曝光量一定时,可以减小光圈同时降低快门速度来维持曝光量不变。这样,就可以在需要特定的光圈或特定的快门速度时,既能够满足拍摄时对光圈或对快门的需要,又能够满足所需的曝光量、曝光效果。例如,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需要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快门速度一高,曝光量就会减少,这时,就可以用增大光圈,来满足所需的曝光量;又比如,为了获得较大的景深,需缩小光圈(光圈与景深我们后边再详细讲)那么你就可以同时降低快门速度,以满足所需的曝光量。另一个影响曝光的是感光度(ISO)。感光度不能决定曝光量,但却影响曝光效果。感光度是感光器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对光越敏感,ISO越高,达到相同的曝光效果,所需要的曝光量越低。如果感光度增加一倍,通光量即使减半也能够用同样曝光量曝光。ISO感光度,实际上能间接控制快门的速度。ISO数值越大,快门越快,拍出来的照片画面质量越差,ISO数值越小,快门越慢,拍出来得画面质量也就越好。测光什么是测光呢?上边章节我们学习过了,要想成像,必须有曝光(量),曝光量由快门,光圈决定,曝光效果由ISO决定。那么,对于一张照片来说,曝光量到底多少最合适呢?这就需要用到测光了。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以相机的全自动档(就是对准景物,胡乱按快门就能照的那个AUTO档)在拍摄时,打开相机,光线开始进入镜头。入射的光线穿过光圈,进入机身内置的测光感应器,这块测光感应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再传递给相机的处理器运算,来得到一个合适的光圈值和快门值。用户完全按下快门,相机按照处理器给出的光圈值和快门值,来自动拍摄。这就是测光。测光,是计测合适曝光的过程。只有通过测光获得正确曝光(量),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照片。对于相机全自动档来说,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测光就是相机根据进来的光线,去分析,然后给出最佳的光圈和快门速度,以及ISO感光度。另外,有的朋友可能知道,高级点的相机,除了AUTO全自动档外,还有很多档位。比如,A档(光圈优先),这个档可以自定义光圈大小,这时,相机测光系统就会根据你定义的光圈大小,去给你计算设定出最佳的快门速度(当然这是系统认为最佳的)。比如S档(快门优先),用户可以自定义快门速度,相机测光系统会给你设定出最佳光圈大小。还有其他档位,其实都是一个道理。扩展阅读(选读):相机自动测光是如何实现的呢?其实原理非常简单,相机自动架设所测光区域的反光率都是18,通过这个比例进行测光随后确定光圈和快门的数值,光圈和快门是有相关联系的,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光圈值越大,则快门值越小,而如果光圈值越小,快门值则越大。18这个数值来源是根据自然景物中中间调(灰色调)的反光表现而定,如果取景画面中白色调居多,那么反射光线将超过18,如果是全白场景,可以反射大约90的入射光,而如果是黑色场景,可能反射率只有百分之几。 标准灰卡是一张810英寸的卡片,将这张灰卡放在被摄主体同一测光源,所得到的测光区域整体反光率就是标准的8,随后只需要按照相机给出的光圈快门值去拍摄,拍摄出来的照片就会是曝光准确的。如果整个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射率大约18,就像我们上面说的背景以白色调为主,这时如果之按照相机自动测光测定的光圈快门值来拍摄的话,拍摄得到的照片将会是一张欠曝的照片,白色的背景看起来会显得发灰,如果是一张白纸的话拍摄出来的就会变成一张黑纸了。所以,拍摄反光率大于18的场景,需要增加相机的EV曝光补偿值,具体补偿的EV值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再分析了,此时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反之,如果拍摄反光率低于18的场景,例如黑色的背景,拍出的照片往往会过曝,黑色的背景也会变成灰色。所以,拍摄反光率低于18的场景,需要减少EV曝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白加黑减”的原理。作为一个初级摄影者来说,相机是怎么测光的没必要去深究,能了解相机测光的几种方式并熟练掌握其运用就够了。常见的测光方式一般有这3种:中央平均测光、点测光,评价测光。下边一一介绍:一、评价测光(或称分割测光)评价测光方式是一种比较新的测光技术,是将取景画面分割为若干个测光区域,每个区域独立测光后在整体整合加权计算出一个整体的曝光值。最开始推出的评价测光(或称分割测光)一般分割数比较少,例如尼康是将测光区域分割为八个部分,各自独立测光后通过相机的中央处理器以及内建数据区域测光的功能。而如今,顶级机器上设计的21区域TTL测光准确并且快速,这不仅仅依赖于相机本身的硬件性能,还和相机的处理能力以及数据分析算法关系紧密。 多区评价测光是目前最先进的智能化测光方式,是模拟人脑对拍摄时经常遇到的均匀或不均匀光照情况的一种判断,即使对测光不熟悉的人,用这种方式一般也能够得到曝光比较准确的片子。这种模式更加适合于大场景的照片,例如风景、团体合影等等,在拍摄光源比较正、光照比较均匀的场景时效果最好,目前已经成为许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最常用的测光方式。 简单点说,评价测光就是:相机对被照画面的各个区域,整体整合,然后加权计算出一个整体的曝光值。二、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或简称:中央平均测光)中央平均测光主要是考虑到一般摄影者习惯将拍摄主体也就是需要准确曝光的东西放在取景器的中间,所以这部分拍摄内容是最重要的。因此负责测光的感官元件会将相机的整体测光值有机的分开,中央部分的测光数据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作为小部分比例起到测光的辅助作用。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传统测光方式,大多数相机的测光算法是重视画面中央约2/3的位置,对周围也予于某些程度的考虑。对于习惯使用中央重点测光的摄影者,用这种方式测光比使用多区评价测光方式更加容易控制效果。 中央平均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虽然可以充分的表现整个画面的光线反应,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需要精准的小范围物体曝光准确时,中央平均测光就不那么好使了,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之处,一些厂商研发出此种点(SPOT)测光模式来避免光线复杂条件下或逆光状态下环境光源对主体测光的影响。简单点说,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就是:相机以被照画面的中央为主,四周为辅去曝光,首先满足中央2/3区域的正确曝光,再考虑四周。三、点测光点测光的范围是以观景窗中央的一极小范围区域作为曝光基准点,大多数点测相机的测光区域为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相机根据这个较窄区域测得的光线,作为曝光依据。这是一种相当准确的测光方式,但对于新手来说,却不那么好掌握,怎样去区别一个测光点,变成了一个需要学习的技巧,错误的测光点所拍出来的画面不是过曝就是欠曝,造成严重的曝光误差。由于点测光的技巧,还可以用在日益盛行的数字相机微距拍摄时大放光彩上,这样可以让微距部分曝光更加准确。因此喜爱微距拍摄者必须尽力学好这种测光方式,初步可以选则画面中的中间小区域来作为测光基准点。点测光在人像拍摄时也是一个好武器,可以准确的对人物局部(例如脸部、甚至是眼睛)进行准确的曝光。 点测光只对很小的区域准确测光,区域外景物的明暗对测光无影响,所以测光精度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对远处特定的小区域测光。掌握这种测光方式一是要求摄影者对所使用相机的点测特性有一定了解,懂得选定反射率为18%左右的测光点,或能对高于或低于18%反射率的测光点凭经验作出曝光补偿。点测方式主要供专业摄影师或对摄影技术很了解的人使用。点测方式使用不当会添乱。 简单点说,点测光就是:相机以被照画面的中央的一极小范围区域作为基准点去曝光,甚至这范围只有整个画面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综合来起来讲:评价测光,考虑的是整个画面的曝光情况。中央平均测光,优先考虑的是中央区域的曝光情况,再尽量满足四周。点测光,只考虑满足中央极少范围的正确曝光,而无视其他地方。根据以上原理,我们大致可以划分下这3种测光方式的应用范围:评价测光:最常用的测光方式,适应一般自然条件。光线复杂,但反差不是太大。最接近人的思维,比如风景,团体合影。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对整个图像平均测光,但更侧重于中央。适用于单个人像,微距,静物等光照均匀条件下使用。点测光:光线反差极大,需要突出某一“点”情况下用。比如拍摄对象很亮或很暗的时候。如拍摄偌大黑夜中的一个月亮。点测光比较难掌握,适合专业摄影师用。最后一起做个小实验,来加深下对测光的理解。找一张白纸,一张黑纸(白色物体或黑色物体也行),将他们并排放在一起。打开相机,设为点测光,然后:将相机对准白纸,你会发现,整个画面变的暗了很多。(曝光量少)将相机对准黑纸,你会发现,整个画面变的亮了很多。(曝光量多)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用的是点测光。点测光时,相机只考虑中央极少范围的正确曝光,而无视其他地方。我们一开始将相机对准了白纸,这时,相机只考虑白纸的正确曝光(而无视黑纸)。由于白纸反光厉害(也就是很亮),相机对白纸反射进来的光线进行分析(即测光),最后得出结论,只需要很短时间曝光就能满足白纸的曝光。这样,快门速度就会很快了。结果,画面就显得很暗了。(光圈不变,快门快了,曝光量就少了,画面就暗了),这样虽然白纸曝光正确,但黑纸却曝光不足。反之,对准黑纸的时候,相机只满足黑纸的正确曝光,而无视白纸。因为黑纸暗,要想满足黑纸正确曝光,快门就必须慢点。快门慢了,光圈不变,曝光量就多了,画面也就亮了。这样虽然黑纸曝光正确,但却容易导致白纸过曝。现在,你将相机设置为评价测光。这时你就会发现,只要白纸黑纸都在相机屏幕内,画面亮暗(曝光情况)就不会那么悬殊。因为评价测光时,相机对被照画面的各个区域,整体整合,然后加权计算出一个整体的曝光值。即兼顾白纸和黑纸的曝光。理解了测光原理,你可以试着想想,怎么拍出背景是黑色的,被照主体很清晰很突出微距?比如下图:只需要,让主体亮度很高(有必要时可以进行补光,这个补光不一定非是闪光灯),然后用点测光模式。测光对焦主体,这时,测光系统会判断主体很亮,而且只考虑主体曝光情况,无视其他景物,而做出“短时间曝光”的决定。结果,主体曝光正常了,背景却会因为曝光不足,而发暗,发黑,这样,黑化背景就成功了_大家还可以想想,为什么夜晚拍月亮时,要用点测光?因为,我们要拍的主体是月亮,首先要保证月亮的曝光准确,四周黑夜我们基本可以无视。假如用评价测光,相机会不但会考虑月亮的准确曝光,还会兼顾考虑到周围黑夜的曝光,而且黑夜占的面积还大,为了让黑色夜空也能曝光正常,结果快门会变的很慢,快门一慢,曝光量剧增,月亮反而就会过曝了。反映到照片上就是,一个又大又圆又亮的大饼O(_)O。测光很重要,因为这个东西很抽象,所以,只有通过多拍,多练,你才能更好的掌握它。比如,大家在可以在逆光的时候(面对太阳),找一个有暗有亮,有建筑有蓝天白云的风景。将镜头分别对准暗的地方,亮的地方,对准楼房,对准蓝天白云等等,来观察相机画面的曝光情况。从而揣摩测光的原理。举个例子,你想拍摄蓝天白云下的一栋楼。天空在画面中所占比例大小,是直接影响整个画面曝光情况的(亮暗)。当你把镜头分别对准“楼房”时, 这时楼房占画面的比例较大,拍出来的照片楼房曝光比较正常,但天空可能会过曝(过亮)当你把镜头对准“蓝天白云”时,蓝天白云在画面中占比例比较大(楼房仍在画面内),这时,你会发现,蓝天白云的曝光正常了,楼房却会欠曝(过暗)。这种情况在逆光(你脸面对太阳)或阴天(天空亮度很高)的时候,尤其明显!大家多去思考下吧。白平衡说完测光,咱们再来说说白平衡。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白平衡实际上是描述显示器中红、绿、蓝三基色混合生成后白色精确度的一项指标。白平衡是摄像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白平衡的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下图照片均是在日光下拍摄,仅改变了白平衡的设置。有很多新手会问,为什么我拍出得人脸总是发黄啊?看完上边的片子,你明白了什么吧?不但发黄,还发绿,发蓝,发红呢_由于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使我们有的时候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比如在钨丝灯下呆久了,并不会觉得钨丝灯下的白纸偏红,如果突然把日光灯改为钨丝灯照明,就会觉查到白纸的颜色偏红了,但这种感觉也只能够持续一会儿。过一会儿,你就会觉得白纸变“白”了。照相机,摄像机并不具有人眼那样的适应性,所以如果摄像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偏色。白平衡就是针对不同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摄像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色,更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如果你还是不能理解白平衡。不要紧,你仔细看看说明书自定义白平衡那部分内容,然后做个小实验,立马你就明白了。拿一张白纸,在一个特殊光线下,比如身处钨丝灯下。这时,你拿过相机,设到“日光白平衡” ,然后透过相机屏幕上看那张白纸,你会发现,相机上白纸是红色的。(因为钨丝灯发出的光是红色的)。就是说,相机已经不能反映实际情况了(白纸)。这时,你找到“自定义白平衡”一下(具体方法参看说明书),将镜头对准白纸,让白纸充满整个屏幕,随着你按下“MENU”的瞬间,你会发现,相机屏幕上,原来显示的“红”纸瞬间变“白”了。按快门照一张,你会发现,照出的照片,真的是一张“白色的纸”了。 这正应了我们上边说的那句,白平衡的基本概念就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只有将白色还原准了,别的颜色才能更加准确。一般相机系统本身给提供了很多白平衡选项,比如:自动、日光、阴天、白炽灯、荧光灯等模式。在日光模式下,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会加强图像的黄色,当你在晴天的室外拍摄时,可以把白色平衡功能设定在日光模式。如果在室内拍摄(不见阳光的室内),要根据室内灯源来进行设定,一般有钨灯和荧光灯两种,在荧光灯模式下白色物体会出现蓝色色彩。而在钨灯模式下,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则会加强图像的蓝色。如果误把白色平衡设定在白天模式,画面颜色会变得太黄。在一些特殊色温环境下的拍摄,还是靠手动来调整白平衡。比如:在拍摄红红的夕阳时,对着蓝色的参照物手动调节白平衡,可以拍摄出充满温暖气氛的画面。而如果把数码相机的白色平衡设定在自动位置,数码相机会把夕阳的温暖色温误判成室内,因而会补偿画面的蓝色,并减少红色,把夕阳原有的温暖气氛完全破坏了。相反,以红色的参照物手动调节白平衡,可以拍摄出的蓝色的冷色调画面。将白平衡设为“阴天”模式,则晚霞变红 一般来说,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能够满足大多数情况的使用,大家进行拍摄创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实践,根据自己相机的特色和拍摄环境加深对白平衡调节的了解,充分利用数码相机的优势就能够获得满意的照片。白平衡的选用,不要拘泥于于规矩,比如,阴天的时候,很多人不喜欢暖色调,不会选择“阴天白平衡”,而会选用“日光白平衡”。再比如,一般夜景,光线比较复杂,选择“自动白平衡”的情况比较多。可有人偏偏“不按套路出牌”,记得看过一张用“白炽灯白平衡”拍摄的夜景,蓝汪汪一片,另有一种别具一格的风味。焦距,广角与长焦。很多刚接触摄影的朋友都问过我一个问题,什么是广角,什么是长焦? 通俗点讲,你想收录最大面积的风景的时候用的就是广角,当你想把远处的东东拍得很大的时候就是长焦.佳能115相机,顶部的右方,有个可以左右拨动的“变焦杆”,拨动时,相机屏幕所显示的景物“多少”“远近”会不断变化。逆时针向左拨到底,这时可以照最大面积的景物,这就是115的广角。顺时针向右拨,拉近被照物运用的就是长焦。对于一般卡片机来说,打开相机的时候,默认都是相机的最大广角端。什么是焦距?相机成像元件到镜头的距离F,就是焦距。广角端,焦距最短,长焦端,焦距最长。如下图所示: 焦距f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焦距越短,广角就越大,能拍摄到的范围也就越大(比如左图,焦距f=33mm,右图,焦距f=190mm)广角应用:由于广角镜头的焦距短,视角大,在较短的拍摄距离范围内,能拍摄到较大面积的景物。(比人肉眼看到的景物面积都要大)。所以,广泛用于大场面风景摄影作品的拍摄。在摄影创作中,使用广角镜头拍摄,能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一.是能增加摄影画面的空间纵深感。 二.是景深较长,能保证被摄主体的前后景物在画面上均可清晰的再现。(这儿又说到“景深”了,所以说,很多东西是相互关联的)三.是镜头的涵盖面积大,拍摄的景物范围宽广。 四.是在画面中容易出现透视变形和影像畸变,镜头的焦距越短,拍摄的距离越近,这种现象也就越显著。 (畸变不一定就是缺点) (大家可以观察下,用广角拍摄的时候,照片中的直立物,比如大楼等,大多不是垂直的,而是向里收,往里倾斜,越靠近边缘,变形越厉害,比如上图我用佳能115广角拍摄的图片)长焦应用:长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视角小。所以,拍摄的景物空间范围也小,适用于拍摄远处景物的细部和拍摄不易接近的被摄体。比如偷拍美女_。 二是景深短。所以,能使处于杂乱环境中的被摄主体得到突出。但给精确调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拍摄时调焦稍微不精确, 就会造成主体虚糊。三是透视效果差。这种镜头具有明显地压缩空间纵深距离。 长焦距镜头在使用时,一般都是用来拍摄较远的景物。由于空气的吸收及漫散射光线的影响。所以,拍摄的影像反差较小,加之尘粒消光较严重,要达到十分精确的调焦是不容易的。使用300毫米以上的超远摄镜头拍摄,还难以将各色光聚于一点,因而产生副光谱问题。基于上述情况,所以,有时所拍摄的作品的成像质量不高。 虽然使用长焦距镜头要受到不少因素的影响,但其优点却是主要的。在远距离拍摄风光人物、旅游摄影、人物肖像摄影,在看台拍摄舞台、体育比赛等照片,在动物园拍摄动物,在野外拍摄禽兽等等,在这些众多的领域中,无处不是它的用武之地。 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其快门速度应在1/250秒以上,以防止手持相机拍摄时照相机震动而造成影像虚糊。在一般情况下拍摄,为了保持照相机的稳定,最好将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对于喜欢卡片机自动档的朋友,当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而又没有条件用三脚架,就应尽量避免用长焦。因为光线暗,曝光时间长,手持不稳,相机抖动,容易造成画面模糊。相机广角与长焦,特别是拍人像的时候,可研究性还是很大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 广角镜头与长焦镜头在人像摄影中的区别和选择一文。光圈与“景深”光圈我们前边章节详细介绍过,它是光线进入相机的门户,光圈越大,单位时间内的通光量就越多。光圈控制进入相机光线强弱的同时,它还掌握着另外一个重要的关键:“景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背景虚化如否。所谓的景深,指的就是拍摄主体前后的清晰程度。景深越浅,背景就会越模糊,而主体就会被突显出来。景深越深,则背景与主体都会变的清晰。我们回顾下前边说过的一段话:“慢速快门加小光圈或者用快速快门加大光圈,两种方法可以得到一样的曝光量。但是这两种方法成像的效果却是不一样的,具体有何不同,我会在后面第9章【光圈与景深】章节里再详细介绍。”原则上讲,拍风景什么的,需要各个角落都拍的清晰,这就需要“景深”深些,拍微距等等,需要虚化背景,凸显主题,“景深”就是浅些的好。不知道你能不能看懂下图:光圈与景深有什么关系呢?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例如光圈F4 的景深会比F8浅。大光圈能够让背景模糊化,更加将模特儿突显出来。较小的光圈会使得景深较深,凌乱的背景会对模特儿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左图采用F4光圈拍摄,右图采用F8光圈拍摄看模特后边的树木,F8的明显比F4的清晰。通常我们拍人像会使用大光圈(小光圈值),以浅景深的方式来突显出人物的神韵。而拍摄风景则使用小光圈(大光圈值),用较深的景深来表现出画面整体的清晰感。再如下图,左图大光圈所造成的浅景深能够让背景虚化,拍摄的主体显得更为醒目,适合用来拍摄人像。右图小光圈能够让画面的前后景深清晰范围增加,适合拍摄风景照。光圈与景深我们就说这么多,这个没什么好讲的,记住使用原则就OK:光圈越大(光圈值越小,比如F2)景深越浅,主体前后景物越虚化。光圈越小(光圈值越大,比如F22)景深越深,主体前后景物越清晰。景深不仅与光圈有关系,还与焦距和距离有关系,我们在后边的115相机微距技巧时,还要具体讲到,这儿就先说这么多。好了,摄影的基本知识我们就讲到这。试着回顾下:相机成像基本原理。快门,光圈,曝光量,ISO感光度。他们之间的联系。测光,白平衡,焦距,广角与长焦,光圈与景深。虽然上边这些纯理论知识,很枯燥无味,但我还是希望你能仔细看一看,我写都不嫌累,你读都嫌累啊,O(_)O。115相机的基本设置及功能介绍。入手115相机也有段日子了,我不是摄影专业的,也没有多少时间去研究摄影,一天到晚也就是瞎鼓捣。这儿说下我自己的一点使用心得,说的不对的地方,大家不要笑话我,还望多多指正,有交流才有进步嘛。相机顶部有个可以左右滑动的键,就是相机“开关键”左边那个。那个键拨到右边是自动档,相机自动设置各种参数。拨到左边,就是手动档。拨到左边后,按相机中键PUNC.SET后,屏幕左边会出现个菜单。然后从上往下数,第5个,会看到个“P” ,当选择P模式后,很多参数的设置也就激活了,下边讲的,都是在P模式下的一些设置:1. 测光模式2. 我的色彩3. 白平衡4. ISO感光度5. P拍摄模式6. 自拍7. 驱动模式8. 静止图像纵横比9. 记录像素L M1 M2 M310. 压缩率11. 短片画质我们从上往下一个个说起:1测光模式,共3种模式,评价测光,中央测光,点测光。具体选用,参见上边的第测光章节。 评价测光非常适用于复杂的环境,比如拍摄风景、团体照这一类的照片。中央测光比较适合拍摄单个主体时用,比如单个人像,微距,静物等。点测光:光线反差极大,需要突出某一“点”情况下用。比如:拍摄偌大黑夜中的一个小月亮。点测光比较难掌握,适合专业摄影师用。2. 我的色彩,我的色彩有很多模式,比如什么鲜艳模式,加强绿色,加强红色等等。这个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大多数人还是选择“鲜艳模式” ,我一般选用最后一个“自定义色彩” ,然后按MENU键,把色彩饱和度,反差,锐度往右加2格到底,这个大家可以自己试验,对比下效果。反差实际上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课件】井冈翠竹 (鄂教版)课件
- 《基层医院感染培训》课件
- 三年级写作入门指导
- 平行和相交(黄玉红的课件)
- 【大学课件】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
- 一步一步走啊走视频专用课件
- 《第三节 合理发展交通运输》课件1
- 固定收益策略报告:资金下还是短端上
- 《导师孙名松教授》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大全【职工管理篇】十篇
- OCT青光眼及视野报告
-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 山西乡宁焦煤集团台头煤焦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 三年级新教科版科学《我们来做-“热气球”》说课稿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
- 净水厂课程设计
- (完整版)八年级上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练习卷(含答案)
- 地灾治理全套表格
- 切线长定理、弦切角定理、切割线定理、相交弦定理93336
- 重庆市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管理实施细则
-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流行病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