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生物学本试卷共8页,小题,满分分。考试用时分钟。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用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小题,共分。第小题,每小题2分;第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建立的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的差异性B.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运用了“提出假说”的科学方法C.希尔的实验采用了同位素示踪法证明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D.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实验组分别加蛋白酶等酶,运用了“加法原理”【答案】B【解析】【分析】1、归纳法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包括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2、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变。科学家通过追踪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法也叫同位素示踪法.【详解】A、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建立的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A错误;B后得到结论,这一探索过程运用了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B正确;第1页/共23页CCO2尔文用于研究暗反应过程的方法,C错误;D、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实验组分别加蛋白酶等酶,运用了“减法原理”,D错误。故选B。2.处于花期的美丽异木棉花多叶少,花色繁多,有红、白、粉红、黄等颜色。果实成熟后,白色柔软的絮状物协助种子传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开花所需能量来自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有机物B.花瓣细胞液中色素种类和含量可影响花色C.花色可作为物理信息吸引昆虫帮助传粉D.絮状物中的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连接而成的【答案】A【解析】【分析】1、植物开花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2、花的颜色与液泡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有关。3、花色吸引昆虫传粉属于物理信息。4、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详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不能直接被根吸收,开花所需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A错误;B、花的颜色与液泡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有关,B正确;C、花色吸引昆虫传粉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D、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D正确。故选A。3.密码子偏好性是指在生物体中,编码相同氨基酸的不同密码子有着不同的使用频率。研究人员对短乳杆菌中的L—L—AIL—AI而提高了D—塔格糖的生产效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序列数据库等寻找短乳杆菌偏好的密码子对应序列B.可以通过人工合成或基因突变等技术优化L—AI的基因碱基序列C.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后L—AI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提高D.D—塔格糖的产量提高与优化后L—AI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有关【答案】D【解析】第2页/共23页1、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②若亲代DNA现出来;③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④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详解】A、可以通过序列数据库等寻找短乳杆菌偏好的密码子对应序列,进而实现对密码子偏好性优化,A正确;B、优化L—AI的基因碱基序列,转录后的mRNA的碱基序列也是发生改变,这样会实现对密码子偏好性的优化,而优化L—AI的基因碱基序列可以通过人工合成或基因突变等技术实现,B正确;C、根据题意可知对短乳杆菌中的L—阿拉伯糖异构酶(L—AI)的基因进行密码子偏好性的优化,会提高短乳杆菌L—AI合成速率密,即L—AI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提高,C正确;DL—AID—塔格糖的产量提高与优化后L—AI的空间结构无关,D错误。故选D4.珍稀中草药蛇足石杉的有效成分为石杉碱甲,但含量较低。研究人员发现共生真菌可与植物细胞共用酶系统,将蛇足石杉细胞与真菌进行共生培养可促进石杉碱甲的生成。图甲、图乙分别表示共生培养过程中蛇足石杉细胞数量及石杉碱甲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石杉碱甲需将外植体培育到愈伤组织阶段B.将蛇足石杉细胞与真菌共生培养时需要适当添加植物激素C.图甲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第4天为传代培养和收集代谢物的最佳时间D.图乙实验结果不足以证明共生真菌利用了蛇足石杉细胞的酶系统第3页/共23页【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增加,细胞数量和石杉碱甲的含量均是先增加再下降。AA正确;B等,B正确;C、图甲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第4天为传代培养的最佳时间,仅通过图甲不能确定收集代谢物的最佳时间,C错误;D以证明共生真菌利用了蛇足石杉细胞的酶系统,D正确。故选C。5.陈醋中的川芎嗪是治疗血栓等疾病的新型药物,能活血化瘀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离作用。研究人员为提高陈醋药用价值,分别探究了传统、机械生产工艺对川芎嗪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川芎嗪含量/(mg·L-1)生产工艺发酵后进行传统熏醅发酵后进行机械熏醅发酵后熏醅前(80—90℃4—5d)(℃12—24h)传统醋酸发酵0.383.15机械醋酸发酵1.334.7317.63A.陈醋发酵过程中需要提供碳源、氮源并通入空气B.传统熏醅时提高熏醅的温度可以提高川芎嗪的产量C.受皮外伤的患者在伤口愈合期间建议减少对陈醋的食用D.选用机械醋酸发酵和机械熏醅方式酿造的食醋药用价值更高【答案】B【解析】【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第4页/共23页菌将糖直接分解成醋酸;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A入空气,A正确;B、由表中可知机械熏醅(℃,12-24h)下产生的川芎嗪比传统熏醅(80-90℃,4-5d)下产生的多,不只有提高温度这一个条件,还有时间不同,B错误;C愈合期间建议减少对陈醋的食用,C正确;D、选用机械醋酸发酵比机械熏醅方式酿造食醋中有更多的川芎嗪,D正确。故选B。6.神经支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在雨天容易犯困,此时交感神经无法兴奋B.雨声常常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这属于非条件反射C.昏暗光线刺激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素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D.褪黑素有助于睡眠,说明体液调节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答案】D【解析】【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肠胃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的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肠胃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A交感神经也会兴奋,A错误;B“感觉愉悦”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缺少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不属于反射,B错误;C、松果体受自主被经支配,松果体属于效应器,所以暗光刺激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错误;DSCN褪黑素能够通过体液运输反作用于下丘脑,进而维持褪黑素含量的稳定,由此可知褪黑素有助于睡眠,说明体液调节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D正确。第5页/共23页故选D。7.种群密度分为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绝对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的实有个体数量,而相对密度是指种)A.对某国家森林公园中的珙桐进行逐个计数B.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某草地中布氏田鼠的数量C.用样方法沿海岸线统计某海湾反嘴鹬的鸟窝数量D.用红外触发相机调查长白山脉北部地区东北虎数量【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密度调查中,绝对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的实有个体数量,而相对密度是指种群数量多少的一个相对指标,相对密度调查的特征在于不直接统计实际个体数量,而是通过间接指标反映种群数量的相对高低【详解】A、逐个计数珙桐可直接得到实际数量,属于绝对密度调查,A错误;B、标记重捕法通过估算得到种群数量,目的是计算实际个体数,属于绝对密度调查,B错误;C密度调查,C正确;D、红外相机通过个体识别统计数量,可估算实际个体数,属于绝对密度调查,D错误。故选C。8.P作为安全的纳米材料常用作疫苗载体。物质Q具有干扰溶Q图。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A.与普通疫苗相比,纳米疫苗更易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处理第6页/共23页B.树突状细胞利用溶酶体处理抗原,加工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C.引入Q的纳米疫苗,可减少树突状细胞中从溶酶体逃逸到细胞质基质的疫苗量D.从溶酶体逃逸到细胞质基质的疫苗,可能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引发细胞免疫【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与1组相比,2、3组进入DC细胞溶酶体的疫苗量增加,且细胞质基质中的疫苗占比也显著增加,故与普通疫苗(1组)相比,纳米疫苗()后更易被DC细胞摄取处理;2组和3组的自变量是Q的有无,结果显示3组的细胞溶酶体中疫苗量较低,故比较2、3组的实验结果,说明Q引入纳米疫苗,可增加DC细胞中从溶酶体逃逸到细胞质基质的疫苗量。A123组进入树突状细胞溶酶体的疫苗量增加,且细胞质基质中的疫1A正确;B、树突状细胞利用溶酶体处理抗原,处理后将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引发体液免疫,B正确;C、2组和3组的自变量是Q的有无,结果显示3组的细胞溶酶体中疫苗量较低,故比较2、3组的实验结果,说明Q引入纳米疫苗,可增加树突状细胞中从溶酶体逃逸到细胞质基质的疫苗量,C错误;DTD正确。故选C。9.研究人员对来自67种鳞翅目昆虫的WWW染色体在进化历程中通过基因转移融入了部分细菌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鳞翅目昆虫的性别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基因转移是通过细菌与鳞翅目昆虫间的自然杂交实现的B.对W染色体的分析为研究鳞翅目昆虫的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C.随着时间推移,鳞翅目昆虫种群中来自细菌的基因的频率将会不断上升D.鳞翅目昆虫进化过程中,基因转移可丰富其基因库,为进化提供更多原材料【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第7页/共23页【详解】A、细菌与鳞翅目昆虫属于不同的物种,不能进行自然杂交,A错误;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B错误;C、无法确定来自细菌的基因是否有利,鳞翅目昆虫种群中来自细菌的基因的频率将会不一定会不断上升,C错误;D、基因转移可丰富其基因库,为进化提供更多原材料,D正确。故选D。10.研究发现,B淋巴瘤细胞中存在如图所示的调控机制。c—Myc基因异常高水平表达会引发B淋巴细胞Mxd1蛋白抑制c—Myc持正常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合成miR—21时需要RNA聚合酶B.Mxdl基因过度表达会引起细胞癌变C.抑制miR—21的合成有助于治疗B淋巴细胞瘤D.肿瘤细胞中c—Myc通过反馈调节大幅上调自身的表达水平【答案】B【解析】1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2、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合成miR—21属于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A正确;B、Mxdl基因过度表达会抑制c—Myc基因的表达,c—Myc基因的表达会降低,c—Myc基因的低水平表达则不会引起细胞癌变,B错误;CmiR—21的合成则会减弱对Mxdl基因表达的抑制,Mxdlc—Myc基因表达的抑制,降低了c—Myc基因的表达水平,c—Myc基因的低水平表达不会引发B淋巴细胞瘤,有助于治疗B淋巴细胞瘤,C正确;D、肿瘤细胞中c—Myc表达水平上升时会促进miR—21的合成,miR—21的合成的增多会使Mxdl基因表第8页/共23页c—Mycc—Myc表达水平更高,这样通过正反馈调节大幅上调自身的表达水平促进了细胞的异常增殖,D正确。故选B。DsupDNA核DNA损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熊虫细胞内具有核糖体和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要了解Dsup对DNA的保护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状来实现C.Dsup使水熊虫对强辐射等具有耐受性的原因是促进受损DNA的修复D.研究水熊虫能够耐受极端物理条件的机制有助于人类开展太空探索活动【答案】B【解析】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A中具有核糖体和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正确;B、题意显示,水熊虫合成的损伤抑制蛋白(Dsup)可与染色体的核小体特异性结合,促进受损DNA分子的修复,但并未改变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因而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来了解Dsup对DNA的保护,B错误;C、题意显示,水熊虫合成的损伤抑制蛋白(Dsup)可促进受损DNA分子的修复,从而减少极端物理条件对核DNADsup使水熊虫对强辐射等具有耐受性的原因是促进受损DNAC正确;D下的辐射,因此通过研究水熊虫的抗辐射机制找到防护措施非常重要,D正确。故选B。12.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叶功能性状,部分结果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第9页/共23页入侵程度叶功能性状轻度入侵中度入侵重度入侵叶长∕cm6.677.588.14叶宽∕cm5.826.627.50叶面积∕cm218.9324.0628.47叶干重∕g0.050.060.14比叶面积∕cm2·g-1358.86432.93205.19注:比叶面积表示叶面积与叶干重的比值,是叶片厚度的指标之一。A.白花鬼针草在入侵期间影响了当地生态系统原本结构和功能的稳定B.白花鬼针草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增大有利于提高种间竞争能力C.重度入侵区域的白花鬼针草通过降低叶片厚度使营养投入到其他部位D.白花鬼针草的成功入侵是自身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C【解析】1、抵抗力稳定性:①含义: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②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枃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2、恢复力稳定性:①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②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往往相反。A能,B正确;B能力,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B正确;C、由表格中数据可知,重度入侵时比叶面积下降,说明叶片变厚,C错误;DD正确。故选C。13.第10页/共23页自由基堆积等,最终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糖尿病患者细胞内线粒体变小和片段化可能与能量供应不足有关B.线粒体内活性氧自由基堆积,可能会促进线粒体DNA发生突变C.Opal、Mfnl和Mfn2含量下降不利于受损线粒体的融合和修复D.可开发提高Drpl表达量的药物改善线粒体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和图可知:Opal、Mfnl和Mfn2有助于线粒体的融合,Drpl有助于线粒体的分裂,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动态平衡过程称为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引发线粒体变小和片段化、活性氧自由基堆积等,最终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A体变小和片段化可能与能量供应不足有关,A正确;BDNADNA发生突变,B正确;COpalMfnl和Mfn2参与线粒体的融合,OpalMfnl和Mfn2含量下降不利于受损线粒体的融合和修复,C正确;D、由题意和图可知:Drpl有助于线粒体分裂,开发提高Drpl表达量的药物可使线粒体分裂增强,导致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加速糖尿病肾病的发展,D错误。故选D。14.ZW传现象并进行如下研究。第11页/共23页亲本(纯合子)F1F2表型及占F2的比例雌性黑翅缘赤眼黑翅缘青眼黑翅缘赤眼(4/164/16)黑翅缘赤眼(3/163/16雄性灰翅缘青眼黑翅缘赤眼灰翅缘赤眼(1/161/16)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控制该昆虫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B.翅缘基因型不同的雌性个体均表现为黑翅缘C.F2有6种表型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互换D.F2中黑翅缘赤眼个体共有5种基因型且有2种是纯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B、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为443311是9331的变式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亲本赤眼(♀)×青眼(♂)杂交,F1中赤眼为雄性,而青眼为雌性,表现与交叉遗传,因此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B/b)亲本相关基因型可表示为ZbZbZW眼对青眼为显性,分析亲本和子代的翅缘颜色发现,灰色只在雄性中表现,且不符合伴性遗传的规律,表D/d)则基因型为DD、Dd、dd在雌性中均表现为黑翅缘,DD、Dd在雄性中表现为黑翅缘,dd在雄性中表现为灰翅缘,已知该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所以控制该昆虫眼色的基因位于ZDDZW和ddZbZbF1的基因型为DdZZbDdZbWAB正确;C、F2有6种表型的原因是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C错误;D、亲本的基因型为DDZW和ddZbZb,F1的基因型为DdZZb、DdZbW,则F2的黑翅缘赤眼个体的基因型DDZW、DdZW、ddZW、DDZZb、DdZZb,共有5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有2种,D正确。故选C。15.BRABABR和ABA1~812天土壤干旱时进行相应指标测定,部分结果如图。组别12345678第12页/共23页ABA浓度/mg·L-100002222处理BR浓度/mg·L-100.10.20.400.10.20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单独施用时,低浓度的BR促进叶绿素含量增加,高浓度则抑制B.对照组是在正常水肥条件下测得的大豆幼苗的各项生理指标C.BR+ABA混合施用可提高气孔导度,可能不利于其水分保持D.喷施适宜浓度的BR+ABA可以缓解干旱胁迫对植物产量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干旱条件下外施不同浓度的BR和ABA对大豆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ABA与BR浓度,因变量是大豆幼苗的光合情况,包括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等,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组别2~4是单独施用BR的实验组,BR浓度分别为0.1、0.2、0.4mg/L1(0.10.2mg/L(0.4mg/L)抑制了叶绿素含量,A正确;B、由题干信息“充分灌溉后停止浇水,在第12天土壤干旱时进行相应指标测定”可知,实验是在干旱条件下进行的,而不是正常水肥条件,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与无关变量一致原则可知,对照组也应是在干旱条件下进行的,B错误;C条件下的水分保持,据图可知,BR+ABA混合施用(组别6-8)可提高气孔导度,可能不利于其水分保持,C正确;D(组别6-8)净光合速率升高,说明可以缓解干旱胁迫对植物产量的影响,D正确。故选B。第13页/共23页16.铁(Fe)对浮游植物和细菌的生长和代谢至关重要。海洋中的Fe可被表层的浮游植物固定到有机物中,随有机物沉降到无光区。无光区的部分异养细菌在海水Fe浓度较低时能合成并分泌铁载体,促进Fe的摄)A.与海水中的含Fe有机物相比,铁载体与Fe的结合能力更高B.无光区中的异养细菌的数量与水体中Fe浓度呈负相关C.深海中异养细菌大量繁殖,不利于维持海洋深处有机碳的储存量D.无光区的异养细菌分泌铁载体来维持对Fe的需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与海水中的含Fe有机物相比,铁载体与Fe的结合能力更高,因而能将Fe转移到细胞内,A正确;BFeFe的摄取以维持代谢所需据此不能说明无光区中的异养细菌的数量与水体中Fe浓度呈负相关,B错误;C、深海中异养细菌大量繁殖,会消耗更多的有机物,因而不利于维持海洋深处有机碳的储存量,C正确;DFeFe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是否存在同样规律,某研究团队以某地热带雨林中的7A~G表示)及其一定距离内的邻体第14页/共23页植物组成为样本开展研究,部分结果如图。注:邻体相对多度和相对丰富度表示豆科树木对邻体植物的个体数和丰富度的相对影响。相对值小于1时表示豆科树木对邻体植物的个体数或丰富度有抑制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为评估图中特定豆科树木是否对邻体植物产生影响,常采用______调查。(2)间作、套种时,大豆等农作物表现出“利他效应”,原因是大豆等利用与其共生的______固定大气中的氮,通过根系将分泌物输出,向邻体植物提供氮。此外,生产中还可采取_______措施,增加土壤氮储量。(3)本研究结果表明,抑制邻体植物的豆科树木有______。从植物自身角度分析,在低土壤氮条件下,这(填“增加”或“减少”方式,表现出“利己主义”。(4)退耕还林时,选用豆科树木G可加快森林周边的农田恢复为复层群落结构林地,其依据是_______。【答案】(1)样方法(2)①.根瘤菌②.秸秆还田(施用氮肥)(3)①.A、B、C、D②.减少(4)只有豆科树木G的邻体相对多度和邻体相对丰富度均大于1【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A、B、C、D4种豆科树木邻体相对多度和相对丰富度小于1,表示对邻体植物的EF2种豆科树木邻体相对多度和相对丰富度等于G种豆科树木相对多度和相对丰富度大于作用。【小问1详解】调查植物种类数和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样方法。【小问2详解】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根瘤菌可以固定大气中的氮通过根系将分泌物输出,向邻体植物提供氮。此外,增加土壤氮含量的措施还有秸秆还田、施用氮肥等。第15页/共23页【小问3详解】分析题图可知,A、B、C、D4种豆科树木邻体相对多度和相对丰富度小于1,表示对邻体植物的个体数或丰富度有抑制作用。从植物自身角度分析,在低土壤氮条件下,这些豆科树木固氮效率降低,同时根系分泌物输出减少,向邻体植物提供氮也减少,从而形成了一种耐受低氮的生活方式,表现出“利己主义”。【小问4详解】分析题意可知,A、B、C、D4种豆科树木邻体相对多度和相对丰富度均小于1,表示对邻体植物的个体数EF2种豆科树木邻体相对多度和相对丰富度等于G种豆科树木相对多度和相对丰富度均大于只有豆科树木G的邻体相对多度和邻体相对丰富度均大于1,故退耕还林时,选用豆科树木G可加快森林周边的农田恢复为复层群落结构林地。18.2022NAD磷酸激酶基因缺失,NAD磷酸激酶催化NAD+生成NADP+。图甲是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其中PSI和PSII组成光反应系统。图乙是野生型与突变型的叶绿体内NADP+和NADPH的含量。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的生物膜是______。(2C3还原速率(填“高于”或“等于”或“低于”)野生型的。(3)研究发现该突变型拟南芥中由psaA—psaB蛋白复合体组成的PSI功能受损,进一步研究发现野生型第16页/共23页拟南芥叶绿体的psaA—psaB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率明显大于突变型拟南芥。结合上述研究,推测NAD磷酸激酶间接影响PSI功能的机制是NAD磷酸激酶催化NAD+生成NADP+______psaA—psaB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_______,进而促进PSI的生成。(4NAD磷酸激酶具有缓解光抑制从而提升拟南芥光适应能力的作用。研究小组设置ABC组进行实验,A组为野生型拟南芥,B组为突变型拟南芥,C组_______为,三组均给予强光照射,并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测定并比较三组拟南芥光合作用的速率。预期结果为______。【答案】(1)类囊体薄膜(2)低于(3)①.形成更多的NADPH②.促进psaA蛋白与psaB蛋白的合成(4)①.导入了NAD磷酸激酶基因的突变型拟南芥②.A组和CB组【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1H+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小问1详解】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所以图甲所示的生物膜是类囊体薄膜。【小问2详解】据图乙结果,野生型体内的NADP+与NADPH含量均高于突变型,说明野生型体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所需的NADPH量高于突变型,因此可推测在暗反应过程中,突变型拟南芥的C3还原速率低于野生型。【小问3详解】若NAD磷酸激酶间接影响PSI功能的机制是NAD磷酸激酶催化NAD+生成NADP+更多的NADPH,这些更多的还原剂可以促进psaA—psaB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促进psaA蛋白与psaB蛋白的合成,提高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率,从而促进PSI的生成。【小问4详解】第17页/共23页为验证NAD磷酸激酶具有缓解光抑制从而提升拟南芥光适应能力的作用,可以设置A、B、C组进行实验,A组为野生型拟南芥,作为对照试验,B组为突变型拟南芥,C组为导入了NAD磷酸激酶基因的突变型拟南芥,三组均给予强光照射,并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测定并比较三组拟南芥光合作用的速率。若NADA组和C组光合作用的速率无明显差异,且高于B组。19.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研究发现棕色脂肪组织()可增加耗能产热,而功能障碍则减少耗能导致肥胖。解偶联蛋白(UCP1中特异性表达,能引起线粒体释放的能量和UCP1MR)激活可引起UCP1表达上调,功能增强。寒冷刺激和高脂饮食也会影响的功能,如图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寒冷刺激引起去甲肾上腺素(NE)释放,激活的细胞膜上的受体,信号传递后引起UCP1基因表达量______(填“上调”或“下调”______(填“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2)高脂饮食引发肥胖的原因之一是:长期高脂饮食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紊乱,下丘脑产生的______激素减少,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减少,MR的激活减少,功能下调,热量消耗减少,引发肥胖。(3—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增加了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水平,据图分析禁食对细胞产热的影响是______。(4MRMR对小鼠原代棕色脂肪细胞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分别给予螺内酯(MRUCP1UCP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第18页/共23页据图乙分析,螺内酯、可的松可能引起功能减弱引发肥胖,临床使用应避免长时间联合用药,原因是______。【答案】(1)①.上调②.神经调节(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3)血液中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抑制MR激活,使UCP1表达下调,减少细胞产热(4)长时间联合用药引起UCPI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功能减弱引发肥胖【解析】【分析】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控,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小问1详解】NEUCP1基因表达量上调,促进线粒体的活动,增加产热。该调节过程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所以属于神经调节。【小问2详解】高脂饮食引发肥胖的原因之一是:长期高脂饮食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紊乱,下丘脑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垂体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减少,MR的激活减少,功能下调,热量消耗减少,引发肥胖。【小问3详解】依据图甲可知,当血浆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升高时,会抑制MR的激活,使UCP1表达水平下调,进而减少细胞产热。【小问4详解】第19页/共23页UCP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的功能下调,热量消耗减少,引发肥胖。20.胞死亡的现象。该突变体即使没有外部环境胁迫,也往往会形成病斑,致使绿叶面积大大减小,结实率降低。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类病变突变体(MTWT结果如下表。单株或株系的数目杂交组合世代
野生总数类病变植株型F1880WT×MTF219201801F——————注:F指将F2中显性单株收获种子并种植,每个单株收获的种子种植一行。回答下列问题:(1(填“一对”或“两对”孟德尔遗传定律,MT的基因型特点是_______。(2)按最可能情况推测,F中,全为野生型和出现性状分离的行数比为_______。(3)研究人员查阅资料后发现,目前已知大豆8号染色体上的众多基因(G20~G28)突变均与大豆类病变突变性状的出现有关。为检验MT的突变基因是否属于已知突变基因中的一种,科研人员设计了2个实验对MT进行相关研究。实验一:测定WT和MT大豆叶片中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要测定基因表达量,可以测定_______的含量。据图推测,MT的突变基因最可能为_______。第20页/共23页实验二:以WT、MT为材料,运用基因工程的方法验证上述推测,写出研究思路________。【答案】(1)①.两对②.全隐性基因(2)7:8(3)①.RNA/蛋白质②.G25③.从WT中获得G25基因并转入MT,观察MT是否出现类病变突变性状【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在F2代中,野生型与类病变植株的总数为1920,其中野生型1801株,类病变植株株,。孟德尔遗传定律中,当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性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时,F2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其变形15:1,表明该性状最可能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设两对基因分别为A、a和B、b,WT与MTF1F2出现15:1F1的基因型为AaBb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磺胺类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地砖缝隙施工方案
- 2025年部门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完整
- 2025-2030中国眼球震颤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项目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黄金题型
- 2024-2025公司厂级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完整版
- 2025-2030中国男士棉袜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b卷
- 2025-2030中国电子级氢氧化铵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绝缘电工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RB/T 177-2023温室气体审定与核查机构要求
- 项目二任务1:认识视觉传感器(课件)
- DB33-T 1376-2024 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与运行规范
- CHT 8023-2011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规范(正式版)
- 2024年演出经纪人考试必背1000题附答案(黄金题型)
-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 JB-T 8532-2023 脉冲喷吹类袋式除尘器
-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九年级语文下册
- (正式版)SHT 3045-2024 石油化工管式炉热效率设计计算方法
- 2024年中储粮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