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pdf.doc_第1页
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pdf.doc_第2页
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pdf.doc_第3页
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pdf.doc_第4页
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pdf.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发展对外投资的必要性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本文运用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对我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认为市场竞争、资源不足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是促使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 并对这些动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必要性; 动因; 实证分析一、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经济发展理论表明, 发展中国家为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经济的赶超战略, 进行有效的对外直接投资 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根据 Dunning 的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借鉴国际经验, 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一旦达到 2000 美元, 产业结构就应进行调整, 把一些生产能力过剩的产业转移至海外, 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 利润。目前我国人均收入虽只有 1000 美元多一点, 总体上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但是由于地区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为迅猛, 部分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上海、江苏、 浙江、广州等沿海地区人均收入已超过 2000 美元, 我国已经具备对外输出资本的基本条件。为了促进企业能够顺利“走出去”,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投资。2005 年上 半年, 有关部门先后在 12 个省市进行境外投资审批改革试点, 下放审批权, 取消境外投资外汇风险审查 和汇回利润保证金制度, 并在部分省市实行 2 亿美元境外投资外汇额度的试点工作, 以解决企业的用汇 难问题。从国际贸易与对外投资的关系上看, 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是一种替 代关系, 但 1980 年代以来基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大量实证研究却表明, 国际直接投资并不是对 贸易的简单替代, 而是存在互补关系。近 10 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和发展成绩斐然, 我国经济与国际 经济的融合、依存关系进一步加深。2004 年我国对外贸易增长 35.7%, 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一万亿美 元, 达到 11548 亿美元, 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从 2003 年的第 4 位上升到第 3 位, 这一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收稿日期 2005- 11- 10作者简介 胡朝晖 ( 1968- ) , 女, 湖北武汉人, 广东金融学院讲师。- 64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 年第 2 期国际投资了 GDP 的增速, 使我国外贸依存度年年攀高: 2002 年, 我国外贸依存度为 51%, 2003 年为 60%, 2004 年 超过 70%。而目前世界外贸依存度的平均水平是 41%, 其中发达国家是 38%, 发展中国家是 51%。作为 一个经济大国, 把自己市场和贸易的发展命运寄托于贸易伙伴的力量, 本身蕴藏着对国家经济与政治安 全的潜在威胁。因此,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到了由对外直接投资替代对外贸易的阶段。事实上, 后发国家实行的“进口替代”与“引进外资”战略, 其实质仍然是被动接受发达国家所转移的 落后产业, 这对后发国家新技术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提升虽然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不能消除固有的产业 级差。落后国家要想尽快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发展高级产业, 必须打破现有的被动接受产业转移的格 局, 立足于本国的条件, 采取适当的方式大力发展“逆梯度型”对外直接投资, 主动获取世界最新技术, 促 进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技术结构层次来看, 我国通过积极引进外资并进行技术创新, 大大改变了我国原有的技术结构层 次。技术结构的多层次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使我国具有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特定的比较竞争优势, 对外直接投资能力和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能力大大增强, 表现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上就是, 我 国不仅向落后国家、发展中国家投资, 还向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达国家等处于不同经济发展层次的国家 投资, 投资遍布 139 个国家和地区, 并逐渐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 主要集中在澳 大利亚、加拿大、美国、中国香港、泰国、俄罗斯、秘鲁、新西兰、南非、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按照国际资本输出的规律, 各国吸收外国投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 发达国家是 1:1.44, 发展中国家 的这一比例为 1:0.43, 而我国目前的比例为 1:0.26 左右,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 工业门类的齐 全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的大量积累, 我国对外投资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力。二、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1.促使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提升国际竞争力 从我国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许多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一方面是依赖于地方保护主义, 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关税政策和非关税壁垒。随着关税的减让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 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 放, 国内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残酷。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必须随市场竞争环境的变迁, 重新考虑和调 整自己的战略定位, 根据市场需求, 确立创新目标, 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 才能在深层市场上避开众多竞 争者赢得胜利。事实上, 随着我国进出口经营权的逐步放开, 国内企业争夺出口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寻求新的市场空间势必成为一种趋势。根据入世承诺, 我国到 2010 年将基本实现投资体制自由化, 2020 年将全面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因此, 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开拓国际市场, 积累经 验, 拓展生存空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新贸易主义的抬头, 近年来我国商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遇到了前 所未有的阻力。在我国出口贸易持续大幅增长的同时, 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双边贸易摩擦也不断 增多。我国已连续 9 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 据国家商务部统计, 2004 年共有 16 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商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 59 起, 涉案金额 14.3 亿美元。 因此, 我国企业应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小规模适应性技术, 海外生产、海外销售, 这样既可以带动相关技 术、设备、材料和半成品的出口, 又可以有效规避贸易壁垒, 更好地利用经济集团内的各种优惠政策, 形 成较为稳固的海外市场。2.摆脱国内日益紧张的资源约束 资源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 一旦资源链条断裂或缺损, 将在经济、政治、外交及社会稳定各方面产生一系列波动效应。我国是一个人均资 源相对贫乏、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匀的大国, 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预测, 我国已 探明的 45 种主要矿产资源中的现有储量, 到 2010 年能够保证需要的只有 24 种, 到 2020 年能够保证需 要的仅有 6 种。据中国地质科学院未来 20 年中国矿产资源的需求与安全供应问题报告预测: 未来 20 年中国石油需求缺口超过 60 亿吨, 天然气超过 2 万亿立方米, 钢铁缺口总量为 30 亿吨, 铜超过 5000 万吨, 精炼铝 1 亿吨。当前国际上争夺战略资源的斗争日趋激烈, 我国资源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加强海 外资源合作开发, 推动战略物资进口来源多元化, 增强战略资源的保障能力, 已刻不容缓。- 65 -国际投资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 年第 2 期2004年我国大量进口石油、粮食、铁矿砂等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这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可 能导致国际社会对我国资源性扩张的担心, 使我国经济安全受到来自国际市场及国外势力影响的不确 定因素增大。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则可以从境外获取价格低廉、质量优良、供应稳定的原材料。以资源获 取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可以弥补本国自然禀赋的不足, 还可以促使国内产业逐步由厚、重、粗、大 向轻、薄、短、小转变, 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发挥技术、管理知识等软性资源优势, 摆脱资源瓶颈的约 束。3.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 目前, 我国纺织、家电、轻工、电子、食品等行业以及生产技术成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的趋势, 而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使这些已处于或即将处于边际产业 的企业通过国际范围资源的合理配置, 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和盈利时间。根据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 论, 对外直接投资遵循产业调整依次递进的原则, 即从边际产业开始循序进行投资,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因此,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按照国际经营的渐进模式, 将我国国内较为成熟、产品供 给相对富余甚至饱和的产业部门向低技术国家进行产业梯度转移, 既可保证现有资产的应有价值, 又可 调整和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这是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虽然相对于发达国家对外投资所具有的 优势来说, 半工业化国家所具有的优势是局部的、相对的, 是一种有限优势, 但是, 必须利用这种有限优 势, 充分实现这类产业的转移价值, 为国内高级产业的发展腾出足够的空间, 促使生产要素向这类产业 转移, 以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的成长。此外, 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还可以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 获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资源, 推动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表 11982- 2003 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列表三、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笔者根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的数据来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的 动 因 。 数 据 的 选 取 范 围 为1982- 2003 年 22 年的数据, 见表1。我国有关数据来源于中国 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 统一以当年的汇率换算成人民 币, 但未去除通货膨胀因素。我 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选用联合 国贸发会议公布的数据。但是中 国统计年鉴与联合国贸发会议在 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数据方面差异 较大 , 而这种差异对最终的实证 检验结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值 得深入研究。1. 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与 对外直接投资传统 FDI 理论认为母国自然 资源的稀缺性或母国政府出于某 种战略资源的需要 ( 如对本国自 然资源加以保护、进行战略储备等 ) 将促使本国企业向外寻求相- 66 -( 单位: 亿元)年度第二产业国内金融机构年末人均消费出口贸易额我国对外生产总值 GDP2存款余额 BS支出额 CPPEXP直接投资 FDI19822383.02369.92.67E- 6414.30.819832646.22788.62.89E- 6438.31.819843105.73583.93.29E- 6580.53.119853866.64579.54.37E- 6808.918.519864492.75814.04.50E- 61082.115.519875251.67183.45.50E- 61470.024.019886587.28236.76.93E- 61766.731.619897278.010043.67.62E- 61956.029.3419907717.413029.38.03E- 62985.839.719919102.216657.98.96E- 63827.148.6199211699.521296.91.07E- 54676.3220.6199316428.523230.31.331E- 55284.8253.5199422372.240502.51.746E- 510421.8172.4199528537.953882.12.236E- 512451.8167.0199633612.968595.62.641E- 512576.4175.8199737222.782390.32.834E- 515160.7212.5199838619.395697.92.972E- 515223.6218.1199940557.8108778.93.318E- 516159.8146.9200044935.3123804.43.397E- 520634.475.8200148750.0143617.23.609E- 522024.4569.8200252980.2170917.43.818E- 526947.9208.4200361274.1208055.64.089E- 536287.9149.0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各期, UNCTAD 数据库( /fdi/eng/TableViewer/Wdsview/) 有关数据整理。注 : UNCTAD 数据库中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按当年年平均汇率 ( 中间价 ) 换算为人民年的 EXP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按当年年平均汇率( 中间价) 换算为人民 年的 BS 以国家银行年末存款余额数据统计。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 年第 2 期国际投资应自然资源的获取机会, 进而引发对外直接投资。对 1982- 2003 年间的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时间 序列( GDP2) 与相同时间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FDI outward) 进行的相关分析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Ln( FDI outward) =- 9.218+1.387Ln( GDP2)( 1)( 1.653) ( 0.172)R2=0.764; 调整后的 R2=0.752上式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步伐。 2.出口贸易额与对外直接投资 当一国某产业的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 为稳定或扩大海外市场的占有份额, 该产业的厂商将倾向于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投资方式或选择在东道国建厂生产或采取购买、兼并当地营销网络的方式以支 持日益扩大的市场份额。选取 1982- 2003 年我国对外出口贸易额( EXP) 与相应期间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进行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如下:Ln( FDI outward) =- 5.125+1.080LnEXP( 2)( 1.050) ( 0.123)R2=0.794; 调整后的 R2=0.784( 2) 式表明 1982- 2003 年间, 我国日益扩大的出口是以对海外市场的维护与进一步开拓为基础的, 这一因素导致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3.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人均消费与对外直接投资 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认为, 当一国或某一产业的市场相对饱和或需求不旺盛时, 该国或该产业相对过剩的资金将倾向于跨国投资以实现其资源运作的高效性。选取 1982- 2003 年间中国金融机构年末 存款余额( BS) 与人均消费( CPP) 的时间序列数据, 分别与对外直接投资存量( FDI outward ) 进行相关分析, 其回归方程如下:Ln( FDI outward) =- 6.393+1.028LnBS( 3)( 1.387) ( 0.136)R2=0.741; 调整后的 R2=0.728( 3) 式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部分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倾向于寻求海外投资机会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Ln( FDI outward) =22.521+1.638LnCPP( 4)( 2.265) ( 0.200)R2=0.771; 调整后的 R2=0.760( 4) 式表明, 人均消费与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这似乎与需求旺盛导致对外直接投 资额减少的理论相悖。之所以出现正相关的结果, 可能有两种解释: 一是我国 1982- 2003 年间对外直接 投资的增加无法由这一时期数据上呈逐步上升的人均消费来解释; 二是人均消费水平的缓慢增加确实 导致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 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使得两者之间的关系未能准确地反应 出来。为解决这一问题,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为减少两个因变量间的相互干扰, 剔除了多重共线性,得到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如下:Ln( FDI outward) =22.521- 1.277LnGDP2+1.638LnCPP( 5)( 2.265) ( - 0.573 ) ( 0.200)R2=0.878; 调整后的 R2=0.771( 5) 式表明, 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存在正相关关系, 同时, 当把人均消费 和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放在一起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时, 人均消费与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存在负相 关关系, 即人均消费的缓慢增长不足以跟上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步伐, 使得资金外流以寻求更 有消费力的市场。4.综合分析将以上四个变量与 FDI 再次进行回归分析的方程如下:- 67 -国际投资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 年第 2 期Ln( FDI outward) =83.131- 1.718LnGDP2- 3.635LnBS+4.599LnCPP+3.081LnEXP( 6)( 67.300) ( 3.123)( 1.404) ( 3.511) ( 1.059)R2=0.930; 调整后的 R2=0.865显然, ( 5) 式证实了上述结论, 即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存款的巨额存款余额、巩固海外市 场以及国内消费增长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四、结论及建议以上分析表明正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我国 1982- 2003 年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力度的 不断加强, 印证了前文所述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两个主要动因是获取资源和占领国际市场, 因此, 主要结论与建议如下:( 1) 国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出口市场所面临的压力迫使我国企业不得不走上对外直接投资之路 , 不得不大力提高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企业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开拓新的市场 , 绕过各种贸易壁垒, 保持已有的出口市场份额, 同时也可以集中利用各种资源以促进国内产业的结 构升级。( 2) 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 都会受到关键性短缺资源的制约, 这必然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我国也不 例外。当在本国获取资源的成本较高, 而通过进口贸易又受到国际市场供给关系和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时 , 对外直接投资就成为获取这些资源的重要途径。( 3) 在一定意义上说, 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 在开放条件下, 一国产业结 构的调整应融入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框架内, 为此, 我国有必要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通过传统产业 转移、新兴产业成长等效应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4) 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偏高, 这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入世初期面临的共同问题。外贸依存度过高 容易增加选择的成本, 在制定许多决策时的机会成本会更大。相应的措施是要加快转变外贸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