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打印稿.doc_第1页
第五单元打印稿.doc_第2页
第五单元打印稿.doc_第3页
第五单元打印稿.doc_第4页
第五单元打印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16.黄山奇松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人们对黄山奇松那独特的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难点:感受黄松的奇特。教学资源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厦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黄山松: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黄山的松树是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它们长在峰顶、长在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黄山松还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黄山松的针叶短粗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处松树,每一株松树,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种奇特的美。人们根据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和神韵,分别给它们起了贴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龙爪松、探海松、团结松等等。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预习设计1读课题,猜猜课文可能会写什么内容?再读读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围绕“奇松”二字写了什么?详细介绍了哪几种?2自学生字词,习字册“字”的部分描一个写一个。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抄写两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情有独钟、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蟠曲、依依不舍、千姿百态、屹立完成补充习题第二、三题。3搜集黄山及黄山松的资料。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近课文(3分钟)1齐读课题。2奇特、奇异、奇怪、神奇 3再读课题。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8分钟) 预习作业2: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指名读。2.理解词语意思:情有独钟:指对某一事物特别有感情。钟:汇聚,专注。遒劲:强劲有力。蟠曲:同“盘曲”,曲折环绕。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郁郁苍苍: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3.齐读词语。4. 学生展示,组内批阅。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1.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2.小组朗读展示。3.在教师指导下练读。4.自由练读。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2分钟)【学习单1】1.朗读课文,说说每一段写了什么内容?2.课文详细描写哪几种松树?能分别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他们吗?3.学习时间:5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2. 学生展示。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迎客松: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 郁郁苍苍陪客松:绿色巨人送客松:姿态独特 枝干蟠曲第四板块:学习第一小节(6分钟)1.学生根据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行交流。2.指名学生朗读,齐读。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第一板块:导入揭题1导入:我们曾经领略过庐山的云雾,感受它瞬息万变的特点;也曾经欣赏过吉林的雾凇,感受它千姿百态的特点。今天,我们一起去黄山。【板书课题:黄山】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继续板书课题:奇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黄山奇松,我们先来把课题读一遍。2解题: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3再读题:让我们带着那份心中的好奇与向往再读一读课题吧!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2: 出示词语:誉为 陡崖 玉屏楼 宾客 屹立俯卧 盆景 情有独钟 姿态优美 饱经风霜 遒劲 郁郁苍苍 蟠曲千姿百态 屹立2.导学指名朗读词语。理解词语意思:指名一名学生展示交流补充习题第二、三题。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1.在小组内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合作学习。2.学生展示朗读。第三板块:整体感知【出示学习单】 4. 导学:(1)每一段写了什么内容?(2)课文详细描写哪几种松树?能分别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他们吗?第四板块:学习第一小节1.朗读课文,完成练习: 黄山被誉为_。 黄山“四绝”是指_。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所以课文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2.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4.设疑:那么,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板块:布置作业1.照样子,写词语郁郁苍苍 依依不舍 作业设计1.完成补充习题第一、四题。2.完成一课一练第一、二题。“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施教时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16.黄山奇松共几课时 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学会多方位,多角度感受黄山松之神奇,感受黄山松顽强、勇敢的精神。 3学习使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4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语段。教学难点:学习陪客松、送客松和其他松树的内容,多方位,多角度感受黄山松之神奇,学习黄山松顽强、勇敢的精神。教学资源书上的黄山松的图片,来自网络的黄山松的图片预习设计1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这段文字中分别写了哪三种松树?结合插图,读读文字,想想为什么这样称呼它?试着完成一课一练第五题。2熟练地朗读课文,争取能背诵。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近课文(2分钟)1.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2.出示: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第二板块:精读感悟,学习第二段(30分钟)【学习单1】自由读第2小节用“”圈画出看到哪几种松树?用“ ”划出具体写出松树“奇”的句子,再看看相关的图片,想想为什么这样称呼它?自学时间7分钟。1.学生自主学习。2.学生展示。 :迎客、陪客、送客品味迎客松1.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2.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品读中充分理解句子“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3.学生研究迎客松的奇特之处。4.全班交流。一奇在模样 读好词语。二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指名学生读、齐读学生再读。指名读,男生齐读指名读 女生齐读。连起来把整个句子读一读。学生再次齐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三奇热情好客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学生起立,共同伸出手臂,大声说。学生齐读。学生再读:如今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填空:(不屈不挠 生机勃勃 热情好客)听老师介绍故事,加深对迎客松的认识。学生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学生齐读迎客松的句子。学生再读课文。学生自读。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陪客松、送客松中的任意一棵学习。 交流。陪客松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学生朗读相关语句。学生畅所欲言。送客松 姿态独特,枝干弯曲。 一个盆景。 学生交流。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练读、指名读学生表演读,齐读。学生齐读。第三板块:学习第三段,感受黄山奇松之妙(7分钟)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边欣赏,边想象,看到图,你想到了什么?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有的状如( ) 说得更具体些: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 , );有的( , );有的( , );有的( , )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第一板块: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有“四绝”?2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你从文中的哪里看出来的?(板书:情有独钟)4设疑导入新课:人们为什么对奇松情有独钟?这节课老师就带同学们去黄山一探究竟。第二板块:精读感悟,学习第二段1.要看奇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出示学习单1】2.导学:这一小节中描写了哪几种松树?品味迎客松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换词析义:乃至甚至2.感受黄山迎客松的地位: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3.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4.交流:一奇在模样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郁郁苍苍” 谈谈对这个词的理解二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800多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三奇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师:同学们,迎客松雍容华贵,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萦,流连忘返。她的倩影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也陈列着巨幅铁画迎客松,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热情好客。伴随着改革开放,它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填空:( )的迎客松】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补充故事:邓小平逝世,黄山松为他送行。邓小平逝世时,央视精选画面为邓小平送行,迎客松能担此重任,可见其地位高,意义之大。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当之无愧啊!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你能饱含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 学到这儿,你再来读课文,就会对迎客松更多一份赞美、敬重、仰慕。 感受陪客、送客松 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同样的环境生长,模样也各有所奇,请同学们在这两者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松,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陪客松 出示相关句子。 补充讲陪客松的高度,进一步体会比作“巨人”的妙处。 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通过朗读来表现。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送客松 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 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盆景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它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 指点:依依不舍的样子能读出来吗?小手能伸出来演一演吗?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像人一样的挽留你,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再一起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第三板块:学习第三段,感受黄山奇松之妙1.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边读边赏,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咱们来试试。练读,指名读。2.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有的状如( ) 说得更具体些: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 , );有的( , );有的( , );有的( ,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美丽的黄山,是中国的瑰宝;神奇的黄山,是全世界的奇观;梦幻般的黄山,是大自然的骄子!黄山正敞开双臂欢迎我们。1.完成补充习题第四六题。作业设计1一课一练第六题。2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3.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4.黄山即将举行“黄山旅游节”,邀请五湖四海的朋友都去黄山欣赏美丽风光,请动动脑筋,为黄山设计一段广告语。“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17、黄果树瀑布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重点词句,抓住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的特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学习准确使用词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资源补充阅读: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周围的瀑布一个接着一个,十八道瀑布风格各异,千姿百态,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黄果树瀑布为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瀑布,高77.8米,宽101.0米。公元1638年,明代大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在考察大瀑布后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黄果树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看的瀑布,也是世界上唯一有水帘洞(134米)自然贯通且能从洞内向外听、观、摸的瀑布。赞扬黄果树瀑布的诗,例如: 黄果树瀑布 浩瀚秋水 总觉沾衣细雨浓 珍珠溅落百花丛 悟空不见黄果落 水帘洞里赞吴公 黄果树瀑布 岁月如歌势如万马奔腾阵,声似千山雷劈崩。天上银河白虎踏, 镇宁潭水巨龙腾。 水帘洞里神仙化, 夜雨金街雾驾乘。 谁把银屏挂九汉, 任凭水画满天升。预习设计1、听课文录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2遍),标上自然段的序号。2、划出本课中的生字词,并认真抄写2遍。3、标出自然段序号,为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4完成一课一练一、二题、补充习题一、二题。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近课文(3分钟)1。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2.学生谈庐山的瀑布留下了的印象。3学生交流4.读课题5.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8分钟) 预习作业2: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指名读。2.交流词语意思。3.齐读词语。4. 学生展示,组内批阅。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1.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2.小组朗读展示。3.在教师指导下练读,(注意语速和声音的高低起伏)4.自由练读。第三板块:再读课文,了解大概。(12分钟)预设:(1)开头讲了:作者赞美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结尾讲了:作者完全被瀑布陶醉了。分别起到了总起和总结的作用。(2)2-4 远看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象5-7 下到谷底时,作者对瀑布的感受4.完成分段和段意。第四板块:细读课文第一小节(6分钟)1.指名读,理解“杰作”。2.这一句该怎么读?3.再次出示录象,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6学生齐读这一小节。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第一板块:导入揭题1.谁会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你还知道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4.今天我们去游览黄果树瀑布。揭题,板书。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2: 出示词语:杰作 哗哗 缝隙 悬挂 胸膛 挟来掩映 沉醉 隔着 叠 轰鸣 喧嚣撩过来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人喧马嘶 直泻而下 山回谷应2.导学指名朗读词语。理解词语意思。交流生字自学情况, 2.学生领读生词,请大家说说书写的注意点。如:“缝隙”的偏旁 “叠”的中间 “隔”、“醉” 里边的一横指名一名学生展示交流一课一练第一题。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1.在小组内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合作学习。2.学生展示朗读。第三板块:再读课文,了解大概。【学习单1】轻声通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在全文中作用是怎样的?浏览课文的27节,思考:作者是从哪两个角度感受瀑布的?学习时间:5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问题:2.学生交流第四板块:细读课文第一小节1.指名读,理解“杰作”。2.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3.再次出示录象,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第五板块:布置作业作业设计1完成习字册。2学生完成一课一练第三、四部分,学生完成补充习题第三部分。3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17.黄果树瀑布共几课时 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57自然段,通过朗读等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感受黄果树瀑布壮美,体会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词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资源1、赏诗歌:叶圣陶的瀑布瀑布 叶圣陶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预习设计1. 思考课后习题4。2.读课文两遍,在书上写写感悟。3.阅读散文黄果树瀑布。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进课文(5分钟)1.朗读课文第一小节。2.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板块二:细读第二四自然段(10分钟)1.明确学习任务。学习后交流节意。声音 形态 银雨撒金街2.明确学习任务。3.自主学习后交流。A学习声音:(1)交流感受声音的高低 (2)体会比喻、比较、夸张等修辞的作用(3)指导朗读B学习形态:(1)指读(2)看图,体会比喻的形象性(3)朗读,体现气势的大4.学习“银雨撒金街”(1)自读课文,有什么感受?(2)交流:水花的多,颜色的美(3)朗读5.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板块三:细读第57自然段(10分钟)第5小节1.指读第5自然段。2.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3.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4.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5.“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第6、7小节1.明确学习任务。2.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1)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2)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句子的意思。板块四:学习第八自然段(10分钟)1.边读边思考2.简介徐霞客他仿佛听到“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他仿佛听到“如雷声轰鸣”般的哗哗声。他仿佛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第五板块:总结,明确任务,完成作业(5分钟)第一板块: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朗读课文第一小节。2.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回忆课文第二、三段的段意。(见书)板块二:细读第二四自然段【学习单一】:1.轻声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用最简短的词语写在课文的旁边。2.讨论交流节意。学习时间:3分钟【学习单二】:放声朗读2.3小节。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声响和形态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和“”划下来。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给你留下的感受。学习时间:4分钟3.学生自主学习后交流A学习声音: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1)交流感受声音的高低 (2)体会比喻、比较、夸张等修辞的作用(3)指导朗读B学习形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象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1)指读(2)看图,体会比喻的形象性(3)朗读,体现气势的大4.学习“银雨撒金街”(1)自读课文,想想你有什么感受?(2)交流:水花的多,颜色的美(3)朗读5.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板块三:细读第57自然段第5小节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2.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3.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4.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5.“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第6、7小节1.【学习单三】: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想想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小组讨论。学习时间:5分钟2.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句子的意思。板块四:学习第八自然段1.不知不觉,已是日薄西山,作者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黄果树瀑布。请大家默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还要描写徐霞客的塑像?而且写他“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呢?2. 你们查阅过徐霞客的资料吗?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3.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4.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神谛听(生接读)”,他“完全沉醉(生接读)”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叫“衬托”。板块五:总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许多多风景名胜,同学们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还可以学着本文的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作业设计1.完成句式:“黄果树瀑布真美 ,美就美在_。”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品一品。2.为黄果树瀑布设计一条广告语。3.仿写一处景物,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18.莫高窟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能给课文分段并编写段落提纲。3初步感受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编写段落提纲。感受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难点:通过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教学资源1学生已经学过多篇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对此类课文兴趣浓厚,并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真正游览过莫高窟的同学可能不多。2学生手头的学习资料、相关网站上有关莫高窟的资料。3制作的教学课件。预习设计1大声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3收集有关莫高窟的资料。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谈话激趣,揭示课题(6分钟)1出示课题:莫高窟齐读课题。顾名思义,这个“窟”字就是洞穴的意思。所以也叫“千佛洞”。2学生介绍简介:一千六百多年前年,高僧乐尊行经敦煌鸣沙山,突然见到山顶有金光笼罩,宛如千佛现身,立即四处募捐,建造了第一座石窟。后经历代的多次修建,莫高窟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3听老师简介莫高窟的形成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8分钟)学生根据要求自学:1自由朗读全文2理解生字词的意思。(1)多音字“佛、肖”的用法;“弦”、“瑰”易读错;(2)理解词义时可用找近义词的方式(3)读课文时遇到难读的词句同桌进行纠正,确保读对、读通。彩塑、壁画、藏经洞。3给课文分段,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哪些段落可以合并起来。板书:一(1)地理位置、概貌。二(2-4)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三(5)莫高窟是艺术宝库。4学生用朗读来展示喜欢的段落。第三板块:走近敦煌,感受魅力(8分钟)【学习单】读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收集的资料,交流自己的收获。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位置,了解“三危山”、“鸣沙山”;说说“像蜂窝似的”含义。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明珠”的壮美。2齐读。第四板块:课堂作业(7分钟)学生完成作业。第五版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第一板块: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你对她还有哪些了解?3.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莫高窟,去感受那份神秘,去了解它的历史和文化吧!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阅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的哪几处文物景点?(3)划分段落2检查自学:(1)出示词语:断崖绝壁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赞叹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腐败无能敦煌 一尊卧佛 记录 银弦 刺绣帝国主义 帛画指名读,齐读。相机理解词语。(2)分段读课文,相机正音。(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3.指导分段。4你最喜欢哪段描写,用朗读来展示。第三板块:走近敦煌,感受魅力1同学们,西湖是镶嵌在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香港是闪烁在世界东方的一颗明珠,而敦煌莫高窟就是闪耀在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出示【学习单】读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收集的资料,交流自己的收获。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位置,了解“三危山”、“鸣沙山”;说说“像蜂窝似的”含义。2.交流对第一自然段的理解。3.有感情地朗读。过渡:敦煌莫高窟为什么被誉为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下一节课继续讨论。第四板块:课堂作业1练习册一三大题。 2阅读资料卡,完成练习。第五板块:布置作业1. 背出课文第2自然段。2. 词语抄写2遍。作业设计1.背出课文第2自然段。2.词语抄写2遍。“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18.莫高窟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感受敦煌莫高窟塑像的精美和壁画的艳丽多姿,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学会用中心句和过渡句来概括段意的方法3了解本文的构段方式,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敦煌莫高窟塑像的精美和壁画的艳丽多姿,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难点: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资源ppt预习设计了解藏经洞的相关介绍。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复习导入(5分钟)1欣赏彩塑、飞天,交流感受2了解地位3产生疑问,进入课堂第二板块:精读感悟(29分钟)【学习单1】1默读课文2-4段,思考:课文抓住那几个方面,具体介绍莫高窟的?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学习,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写在文字的旁边。走近彩塑1默读课文2-4段,回忆介绍莫高窟的哪些方法学习彩塑2朗读,找中心句3读好描写彩塑的句子,感受其特点 有慈眉善目的菩萨, 有威风凛凛的天王 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卧佛的长4学生齐读句子。5学生读句子。 交流感受:16米,也就是两三个教室那么长,体积庞大啊!(第一句只用了三个词分别简单地概括描写了三种人物的特点,第二句则具体细致地描述了卧佛的形态。)6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活灵活现7想象说话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就是游人中的一员,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8朗读背诵欣赏壁画 【学习单2】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3找出简单介绍和具体描述的句子,分别用横线和曲线画出。反复朗读,感受 “宏伟”、“瑰丽”的特点?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莫高窟有宏伟瑰丽的壁画。3指名交流句子。(内容丰富多彩)4欣赏飞天5读文中段落(美读)练习背诵, 注意它的句式是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边读可以边想想,也可以做动作帮助记忆,指名背诵。6交流:有的头戴宝冠,身穿长裙,绸带缠绕着身子; 有的随着乐曲,载歌载舞;有的一只手拿着香炉,脚下踩着莲朵,飘飘悠悠地飞着;有的纷纷扬扬地洒着花瓣;有的成群结队,一起飞向远方;有的忽前忽后,好像在追逐嬉戏。感悟藏经洞1自学藏经洞段落2抓住关键词,写感受3交流:藏经洞是怎么被发现的以及与藏经洞相关的信息。第三板块: 总结全文,(5分钟)1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地位。2诵读最后一段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第一板块:复习导入1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茫茫的戈壁沙漠,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读题)莫高窟。她虽历经千年,却依然灿烂辉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欣赏一下莫高窟中的艺术品。播放课件:彩塑、飞天 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完后说说你的感受2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3莫高窟为什么被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近敦煌,走近莫高窟这颗璀璨的明珠。第二板块:精读感悟走近彩塑1默读课文2-4段,思考:课文抓住那几个方面,具体介绍莫高窟的?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2我们先来看描写彩塑的部分 ,是课文的第2小节。3请一位同学来读,大家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板书: 个性鲜明 神态各异师:你从哪些描述中感受到这些特点?4生回答,出示句子: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5我们来读好这些句子,感受不同塑像的神态特点。6出示句子: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读了这句你有什么感受?7都是描写塑像,但这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体会简单概括和具体描述的不同方法。)8对这些彩塑的描写有如电影中的镜头,有的是一闪而过,如:菩萨、天王、力士;作面上的简单概述,有的则是特写的镜头,给读者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影响,如卧佛,作点上的细致刻画,这样的写法就是点面结合。9看着这些制作的仿佛是真的一样的塑像,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们?10看着这一尊尊工艺精巧、造型美观、形态各异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游人中的一员,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11看到游客们惊咤兴奋的神情,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赞叹,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请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第二自然段。12如此惟妙惟肖的彩塑,有信心现在就把他们留在你的脑海中吗?(尝试背诵,指名背诵)欣赏壁画同学们,“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大家想继续欣赏莫高窟这颗璀璨的明珠吗?那么请看课文第三自然段。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根据过渡句来概括段意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那能根据这个过渡句概括第二小节的意思吗?3指名读简单介绍和具体描述的句子,感受 “宏伟”、“瑰丽”的特点?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由此,你读懂了什么?4莫高窟的壁画确实是非常的宏伟瑰丽。它是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现在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看完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5这些飞天真是太美了,我们同学也把他们说得栩栩如生啊。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又是怎么描写的?请同学们看这一段描写“飞天”的文字,数一数,这段话描写了飞天几种不同的姿态?用什么连接的?各自轻声朗读,体会哪些句子应读得轻快些,哪些要读得舒缓些。(指名读,齐读)练习背诵。6课文对飞天的描写有没有完?你的依据是什么?(成百上千、)是的,成千上百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多得都写不过来了,你能想象出壁画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飞天吗?用“有的”或“有的”句式来接着介绍一两个飞天吗?感悟藏经洞1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但我国古代莫高窟里珍贵的艺术品还远远不止这些。因为那藏经洞中,还别有一番洞天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抓住关键的字词句,写下你的感受。2你知道藏经洞是怎么被发现的吗?你还了解哪些与藏经洞相关的信息.是呀,这个洞窟曾经封藏了六万多件的文物,可如今藏经洞陈列馆展出的只有19件文献真品!面对这彩塑、飞天,我们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骄傲,面对大量文物的流失,我们为曾经的落后而羞愧,为了不再让祖国蒙受这样的屈辱,我想你们都知道肩头的重任! 第三板块:总结全文1几千年来,在大漠深处,敦煌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1987年,因为它有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