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化石吟》教案(第1课时).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化石吟》教案(第1课时).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化石吟》教案(第1课时).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化石吟》教案(第1课时).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化石吟》教案(第1课时).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共同分享智慧的结晶 共同创造丰硕的成果课题课型新授上课节数备课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日期课 标解 读与教 材分 析【课标要求】教学这篇课文时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的节奏韵律之美。科学诗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这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此激发学生爱科学文学的热情。教学内容分析: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本诗,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过程与方法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情感 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把握内容,体会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2.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媒 体教 具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图片。课时2课时教 学 过 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激趣:利用电教媒体放映多种恐龙的图片,并配以恐龙的模拟声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质疑:距今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前的恐龙早已灭绝,我们看到的恐龙模样是怎样再现出来的?3.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猜测,保留同学们的奇思妙想。4.阅读:网上搜索“猛犸冰封3万年遗体完好眼睛至今仍透明(组图)”。5.小结:正是这些沉睡亿年的化石裹藏着昨天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套珍贵的密码,人类才得以把思绪带进曾留下生命辉煌的远古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板书课题:16.化石吟6.解题:()理解“吟”的意思。吟,这里是赞颂的意思。()化石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组图片就知道了。欣赏化石图片(网上搜索)。说说化石是什么?定义化石:动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残体经过长时间而没有腐烂,有机体自身保存完好,或在沉积岩中形成印模,或保留生存时留下的痕迹,漫长时间后成为地壳的一部分,这就是化石。()课题是什么意思?(赞美化石)二、诵读全诗,加强理解。1.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学生分小组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并能有选择地背诵。2.阅读资料,加强理解。最早的鱼儿、最早的鸟儿、最早登陆的鱼儿、最早的树,依次指的是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裸子植物。猛犸象:也称“毛象”,古代哺乳动物,大小近似现代象,身上长满棕色长毛,上门齿向上弯曲。生存于亚欧大陆北部更新世(延续时间自160万年前至1万年前)晚期的寒冷地区。中国东北、内蒙古和宁夏等地曾有这类动物的化石发现。“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研究表明,化石还部分保存着生命有机物的残余,并未真的完全石化。骸骨:尸骨。太古:远古的时代。3.开火车分小节诵读。其他同学注意诵读者对于会认字和会写字是否读准,节奏是否掌握恰当。 三、评价讨论,理解感悟。 1.读后评价,同学们在评价讨论的过程中加强对诗歌的理解感悟。(1)关于读音。思绪x 不朽xi 躯q壳 裹gu藏档dng案 葱茏lng 幽yu雅 卓zhu越(2)关于写字。强调“裹”的写法,“果”字夹在“衣”中间。(3)关于节奏。结合学生读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朗读,重点指导:“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4)关于感情色彩的处理: 针对刚才同学们读的情况大家互相评价,指出读得好与不好的地方。说说应该怎样读,自己读读。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师生共同探讨诗歌感情色彩的处理,整体感受。第1、2节是第一层,开头运用排比的手法通过连续不断的问句,以疑问略带遐想的语气引发作者和读者的想象和思考。板书:发问想象第3、4、5、6节是第二层也是诗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用一种赞美的语气、拟人的手法来写化石,语气中满是对化石所具有的神奇力量的赞颂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的叹服。板书:遐思飞跃第7节是第三层,用陈述的语气为第2节做了肯定的回答,进一步赞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神奇。板书:回答呼应整首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应通过反复诵读、评价讨论来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感悟。2.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进一步感知、思考(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 3.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1)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2)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的赞美之情。(3)诗歌分为三层:第一层为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第二层为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第三层为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4.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作铺垫。 四、全文总结,整体感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感叹科学的神奇、大自然的奇妙)板 书设 计自然奇妙科学神奇作业布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