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2013江苏高考作文.doc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7/bbe78e77-8950-4725-9ced-0a4faad2961a/bbe78e77-8950-4725-9ced-0a4faad2961a1.gif)
![名师点评2013江苏高考作文.doc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7/bbe78e77-8950-4725-9ced-0a4faad2961a/bbe78e77-8950-4725-9ced-0a4faad2961a2.gif)
![名师点评2013江苏高考作文.doc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7/bbe78e77-8950-4725-9ced-0a4faad2961a/bbe78e77-8950-4725-9ced-0a4faad2961a3.gif)
![名师点评2013江苏高考作文.doc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7/bbe78e77-8950-4725-9ced-0a4faad2961a/bbe78e77-8950-4725-9ced-0a4faad2961a4.gif)
![名师点评2013江苏高考作文.doc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3/7/bbe78e77-8950-4725-9ced-0a4faad2961a/bbe78e77-8950-4725-9ced-0a4faad2961a5.gif)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师点评2013江苏高考作文 “不少考生对新材料作文还是会出现不适应,主要是缺乏把握材料含义的能力!”“2013年人与自然会大撞车,只谈到和谐相处只能算大路货作文!”“这个题目也可以写记叙文,假如考生这样写:探路者为保护蝴蝶竖提醒牌,却引来游人如织,蝴蝶最后彻底消失,是不是更有意思呢?” 2013年作文怎样写出彩? 审题:看材料要“抓情节、看人物” 高朝俊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我觉得叙事性材料怎么去审很重要,一个是有情节,一个是有人物。在审读材料过程中首先看清楚情节的阶段性。这个故事情节有三个阶段:第一,进去探险为了看清楚蝴蝶点了蜡烛;第二,怕惊扰蝴蝶离开了;第三,后来回到洞里发现蝴蝶到更深更暗的地段。考生在这三个阶段里都可以做文章。叙事性材料也有人物,我们姑且把蝴蝶也称之为人物,我认为从总体意蕴来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生活秩序,小细节会决定大变化,这是这个材料的总体意蕴。新材料作文肯定不是就材料谈材料,可以深挖开来:第一方面,从探险者角度可以写要学会尊重和体察别人;第二方面,哪怕是无心之举也可能给别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第三方面,要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探险者不要仅图自己一时之快,为了自己欣赏蝴蝶,根本没有从蝴蝶角度来考虑。从蝴蝶来说,要学会保护自己,知道一点亮光会带来危害,往后退了,但也要懂得防患于未然。 立意:新材料作文可多层次、多角度 凌焕新(省写作学会名誉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据说,有调查显示,有七成以上的考生认为2013年的作文题不好写,姑且不论这个数据的准确性,但也反映了一些考生的感受。为什么会觉得难写呢? 之前江苏自主命题以来,一直考的是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现在的材料作文,有一定的范围限制。但是材料作文不是就材料写材料,或者拘泥于材料的讲解和评析,也不是写材料评论,而是要由材料出发,引发与材料有关的含义,所以有它的灵活性和包容性。一个材料中间有多种层次、多种角度,如果是叙事作品,还有一定的阶段性,等等。写作的人可以从这个方面进行自由的选择,可以明扣,也可以暗合,他所表达的东西只要和材料是一致的就可以。比如有考生问:“从细节谈行不行?”这个点也是从这个材料中间提出来,一个不经意间的小小蜡烛的烛光,有如此大的影响,他就抓住了这个“小”字,从作者角度提炼出一个核心理念。那么你从“小”字做文章,当然是可以的。还有考生提出,写“蝴蝶受到外来东西的干扰,行不行”?人是外来的,惊扰了蝴蝶,当然也可以引申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材料作文应该有包容性,过去材料作文有一种倾向,就是材料作文一定要提炼出它最关键的中心思想,或者是核心思想,然后按照这个东西来写才行,如果偏离了这个东西,那就不行,就是偏题,就是不符合材料作文的要求。如果这样,那很多的考生就偏了,就被打不及格了。我个人理解,新材料作文应该允许多层次、多角度、与材料具有相关性就行了,如果一味就材料本身倒来倒去,就真的局限在材料里面了。 构思:联系实际做分析容易写好 孙芳铭 (南京一中特级教师) 我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核心还是人。探险者是人,这是不用多说的。探险者他点蜡烛,就他自己来讲,他是对的,为了自己探险。当他发现蝴蝶以后,他主动退出来,退出来本身就表明他的一种善意。蜡烛呢,蜡烛是人点的,点的意图从自己角度来说那是对的,但是他侵扰了蝴蝶,说得重一点,破坏了蝴蝶的生存环境。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当然还是有文章可做的;蝴蝶从洞里面迁徙到更深的地方去,那是因为它的生存环境还是被人破坏了。所以我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核心还是要写到人:人的生存环境,人对自然界其他物种生存环境乃至自然环境的影响,这是问题核心。在这三者当中,从探险者角度来说,他的心地是好的,但他客观上还是对蝴蝶的生存环境起到了不好的影响。这可以联想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这种良好的意愿,最后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况;甚至本来意愿就不对,造成的后果可能更严重。所以考生若更多联系实际做一定分析,文章就比较容易写好。比如说扬子晚报下水作文里一位老师写的文章,他就联系了自己教育学生过程中的某些细节没有处理好,无意伤害了学生的故事。 这样写,作文能拿高分! 议论文可写“美丽中国”,记叙文可“峰回路转” 尉天骄(省写作学会会长;河海大学教授、博导) 这个题目如果从议论文角度写,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这里总是提到的蜡烛,准确地讲应该是烛光,烛光是一个很轻微的东西,它可以理解成一个人类并无恶意的一个轻微的行为,但这个行为可能不知不觉中对自然造成了影响。从这个里面可能就会有很多引申,比如说平时多倒的一盆污水,多扔掉的一个废旧电池,这都是人类本身没有恶意的轻微行为,但对我们生态环境却可能造成很大的破坏。再进一步说,如果人类再有意往河里倒污水,那便有更严重的影响。这篇文章写议论,我看可以从美丽中国的角度出发,现在十八大正在提倡“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意味着国家不仅富有强大,而且要有美好的生态,没有美好的生态,美丽中国是一句空话。蝴蝶是大自然生物中最富有诗意的东西,被称为“会飞翔的花朵”,是美丽生态非常典型的东西。如果我们这种并无恶意的轻微行为,把大自然中最美好的事物不经意间损害了,那么我们的生态建设岂不是要落空吗?美丽中国不是要打折扣吗?从这个角度写,应该讲能写出一点新意。 既然讲题材不限,是不是2013年很多考生会写记叙文呢?我认为会的,这个题目写记叙文,容易写,但不容易写好。因为材料本身是有情节的小叙事片断,里面有场景,有人物,有事物,有景物,按照材料给的基本框架去给它添枝加叶,加一个扩写,写成一篇800字的文章是不难的,但是如果写记叙文想写好,一定要有创新。那怎么才能有创意呢?假如我来写这个故事,我就会写:“这几个探险者感到要保护蝴蝶,于是在洞门口立了很大的牌子,标注此处有蝴蝶,请勿惊扰,但没想到牌子一竖,反而引起了人们的好奇,游人如织,最后蝴蝶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这样写,可能记叙文会写出彩来。 “人与自然”谈到“变化”立意更高 王继志(南京大学教授、博导) 我认为2013年题目在思维定势上是一种突破。2013年虽然是材料作文,但有两个关系,探险者代表人类,蝴蝶代表自然,说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要破坏它,如果作文写到这个程度,只是谈了关系,还没有延伸。有的考生讲到:“我们不要去惊动自然,不要去惊动那些蝴蝶。”我们可以再朝深处思考,加上辩证思考,难道说在黑暗中生活的蝴蝶就永远要保持这样一种安定吗?它就不需要改变吗?我想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生活,变化是常态的,发展是常态的,凝固不变反而是非常态的。蝴蝶生存环境改变了,这是人的干扰,但自然界的干扰更多更多,地裂怎么办呢?所以从锻炼蝴蝶的生存能力来说,变化未必是坏事,况且人对它的干扰并不大。人与自然都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如果不变,那么人类现在还是要茹毛饮血。如果说什么都不能破坏,那么我们人类要不要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人类要利用自然,改变自然,要提升整个自然和人类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和谐相处。我的意思是作文如果只找到了关系,只说人和自然,不要破坏自然,这样还只是平庸之作。关键要谈到如何发展自然。人类如果缺少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实际是对自己、对未来的不负责任。如果通过这个提炼出来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人和自然生命是同等的,不要老是以主宰者、征服者、改造者去对自然胡作非为,那么立意就更高了。 能质疑作文材料且言之有理应给高分 许祖云(南师附中特级教师) 江苏题目是在原文基础上的缩写,而且这个缩写还有一点加工改造,因为要使题目对于考生来讲有吸引力,有些文采,它的故事情节也是有层次的。对于绝大多数高三毕业生来说,受了这么多年教育,看了这个小故事以后,多少也能悟出些道理来。现在网上很多人说感觉这个作文题难,但是感觉难不等于写不出来。只要把握了命题的主旨,应该是可以正常作文的。不过也不排除江苏40多万考生中,有学生知识面比较丰富,对蝴蝶也有研究,如果真有考生对作文题材料提出质疑,并且分析有理,语言清晰,应该给他打高分。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指导命题分析:江苏命题专家骆冬青教授在今年五月份一次研讨会上说,现在的新材料作文近似于没题目。我深有同感,因为一个新材料作文,你只要从材料中引出,又能自圆其说,那就算不走题。那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见高低各不同”,一个新材料作文有可能因为角度不同,涉及几十个不同的话题和立意,如此一些聪明的考生极有可能事先宿构,投机取巧来赚取作文的高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年江苏高考作文显然做了不少努力,以防考生“使刁”检测不了他们的作文真实水平。这个新材料看得出角度在减少,材料在瘦身,命意在收窄,值得赞赏。其实不仅是江苏,今年高考新材料命题中,北京的“老规矩”、广东的“照片”、四川的“自立”上海的“自由”等等,也都看得出在防学生预先准备材料以不变应万变的宿构上作了一定程度的应对,体现了今年高考新材料作文的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趋势在命题作文的过度限制与话题作文的过度开放之间选择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以给学生一定自由的写作空间。 今年江苏这则材料的核心立意显然是“不朽”,青春不朽,生命永恒。如何让生命不会老去?拥有不朽的信念是出自本心,还是自欺欺人的荒诞之辞?如何认识永恒的生命价值?对游戏人生、虚度光阴、追求现世享乐的人来说,他们为什么会认为从来就没有什么不朽?显然现实针对性很强。引导学生对待青春,对生命的终极价值的思考,应该来说,学生不是太过犯难,应该有话可说;但是有多少学生进行过深刻的思考,又很难说,自然大多考生会写一些人云亦云的缺乏深刻思考的肤浅文章。 关于不朽,中国古代有三不朽之说,立功、立德、立言。真正不朽的是那些为人类留下永恒的艺术创造的精品的人们,是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的人们,是代表了最大多数人们的利益的正义方向的化身,是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不朽的灵魂。相反,速朽的是追求名利钱财的,穷奢极欲的,是虚度年华、蹉跎岁月的,是代表了假恶丑的与历史背道而行的人们。 写青春行不行?我觉得即使谈青春也应该谈如何保持永恒的青春,如何让生命保持年轻,让青春永远闪光,即与“不朽”相关连,否则不是很切题。 写信念行不行?我一样认为当与“不朽”相联系,你信不信永恒的信念?这世上真的有不朽的信念?为什么有不少人只求现世享乐,为什么他们心中没有畏惧,缺少底线?为什么他们想把自己的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却偏偏加速他们的速朽?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内容。 因此,我不妨拟以下一些题目,仅供大家参考: 1. 永远璀璨的星座 2. 青春万岁 3. 直到天老地荒时 4. 青春之花永开不败 5.八十岁,他依然韶华不逝 6. 生命的两种方式(燃烧或腐朽) 7. 万里长城永不倒(喻信念) 8. 信念不因岁月老 9. 依旧当年明月 10. 与山川同在 11. 人生当求三不朽 12. 蓦然回首,青春已然昨天(写为昨天虚度而悔恨) 13. 速朽的是名利,永恒的是精神 14. 精神大树常青 15. 青春岁月易蹉跎 16. 易过莫过青春时(写青春易逝,红颜易老,好花难再) 17. 青山有颗不老松 18. 十八岁的天空 19. 春天里的故事 20.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南通一模作文指导这次作文命题顺应减速高考作文命题变化,考查材料作文。文题提供给考生阅读的材料是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在其80寿辰聚会上,对民族文化问题而提出的意味深长的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四句话,实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意为欣赏自己的美和欣赏他人的美;第二个层次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为将欣赏自己的美和欣赏他人的美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天下大同。第一个层次应是基础,第二个层次是结果,审题的重点应落实在第二个层次上。 从立意上看,“各美其美”,是指各自懂得美化自己的美德,欣赏自己的美,可写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挥自身优势;每个人都应该自爱,每个人都可以从欣赏自我中获取自信。大而言之,可写民族的文化、精神,使国人充满民族的自信心,而不妄自菲薄。“美人之美”,是指赞美他人的美,可写学会欣赏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君子成人之美”。大而言之,我们要学会欣赏外族或外国的优秀文化,勇于借鉴接受外来文化,而不应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指将欣赏自我和欣赏他人结合起来,方能建立大同世界。可写个体的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包容,互相融合,求同存异,也可写文化、精神相互欣赏、融合,共建和谐社会。材料意蕴丰厚,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材空间,可以充分地调动考生的阅历和体验,引导他们关注真实的人生和社会,着眼培养考生的审美情趣以及担当意识,注意提升考生的人生品位,引导考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情怀。考生写作时可从自我、生命、文化、生态、国家、民族等多角度入手,展开多元的、有深度的思考,但写作时切口要小,要把“美”化小,化实,化具体,要尽可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在新颖和独特上花功夫,在细腻中挖掘真情,在思辨中显现灼见。切忌泛泛而谈,空而无当。南通二模作文指导【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今日一位摄影师在挪威冰湖捕捉到一只青蛙被死死冻住,无法动弹的画面。报道分析称,当地气温突然回升,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于是决定去湖对面寻找伴侣。然而,湖面可能一夜之间就又冻住了,青蛙于是被冻在湖中央。那位摄影师认为这个难得的画面是如此的美,看上去是一只青蛙在睡觉,但再也不能跳起来。他推测,青蛙当时正打算从冰面上钻回水里,被冻住了。他感到格外伤心:可怜的小家伙显然没有能做到,就死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初读:关键词中的意味:1、摄影师认为这个难得的画面是如此的美美在哪里? 2、他感到格外伤心:可怜的小家伙显然没能做到,就死去了。为什么要伤心?3、美与伤可以统一起来么? 再读:梳理角度,发现可以生发的点:1、青蛙 美在何处?一只寻找春天的青蛙;一只和恶劣环境抗争的青蛙;一只走在回家的路上的青蛙;一只力求摆脱我、厄运的青蛙。生命被定格成再也无法跳起来的姿态,但不是屈从于命运的摆布,卑微如青蛙,亦有让人肃然起敬的崇高美。伤在何处?这是一只误判冬天已经过去的青蛙,这是一只因为错误判断时机而付出生命代价的青蛙,这是一只因为盲动而无法回家的青蛙。在诸多假象、诱惑面前,我们应该做到把握时机、适时而动。2 2、摄影师美在何处?把镜头伸向了冻死的青蛙,把一种苦难呈现在我们面前,用一种悲悯的情怀审视自然与社会,发现人与自然的关联,促使我们在死亡面前思考。艺术家的使命不在于在苦难和悲剧面前转过身去,不在于歌功颂德、锦上添花,用悲悯之心直面苦难才是良心所在。何必伤心?他感到格外伤心:可怜的小家伙显然没能做到,就死去了。对于弱小的同情,对于失败的哀叹,都应该肯定;但对追求者夭折于半途不必用得失成败的结果论来理解;旁观者习惯于用得失成败来衡量事物的价值,未必真正理解青蛙跃出水面的价值。 角度 立意青蛙悲剧之美;崇高之美时不利兮,亦可以追求崇高把握时机,相机而行追求崇高的大路上,更需要研判时机摄影师心怀悲悯,直面苦难美并无高低贵贱,亦无关得失成败勿以成败论青蛙 注意: 联系实际,寻找与自身结合最为紧密、写作素材最为充分、感受最为真切的观点来立意;写作过程中注意回扣材料,渐次展开到生活、人生等层面。行文注意严密,强调合理性的同时,注意弥补自己观点的片面性。 2014届南通三模作文(人皆可以为尧舜)审题立意指导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舒婷)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爱默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材料分析】1.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孟子的话是植根于“性善论”鼓励人人向善,个个都可以有所作为的,其关键是一个“不能”与“不为”的问题,也就是梁惠王上里面所说的“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的问题,只不过从与梁惠王讨论的政治问题过渡到讨论个人修养问题罢了。意思是树立起立志向善的信心,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关键就在于你怎么做。2.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舒婷话中的“平凡的心”是指心态而不是指人生目标,意思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良好的平凡的心态,即使手中的工作很小,那也是一份事业的起点,在点点滴滴中积累,在一步一步中学习,最终,会让平凡的心态成就不平凡的工作,完成自己追求的事业。在平凡的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凡的心但不是甘于平庸的心,心平气和地为自己的生活去努力。我们不需要害怕自己不被赏识、不被认可,只要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平凡的心态不等于人生要平凡,更不等于个人平庸,我们要抛弃功利、拒绝浮躁、埋头苦干,用一颗淡薄的心,引导人生的航向。3.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爱默生的话告诉我们:平凡是伟大的基础,伟大是平凡的升华。一位名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万事万物之初,皆起于一,一与一相生,以至于千万。”他的意思是:细小平凡的事物,日积月累,可以转化成大的事物。许多人都向往成为伟大的人物。这是梦想,而要实现这令人神往的梦想需要的是坦然面对现状,埋头苦干,专心致志,勤勤恳恳,不畏艰难,勇于拼搏。切不可浮躁、心急,要沉稳、踏实,一心一意地努力,甘于平凡、甘于寂寞,那令人仰慕的伟大的时刻终会到来。【立意分析】1.材料的三句话存在条件关系,成为尧舜是终极目标,但条件是有一颗平常心,从小事做起,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量变而为质变。2.三句话的共同话题是:平凡与伟大。主要论述方向:平凡如何才能变成伟大。大多学生只论述平凡与伟大的关系,未能阐述平凡如何才能变成伟大。不少同学把“平凡与伟大“的话题当文题,不能剖析“伟大”与“平凡”在材料中的具体含义,写出来的作文流于表面,不够深刻,千人一面讲伟大来自平凡,缺少个性化的表述。3.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思考尧舜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成为那样的人,怎样才能成为那样的人?这则材料中的平凡是什么?具体表现是什么?不平凡又指什么?“起初不伟大”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起初不伟大”?4.孟子的话讲的是“能与为”的话题。“能”,每个人的潜能是无穷的,从这个角度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要想成为尧舜,除了必须有远大的目标,还要善于发现自己能量,自我要求、自我改造、自我修正,最终才能成为尧舜那样的圣贤。5.保持平常心是成为“尧舜”的必要条件。抛弃功利、拒绝浮躁,不在乎眼前得失是获得成功的前提。6.获得成功的人大多会经历长时间的寂寞,被人误解,甚至死后才被认可。所以,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摒弃虚荣,才可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7.在本材料三句话中,“平凡”不是终极目标而是必备条件,如果立意为就是要做一个平凡的人是偏离材料含意的。8.对“平凡”的界定:甘于寂寞而不甘于平庸的心态,为了达成某个目标抛开杂念,摒弃虚荣,埋头苦干,不急于求成的一颗淡薄的心。对“不平凡”的界定:有成就,练就了绝活,某方面小有名气,被需要,有出人意料的惊人之举,不容易(一般人做不到,令人赞叹)【存在问题】1.不能整体理解材料,抓住一点,不及其余。2.词语的理解不到位,“平凡心”指什么理解不准确,平凡与伟大关系的理解也比较肤浅。3.文题不够形象,缺少哲理性。4.议论文所举例证不新颖,较陈旧,甚至举不出事例。5.思考不够,未多问几个为什么。【好题举例】1.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2.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3.沙砾也有一颗珍珠梦4.伟大始于细末5.九层之台,起于垒土6.蚕、蛹、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戏软件发布及授权使用合同
- 专业律师事务所有偿法律咨询合同
- 2025年锤纹漆合作协议书
- 房屋装修半包合同样本
- 借款抵押车辆合同
- 解决方案研讨会邀请函
- 品牌租赁住宅合同
- 人才服务协议书
- 土地储备与开发合作协议
- Recycle 2(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法律援助课件
- 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放射防护要求
- 新闻选题申报单
- 双减政策之下老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 新员工入职健康体检表
- 医学伦理审查申请表
- 养老院行业现状分析-2023年中国养老院行业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
- 广东省特种作业操作证核发申请表
- 胸腔穿刺知情同意书
- 学校物业管理机构设置与运作方案
- 农村住房竣工验收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