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3“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课件.ppt_第1页
高二历史必修3“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课件.ppt_第2页
高二历史必修3“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课件.ppt_第3页
高二历史必修3“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课件.ppt_第4页
高二历史必修3“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04与天地君亲并位的万世师表孔子 024立人定胜天学说的唯物思想家荀况 022光大儒家仁政学说的亚圣孟子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伟人 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061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家董仲舒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 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 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 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 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 正统思想 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 改造 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 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 一 从 无为 到 有为 二 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提出三 儒学成为正统 一 从 无为 到 有为 无为而治 道 原因 表现 休养生息政策 影响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有为 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从 无为 到 有为 的原因 可能性 必要性 边境问题王国问题土地问题 经济恢复 社会安定 国力日盛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形成 1 董仲舒生平 前179 前104年 汉代儒学代表 大学问家三次应对策问 天人三策 受赏识 为官晚年著 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体系 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提出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 与天异者大乱 材料三 今师异道 人异论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董仲舒 春秋繁露 汉书 董仲舒传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 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 的伦理道德 巩固君权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糅合道家 法家 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 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 2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有人认为 就其实质而言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与秦朝的 焚书坑儒 是相同的 请回答 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 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探究学习 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力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兼并 缓和阶级矛盾 制定规范限制人民 面临问题 董仲舒的学说 解决之道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思想上的统一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限田 薄敛 省役 制定道德标准 三纲五常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 根本目的 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维护统治而提出的 是在原有儒学思想中加入了新的元素 糅合了道家 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后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 内容 3 作用 影响 儒学在汉代确立为中国封建正统思想 表现 3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作用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三纲五常 的伦理道德 a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b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结合当时的形势分析 1 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建议并实施 2 他又是怎样具体实施的 3 有何影响 思考 006雄才大略的盛世君主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1 汉武帝时期 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 王国势力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 阶级矛盾激化 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2 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 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 影响 1 消极 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 积极 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国家大一统 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感知 罢黜百家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表现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 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从此 教育被儒家垄断 三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原因 1 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2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a起用文学儒士参政b兴办太学 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让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教科书 儒家经典 五经教官 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官办最高学府 太学 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地方教育系统 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汉代教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思考 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1 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 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2 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 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 3 先秦儒学是对 真理 的追求 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 政治敲门砖 4 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 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 圣经 评价 积极 消极 1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 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3 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 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2 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 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3 带有神学迷信色彩 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应批判 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 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一 从 无为 到 有为 二 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提出三 儒学成为正统 1 秦始皇 焚书坑儒 的目的是 崇法反儒 防止旧势力复辟 毁灭文化 加强思想控制 2000年津赣卷 a b c d 2 史载 汉初萧 何 曹 参 为相 镇以无为 从民之欲而不忧乱 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a 儒家主张b 墨家主张c 道家主张d 法家主张 知识拓展题 5 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a 人定胜天b 无为而治c 君权神授d 仁政思想6 汉武帝的 独尊儒术 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民贵君轻c 性善论d 大一统7 从 百家争鸣 到 独尊儒术 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的形成 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a b c d 8 秦始皇 焚书坑儒 的目的是 崇法反儒 防止旧势力复辟 毁灭文化 加强思想控制 2000年津赣卷 a b c d 9 史载 汉初萧 何 曹 参 为相 镇以无为 从民之欲而不忧乱 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a 儒家主张b 墨家主张c 道家主张d 法家主张 知识拓展题 10 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a 人定胜天b 无为而治c 君权神授d 仁政思想11 汉武帝的 独尊儒术 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民贵君轻c 性善论d 大一统12 从 百家争鸣 到 独尊儒术 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