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初中生在体育学习中问题心理的起因及策略(2).doc_第1页
试探初中生在体育学习中问题心理的起因及策略(2).doc_第2页
试探初中生在体育学习中问题心理的起因及策略(2).doc_第3页
试探初中生在体育学习中问题心理的起因及策略(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探初中生在体育学习中问题心理的起因及策略 gzh200909 葛振华 指导教师:王 深摘要:本文就初中生在体育学习中问题心理的起因及应对措施作了简浅的探讨,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他们在体育学习中所表现出问题心理的特征,从需要、动机、态度、异化心理挫折等方面来分析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问题心理的形成,探究体育学习中问题心理培育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初中生;体育学习;问题心理; 起因及应对措施1、引言1.1 所谓课堂学习中的问题心理,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个体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实现之间要解决的矛盾、疑问而表现出来的心理体验。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但思维中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的表现依然突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培育学生的问题心理将有助于唤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探究初中生在体育学习中问题心理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研究对象和方法2.1 研究对象 我校为一所农村普通初中学校,本校共有24个班级,在校学生约1200多人,多为周边乡镇的学生,有近1000多学生为寄宿生,走读生不到200人,2010-2011学年度年我校初中学生基本情况(见表1)。学校体育设施基本齐全,平时的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能正常开展。我校共有体育教师有6人,都为专职体育教师,本人带四个班的体育课,每周课时12节,兼管政教处的部分工作,负责初二学生思想工作,担任学校心理辅导员,为研究学生的学习中的问题心理提供了有利条件。表1 七九年级学生基本情况 年级 年龄(岁) 人数(个) 寄宿生 走读生 七年级 13-14 324 285 39 八年级 14-15 523 436 87 九年级 15-16 368 296 722.2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访谈法,统计和分析等方法。通过对近两年掌握的我校学生情况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平时通过与学生交流讨论,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3 研究与分析3.1 平常体育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体育教师抱怨:体育课真难上,现在的孩子真难管,不知他们心理是怎么想的。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广大体育教师深深反思。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固然有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忽视以至剥夺学生自主练习、选择的机会和权利等原因,主要是我们体育教师对学生了解太少,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心理变化掌握不够。学生缺少问题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内因的影响。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产生和变化发展是受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三者相互关系制约的,与外部环境发生交互影响。”由此可见,人的需要动机是激发人的行为的直接原因。同样道理,形成中学生问题心理的原因也应该取决于学生的需要、动机、情感态度,其中最直接的内因应该是学生的需要动机。本文试从需要、动机、态度、异化心理挫折等方面来分析初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问题心理的形成。3.2满足成功需要需要是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感到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主观体验。在人的心理结构中,是以需要为基础构成人的行为动力系统的,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在人的活动中,发挥着动力功能,并且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根据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结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与学习压力分析,本人认为初中生普遍的最大的需要是希望被承认并感受成功。初中生处于身心变化的敏感时期,由于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的诸多影响,他们的探求心理增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开始发展,自我了解,自我接纳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但不易全面、客观,这些是他们的弱点。初中生从小学时期的完全依赖关系开始向半独立依赖以至完全独立的方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他们比较强烈地要求了解客观世界的奥秘,十分希望得到别人承认的成功需要,对此我们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因而,在体育教学的活动中,我们要提供充裕的时空和条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调整动作标准和难度;根据学生的能力对不同的运动技能和项目进行分层教学,降低评判的标准和难度;对不同的组别,不同能力的同学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发掘他们的潜力,展示他们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他们的信心。比如在投掷实心球练习时,设立不同距离的标志点,进行投准练习,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体会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在练习中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将学生生理缺陷变为亮点,卸下自卑心理包袱,展示自我优势,彻底抛弃自卑。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创设这种满足学生探求欲望的宽松氛围,适时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要发现每个学生的能力和优点,让每个学生得到的认可和心理的慰藉,只有学生的成功需要获得肯定与满足时,学生心理才会此起彼伏产生诸多问题,建立起对体育的信心。3.3 引导参与动机参与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与需要密切相连,大部分动机都是需要的具体表现,但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有直接的诱因条件。有了诱因条件,人才能为满足愿意去采取行动,愿望才表现为活动动机去推动行动而达到目标。学生问题心理的形成也是同样道理。初中生普遍都有探求知识,了解世界的愿望,但要真正形成问题心理则还需要一定的诱因条件。教学中有时教师对学生一个期待的目光,一张信任的笑脸,一句充满激情的赞语,学生会随之产生良好的心理感应:“老师肯定我”,“我的看法被采纳了”,“我能行!”等,良好的心理感应即会变成学生投入积极思维的直接诱因,转而形成积极参与的动机。另外,老师与在场同伴尊重的眼神、聆听的气息,甚至得体的鼓掌声,都能激励同学为满足需要去采取行动,从而产生起强烈的问题心理。“需要转变为动机应有足够的刺激”。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对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增强有实际意义。在体育学习中,学生机体各系统的机能都会发生变化,但是最早发生的机能改变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因此,我们引发学生形成问题心理,应该采取多种激励方法,从而促使学生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灶,只有在学生大脑皮层区域处于良好兴奋状态时,我们引发学生思维的工作才能获得理想效果。因此,在体育学习活动中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变消极为积极。学生错误的思想认识偏差,导致学习动机不端正。学生对体育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就会用消极的态度参与体育学习和练习。所以,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锻炼目的教育,认识体育练习的作用和功效,给以心理的震撼和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之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同时教师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要注重自身形象和素养,减少因自身行为造成学生对教师所带学科的消极对待。教师良好的形象、综合素养和能力是体育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对教师好的印象,可以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产生了积极对待的心理动机。3.4 改变情感态度态度是人对某种对象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是人的需要动机与情感状态等相结合的反映。态度的结构包含认知性、情感性和意向性的成分,而情感成分属于态度的特征性部分,是态度的核心所在。在培育问题心理,进而形成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初中生的情感态度是极其重要的内部动因。根据心理学家凯尔曼的态度改变理论,“态度改变或形成需经过服从、同化和内化三个阶段”。因此培育问题心理的重要前提是学生对探究式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转变态度,产生兴趣。为此,作为体育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改变初中阶段学生中诸如“不敢问、不想练、不会做”的态度。首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列举成功范例,以引起学生兴趣;同时教学方法设计应简明扼要,不过深或过浅,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都能参与,这样使学生不断确立我也能参与学习与练习的积极意向,对培育问题心理产生认同感;其次,运用群体效应,体育教师要合理运用学生之间竞争和合作的手段,让学生感受同伴积极参与练习的氛围,从而将学生渐渐同化在问题心理的浓烈氛围中;再次,捕捉有关机会,肯定学生参与的积极行为,让学生感受通过自身努力而实现成功创造的愉悦,这样,问题心理就渐渐内化为学生的成功学习体验。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体育情感态度的改变。“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学会自我调空,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要拥有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口令清晰、语言流畅、教态大方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形成无形的情感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去影响学生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情感。 作为体育教师在教材的安排上要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我们知道大多数体育游戏教材都有一定的主题,有很强的思想因素,同时又具有娱乐竞赛等特点。所以,寓心理素质教育于游戏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团结、配合,用集体智慧与力量去争取的集体主义的教育,并利用竞争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尊重对方、互相学习等体育道德风尚的教育,从而改变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感态度。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体育课主要以身体练习为主,具有开放性。因此,教学组织难度大,学生活泼好动,与人、物、事接触过程中,其思想、情感、意志等很容易表现出来,这时,教师要特注意,听其言,观其色,察其行,及时把握学生的积极情感,因势利导,对他们的点滴成功与进步,给予鼓励与肯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有助于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 总之,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体育竞赛中,尤其是学生参加的擅长的运动,能在身体完成各种复杂动作过程中,在与同伴的配合中,在与对手的斗智斗勇的拼搏中,要让每人学生都获得自我满足,提高了自信心,得到了自我完善,从而改变学生对体育的情感态度。体育是育体育心的结合,在发展学生个性以及各种能力方面,体育与健康教学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3.5异化心理挫折所谓心理挫折,即动机在引导行为实现目标过程中遇到自感难以克服的困难,进而产生的一种焦虑,失意、无助的心理体验。在学生问题心理的培育中,经常会出现这种心理状态。例如,学生因个人能力上的限制或生理、心理上的弱项,造成学习上出错,和练习的困难等,这些主要是由个体素质因素引起的。另外,遭受老师批评和同学嘲笑,或是问题心理刚萌生即被打入冷宫,不予置理等。这些是受环境影响造成的。学生心理挫折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必然要出现的问题,而初中学生的挫折感更为普遍与突出。心理挫折的结果有消极与积极两重性,如果我们引导处理得当,则能进一步驱动学生问题心理,进而爆发创造力。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异化心理挫折,使之成为培养自身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积极动因。引导培养学生抗挫能力有多种方法,最根本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我们应该通过多项群体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抗挫技巧,增强应付逆境,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在学生遭遇挫折时,教会学生克服冷漠、压抑、灰心等消极心态,冷静分析产生挫折的主客观原因,以改善行为和提高能力的方法来战胜挫折。具体说有几种方式:一是表同,即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已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到自已身上,分享别人或集体的成就和荣誉,例如:,“我们小组练习效果最好”、“受到老师表扬最多”等,借此来减少挫折影响;二是补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引导学生朝能发挥自身特长的方面进取,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三是升华,把那些为环境所不容的本能冲动加以净化和提高,使之成为某种高尚追求,这样消除了因动机受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使个人获得了成功的满足;四是坚持斗争,这是在挫折后,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变挫折为激励力量的一种反应方式。致力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引导其锲而不舍地追求,对培养学生执着的科学探求精神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学生意志品质教育,排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为了完成某一身体活动目标,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纵箱分腿腾越,学生完成这一动作时,不仅要求要掌握动作技术,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条件,还要靠意志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排除胆怯心理,才能获得学习成功。由此看来,体育教学不仅为磨练人的意志,培养勇于克服困难、挫折的品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首先要加强学生对体育教学思想的认识教育,使学生明确体育教学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体育锻炼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学生喜欢模仿、进取心强、善于表现自己、勇敢顽强的特点,给他们树立榜样,同时教师要为人师表,身体力行,给学生树立一面学习的镜子。教学中要注意创设一种竞争的情境。如利用多种形式的比赛,分别以动作质量,完成时间等为竞争目标,使其相互之间进行比赛。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为争取获胜而增强意志品质的磨炼。 其次.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灰心丧气等心理特点,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给予鼓励和帮助,增强其完成动作的信心,对完成动作不规范和不能完成动作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安慰,对完成动作质量好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如学生在学习跳箱等支撑跳跃动作时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教师要及时运用语言传递,如“注意助跑节奏用力踏眺”,“不要怕,大胆跳,我保护你”,“这次你一定能跳好”等等,这样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抛弃胆怯的心理、向往成功的喜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