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1(北京)1.本大题共4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从呼吸出发 林怀民注“你为什么不写小说,去跳舞了?” 每隔一阵子,我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经常是:“跳舞是我的初恋,写作是我的妻子。结婚后,遇到老情人,于是旧情复发。”其实“妻子与情人”之说只是个玩笑。我对舞蹈与写作的兴趣其实都根植于对人的兴趣,而舞蹈似乎又比小说更亲近“人”。一般人写舞评,滔滔不绝地谈编导、音乐、服装甚至灯光,却往往忽 了他们在舞台上看到的第一样东西,即舞蹈发生的主要条件舞者。人的肢体不扯谎。有一回,排练休息时,我和女孩子们聊起一位大家都不熟的舞者。“她是很和气的人。”一个女孩说。“你怎么知道?”“看她跳舞的样子就晓得了。”答者有种难以撼动的信念。舞者每日的功课是学习如何运用肢体。然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手和脚,跳跃和旋转;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所有的训练都无法抹杀“人”的味道高贵、虚荣、慷慨、温和、恐惧一个活生生的“人”终将在舞台上通过肢体直观地呈现。舞蹈之所以有趣,不只是动作,更在于做动作的人。不但如此,写小说时,角色的生死大权完全操在作者手中,编舞就截然不同。舞是活的,素材是活跳跳的人。云门十几个舞者,性情各殊。她们有时情绪高昂,宣称“世界上没有做不出的动作”,愿意反复尝试;有时也会因不舒服或闹情绪而无精打采,拒绝再练。在最好的状态下,她们的脸上一片阳光,每个动作令你目眩。舞者不是方块字,不能写了再涂,她需要关心。更有甚者,编舞前我虽胸有成竹,结果常与原计划相去千里,但却往往比构想来得好。舞者不是被动的词句,舞者的特性使单薄的意念变得丰富。如果没有吴兴国,我大概不会改编奇冤报。他把复兴剧校的训练带到云门来,翻一个跟斗,甩一甩水袖就把京剧的味道揉进舞里。而且,吴兴国是个纯真的大孩子,他的三言两语可以把你逗得哈哈大笑。因此奇冤报中的鬼让你觉得可亲。舞者总是让我的想法更加充满人情人性。舞者的生涯是寂寞的。肢体是他(她)的世界,惰性是他(她)的敌人。流汗喘息,朝夕苦练,但求做完美的表达。一旦荒废功课则前功尽弃,由第一个动作呼吸重新再来。台上的几分钟,往往是多年苦练加上无数次排演的结果。掌声不是最终的目的,舞者最大的满足在于自我完成。云门舞集的年轻人爱玩爱闹。生活得太顺利或太不顺利,常是向舞蹈告假的借口。有阵子,到了上课时间,何惠桢打扮齐整地大声宣布:“今天不跳舞!”然后扬长而去。她去看京剧,一连看了七天。第八天,她脱去长裙,换上紧身衣,从呼吸做起,拾起遗弃一周的功课,脸上带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决心。编舞的人,遇上何惠桢这样的舞者,需要极大的耐心。她心急口快,疾恶如仇,动作棱角多于曲线。叫她跳跃飞驰,她如鱼得水;教她“慢板”,她遵命照办,却举步维艰,痛苦不堪。去年,何惠桢在秋思里,扮演一个历经沧桑的中年妇人。排舞之前,我请她躺在地板上,摊开双手,用两分钟的时间,缓缓握拳,再用两分钟慢慢摊开。她闭起眼睛,紧锁眉头,整整八天,没学一个动作,却成功地松解双眉,把自己的个性收敛起来,进入了剧中人的世界。秋思的演出,赢得不少观众的喜爱,重要的是,舞者何惠桢更上一层楼,她在这个舞里长大了。吴素君也希冀成为舞者。她感到专一的必要,辞去工作,把自己交给舞蹈,在一个夏天里突破了“学舞的女孩”与“舞者”之间的界限。杜碧桃娇小的身躯也有说不出的幽怨,从舞专毕业后,她也搬进云门,和大家挤在小室内,呼吸着舞蹈。一年间,她从秋思的少女蜕化为待嫁娘中那个令人垂泪的女人。人与人的交往常常改变了命运的途辙。我和我所遇到的舞者,共同吸取了生活的磨练,使我也从一个“写小说的人”变成“跳舞的人”。我相信,只要对生活与生命依然怀抱热情,我们就还要舞蹈下去,演化下去。从呼吸出发,与观众互通声息。注林怀民,享誉国际的台湾编舞家。14岁开始发表小说,是60、70年代文坛瞩目的作家。1973年,他创办“云门舞集”,带动了台湾现代表演艺术的发展。云门在台湾演遍城乡,屡屡造成轰动。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开篇便提出对小说与舞蹈的选择问题,结尾更加明确了作者的选择,首尾呼应。b叙写对“大家都不熟的舞者”的谈论,意在表现每个舞者都有自己最好的状态。c作者看来,舞者只要能够战胜惰性且朝夕苦练,就能够完美地表达自己的内心。d何惠桢在舞里“长大”,意味着她能够收敛自己的个性,进入舞蹈中人物的世界。e在作者心中,舞蹈是表现对生活与生命热爱之情的、有着巨大生命力的艺术形式。18第自然段中说“舞蹈似乎又比小说更亲近人”,请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有哪些。(6分)19本文题为“从呼吸出发”,根据文本,说说这个标题包含了哪几层内涵。(5分)20.文章第自然段中说“舞者的生涯是寂寞的”,结合文本,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选取一个角度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这句话给你的感悟。(不少于200字)(12分)答案:17(4分) b、c 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项2分。b项“意在表现”不确,原文中的意图是表现“人的肢体不扯谎”、人的个性气质“通过肢体直观地呈现”。c项“只要就”不合文意,原文“肢体是他(她)的世界,惰性是他(她)的敌人。流汗喘息,朝夕苦练,但求做完美的表达”与c项的理解差别很大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项2分18(6分) 参考答案舞蹈通过肢体直观地呈现出一个人的个性与气质;舞蹈的素材是各具性情的、需要关心的、活跳跳的人。舞者的特性丰富了作品的意念,使之更加充满人情人性。评分标准:中“通过肢体直观呈现”“人的个性与气质”各1分;中“素材各具性情”“需要关心”各1分;中“特性丰富作品意念”“使之更加充满人情人性”各1分 19(5分) 答案要点从舞蹈本身,呼吸是练习舞蹈的第一个动作。从舞者本身,可以完成自己的蜕变与提高。(习舞中尽力追求完美,习舞中不惧重新再来,肯于改变自己以成就舞蹈,在习舞与表演中丰富生命体验)可以使感染者和被感染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整体的提高。(感染者和被感染者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舞者与舞者间,舞者与观众间,作者与舞者间,作者与生活间,舞者与生活间) 标分标准:本题5分。共3个要点,答对1个给2分,2个给4分,3个给5分,意思对即可 20(12分) 答案要点在表演上,只能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训练手段单一,训练枯燥,需要经过长期苦练才可取得成绩,在追求的过程中,最大的满足只有自我感知。( )评分标准:本题12分。第问2分。每点各1分,2分,此点最高得2分。第问10分,观点明确,扣住“寂寞”的相关内容(第一问中的相关内容)展开论述,得2分;联系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得当,有理有据,分析到位,得4分;语言流畅,条理清楚,得4分。字数不足,每少20个字减1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不鼓掌的人日藤森成吉 我突然发现这家伙很不正常,唯独他一个人不鼓掌,真不可思议。 演讲者慷慨激昂,台下掌声阵阵。大伙儿把手都快拍烂了,还是一个劲儿地向着讲坛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不,简直是在一齐鸣枪射击。有人嫌鼓掌还不过瘾,竟情不自禁喊叫起来:“一点不错!”“对!我们都挨了打!”“警察是我们的敌人!” 警察犹如街道两旁的树木,布满会场四周。每当群众鼓掌、喊叫时,他们眼睛里就闪烁白光。佩剑仿佛是套在家犬脖子上的锁链,发出“咔嚓、咔嚓”的恫吓声,不用说,这种举动纯属徒劳。演讲者的谴责句句在理,具有法庭和陪审员的权威。何况,警察现在又是被告。 警察要是胆敢在这种场合动手打人,大概到会者谁也不会袖手旁观吧!这一点群众清楚,被告们心里也明白,正因为如此,他们至多只能白白眼,拨弄拨弄佩剑而已。 “谴责警察五一暴行大会”笼罩着法庭式的庄严、激昂的气氛。演讲的工人大声怒斥,听众的心里也在大声疾呼。台上台下,同仇敌忾。然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唯独这家伙阴沉沉一声不吭,显得无动于衷。 他一动不动端坐在我的邻座,仿佛波涛中的一块岩石。面孔浅黑,身体似乎有点虚弱,鼻子向旁歪斜,目光锐利,身穿土黄色工作服,看上去像个中年工人,他嘴唇紧抿,正出神地望着台上的演讲者。 “混蛋!”我暗暗骂道。居然巧妙地混了进来,你在拼命地看什么呢?是把反抗者的面孔记入脑海中的手册,还是像蜻蜓那样转动眼睛环视四周呢?于是我对他严加监视起来,但这家伙依旧纹丝不动。过了好大一会儿,他都没拍过一下手,也没喊过一声。也许他压根儿没这种念头。 我不免纳闷起来,恐怕是个新特务吧!不,说不定是个狡猾的老狐狸也未可知。我把注意力全集中在这家伙身上了,至于台上的演讲,早丢到一边。我决定和他打个招呼。就在我正要把脸凑过去喊声“喂”时,突然发现他的双瞳像电光一样的闪亮。啊呀!这条狗真怪,在哭哩,是不是有所触动了呢?就在这当儿,雷鸣般的掌声又一次震撼了整个会场。他失神地举起迄今一直垂着的那双手,可是刚举到胸前又垂落在膝盖上。 于是,我看到了一样东西。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其意义远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要大得多,我的热血一下子沸腾起来,四周一片昏暗。我极力睁眼凝视,确实没错,搁在膝盖上微微颤动着的东西是一双没有手掌的手,不!是研磨棒! 我的眼前闪电般地掠过一个幻觉:传送带宛如几十条耀眼的白练,奔腾不息。马达隆隆鸣响,机器令人目眩地飞速旋转。突然,五根手指和手掌碰到磨得光亮的钩形加工品,顿时在一片浅红色的烟雾中飞舞 我全明白了,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你!” 我失声抽泣,眼前一片模糊,还是伸出双手,紧握住那山芋般的,无声地颤动着的物体。9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第2段是场面描写,其表现的内容是与会者的激愤,其作用是反衬“不鼓掌的人”的冷漠。 b第3段中的“不用说,这种举动纯属徒劳”的原因是指:演讲者的谴责句句在理,具有法庭和陪审员的权威;警察现在又是被告。 c第9段中“是研磨棒”运用修辞方法是比喻,其作用是形象体现双手残疾的情况,衬托这位残疾工人的斗争精神。 d本文以残疾人被误会的故事作为主要题材,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有线索的作用,主人公是残疾人。 e本文用了悬念法,因那人没手掌而误以为是特务,到最后“才明白”他根本没有手掌,是一位倾其全力鼓掌的人。 f从全文看,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显得曲折起伏,深深地吸引了读者。10本文中“我”对待那不鼓掌的人的态度分为哪几个阶段?作用是什么?(6分)11本文对无手掌的鼓掌人在文中预先作了暗示,埋有伏笔,请找出有关和后边相互照应的语句。(6分)12本文在构思上最大的特点是误会、联想、想像与对照,请就其中的一种手法谈一谈你的理解。(8分)答案:9ae10答:分为三个阶段:疑惑愤恨歉疚、崇敬。(3分)作用:行文起伏跌宕,富于变化。(3分)11(1)他没有拍过一次手。(2)他的双瞳像电光一样的闪亮。(3)他失神地举起迄今一直垂着的那双手,可是刚举到胸前又垂落在膝盖上。(每点2分)【小题1】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文化的大众化和价值坚守杨秀香在西方,大众文化曾经指下层大众的低俗、粗鄙、“无品位”的文化,用来区别受过教育的、有教养的社会精英所拥有的“充分发达的意识文化”、高雅文化。从历史上看,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区别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当代社会,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模糊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限。这种模糊是通过艺术向商品的渗透、艺术与商品“合流”成为人的日常消费品实现的,它使文化的发展在价值倾向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詹明信把这样的文化称为“无深度文化”。这些引起了西方学者对文化发展的价值忧虑:认为它导致了精神贫乏空虚、享乐型的利己主义,瓦解了道德的基础。西方大众文化发展中出现的道德背离现象的根源在于它“直接地屈从于商品化、商业化与市场”。大众文化的“前提预设”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扩张,结果必然是要求建构新的市场,随着物质产品的日益丰富,闲暇消费大大增加,生产者为了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利用广告、媒介把各种关于浪漫的、美的、成功的,舒适的等等意念加诸在各种物质的消费品上,结果使人的消费由满足需要变为对过度欲望的追逐、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变为“代用的使用价值”,即包德里亚所说的“符号”。正是这种市场的逻辑,使“生产者永远有兴趣培养他人的过度和放纵”。 在西方国家,大众文化在价值上的变化受到了阿多诺、泰勒等学者从不同角度的批判。那么,在中国,大众文化的境况如何呢? 对我们来说,文化的大众化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于如何给予大众文化的发展以合理的价值引导,以消除其对社会带来的可能的隐忧。显然,仅仅在市场逻辑中的大众文化是无法给人们以这样的引导的。大众文化要给人以这样的引导需要超越市场。文化产业使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发展战 能够有效地发挥对文化产品生产的调控作用,抑制由于商业化出现的低俗和媚俗现象,使文化产品在价值取向上能够体现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追求,为大众提供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事实证明,这是可以取得成效的。用大众对文化产品鉴赏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大众文化产品追求思想和艺术的高品位。在文化市场中,生产者为了扩大市场,要极力满足大众的需要;同时,大众的需要又制约着文化产品的生产,它必须认同大众的需要。而大众的文化需要的形成不仅来自大众文化,更主要的来自于他的文化传统、来自于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培养,这就使大众会用他已有的价值标准和艺术标准来衡量文化产品以决定取舍。因此,强化对大众的主流价值观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教育,有助于提升大众文化产品的思想和艺术品位,让大众对健康的文化产品的需求支撑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对此,一方面要对文化媒介人加强民族精神、社会主流价值的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完善专家、大众、政府的评价机制,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褒奖、宣传、推介、认同,造就有利于文化媒介人履行社会责任的生活环境。13西方“大众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14 “大众文化价值的丧失”的原因有哪些?15如何理解“生产者永远有兴趣培养他人的过度和放纵”?请就“大众文化”与“生产者”两者之间的关系作简要分析。16请根据文意概括:我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使文化在大众化的同时坚守着价值呢?答案:13在西方曾经指下层大众的低俗、粗鄙、“无品位”的文化;也可称为“无深度文化”,因大众文化产品丧失应用的深刻意义,从而导致人们消费缺少文化价值。原因:在西方,生产者为了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为了利润和金钱,采用商业策 ,营运出背离社会道德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大众文化。14物质产品的日益丰富,导致闲暇消费大增加,生产者利用这种态势大作文章,进而导致人们的消费走向对过度欲望的追逐,导致大众文化价值的丧失。15大众文化中的自我中心、自私自利、感受的直接性、庸俗和肤浅的价值倾向,完全是生产者为了利润和金钱而采用的商业策 ,并不是大众文化的必然归宿。16用文化政策和发展战 的导引,使文化产品在价值取向上能体现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追求;强化对大众的主流价值观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教育,提高大众对文化产品鉴赏力的提高;完善文化产品的评价机制,提高文化媒介人的社会责任意识。 4.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1214题。(20分)忆飞飞韩少功注 姐夫是一个从国企退休的高级工程师,动手能力强,做鸡舍,挖粪池,打竹椅,把每件事都当军工业务定货,力求优质品率百分之百。听着满院子的鸟声,他似乎又有了一笔订单,拿来锯子、锤子以及卡尺,精心设计,紧张施工,用几块木板打造了一个尖顶鸟舍。里面铺设草须,相当于鸟类的席梦思。圆拱型门窗和门前的阶台,更有五星级宾馆气派,可供童话中王子和公主优雅出入。 我们兴冲冲地将它固定在一棵大树上,一心等待粉红色童话的来临,等待一排排的鸟脑袋在窗口出现。可好几个月过去了,这鸟舍一点动静也没有。很多鸟倒是来过的,也把它打量过的。但它们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很快又拍打着翅膀飞去,对欧式高尚住宅不屑一顾。 我们怏怏地颇为沮丧。 一天,地坪里有一片落叶在飘动和跳动,引来狗和猫的围观和大呼小叫。我们凑上前一看,发现那不是落叶,是一只羽翼未丰的乳鸟,眼睛还不能打开,两只脚也站立不稳,嘴巴倒是奇大,以至整个脑袋就是一张嘴,一支向天空开放着的浅红色肉喇叭,等待着救命的食物。我们查看它的全身,倒没有发现什么伤大概是被鸟它娘不小心遗落了。 妻子把猫和狗赶走以后,往它大张的嘴巴里滴了几滴水,又掰开米饭,喂入几个半粒。算是给它聊解饥渴。做完这一切,再把它装进一个纸盒,放回室外显眼的地方,希望母鸟回来时能够一眼看到它。 一天过去了,院子里的鸟叫特别多,不知在传告和争议着什么。不过鸟妈妈一直没有出现。妻子不免有些失望:“这妈妈怎么当的?胖大嫂回娘家,半路上把娃娃丢了还不知道呵?” 两天过去了,院子里的鸟叫还是特别多,不知在传告和争议着什么。不过还是没有大鸟来认领。妻子更是气愤:“怎么这样狠心呢?这样的蠢婆娘虐待未成年子女,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我们将它取名“飞飞”,取飞来之义。喂养几日以后,见它脱离了危险期,声音渐宏亮,小翅膀开始扑动,便把它送到树上的鸟舍里。那里有大鸟来往。我们希望它成为一个显著目标,引起大鸟们的注意,尽可能把消息带给它的母亲。我们希望它在同类的亲情之中,至少能少一点孤独和恐惧。 后来的事实是:它的嘤嘤叫声在树上消失了。我们以为它已经飞走,以为它已经回到母亲身边。但我们很快就发现飞飞的尸体飘浮在一个水池里。根据现场的迹象来看,它曾经想飞走,但还不太会飞,可能扑腾了两三下,最终一头栽入了水池。 它是一个日日夜夜想找回母亲的孩子。 是一个日日夜夜想进入天空的飞飞。 我后来从书上知道,动物有时也会遗弃甚至吞食自己的孩子如果它们觉得这是淘汰弱小的必要,是保证种群强旺生命力的需要。根据这个说法,我不能不设想飞飞的另一种死因:它不是自己落入水池的,恰恰是被它母亲发现以后,被母亲有意投入水中。这个病弱的小家伙,终于死于一次崇高而决绝的谋杀? 一个暗夜里有种种可能。 几天后,夜深人静之时,百鸟归巢息声,但有一只鸟总是在树梢上发出呱呱大叫,每叫必高低两声,声声相续,久久不歇,一心要喊破天似的。以至它何时停止叫喊,是否停止了叫喊,我都印象十分淡薄。我开始以为独鸟孤鸣是为了求偶,后来奇怪其他求偶者为何不鸣。最后,我终于听出了叫喊中的凄切,觉得它更像一种母亲寻找儿女的苦苦呼唤。一个夜晚因为有了这种呼唤,有了这种凉透心底的忧伤和绝望,才会成为真正的山乡之夜。 (内容稍有改动) 【注】韩少功,当代作家。本世纪初,他辞去海南省作协主席等职,率领家人在湖南风景如画的八溪峒筑农舍小院定居,从此过起远离都市的山乡生活。12. 作者一家为何救助飞飞?又为何把它安置到鸟舍中?(6分)_13. 作者推测飞飞可能死于母鸟“崇高而决绝的谋杀”,这与后文从一只鸟在深夜的叫声里听出 “一种母亲寻找儿女的苦苦呼唤”和“凉透心底的忧伤和绝望”是否矛盾?请根据前文后文简述理由。(6分)_14. 作者家人打造鸟舍的初衷和两种使用结果分别是什么?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写这个鸟舍有哪些用意。(8分)_答案:12. (共6分)示例:飞飞羽翼未丰(是只乳鸟),还不能独立生存,却被母鸟遗落了,作者一家基于人道(人类情感和道德)热心救助它。(2分)把飞飞安置到鸟舍,一是希望引起来往于鸟舍的大鸟们的注意,把消息带给母鸟;(2分)二是希望它在同类的亲情之中减少一点孤独和恐惧。(2分)13. (6分)示例一:不矛盾。母鸟基于淘汰弱小者以保证种群强旺的崇高“鸟道”,(2分)才“大义灭亲”将病弱的乳鸟飞飞遗弃甚至推入水中。(2分)但是母鸟这样做也非常 痛苦,所以每天在夜深人静百鸟息声的时候,夜夜用凄切的叫声表达失去飞飞的忧伤和 绝望。(2分) 示例二:不矛盾。作者推测飞飞之死还有另一种可能:它想飞又不太会飞,结果意外落 水而亡。(2分)那只深夜悲啼的母鸟,再也找不到飞飞了,可仍然夜夜“苦苦呼唤”,(2分)这些徒劳的呼唤包含着凉透心底的忧伤和绝望。(2分) 示例三:不矛盾。作者没说那只夜夜大叫的鸟就是飞飞的母亲。(2分)这只鸟也许有 一个孩子像飞飞一样再也找不到了,因此它每夜发出“一种母亲寻找儿女的苦苦呼唤”;(2分)也许它像飞飞母亲一样出于崇高的“鸟道”而放弃了一个孩子的生命,因此夜夜用悲啼表达内心的忧伤和绝望。(2分)。14. (共8分)示例:初衷是为满院子的鸟提供最时尚、最舒适、最气派(或童话色彩、欧式、豪华)的居所,并期待“粉红色童话”来临。(2分)结果之一是大鸟们虽然好奇却对它不屑一顾,结果之二是用它来救助飞飞,反而导致飞飞落水而死。(2分)写鸟舍用意之一是制造悬念,引出飞飞的故事;用意之二是以打造鸟舍兴冲冲的心情衬托后来的失望和悲伤,使全文情感起伏有致;用意之三是以初衷和结果(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残酷的自然法则)的反差(作对比),含蓄表明自然万物既有与人类相通的情感,又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法则(真正的山乡之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写出两点即可,4分) 5.【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谈 人朱光潜世间事物最复杂、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希腊人把“懂得你自己”看做是人生最高的智慧。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魔鬼固诡诈多端,而仙子也缥缈难测。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人猿发展到人。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所以马克思特别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活动。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 “食、色,性也”。“食”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 是延续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艺术和美也最先见于食色。汉文“美”字就起源于羊羹的味道,中外都用“趣味”来指“审美力”。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狞猎、战争的胜利。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一个活人时时刻刻都要和外界事物(自然和社会)打交道,这就是生活。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因为生活的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长考试试题及答案
- 激光系统的设备更新与技术提升试题及答案
-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技术跨界融合试题及答案
- 心理咨询师考试沟通障碍识别试题及答案
- 熟知2025年计算机二级考试考核方式与内容试题及答案
- 药学信息交流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奥洛他定鼻喷雾剂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塑料废物管理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在线食品配送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刚竹采购合同样本
- 虚拟资产安全管理制度
- 2025年初级会计师考试学员疑惑解答试题及答案
- DB51T3251-2025煤矿井下应急广播系统使用管理规范
- 体检中心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 【小学】【带班育人方略】三阶四步:培育“三品”少年
- 2025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3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测绘成果质量管理制度(一)
- 北京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 《人工智能通识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一模物理、化学试卷-初中化学(原卷版)
- 专题01-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学生版)-2021年中考物理力学提优特训专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