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视主流品牌格局.doc_第1页
平板电视主流品牌格局.doc_第2页
平板电视主流品牌格局.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家电领域,平板电视一直被视为家电领域最大的一块蛋糕,从平板电视初出茅庐开始,就注定平板电视市场是一个多品牌之间相互竞争和角逐的市场。据笔者了解,在2004年之前,国内平板电视市场规模非常小,掌握核心技术的外资品牌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其中主要品牌以夏普、松下、索尼、日立等品牌为主。国内主流彩电厂商的主要投入仍然集中在CRT和背投的生产。 2004年之后,国产品牌迅速崛起,康佳、TCL、长虹、厦华、海信等国产品牌通过积极的市场推广和价格策略,以及在产品技术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市场份额全面超过外资,成为国内平板彩电市场的核心主力。 进入2005年,平板彩电市场已经形成一个相反的品牌格局,外资品牌销量的份额只占20%。其中由海信、厦华、创维三强领先,合计销量占有率达到37%,并且三家的差距非常小。长虹、康佳、TCL、海尔等品牌也正一路快马加鞭,国产品牌在销量上已取得绝对优势,总计市场占有率为75%左右,国外品牌则仍占据高端价位市场,领头羊是夏普和飞利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05年,还加入了新科和夏新这两家新锐厂商。在众多国内外强势品牌全线发力的状况下,国产彩电品牌还拼到了近6%的销量占有率。 2006年,随着国产彩电企业的迅猛发展,外资品牌在价格、品牌方面都表现出了强有力的竞争力,国内品牌的销量优势有所减少,销售额与外资企业基本相当,国产品牌的规模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据相关家电权威机构数据调查显示,2006年国产彩电销售比重占51.9%,外资品牌占48.1%。 2007年,国内平板电视需求规模增长速度会放慢,总量接近750万台,增长的部分来源主要是二三级市场。连续几年高速增长之后,国内平板电视市场的需求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一线城市的竞争将体现为品牌综合实力的竞争,二三级主要体现为渠道的竞争。由于渠道分散,外资品牌暂时无法全面到达,利于国内品牌实现规模突破。 整体来看,07年国内平板电视市场竞争基本形成“四分天下”的格局,中国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占整体销量的60.2%;其次是日本品牌,再次是韩国品牌,最后是欧美及其他品牌。从平板电视销售额角度看,中国品牌占48%,日本品牌占29%,韩国品牌占16%,欧美及其他品牌占7%。 国内液晶电视市场竞争品牌最多,从全国市场来看,中国品牌仍然保持了60%的销量份额,但市场份额相对分散,海信、创维、长虹、TCL、厦华、康佳六大中国品牌只占整体市场的50%,在外资品牌中索尼、三星、东芝、夏普市场表现突出,占整体市场的20%。 等离子电视方面,以日韩品牌为主,松下、日立、三星、LG占据77.6%的销量份额和81.7%的销售额份额,中国品牌仅长虹、海信、厦华仍在坚持,其它均已全面转向液晶电视。 2008年,国内市场平板电视消费需求实现210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26%。其中外资品牌在大城市市场略微强势,索尼、三星、夏普、东芝等主流外资品牌销量份额已超过50%。而三、四级城市市场国产品牌优势明显,海信、长虹、TCL、创维、厦华等品牌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外资品牌市场份额的增长得益于价格策略的运用,尤其是对中小主流尺寸平板电视价格的下调,使外资品牌平板电视消费需求激增。以32、37英寸平板电视价格变化为例,中外品牌产品价格差距逐年减小,到2008年价格差距仅为1000元。 从全国总体市场的角度来看,2008年国产平板电视市场份额仍领先,由于渠道、品牌认知度等方面的限制,外资品牌的市场还主要局限在大中城市的家电连锁卖场和百货商场,在营销的投入和规模上也呈现在大中城市集中轰炸的特点。而国产品牌长期扎根国内市场,渠道、售后服务有历史性的优势。 2009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是不平凡的一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及市场环境都经历了不可预知的演变。面临经济危机的中国平板电视产业反而悄然崛起、适时有效的内需刺激令国内平板电视销量同比去年增长50%,国内彩电企业逐步摆脱价格战策略起步于上游产业生产。在09年中外彩电品牌销量占比为7:3。 在全球彩电行业收入面临下滑的压力下,2009年彩电企业国内收入增长主要来源液晶电视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尤其是三、四级市场份额的提升,保证了国内彩电企业在行业收入下滑的背景下,在国内市场获取10%15%的收入增长。 2010年,据相关数据统计,国产彩电企业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引导下,三、四级平板电视市场开发力度较大,份额仍然具有明显优势,占到60%以上。 奥维咨询发布研究报告称,在2010年四季度农村市场消费旺季以及家电下乡的带动,农村市场四季度平板电视销售规模首次超过城市市场,达到527万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