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2020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卷(3)C卷.doc_第1页
人教统编版2020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卷(3)C卷.doc_第2页
人教统编版2020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卷(3)C卷.doc_第3页
人教统编版2020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卷(3)C卷.doc_第4页
人教统编版2020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卷(3)C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2020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卷(3)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选择题 (共8题;共21分)1. (2分)下列三组词语中,感情色彩相同的一组是( )A . 夸奖 谦虚 欣欣向荣B . 虚伪 夸耀 当机立断C . 简朴 嘴脸 斗志昂扬2. (2分)选出意思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 )。A . 你觉得跑进家来的小松鼠可爱吗?B . 难道你觉得跑进家来的小松鼠不可爱吗?C . 你不会不觉得跑进家来的小松鼠是可爱的吧?D . 你一定不会觉得跑进家来的小松鼠不可爱。3. (2分)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疑是地上霜_A . 以为 B . 怀疑4. (2分)“小蚂蚁们从周围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能恰当代替句中划线部分的词语选项是 ( ) A . 四通八达B . 横七竖八C . 四面八方5. (4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解释。(1)战车千乘( )A . chng 骑,坐B . chng 趁,就着C . shng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叫乘D . shng 量词(2)理所当然( )A . dng 充,担任B . dng 恰当,合宜C . dng 掌管,主持D . dng 应当,应该6. (5分)选出下划线字词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横线上。 (1)清:液体或气体纯净,没有混杂的东西 寂静 公正、廉洁 清楚 清贫 单纯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_乡村的夜晚到处是那么清静。_他怎么也说不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_(2)临:靠近,对着 来到,到达 将要 照着字画摹仿 同学们正在细心地临摹这幅画。_读到这儿,我仿佛身临其境一般。_7. (2分)下面声母中按顺序横线上应填( )。b p m_d t n lA . oB . uC . fD . e8. (2分)下面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 漓 惑 覆 骚 卓 握B . 覆 惑 漓 骚 握 卓C . 惑 覆 漓 骚 握 卓D . 漓 覆 惑 握 骚 卓二、 填空题 (共6题;共49分)9. (9分)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居然 果然 关于 对于 只要就 只有才_他加入党组织的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了。_在雨过天晴后,我们_能看到彩虹。太阳花生命力顽强,_掐一枝小小的茎插入泥土里,不久_会生根开花。看他的脸色就知道了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_,几天后,他爷爷因病去世了。坚决 坚定 坚强 坚持面对特大洪灾,全市人民心中只有一个_的信念:严防死守,保卫家园。王市长当时身患重病,但他_在堤坝上指挥抗洪,他说:“面对困难一定要_,人在堤在,誓死战胜洪涝。”10. (8分)读一读,选一选A神气十足 B异口同声 C垂头丧气 D七嘴八舌打了胜战的公鸡_ , 昂首挺胸迈步前行。唉,又犯错误了!小明_地回家。看到精彩的表演,人们_地喊:“好!”看到那辆小车撞倒了行人却狂奔而去,人们_地议论着。A突然 B果然 C虽然 D竟然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早晨_就下起了雨。_他的身体不好,可是他仍坚持工作。这枝笔_是一向表现良好的小明偷的。刚刚还是晴空万里,_狂风大作,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11. (13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开国大典”是_年十月一日举行的,我国的全称是_,国歌是_,国旗是_。(2)学习了五年级上册的课本,我知道了隶书金文行书小篆楷书甲骨文,这些文字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 B . C . (3)“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这样的歇后语是根据汉字的_特点创作的。(4)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可以说如今她已是“隔着门缝崔喇叭_,(填歇后语)(5)“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途中那两件事?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_(6)与“水滴石穿”这个成语说明的道理一样的诗句是“滴水能把石穿透,_”(7)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接到朝鲜金日成首相的慰问电后,在电文稿上写了“_,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8)一些古诗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情感。比如秋思中“洛阳城里见秋风_”。诗人见秋风,而触发了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12. (3分)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穿:破,透;通过;用绳线等通过物体把物品连贯起来。A小亮看穿了妈妈的心思。_B这条项链是用玉石穿成的。_C人们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_13. (4分)选词填空。火冒三丈 火烧火燎 火烧眉毛 火上加油这里没有一丝风,太阳炙烤着大地,让人感到_的。这可是_的事,由不得你慢慢吞吞的。妈妈气得_,抄起刷子,就往灶前冲去。请你别再_,让他静下心来处理这事儿。14. (12分)先解释划线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天门中断楚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中断:_开:_回:_意思_(2)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潋滟:_方好:_空蒙:_意思_(3)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_两:_和:_意思 _三、 判断题 (共3题;共27分)15. (10分)实践活动。 (1)画影子:课外观察太阳从早上升起到傍晚落下这段时间中影子的变化,用几幅图画表现出来。 (2)查找相关资料十万个为什么了解: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16. (3分)把下面部首相同的字写到一起。树 松 蚯 蚓 花 落_;_;_17. (14分)课内阅读。阅读理解。(1)七律长征本课是_在红军_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_和_精神。 (2)写出具体写山的诗句。 (3)写出具体写水的诗句。 四、 句型转换 (共1题;共4分)18. (4分)请用不同的方式来改写下面句子。周瑜惭愧地低下了头。疑问句:_否定句:_反问句:_双重否定句:_五、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3分)19. (5分)找一找,连一连太阳在平原 是被雄鸡叫出来的太阳在大海 是被鸟声闹出来的太阳在山村 是从水里跳出来的太阳在森林 是从草原冒出来的20. (8分)快把能搭配的词语选出来。透亮灵活的_ A.花纹又尖又长的_ B.眼睛翠绿色的_ C.嘴乌黑光亮的_ D.羽毛抓住_ E.水面叼起_ F.苇秆注视_ G.翅膀张开_ H.小鱼六、 修改病句 (共2题;共7分)21. (5分)句子乐园医生被男孩儿的勇敢震撼了。(改成“把”字句)小小的礼物,正如春雨绵绵,不断地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用划线的词语造句)冬冬紧紧地抱住奶奶说:“那也是我最喜欢的铃儿。”(把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22. (2分)下列每一组的词语搭配无误的是( )A . 轻松的脚步 美好的情感B . 绽放花朵 热烈招待C . 性格坚强 生活甜蜜D . 高尚的医术 深厚的兴趣七、 书写 (共1题;共3分)23. (3分)读课文有趣的作业,根据拼音写词语。“我是用 (wng zho)_罩的。等(jin)_查完作业,我就把它放了,让它再去采花酿(ning)_蜜。”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24. (2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村井村中有一口井,在一棵高大的苦栎树下,圆圆的井身是磨石条拼砌的(长、印、盖)着青苔,古色古香。从我记事起,村里人就喝着她的乳汁。清晨,来打水的人络绎不绝。大桶、小盆、陶罐、扁担在黎明的光影里合奏成一支古老的、湿漉漉的曲子。井沿总是湿漉漉的,从井沿向各家的小路也是湿漉漉的。夕阳西下,村里的媳妇小姑们,_了竹篮,_了铝盆,_了铁桶,_了衣槌三三两两地缀着井沿。不一会儿,_的取水声、_的搓衣声、_的捣衣声,一圈圈地漾了开去。月亮升起来,(旋即、随即、当即)又垂落在井底。井朦胧,树朦胧,月朦胧,鸟朦胧。村里地姑娘仍不愿回家,嬉闹声,泼水声,追赶声,银铃般的笑声井全都听见了,井便非常的快乐。村中有诗云:“井潭落月影,村女失衣声。”无论多大的暴雨,井总是清澈见底,水草依附,如少女的明眸。无论多么干旱的季节,井总是汪汪的,盈盈的,如十五的月亮。一线清流,不紧不慢地从井中溢去,绕乡村旁的田间一晃便十多年了,那盈盈的、快乐的村井总在我乡梦的清波里依徊。前些日子,回家过暑假。夜晚,吃了几片西瓜仍不解渴,我便提议:“去打井水吧。”父亲低头不语。母亲说:“只怕不好打了,你要去,当心蛇。”妻子提出要同我去看看井。月牙儿淡淡的,夜虫清唱。荒草萋萋,苔痕满地。那高大的苦栎树也被砍了,干枯的根系像垂暮老人的手掌,紧紧地抓住井沿的泥土。我问母亲:“这井怎么了?这么浅了。”母亲说:“这井废了,你不见村里人如今家家都用上自来水了。”我仍然迷惑不解。正在上理工大学的妹妹用物理的知识解释说,井没人打,那渗水层便日渐枯萎、堵塞。照理论计算,不出十年便要成为一口枯井。我一惊,仿佛看到了一只盲人的眼睛,空洞、干枯、死寂,就如那没有生命的井。妻子若有所思地说:“井不用则浅,用则盈。人也如井呀。” (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动词(不能重复)夕阳西下,村里的媳妇小姑们,_了竹篮,_了铝盆,_了铁桶,_了衣槌三三两两地缀着井沿。(2)在括号处选择合适的词语(长、印、盖)_着青苔 (旋即、随即、当即)_又垂落在井底(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象声词。不一会儿,_的取水声、_的搓衣声、_的捣衣声,一圈圈地漾了开去。(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络绎不绝:_。迷惑不解:_。(5)文中具体描写村井是盈盈的,快乐的是第_至第_自然段,在这几个语段中作者运用了_、_和_的修辞手法。 (6)当“我”看到自己在童年时留下美好印象的井完全变了,会想些什么? (7)妻子若有所思地说:“井不用则浅,用则盈。人也如井呀。”这句话的意思是:_。 25. (13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麻雀这是群精明的家伙。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的本领。你看,所有麻雀不都是 这样吗?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上的一碟新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下来。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间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它们不仅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雨自在的日子。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它们从来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睛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因此,它不是家禽。(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大多数鸟儿的生活”指的是_,这种生活的特点是_;“麻雀的生活”指的是_,这种生活的特点是_;如果我是鸟儿,我会选择一样的生活,这是因为_。(2)“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 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这句话抓住了麻雀的_和_进行描写,突出了_。(3)为什么说麻雀有不可驯服性?请举例说明。九、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26. (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作者相传是_时期的列子。(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下列对文章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会不同。B . 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C . 要善于观察,独立思考,追求真理。D . 批评了孔子一类的学术权威的无知。十、 书面表达 (共1题;共5分)27. (5分)爸爸妈妈是你最亲近的人,是最疼爱你的人,请你给爸爸或妈妈写一封信,有什么心里话尽情的给爸爸妈妈说吧!请注意书信的格式。300字左右。 第 18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8题;共21分)1-1、2-1、3-1、4-1、5-1、5-2、6-1、6-2、7-1、8-1、二、 填空题 (共6题;共49分)9-1、10-1、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2-1、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