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发展中及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doc_第1页
我国城市发展中及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doc_第2页
我国城市发展中及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 水是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源泉,也是人类生存、 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更是城市的血液。而城市化是我国走向世界强国的不可缺少的阶段,因此我国目前正以世界罕见的速度推行城市化,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中的20%左右,预计2050年将达47%左右。城市是人地关系的焦点,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生产和消费最为集中的地方,因而城市也成为污染最为集中的地方,因而在城市化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水资源问题与水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用水需求量不断增长,水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以致形成“地下水越抽越深,水源越来越远,远距离取水的城市越来越多,用水成本越来越高。”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系统(夏军,朱一中,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2002 07 )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水循环和水环境物质代谢的失衡严重影响着城市水环境的量和质,水资源污染严重造成水危机,不但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使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的发展需要一个和诣的环境,因此我们在发展城市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城市发展与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那么城市的发展是令人担忧的。尤其是在水环境方面,是举足轻重的不可忽视的。我国城市发展中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中国是个水资源严重缺水的国家,全国670个城市中,严重缺水的有110多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m3(赵鹏,城市水利的特点与发展2008 04)。城市水资源问题与水环境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发达国家在各自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都曾不同程度地遭遇过这一问题,并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和巨额的治理费用。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水的危机带来的困难与挑战将更多更复杂。 我国城市水资源特点:城市水资源是指一切可被城市利用的天然淡水资源和可再生利用水,它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城市供水的源泉。我国城市水资源的特点主要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小,水资源严重短缺,开发利用强度大,因不合理使用水资源产生的环境问题突出。 我国城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非常小,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济南26市的统计资料表明:城市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30%左右。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我国水资源短缺越来越严重(崔亚莉,邵景力-现代地质浅谈我国城市水资源管理2000年02期)。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供水能力增长缓慢,全国供水能力年增长率约为1%左右,而同期国民经济以812%的高速度增长,同期人口又增加了约2.5亿,更加剧了缺水矛盾。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产流与汇流条件都在发生变化,有些江河的天然来水量己呈现衰减的趋势。黄河下游频频发生断流、海河成为季节性河流,以及内陆河部分河流干枯。人类对水资源的开采与利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生活环境,因此许多城市在大量的使用的不多的水资源的情况下还进行开采地下水,从而导致了地下水超采。这种情况已使我国形成8万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导致地面沉降的地质灾害,目前有30多座城市发生地面沉降。水资源开发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提高,使城市供水能力增加。我国水资源开发的不合理带来了如用供需矛盾加剧、水效率不高、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缺乏合理配置等一系列问题。从我国水资源特点以及开发利用,在我国城市发展中要更加关注水资源,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保护水环境。可以根据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中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再从当今的现实来提出措施逐渐解决问题。城市化引起的水危机 城市化是我国走向现代化强国不可阻挡的大趋向,但是在城市化发展中以城市为中心的供水、排水、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日益严重。“水灾害加剧”“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恶化”等等问题在某些地区已发展成“水的危机”。水灾害加剧:90年代以来,我国的水灾害损失急速增长。1994年突破1000亿元,1996年突破2000亿元,其中水灾损失增长最快的是城市及快速城市化的地区。目前,我国600余座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80%防洪标准低于50年一遇,一些城市防洪标准达不到10年一遇,其中10%基本不设防(刘华晓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2005 05)。水灾害的加剧从而影响城市水资源供给以及水质,同时也加剧了水危机,反过来也将影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短缺:为了满足城市日益增加的用水需求,一些城市大量超采地下水,出现地下水位性下降、地面沉陷等严重现象;一些城市被迫采取长距离引水、跨流域调水的措施,虽然缓解了城市的困境,但也引出一系列环境问题。在严重缺水的城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水环境恶化:我国水体水质总体上呈恶化趋势。1999年全国污水排放量为606亿m3,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水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8%。全国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约74亿m3,已形成164个地下水超采区,部分地区出现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问题。北方地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南方许多重要河流、湖泊污染严重(郝吉明院士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大学课件 2009 08)。水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周边农村被迫利用污水进行农田灌溉和水产养殖,江河中氮、磷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21世纪全国新增的用水量将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未来30年内中国人口的增长是对水资源和水环境最大的挑战,也是对可持续发展最大的挑战。这一切都加重了城市的负担,带来了一系列危及城市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因此,在发展城市化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的保持。经济上的发展使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用水大幅度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用水将适度增长。预计2030年,工业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西部转移,加重本已十分紧张的北方水资源形势,考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节水因素,届时工业需水量达到2000亿m3左右。 农业用水将逐步趋于稳定。在粮食立足自给的基本国策下,按人均占有粮食450kg计算,人口高峰时的粮食产量要达到7亿吨,通过节水措施提高农业水有效利用率,力争农业灌溉用水维持在现状水平,每年4000亿m3左右。 生态环境用水程度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面对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方向,水资源问题已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 运用可持续发展来解决水环境问题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进一步减少,而用水量却进一步的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采取各方面的措施来应对当今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成为了一大任务。要改变目前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环境严重恶化的不利局面,必须改变传统粗放型的用水模式,转变到先节流、后治污、综合利用各类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城市水资源战略上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