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纠纷中未成年子女权益保护.doc_第1页
离婚纠纷中未成年子女权益保护.doc_第2页
离婚纠纷中未成年子女权益保护.doc_第3页
离婚纠纷中未成年子女权益保护.doc_第4页
离婚纠纷中未成年子女权益保护.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离婚纠纷中未成年子女权益保护的若干问题摘 要 随着中国的离婚率越来越高,因离婚带来的未成年子女权益受侵害或者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日益突出。本文从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探望权、财产权等几个方面着眼,分析了国内该方面的立法和司法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除此以外,本文也注意到那些刚成年但尚无法自立的成年子女,对于他们的相应权益提出方案。关键词 监护权 探望权 最大利益原则 选择权作者简介:张迅寒,江阴市人民法院审判员;马惠兰,江苏振强律师事务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离婚案件逐年增多,且逐渐向低龄化发展,单亲家庭的增多,给社会及未成年人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做到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造成对未成年人权益缺乏保护的现状,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以下几方面:一、离婚后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监护权归属不明及如何监护无明文规定我国婚姻法第36条中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这是我国婚姻法对子女监护问题的原则性规定。实际上,我国婚姻法仅仅规定了未成年子女因离婚由父母何方抚养的原则,而对监护权的归属未作明确规定,这是由于现行婚姻法没有监护制度的规定,以及由于现行立法对父母离异后未成年子女只用“抚养”而未使用“监护”一词造成的。我国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从上述法条可以推知,我国法律主张由离婚父母双方共同行使子女监护权。这样规定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离婚后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并在未成年人造成侵权行为后,多一个赔偿责任主体,一定程度上保障第三人的权益。但其未能反映出父母离婚后的未成年人监护所具有的特殊性,即未成年子女只能随一方共同生活的特点。监护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不能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由于无法进行具体的实时的哺育、教育、监管,无法很好地行使监护权。这在一方面使得立法的初衷无法实现,另一方面也使离异父母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晰,不公平。在此规定下往往会出现,孩子有了问题就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理结果。另外,即使未能与子女生活的一方愿意并积极履行监护权,已经离婚的父母对子女抚养问题也往往容易出现意见分歧,进而发生矛盾和纠纷的情况常有发生,这也是对未成年人造成损害的一种情形。二、在离婚案件中判决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归属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只规定,“考虑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的意见”。对于10周岁以下子女的意见则不作参考依据。绝大部分处理这类案件的法官不会与这些幼儿见面,就作了判决。确认抚养人的原则是有利于被抚养人,显然机械地从父母双方的角度来作出抚养权判决是不合理的。三、探望权的设定缺乏对未成年子女权益的考虑我国婚姻法第38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虽然我国法律规定离婚后父母对子女探望的权利,但对这种权利如何行使、如何保护等具体内容,法律均没有明确规定。法院只能根据父母的经济情况、生活环境,判决子女随条件较好的一方生活,而对子女来说仅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不够的。离婚后有的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以种种理由拒绝对方探望子女,对方不能与子女见面,更谈不上对子女履行教育、监督、保护等监护的权利义务;而有的与子女分居的离婚父母一方,频繁看望子女,影响到双方及子女的正常生活;有的因双方对探望子女的方式、时间地点、周期等与对方发生矛盾,对上述种种产生诉讼的情况,目前有关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中均没有明确的规定。另外,我国法律关于探望权的规定偏重于父母利益的保护,对子女利益的保护是欠缺的。未成年人的权利主体地位没有在法律中充分体现。由于忽略未成年子女对探望的意见,结果往往无法切实保护被探望子女的权益。无论是当事人协商,还是法院判决,长期以来都忽视了未成年子女的愿望,使得本应成为探望权主体之一的子女成为任他人摆布的客体。四、离婚案件中的未成年子女财产权缺乏保护我国目前有关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的法律规定,散乱分布于诸多法律之中,没有形成较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离婚案件中,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应如何体现保护子女利益于法无据,适用法律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我国婚姻法第39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原则判决。”但对于离婚时如何“照顾子女利益”未作具体规定,也无配套措施。而且,相关的司法解释也未涉及此问题。正是由于立法上的空白及缺陷,致使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得不到法律的应有保护,尤其在父母离婚分割共同财产时,常常忽略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或将属于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混入夫妻共同财产一并分配,从而侵害了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权。如何在离婚诉讼中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笔者认为,完善我国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制度,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除应加强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进行家庭美德等方面传统教育外,对上述问题还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一)明确并区分监护责任监护制度是对未成年人合法权利保护的重要保障,但我国法律对监护的规定十分原则、笼统,在实际中可操作性不强。父母离婚后,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共同监护。笔者认为应当区别离异父母双方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责任,对获得抚养权的一方赋予更多的监护责任和权利,以强化其责任心。这样同时也解决了离异父母在行使监护权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争执,就能明确谁拥有主导权的问题。当然,如果不抚养子女的一方有足够理由和证据证明其主张更合理的情况除外。(二)在子女抚养问题上10周岁以下未成年子女应有一定选择权虽然1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作为法律上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还不能承担相应的民事权利和义务,但是他们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一定程度上有能力表达随父还是随母的意愿,所以从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人身权利、人格尊严方面考虑,应一定程度上听取他们的选择意愿。2006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2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的,应当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的未成年子女的意见,根据保障子女权益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依法处理。注意这里是“应当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的未成年子女的意见”而不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考虑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的意见”的硬性规定。这从立法上确认了未成年子女有选择的权利,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的,应当听取未成年子女的意见,该未成年子女不一定非要十周岁以上,如果能够有表达意愿能力的,年龄在十周岁以下亦可。有必要完善婚姻法、民法通则等法律中关于未成年人子女监护权判定的规定,并贯彻到具体司法实践中去。三、完善未成年子女的探望权制度1在确定探望方式时,一定程度上听取未成年子女的意见。我国立法将探望权界定为一种单向性的权利,还应该承认未成年子女也享有对没有一起生活的父或母要求被探望的权利。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立法或司法中明确规定了“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普遍被认为是处理子女监护抚养等事宜之唯一最高准则,被作为解释相关法律条文的依据。“最大利益原则”不是最大限度的考虑儿童的利益,也不是优先考虑原则,而是把儿童的最大利益放在“首要”考虑的地位。未成年子女是“最大利益”享有者,理当作为探望权主体。父母离婚后,未成年子女在情感和心灵上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此时的他们更需要别人的关爱、教育和保护。对子女来说,通过探望、交往或与父母的短期共同生活,满足了未成年子女对父母的精神依恋,享受到父母双方的关心和爱护,减轻因父母离婚而造成的身心伤害,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家庭责任感。2离婚判决中应明确探望的方式。在判决离婚案件的裁判书或者调解书中,不能只是笼统地规定不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有权探望,而应对具体的探望频率、地点、时间加以明确。如果离异双方就此问题可以协商一致的,可以通过双方另行约定的方式,由法院在判决书或调解书中注明。四、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的财产权利1保护未成年子女所有的财产。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赔偿费或者进行对其本人有利而不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应予保护。其获得的财产构成家庭财产的一部分,不等同于夫妻共同财产。父母作为监护人,除将该财产用于其所有人正当用途外,不得侵犯其财产。在离婚案件中,应明确区分未成年子女的财产范围,对该财产的监管责任人加以明确。以便出现侵权后,权利人或者其他监护人维权。2出台司法解释,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案件方面,对抚养未成年子女一方的财产分割,给予相对确定的照顾范围,比如抚养孩子一方可以多分财产10%-20%,或者原有房产的居住权优先等,这样便于法官做出相对一致的判决。关于“准未成年子女”的立法和司法保护。本文讨论的主要是未成年子女,即未满十八周岁的子女的保护。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还有那些已满十八周岁,但是还在学校学习或者尚无法自立的“孩子”,他们在父母离异后更容易被忽视。正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在感情上本就遭受了家庭破裂的沉重打击,如果在因为父母相互推诿责任而再陷入经济上的孤立无援,那对他们的人生将极有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这一群体不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范围,也不是义务教育法的保护对象。对此有较明确规定的是婚姻法第21条“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及婚姻法解释一第20条,“不能独立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非主观因素而无法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虽然他们已成年,但环境使他无法自立时,让他自生自灭是不合适或不可能的。他还具有由父母陪伴和得到父母温情的权益,起码在他尚未离开家庭时是这样。 在我国的侵权责任法和民法通则中,对于父母遭受人身损害侵权致死或者致伤的,导致已成年但无自立能力、尚在受教育阶段的子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