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 本课主要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1“起用王安石”,说明王安石得到宋神宗支持,这是变法的重要条件。2富国之法是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目的是解决“积贫”问题。3强兵之法是王安石变法的军事措施,目的是解决“积弱”问题。4取士之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教育措施,目的是培养变法人才。对应学生用书P36清单一变法的重要条件起用王安石1.原因庆历新政夭折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王安石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和设想;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2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深化认知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富国之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清单二变法的措施富国之法、强兵之法与取士之法1.富国之法(1)目的:改变积贫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2)内容: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 免役法:又称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均输法: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物资,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2强兵之法(1)目的:改变积弱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2)内容: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闲时练兵,战时作战。保马法:百姓可养马,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将一人,专管训练。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提高武器质量。3取士之法(1)目的:为顺利推行变法,选拔和培养人才。(2)内容: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惟才用人:提拔有志于改革的中下级官员。深化认知针对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社会困境,王安石变法的直接目的就是富国强兵,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由此可见,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挽救北宋统治危机,维护北宋的封建统治。 对应学生用书P36探究点一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史料探究材料一安石曰:“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光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福。”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传家集(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怎样的理财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体现的。答案理财观:“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体现: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材料二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之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2)材料二对王安石变法持何态度?理由是什么?答案态度:基本肯定。理由: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结论形成正确认识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免役法实施,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纳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调节,减轻了纳税户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探究点二王安石变法的特点史料探究材料一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宄固宜少。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王安石(1)材料一涉及了哪项改革措施?当时推行这项改革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案保甲法。维护地方治安,逐步实现与募兵制的有机结合,促进军队纪律的改进和战斗力的提高,并节省军费开支。材料二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答案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材料三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3)材料三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答案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结论形成王安石变法的特点1理财措施的特点(1)实现“民(老百姓)不加赋而国用饶”,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有产者阶层,如官僚地主、高利贷者和大商人。(2)取消官僚地主的部分特权。(3)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的长远发展。2整军措施的特点(1)用类似“民兵”的管理方法,整顿社会秩序,重在防范农民起义。(2)改革军事而不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3)对更戍法进行适当调整。3取士之法的特点:关注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对应学生用书P37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当时的社会危机在于“尽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道耳”。以下观点与王安石此论无关的是()A提出改革国家经济制度的思想B主张国家财政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C认为财政困难的原因是治财无道D认为增加财政收入是拯救危机的关键解析:选A题干材料指出了国家财政困难的原因,提出国家财政与社会生产密切相关,并指出财政收入与国家安危的关系。但没有提出改革经济制度的思想。2下表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言论,共同指向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人物言论王安石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苏辙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以夺富民之利A青苗法B保甲法C均输法 D市易法解析:选A结合材料中的“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以邀倍息”“贷者常苦于不得”及“破富民以惠贫民”,可知体现的是变法中限制高利贷,由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的青苗法,故A项正确。3“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这一材料说明王安石实行募役法的主要用意是()A打击大商人 B增加政府收入C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D打击高利贷者解析:选C解题时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募役法又叫免役法,由政府按每户富裕程度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这样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4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回击对新法的质疑:“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下列属于他针对时弊并采取的相应“理财”措施是()A私田出现均田制 B商贾囤积市易法C边防危机将兵法 D土地兼并免役法解析:选B北宋时,王安石利用政府实行市易法,调节物价,防止商人囤积居奇,并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B项正确。5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A保甲法 B保马法C将兵法 D更戍法解析:选A保甲法规定:农民十户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这样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又增强了抵御辽和西夏进攻的能力,也减少了军费开支,减轻了北宋政府的财政负担。故本题选A项。6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A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C产生了否定科举制的思想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解析:选A不经科举就可任官,反映出王安石已认识到科举制度不能完全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7王安石是一位理论上的先行者,他希望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其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以发展财政经济为核心,其理财思想和实践对后世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王安石变法四年之中,前法尚未真正落实和巩固,后法就接踵而至。有些地方预支青苗钱是发放实物,而归还时却要求交纳现钱,由于物价上的差异,农民可能受双重损失;有些州、县以多贷款为有功,难免出现强迫贷款的情况。朱柏铭、郑备军改革经验教训王安石变法理财得失谈(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变法的首要措施。指出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安石在农业方面的理财举措。(4分)(3)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在推行变法中存在的问题。(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概括;第二小问根据导语和材料信息,从政府收入、农民负担、土地兼并等角度分析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农业”相关措施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从改革进程、用人、农民利益等方面分析。答案:(1)首要措施:理财。主要目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抑制土地兼并。(2)举措:免役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3)问题:操之过急,用人不当,农民利益受到损害。8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举措,然而自古以来,对它的批评声就一直存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也可“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事趋势,而兼并不得乘其急”。转引自李超民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材料二苏辙认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箠(即“棰”)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汤江浩王安石勇进人生材料三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主观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取得的实际效果。(4分)(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苏辙反对青苗法的理由有哪些?其真实目的是什么?(4分)(3)材料三中作者是怎样看待青苗法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制定改革措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从对农民和政府的影响两个方面概括;第二小问从其积极影响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从监管和收取困难两个方面概括;第二小问从其阶级属性上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可从“有些地方利息之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师附中2025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数学试题含解析
-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文学概论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商场员工内部偷盗培训
- 化疗局部毒副反应的护理
- 抢救病人护理工作流程
- 2025短期合同工的劳动合同示例
- 2025标准城镇住宅装修合同范本
- 【8物(粤)期中】芜湖市无为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题
- 期中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下册(含答案)
- 劳务合作协议书(个人咨询版)
- 商法-商法课件
-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 新时代高职英语(基础模块)2 Unit7
- 胸外科肺癌“一病一品”落实汇报
- 西门豹治邺说课稿
- 永大新梯种Y15电梯调试手顺及故障码
- 英美经典作家作品导读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绥化学院
- 深圳艺术学校初升高招生测试卷(英语)
- 幼儿园幼儿消防安全知识课件
- GB/T 629-1997化学试剂氢氧化钠
-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浙江大学西方文学经典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