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马鞍山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调查报告.doc_第1页
4马鞍山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调查报告.doc_第2页
4马鞍山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调查报告.doc_第3页
4马鞍山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调查报告.doc_第4页
4马鞍山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鞍山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调查报告摘要: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是安徽省的东大门,紧邻江苏南京,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是马鞍山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充分了解了马鞍山的旅游业现状,调查问卷表明,马鞍山旅游主要业态逐步发展齐全,在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了“一带三区”的马鞍山旅游业总体空间布局,并形成了多个旅游品牌与多条旅游线路,也指出了马鞍山市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各旅游景区开发尚有欠缺、城市知名度不够高、旅游业推广力度不够、已开发旅游资源整体分布不均衡、旅游商品发展力度不够,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围绕“休闲”二字做文章;开发环马二日游路线,打造精品品牌;以诗歌文化为依托,动静相宜发展旅游;政府强化主导作用,做好品牌推广。关键词:马鞍山、旅游资源、开发、整合旅游业作为弘扬传统文化,增加地方收入的产业,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各界的关注,同时,旅游业也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呈平稳上升趋势,在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下,近年来马鞍山市政府也将旅游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瑰丽的山水风光、悠久的文明历史、绚烂的诗歌文化构成了马鞍山市众多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众多经济数据表明,马鞍山市旅游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缺乏旅游知名度,缺乏品牌特色。如何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如何将旅游资源优势转换成旅游竞争优势从而推动本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我们成立的调查小组对马鞍山市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拜访专家、查找书面资料等多种方式对马鞍山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深入细致的分析了当前旅游资源发展情况,同时,我们还针对马鞍市如何做好资源开发与整合提出了合理性建议与措施。一、马鞍山旅游资源介绍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北与南京江宁接壤,南与芜湖毗邻。背靠两淮,临江近海,紧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碧水东流至此回”说的就是此地。这里山环水绕,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文人骚客多驻与此,五千年来的岁月沉淀,两千年来的城镇兴废,王朝更迭,多少文物古迹、名篇佳作封存于历史典卷中。自1956年建市以来,现如今,马鞍山形成了瑰丽的山水与灿烂的文化相互依存,悠远的历史与崭新的现实有机融合的城市格局,可见,这片土地旅游资源密集程度高,自然,人文和社会旅游资源并存。自然景观观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三大类构景要素。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主要包括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四大类构景要素。按照旅游行业实施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以上所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共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用此旅游资源分类表对马鞍山旅游资源的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之后经过认真分析,将马鞍山的旅游资源大致分为8个主类、18个亚类、33个基本类型。本表是通过本队的实地旅游资源调查、图书资料查询及网站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对马鞍山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分析后所形成的分类表。(参见表l)表1马鞍山旅游资源分类表主类亚类基本类型资源名称功能A地文景观AA综合自然旅游地AC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AA山丘型旅游地ACL岩石洞与岩穴 ACE 奇特与象形山石翠螺山(采石矶)、佳山、雨山、小九华山(望夫山)、宝积山、马鞍山、慈姥山、葛阳山、白壁山、大青山、西山、霍里山、人头矶、宋山、梅山、花果山、鹦鹉山、黄山、磨盘山、大金山、白纻山、笔架山、戴山、横山全真洞、蝙蝠洞、黄泥洞、金牛洞、仙翁洞、千佛洞、三元洞金牛柱、大脚印生态和文化教育-自然景观旅游生态和文化教育-自然景观旅游B水域风光BA河段BB天然湖泊与地沼BD泉BAA观光休憩河段BBA观光休憩湖区BDA冷泉长江沿线、慈湖河沿线、雨山河沿线、锁溪河沿线、姑溪河沿线、青山河沿线、采石河沿线、永丰河沿线、襄城河沿线、护城河沿线、黄山河沿线、六汾河沿线雨山湖、石臼湖、慈湖、凤凰湖、月湖、东月湖、东湖、金山湖、湖泊塘、北塘、松木塘、金子塘、北湖、南湖、雨中湖、东湖、阳湖塘、大西塘、上塘、下塘、章塘、西塘玉乳泉观光旅游舒适休闲旅游舒适休闲旅游C生物景观CA树木CD野生动物栖息地CAB丛树CDC鸟类栖息地万竹坞水杉覆盖区、万亩竹海鹃岛康体舒适旅游E遗址遗迹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EBB军事遗址和古战场EBC废弃寺庙采石矶古津渡昭明太子阁遗址、邓家山商周遗址、五担岗遗址遗址、钓鱼台遗址、郑家遗址、釜山遗址、雏村遗址、龙居明代琉璃瓦窑遗址、船墩头遗址、夫子庙、城隍庙历史文化教育历史文化教育F建筑与设施FA综合人文旅游地FC景观建筑与附属建筑FD 居住地与社区FE归葬地FF交通建筑FG 水工建筑FAB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FAC宗教与祭祀场所FAD园林休憩区域FAE文化活动场所FAF建筑工程与生产地FCA佛塔FCC 楼阁FCG摩崖字画FCI 广场FDD 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FDE 书院FEA陵区陵园FFA桥FFB 车站FGA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FGB 水井濮塘风景区、翠林休闲浴场、正和休闲山庄、宜春农家乐、雨山区大西塘农家乐、当涂县护河镇园艺村、盆山度假村、园艺村农家乐旅游示范区、在水一方休闲浴场、 鼓浪屿健康温泉浴场甑山禅林、小九华雨山湖公园、花山区双凤生态植物园朱然文化公园马钢工业园金柱塔,黄山塔广济寺、澄心寺、醉月斋、横江馆、太白楼、翠螺轩、甘露寺、燃犀亭、蛾眉亭、石门石刻、虎字碑、梅花碑、玉乳泉碑、娘娘墓碑、昭明太子墓碑、何国老碑、藏云寺碑、蛾眉亭碑节庆广场、市政广场、幸福广场齐家祠堂、费家祠堂、李白纪念馆、谢公祠、林散之纪念馆青莲书院、太白书院、翠螺书院、采石书院、丹阳书院、天门书院、青山书院朱然墓、李白墓园、宋山墓、李白衣冠冢、马沿岗六朝墓、大北庄南朝墓群天子坟、都督坟、园艺墓群、五星墓群、李柽墓、花云墓、陶安墓、林散之墓叶家桥、丹阳东桥、鹿中桥马鞍山火车站、游汽车站、当涂长途汽车站东方红水库、南山水库、红庙水库、南山矿水库、大青山水库普济井、龙泉井、桓公井、广济井、康体娱乐休闲旅游避暑,宗教文化旅游避暑休闲胜地文化展示,体验参与旅游工业教育基地历史文化教育探源教育文化探源之旅历史文化教育探源之旅G旅游商品GA地方旅游商品GAA菜品饮食GAE传统手工产品和工艺品“采石矶”茶干、“金菜地”酱菜、金脚红毛蟹、九孔十三节贡、采石矶酒、太白酒洪滨丝画、海狮巾被、绿松石饰品、石生手指玻璃反画、博望刃具体验,食品纪念和观赏H人文活动HA 人事记录HB 艺术HC民间习俗HAA 人物HAB 事件HBA 文艺团体HBB 文学艺术作品HCA 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HCB民间节庆周兴嗣、陶谦、郭祥正、陶安刑珣、黄钺、李白、李之仪、樊若水、虞允文、萧云从、徐文靖、林散之、奚侗、鲁德发、刘一鸿、刘正根、徐静仁、陈次青、倪兆明、张德宝、董凝霞、施洪熙、石光斗、胡亚东虞允文智破金兵、刑子用“济美”故里、陈友谅采石称帝、孙策大破牛渚营、司马炎攻牛渚灭吴、黄巢两次渡牛渚、韩擒虎伐陈攻牛渚、陈霸先牛渚战捷创帝业、樊若水采石架浮桥、常遇春攻打采石矶铁厂京剧社、马鞍山市群众艺术馆、马鞍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马鞍山文化馆、民歌、马云舞、梨簧周兴嗣撰千字文、李白留诗作55余篇、郭祥正著青山集、陶安著周易集粹、徐文靖作品收入四库全书采茶灯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中国李白诗歌节、马鞍山李白国际户外旅游节文化与教育意义文化与教育意义陶冶情操,开创美好未来陶冶情操,开创美好未来节日庆典旅游,传统文化再现1.1滨江山水文化旅游带马鞍山地处长江之滨,其采石古镇更是马鞍山名胜古迹集萃之地。这里地势险要,是古代边防要塞,关津渡口,多少风云人物在这里争雄逐鹿,无数有志之士与此倾注心血。在采石古镇的西南临江处,一山拔地而起,突兀江流,因形似田螺,故名翠螺山。南麓林木葱郁,亭阁隐现,太白楼,广济寺,燃犀亭,娥眉亭,怀谢亭,翠螺轩等古建筑咸集于此,错路有致,谐和成趣。山间小道蜿蜒曲折,两旁古木参天,浓荫蔽日,翠林中山花艳放,争奇斗艳。泉声鸟语,清幽辽远。游人拾级而上,登山远眺,视野豁然,远山一碧如黛,尽收眼底。娥眉亭背山面水,景色优美,历代雅士登亭游览,北宋沈括峨眉亭诗中有“双峰秀出两眉弯,翠黛依然鉴影间”,南宋文天祥被俘后,曾泪洒与此,明杨基,袁宏道,清成运等名人都与此留下名篇佳作。亭左三元洞陡嵌悬崖绝壁中,游人可立此眺望江景,此处傍崖依山,下落无底,江水拍溅崖壁,探身俯视,如倚危楼,令人目眩。相传吴承恩著西游记的灵感就获与此。姿态瑰丽的翠螺山麓,还长眠了一位老人,他就是林散之,老人羡慕李白,林老便长途跋涉到此地,只为领略太白遗风,先后描绘了翠螺秋色、翠螺山、秋行横江、横江秋趣、牛渚晚归等画卷,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浓墨与枯笔相配,梦绕斯地诗仙。林散之艺术馆收藏了他各个时期的佳作,琳琅满目,精彩纷呈,是中外游人观赏当今草圣墨宝的好去处。太白楼背依翠螺山,浓荫簇拥,是一座金碧辉煌、宏伟壮观的古建筑,今太白楼飞檐重阁、歇山屋面、雕梁画栋,碧瓦朱甍,具有我国传统的民族风格,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长江三楼一阁”,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称。1956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中飞檐走壁,造型古朴典雅,回廊嵌有李白生平碑刻,多有名家楹联,并珍藏郭沫若亲笔书诗一首。缘木梯登至三楼,推窗远眺,但见长江如练,白帆点点,江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翠螺山三面为锁溪河环绕,河畔横江馆则以诗仙的横江词而名声大噪,杜牧横江馆内议古今已成佳话,历代文人途经采石,无不到此馆一游,松柯芝,王世贞等都留有横江馆的诗句。翠螺山西麓伸入江中的悬崖峭壁便为采石矶,壁高数十丈,巨石排空,危岩临江,独立峥嵘。早在1400年前,南朝诗人王僧孺就赞誉采石矶“危岛耸峙,枫林如画”。公元762的那个秋日的黄昏,花甲之年的李白乘一叶扁舟从天边飘来,小船遥对敞开的天门,他陡然想起自己20岁时途经这里就吟出的诗作望天门山,时过近迁,依然大江若带,烟水苍茫,沙鸥翔集,每到夜晚,皓月清辉,江枫渔火,诗人醉了,醉倒在江边的联璧台,台下,绝壁临江,深渊万丈,诗仙挥墨,一首夜泊牛渚怀古便跃然纸上。美酒浇湿了他的怅惘,他看到不远处小山上的竹子,便吟出了慈姥竹,看到江边的人头装的石头,又吟出了望夫山,飘过横江,他一口气吟出了六首横江词,政途的不顺让此时的李白孤愁难耐,他登上高高的矶石,朦胧的醉眼里,月影摇江,他情不自禁的张开双臂,向着江中的那轮醉了的月亮扑了过去。从此民间便流传了李白身着宫锦袍泛舟赏月及跳江捉月的动人传说。采石腰间现有一座李白衣冠冢,据说埋葬的就是诗人的宫锦袍。李白在采石的事迹反应出他对这方水土的热爱,其在马鞍山地区游踪达33处,留下诗作60余首。离翠螺山不远处有座望夫山,原有地藏王店,宋明以前,地藏王殿僧侣众多,香火极盛,因称小九华山。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七月三十,朝山拜佛者络绎不绝,锣鼓喧天,夜以继日。远如苏、杭、沪、汉口、九江,近如南京、芜湖、含山、和县、江宁、当涂等地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纷至沓来。乃为佛教圣地。山顶临江处有块望夫石,似妻望夫归,是记载最早的望夫山的传说,望夫女感天动地,多被雅士颂赞,陶安来游,诗兴大发,作有望夫山。1.2中心城区都市休闲旅游区位于市区中心的雨山湖,水域面积上千亩,雨山湖娟秀妩媚,周围九峰远近错落,环湖而立,素有“九山环一湖”的美誉。景区内自然风光旖旎动人,湖水淼淼,水波荡漾,一碧万顷,草合情,花含笑,天水相连鸟飞翔,是远离城市喧哗的一方净土,是人们回归自然,寻求世外桃源的极佳场所。湖面平静清澈,微波荡漾,湖岸曲桥卧波,绮楼朱阁亭台长廊应接不暇。北园花繁树茂,曲径通幽,花卉万盆以及雪松,龙柏,广玉兰等名贵树木。鱼港,莲池,竹林,长廊,水榭等错落其间,疏密有致。此院的“芬芳苑”内花团锦簇,清香扑鼻,美不胜收。南园则以幽、雅、静为特色,双虹桥,勿染亭,淡悠亭等园林小品建筑或点缀在碧波之滨,或直落于奇花异草之中,亦显风姿别具。现园区修建了多处儿童乐园及运动健身的场所,常见老人晨练,儿童嬉戏与此,更有一家三口傍晚园中散步,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四条繁华的街道环湖而立,湖东路两侧百年梧桐耸立,金秋时节,落英缤纷,遍地金黄,蔚为壮观,一方面成为城中一景,另一方面也净化了空气,酷暑之时更是为市民撑起一片阴凉。能在市中心商业繁华地位拥有这样的一座集休憩,观光,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公园,实属国内罕见。雨山湖东侧的佳山四季常青,松树繁茂,有十多条道路直达山巅。山顶两则有望景台,可以观赏日出,也可俯瞰全市。每天清晨,登山者络绎不绝,欢声笑语唤醒了沉睡的山峦。与佳山遥遥相望的雨山,林木葱郁、层峦迭翠。两山夹一湖,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另外,以翠林为主的主题洗浴休闲场所,以节庆广场为代表的文化娱乐场所,特色餐饮街区,融城市观光、休闲游憩、商务会展、文化娱乐、综合接待与一体,为广大市民及外地游客开辟了都市休闲旅游的新天地。1.3城东濮塘休闲度假区 位于马鞍山东部的濮塘山区,面积为57.82平方公里,南部14,78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高,从05年开始实行封山育林的保护性开发。北部40平方公里分12个片区,以休闲度假为核心,重点建设龙湾水文化休闲主题公园、体育公园、玉泉湖度假村、凤凰湖原生态山庄、马钢盆山度假村、主题度假酒店以及运动、健身、养老、休闲等一批休闲旅游项目。西南的剑湖景区山水相连,景观奇特,有剑湖画舫、绣帘鸟语、钟鼓奇观、龙尖揽胜。东北的黄庄景区,山高谷深,竹翠树密,有幽谷和清泉,篁林古道、九龙戏珠、深谷古庵、龙泉寿树、星湖山村 。整个景区山峦起伏,竹海泛浪,茶园成片 。万亩竹海青竹挺拔,绵延数里,微风轻拂,涛声不绝,素有竹海听涛的美誉,皖江一绝。山中还有终年流水不枯的玉乳泉,龙泉,虎泉,清泉等泉水,玉乳泉位于天马山麓的幽谷庵,因水色乳白而得名,泉水清冽可口,涓涓溪流,潺缓而下,流水之声在幽谷深处格外清脆悦耳。林中鸟类繁多,尤以阔叶杂林藏鸟最盛,中有画眉,黄莺,布谷,百灵,白头翁,灰喜鹊等20余种,游人泛步山区,顿时众鸟齐鸣,娓娓动听。历史上这里又是佛道两教争相建庙设庵的好地方,香火旺盛一时,如今有的遗址尚存。 1.4青山太白文化旅游区青山位于当涂县城南7.5公里处,青山宛如翠黛,临溪带湖,有阡陌纵横,有十里桃花,还有小桥流水人家,山风袅袅,烟雨朦胧,好一幅江南水墨画。南齐宣城太守谢眺当年曾筑室于山南小市,人称谢公祠,距宅三里处有一小庵,庵前有一小池,人称谢公井,山顶有一小亭,即谢公亭,登亭远眺,龙山,白竺山等群山拱立,姑溪河,青山河波光如烟,近处长松古刹,桃林村落,田园翠竹,尽收眼底。“一生低首谢宣城”的李白,多次凭吊谢公故宅,曾作谢公宅,游谢氏山亭等诗篇以述怀寄意,死后终以埋骨青山,终实现宅近青山同谢眺的夙愿。 太白墓园座北朝南,枕山面水。园内青翠沁绿,池水泱泱。太白祠飞檐耸脊,雕梁画栋。厅内耸立一尊李白塑像,侧身而立,气度非凡。祠后为李白墓地,墓碑上刻“唐名贤李太白之墓”,四周柳树婆娑,荡漾着人们对诗人绵绵的思念之情。山阴有明代琉璃瓦窑址,东麓有晋墓群,醉庵亭,当涂诗人郭正祥晚年归隐此地,其手稿青山集就有140多首。北麓东晋大司马桓温长眠于斯。东南山脚,有新时器时代的郑家遗址。青山有幸,天下名山若有李,谢两人的同时垂青已是名声大噪,而北宋大书法家更是追随诗仙而来,在一块巨石上挥笔写下了遒劲有力的“第一山”三个大字。有了这么多名人荟萃,大青山不愧为“天下第一诗山”。 1.5当涂横山生态旅游区 当涂,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现任繁衍生息,素以风光秀丽和人文荟萃而名闻江南。青林为中华诗山,横望蕴深沉古风,藏云又以清幽取胜。东有石臼碧波,西有长江奔流,姑溪徜徉其间。冠山履湖,江河环绕,峰峦耸翠,水韵清越。由白纻松风、尼坡梅月、牛渚春涛、龙山秋色、太白遗祠、元晖古井、丹灶寒烟、凌歊夕照所组成的姑孰八景,展示了历史上当涂优美的自然景色,显示着千年古县深厚的文化积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寄情驻足,流连忘返。时至今日,依然是难得的寻幽揽胜、游历观光的好地方。城中有天子坟,都督坟,园艺墓群,五星墓群等墓葬,有新石器时代遗址,西周时代遗址,数不胜数,另有黄池太平军战壕遗址据城东南。李白一生多次驻足当涂,晚年寓居于此。对当涂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曾写有姑孰十咏当涂县城北2.5公里黄山,山上曾有众多名胜古迹,唯有黄山塔和凌歊台遗址至今犹存。李白游当涂,曾乘舟泊黄山脚下,写有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等诗。山顶黄山塔为南朝所建,塔身直指云天,造型奇巧。李白登黄山送族弟诗有“长啸倚天梯”之句。陆游赴四川任通判时,曾以“黄山塔”为题,赋诗曰:“明年我作故乡归,还对黄山一搔首”,表达了对黄山的留恋之情。塔前陵歊台,曾经衣带飘香的南朝宋武帝的避暑行宫,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无数诗人吟咏过陵歊台昔日的繁华,李白在姑孰十咏陵歊台一诗中说:“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可见那时还有台馆存在。许浑有感而出陵歊台怀古,王守仁陵歊台遗址解烦忧,陶安以陵歊台直抒胸臆,无不唏嘘感叹江山依旧,世事无常。昔日“凌歊夕照”为姑孰八景之一。位于当涂县城东南部的丹阳湖,成湖于二三百万年前,旧时曾是烟波浩渺,水天相连的泽国,后因泥沙淤积和围垦面积减小,分化出固城湖和石臼湖,但其包括石臼湖在内,它依然风姿犹存,夏季水盛时,汪洋含蓄,浩翰无垠,风帆沙鸥出没其间,远山浮黛,俨然一幅湖山画稿。隆冬水涸,湖滩暴露,有大量的芦苇、莎草等水生作物。水产品十分丰富,有鱼、虾、蟹、蚌、蛤蜊、茭菰、菱、芡实、莲藕、莼菜等。有“日出斗金”之誉。其中尤以“金脚红毛大蟹”和“银鱼最为著名,曾远销港、澳地区。石臼湖螃蟹曾为皇室贡品。它的博大与魅力亦引得名儒迩想遐思。唐诗人李白漫游当涂时,曾在诗中一再吟咏丹阳湖:“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时枉白词,放歌丹阳湖。水色傲溟勃,川光秀菰蒲”, 明代。陶安钟情丹阳湖的志趣溢于纸上,曾在这留下优美诗作,张孝祥十年长作江头客时,面对丹阳湖的湖光山色也禁不住大发感慨,西江月丹阳湖就是他缱绻柔肠的最好佐证。女诗人端淑卿咏丹阳湖,诗云:“秋水茫茫带白苹,渔舟蟹网集湖滨。长空入暮烟云起,只听歌声不见人”。连接丹阳湖与长江的姑孰溪,古为为重要水运河道,唐代大诗人李白寓居当涂时,深深地爱上了姑孰溪,诗作姑溪河。天宝年间,县令李明化在溪上建亭一座,后称姑孰亭,李白曾与友人在亭内聚会饮酒,有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孰亭序。河北白纻山,山巅旧有苍松七株,姑孰八景谓之“白纻松风”。相传东晋大司马桓温驻节姑孰当时,常与佐僚携女乐登山宴会歌舞,好为白纻歌。较著名的桓公井,传说桓温曾用此水饮马,故又称“饮马泉”。 李白慕名登山,追忆前贤,诗篇中对白纻山多有吟咏,其桓公井为姑孰十咏之一。县城东30公里处的横山,山势威严,峰峦叠起,苍翠亘天,林壑幽美,横列若屏障。南梁时,“山中宰相”陶弘景曾在此隐居炼丹,并凿龙泉井,井水清澈甘冽,大旱不涸。构有读书堂,后为寺院,即澄心寺。殿宇堂皇,树木参差。历代高官名士先后到此游憩,观景吟咏。山中“龙井寒泉”、“丛林夜月”、“石门古洞”、“绝壁垂松”为横山四景。横山西南麓有一石门,为安徽省72处古迹之一。内一古洞,传为陶弘景炼丹处。唐人摩崖题刻楷书“石门”二字,至今尚存。石门摩刻的上侧极高处石壁上有明代刻的“壁立万仞”四字,今仍可辨识。李白生前酷爱石门山水,多次到此,或揽胜,或隐居,或访友,每有题咏。有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下途归石门旧居等诗篇。当涂县城东15公里的灵虚山,山麓平缓,竹木扶疏。李白膜拜仙道,蛰居当涂时,写有灵墟山一诗,为姑孰十咏中一咏。 二、调查问卷2.1调查目的:鉴于马鞍山的旅游资源与开发程度不平衡的现状,特设计此问卷以调查和研究马鞍山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如何正确规划与开发整合马鞍山的旅游资源及制定正确的旅游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经过对抽样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揭示了马鞍山旅游业发展现况的不足,得出了关于马鞍山旅游业发展趋势的相关结论。2.2调研方法:(1)时间跨度:发放问卷:7月1日7月10日数据整理:7月10日7月25日数据分析:7月25日8月5日(2)地点: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当面访问的形式进行信息的采集,辅助以小部分的网上访问(主要针对外市居民)。调查地点有:学校、公园、超市、书店、车站。这些地点人流量较多,有利于调查人群能覆盖到各色人群,更能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3)调查对象: 本次抽样调查的总体是2012年7月居住在马鞍山的所有人和邻近城市的游客,目的是了解有旅游消费倾向的人群对马鞍山旅游业基本状况的认识和评价。(4)样本选择方法:根据非概率抽样中的判断选择抽样与偶遇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样本单元。在既具有旅游消费欲望,又具有旅游消费条件的前提下,抽取的样本单元分为两大部分,大学生和青壮年社会工作者,这一部分人群有较强的旅游消费欲望,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调查的学生都为马鞍山本地学生,所以大部分能承担短途的旅游经费)。同时,为了较全面的了解马鞍山的旅游发展状况,避免处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的尴尬境地,在青壮年社会工作者的样本单元中又下设两个二级样本单元,本市居民(包括长居马鞍山的外籍务工人员)和外市居民,但是由于对外市样本采集较困难,外市居民所占权重较小。(5)质量控制:本次问卷共发放900份问卷,其中:马鞍山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52;外市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3份:总共收回有效问卷845份,平均有效收回率为93.5%,基本满足调研需求。2.3结果分析:2.3.1受调查者人口学特征从表1我们可以得出,此次调查的人群年龄分布多集中在1830岁,占到总数的58.8%,超过受调查人群的半数以上。3050岁的人群占到24.7%。从表2可以得出,此次调查的人群文化程度水平在高中的占有28.9%,文化水平在大学及以上的占到60.8%,受调查者的文化水平较高;从表3可以得出,此次调查的人群的家庭月收入在20005000元的占到总数的50.7%,5000元以上的占到17.6%。而度假旅游者群体分布特征中国当前的度假旅游者集中于某一具有显著特征的群体;这个群体的显著特征是:年轻,2544岁,具有大专以上的较高学历,收入为中等偏高水平的各行业人员。(1、旅游学刊2007年第12期 徐菊凤)因此,此次受访人群对于马鞍山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开发方向具有强有力的发言权(参见表1、表2、表3)。表1 受访者年龄分布年龄10-18周岁18-30周岁30-55周岁55周岁以上数量/人74 497 209 65 百分比/%8.858.824.77.7表2受访者文化水平分布 文化程度初中以下高中大学研究生及以上数量/人87 244 488 26 百分比/%10.328.957.73.1表3 受访者经济状况分布家庭月收入/元1000以下1000-20002000-50005000-1000010000以上数量/人77 191 428 115 34.0 百分比/%9.122.650.713.64.12.3.2受调查者游马鞍山分析2.3.2.1、受调查者对马鞍山的认知(1)整体印象: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总体上,受调查者对马鞍山市印象较好,其中11.5%的被调查者对该地印象很好,59.3%的被调查者对该地印象比较好,但9在28.8%的被调查者对马鞍山印象不好、很不好或没印象。这说明,在被调查者人群中,马鞍山得到了超过一半人的认可,在这70.8%的人群中发展旅游业还是很有市场的。(2)形象定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9%的人对马鞍山的城市形象定位为钢铁城市,这一城市形象仍是早几十年前的城市形象。对于近几年打造的新马鞍山形象山水城市、休闲城市、洗浴之都,选择人群比例分别为15.3%,9.8%,5.9%,可以看出,新推出的城市形象并未得到完全认可。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可归结为宣传力度的不够,所以如何提高马鞍山的新城市形象认可度是马鞍山旅游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3)认可优势:在马鞍山目前的旅游优势调查中,设计为多项选择,以受调查者总人数作为基数求百分比,见表4。可以得到认为马鞍山自然条件好的有542人,占到总人数的64.1%,这一比例可以看出,马鞍山自然条件好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这是发展旅游的一个重要优势。其次,认为人们好客的有331人,占到39.2%,这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受调查者90%来自马鞍山本地居民,所以反映了马鞍山本地人对自身的一个评价,有一个好客的心态迎接外来游客,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这也是旅游文化中人文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再次,有233人选择文化底蕴厚,占总人数的27.6%,这说明马鞍山拥有文化底蕴厚这一城市形象拥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真正的文化底蕴还未真正开发,若要打造文化之旅,则有待加强旅游文化的深层挖掘和加强文化之旅的宣传力度。对于旅游景点多和美食丰富的选项,选择人数较平均,都占到总数的15%左右,这说明,马鞍山的旅游景点还有待开发,旅游美食有待创新。从这两方面,我们也可以逆向思维,马鞍山的旅游发展在“多”与“吃”上并不占优势,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在短期无法开发众多旅游景点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把有限的旅游景点做精,做细,真中正做到浓缩的都是精华。而在饮食方面,如何打造马鞍山的特色口味,特色食品是重中之重。(参见表4)表4 受访者认可的马鞍山优势条件优势条件自然条件好旅游景点多文化底蕴厚人们好客美食丰富数量/人542 132 233 331 123 百分比/%64.115.627.639.214.6(5)认知深度:在调查人们对马鞍山的旅游景点的认知程度上(见图1),设置题目为多项选择,各个景区的知名度依次为“采石矶”、“太白楼”、“濮塘”、“青山李白墓”、“小九华”、“雨山湖”、“三国朱然墓”, 基本上有超过300人都选了这些地方,而从“谢公祠”开始,知名度急剧下降,包括“甑山禅林”、“金柱塔”、“黄山塔”、“澄心寺”、“昭明太子阁”,每项选择都不足百人。由此可见,要想增加马鞍山的旅游景点,加强这些地区的选择很有必要(参见图2)。图2你所知道的马鞍山旅游景点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采石矶太白楼濮塘青山李白墓小九华雨山湖三国朱然墓谢公祠园艺农家乐甑山禅林金柱塔黄山塔澄心寺昭明太子阁2.3.3受调查者的个性特征对旅游行为的影响2.3.3.1年龄特征影响 不同年龄的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所扮演的生活角色不同,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诸多因素导致他们的旅游需求不尽相同。所以分析不同年龄层对马鞍山旅游目前发展的看法能为其今后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1) 年龄层与形象评价综合分析根据调查数据(见表5),总体来看,人们对马鞍山的城市形象评价较好,有近71.3%的被调查者认为马鞍山的城市形象是比较好或很好。其中近59.8%的人群持比较好的观点,这说明马鞍山的城市形象为答到最佳。另外认为很不好的人群所占比例很小,仅占2.3%,基本属于个别现象。(参见表5)表5 各年龄层对马鞍山的形象评价 形象年龄很好比较好不太好很不好没印象1018周岁114611 2 51830周岁45272124 16 373055周岁26145320 855周岁以上154222 4总数97/11.5%505/59.8%169/20.0%20/2.3%54/6.4%1830周岁的年龄组易于接受新事物,希望能够全身心体验多姿多彩的世界,旅游动机较强。而3055周岁的年龄组(见表6)具有比较稳定的社会地位和收入,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但面临很多的压力,为了减轻身心疲劳,愿意选择适当的旅游方式,所以这一年龄组的出游率也比较高。他们作为旅游主力军,对马鞍山都有不错的评价,但半数以上只停留在比较好的评价上,另外1830周岁的被调查人群中有25.1%的人对马鞍山的城市印象不太好,占据了一定比例。所以该市仍须提高自身的城市形象,为发展旅游打好基础。(参见表6)表6很好比较好不太好很不好没印象1830周岁9.10%55.10%25.10%3.20%7.50%3055周岁12.30%68.70%15.20%03.80%(2) 年龄层与形象定位综合分析根据调查数据(见表7),总体来看,69.0%的被调查者对马鞍山的印象都停留在钢铁城市上,且各年龄层对此问题的认识基本一致,大多数人都认为马鞍山以钢铁城市闻名。另外其他三个选项相比较,人们把关注点较多的放在山水城市上,这与马鞍山山水相依的优质环境相统一,由此得出,马鞍山钢铁城市的印象已深入人心,要发展旅游,首要任务是打造新的城市品牌。(参见表7)表7 不同年龄层对马鞍山城市形象定位印象年龄段钢铁城市山水城市休闲城市洗浴之都1018周岁589711830周岁3287256283055周岁以上431463总数5831298350(3)年龄层与旅游偏好综合分析由表8可知,各个年龄层对人工开发景点的钟情度都很小,仅9.1%的人对人工开发景点有偏好,由此我们应将关注点放在历史文化景点和自然景点两方面。(参见表8、表9)表8 不同年龄层的旅游偏好类型年龄段人工开发景点历史文化景点自然景点依情况而定总数1018周岁8173713751830周岁451462151185243055周岁1762742918255周岁以上726201164总数77251346171845表9 各年龄层旅游偏好百分比类型年龄段1018周岁1830周岁3055周岁55周岁以上历史文化景点22.7%27.9%34.1%40.6%自然景点49.3%41.0%40.7%31.3%依情况而定17.3%22.5%15.9%17.2%进一步分析可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历史文化景点的喜好不断增大。这是由于年龄增长带来阅历的不断丰富,人们越来越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与博大,从而认为这样的景点有看头。其中,1018周岁的年龄层人群单独出游的比例不多,主要由家长带领。1855周岁的年龄层中喜好历史文化景点的人群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结合马鞍山旅游资源的状况可知,其所属的当涂县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历史文化景点作为发展方向存在较大的可行性。而在各年龄段对自然景点偏好的人群所占比例都偏大,且1855周岁的年龄层中所占比例都在40%以上,结合马鞍山市良好的地理环境,市郊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在开发上,马鞍山市可主打自然,休闲品牌。2.3.3.2文化程度特征影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接触的事物不同,阅历也存在着差异,将会导致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对事物的偏好不同。分析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对马鞍山旅游发展的看法具有现实意义。由表10可知,我们调查的人群中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占63.8%,结合中国当前形势,这一学历群体占热衷旅游人群的很大一部分。他们对旅游景点的偏好情况能为马鞍山应打造何种旅游品牌提供依据(参见表10)。表10 不同学历的旅游偏好选择类型学历人工开发景点历史文化景点自然景点依具体情况总数初中及以下102845790高学50141203123517研究生及以上267722总数77251346171845由表11可知,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在对景点偏好这一问题上,有相当大部分的人选择了依情况而定,说明旅游景点的选择与旅游者当时的心境存在一定的联系,结合对表5的分析及马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可以得出,我们对马鞍山旅游的开发应朝人文和自然两方面同时发展,但一定要在每个方面都突出特点,体现独特的人文厚重感,以及从未感受过的自然之美,勾起旅游者的旅游欲望。(参见表11)表11 不同学历的旅游偏好选择百分比类型学历高中大学研究生及以上历史文化景点35.2%27.3%27.3%自然景点42.1%39.3%31.8%依情况而定15.7%23.8%31.3%2.3.3.3籍贯特征影响处于不同地域的人对马鞍山的了解程度不同,对马鞍山旅游宣传的认知程度也存在差异,通过分析本地居民和马鞍山周边地区人们对马鞍山的印象和对其旅游宣传的感知,能为马鞍山旅游的发展提供帮助。本外地居民是否见过马鞍山旅游宣传由表12可知,在这个问题上本地和外地人群的观点分配比例基本相同,被调查的本地人群中偶尔见到马鞍山旅游宣传的占62.5%,经常见到的仅占8.5%,另外仍有18.0%的人群未见过马鞍山旅游的宣传,这说明马鞍山旅游宣传的力度很小。外地的情况也更不容乐观,近36.6%的人群没见过马鞍山的旅游宣传,由此可知,马鞍山发展旅游的紧要任务是提高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马鞍山(参见表12)。表12 本地外地居民对马鞍山旅游宣传印象宣传力度地域经常见到偶尔见到没见过没注意总数外地3/3.2%41/44.1%34/36.6%15/16.1%93本地64/8.5%470/62.5%135/18.0%83/11.0%752备注:第一行斜线后的百分比表示各选项选择人数占本地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第二行斜线后的百分比表示各选项选择人数占外地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2)本外地居民对马鞍山的印象外地被调查人群中,有87.1%(见表13)的人群对马鞍山的印象还是钢铁城市,说明外地人对马鞍山的现状很不了解,另外认为马鞍山是山水城市或是休闲城市的那部分人很可能是看到马鞍山山水相依的地理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更值得关注的是,马鞍山本地人中也有66.9%的人群认为其是钢铁城市,说明马鞍山的旅游产业开发不够,马鞍山旅游规划部门没有利用好其优质资源(参见表13)。表13印象地域钢铁城市山水城市休闲城市洗浴之都总数外地80/87.1%7/7.5%6/6.4%093本地503/66.9%122/16.2%77/10.3%50/6.6%752 备注:产生百分比的基数与表12相同三、马鞍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3.1发展现状马鞍山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旅游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十一五”以来,全市旅游资源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旅游主要业态逐步发展齐全,在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了沿江旅游带、中心城区旅游片区、城市东部旅游片区、青山旅游片区“一带三区”的马鞍山旅游业总体空间布局。形成了以李白诗歌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文化休闲旅游、以濮塘风景区茶山竹海以及各大主题生态园区为代表的生态休闲旅游、以翠林为代表的沐浴休闲旅游、以盆山度假村为代表的运动休闲旅游、以采石镇长江鱼宴为代表的休闲美食旅游、以园艺村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旅游等特色系列休闲旅游产品,休闲旅游基地框架初现雏形。至目前为止,马鞍山已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五块国家级旅游“金牌”,2005年更是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诗歌节,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3.1.1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与周边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2000至2009十年间,马鞍山市旅游发展明显加速,各项旅游指标增长加快。特别在“十一五”事情,我市各项旅游主要指标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2009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2.91万人次,同比增长17.66%;国际外汇旅游收入为4091.22万美元,同比增长55.38%,相比2005年增长了3.80倍;实现旅游总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20.54%,相比2005年增长了2.3倍;接待国内旅游者535.61万人次,同比增长24.56%。 2005年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当年GDP的比例为3.26 %,相当于当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1.84%,而2009年这一比例分别上升为4.43和14.61%。十年中,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2%,而同期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3.6%(详见表14、表15)。表14 “十一五”时期马鞍山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增长情况指标单 位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人次1245215215196302475229124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216.09269.41339.39430535.61旅游总收入亿 元12.114.6818.9823.8628.81其中:外汇收入亿美元1077.61360.921890.9826334091.22国内旅游收入亿 元11.2413.617.5422.0726.03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3.263.423.523.864.43表15 马鞍山市20002009各项旅游指标年平均增长率旅游总收入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海外游客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2%23.5%15.8%13.6%5.7%14.5%13.8%马鞍山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至2008年底,全市有旅行社36家,实现营业额7343.48万元,24家星级饭店,总营业额达1.74亿元,四星3家,三星7家,二星11家,一星3家,其中包括14家星级旅游餐馆。餐饮、休闲、娱乐场所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建成了正和休闲山庄、宜春农家乐、雨山区大西塘农家乐、园艺村、当涂县护河镇园艺村等多个休闲度假场所,形成了如梦都餐饮、翠林洗浴等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区域品牌(详见表16)。表16 各时期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单位1995年2000年2005年2008年旅行社个6142836旅游星级饭店个361624 其中:四星个23三星个27二星个251011一星个1123 “十一五”期间,马鞍山市新建了佳山、雨山、三国朱然文化公园等10多个城市园林、文化公园及城市休闲广场;完成雨山湖清淤、截污、换水、驳岸、亮化工程;建成永丰河南排工程,将长江水引入雨山湖;完成采石风景区锁溪河综合整治工程;免费开放雨山湖公园、三国朱然文化公园、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等城市公园和景区。目前,马鞍山已开发了采石矶风景区、青山李白墓园、雨山湖公园、小九华风景区、园艺村农家乐旅游示范区、濮塘风景区、马钢盆山休闲度假村、朱然文化公园、花山区双凤生态植物园、节庆广场等景区。并形成了一系列旅游品牌:(1)以李白诗歌文化为特色的采石矶风景区:游览天下第一矶采石矶、三元洞、沿江栈道、万竹坞、翠螺湾,领略李白诗歌中“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的优美意境,还可以垂钓、烧烤、欣赏民俗表演,体验生活情趣;(2)以李白墓园为主体的青山风景区:山峦遥接,蜿蜓起伏,林木葱郁,泉水潺潺,在欣赏唐诗人李白生前最爱的青山风景的同时,也在四周柳树婆娑的环境里凭吊这位我国诗歌史上最著名的文人;(3)以六朝墓葬文化取胜的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这是三国争雄时期北抗曹魏、西拒蜀汉、生擒关羽的东吴朱然将军的长眠之地,馆外群山遥峙,馆内绿树成荫,三月樱花烂漫,八月丹桂飘香,是将军梦幻中的仙境,也是寻幽探古的胜地;(4)以小九华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旅游区:游览独特秀美的小九华,参观望夫石,站在太白楼顶,俯瞰滚滚长江水,在小九华寺倾听梦里禅语;(5)以马钢生产线为代表的工业科普旅游:参观采矿场、东南亚最大的火车车轮轮箍厂,亲临钢铁制造中的各条生产线,充分领略现代工业气息,直观体验钢铁冶炼过程;(6)以濮塘风景区为代表的生态休闲旅游:体验 “华东第一怪坡”的奇趣奥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