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桥文化是.doc_第1页
中华桥文化是.doc_第2页
中华桥文化是.doc_第3页
中华桥文化是.doc_第4页
中华桥文化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桥文化是中华交通文化的分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方面军。它与中华文明史同步,彰显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桥梁为载体的文化综合。它以桥梁为实体反映各时代的思想文化成果和科技文化成果。它是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典型标本。“逢山开路,逢水搭桥”,桥梁是人类“行”的需要,跨越江河的需要,道路在江河上延续的需要。它作为陆路交通设施,行使着道路交通的基本功能,显示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能力,展示人类拓展活动范围的能力。它是人类群体活动,城镇社会结构的重要构件,它标志着人类文明的阶段性发展成果。 桥梁是桥与梁是互证合义词。“桥,梁也”,“梁,桥也”。这说明梁是桥的早期形式。桥梁的含义是在不断演变和扩展的。原始社会“横木 为梁”就是桥。远古的木梁桥是交通设施,也是居住设施。七千前的河姆渡人建造的干栏式房屋结构,其实就是在水上架梁、架桥,然后在梁上、桥上架屋。随着越族的迁徙,这种干栏式木梁桥式结构的房屋形式还普遍存在于西南民居中。桥梁作为一种跨越的建筑,它有过楼、鱼梁飞沼等特殊形式。古代有“驾舟为梁”的记载。这就是说舟船也可以解释为桥梁。“架舟为梁”可有二层含义:一是“横舟为梁”、“单舟为梁”。一只船横在小河上,船头连接二岸,人可从船上过河。这船便成了桥梁。这是最简单的浮桥。二是“联舟为梁”。较宽的江河就需要将多只船并列在一起,系上绳索,联成整体,船上铺上木板。这就建成了大型的浮桥。即“联舟为梁”的正式浮桥。春秋时代的古书中记载的“架舟为梁”。就是这种联舟为梁的浮桥。萧山跨湖桥出土了8000年前的独木舟。按“横舟为梁”的含义,在8000年前已有了独木舟形态的浮桥。古代大型的浮桥能够跨越长江、黄河。这种大型浮桥无疑为中华一统的大业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 桥文化内涵丰富。从政者专注于创造桥梁政治文化。“桥梁,王政之一事也。”(注一)古代,为官一任,造桥修路是其重要的从政目标,是一项安定社会,繁荣经济,广得民心的重要政治措施。当政者亲自主持造桥是一种优秀的政治文化传统。 宗教信仰者在桥梁上注入宗教文化。各类宗教无不在桥梁上留下宗教文化的印记。宗教信徒们为造桥捐款都会在桥上、桥碑留下信士大名。桥梁上的莲花石刻属于佛教文化。八仙纹样则属于道教文化。孔子家乡有泗水河,泗水桥,各地的桥边、路边都建有泗洲菩萨庙,孔子庙前大都建有泗水桥。儒教文化在桥文化中也占有一席。中国有三教同源之说。中国古桥更有三教同桥的文化现象。 桥梁工艺设计师在桥梁上创造雕塑艺术的奇葩。工艺师们按照民俗文化的需要设计各式桥饰艺术作品。带有各式文化印记的桥饰在桥文化的艺术天地中争奇斗艳。桥头石狮、各式吸水兽石刻承担着桥梁守护神的角色。中国传统的图案纹饰在古桥上应有尽有。僻邪纹、连胜纹、万字纹、云雷纹、水波纹、绶带纹、花草纹、回形纹、双钱纹、寿字纹、双福纹、双鱼纹、八卦纹、菱角纹、中国结连环纹等各类桥梁纹饰呈现不同的时代特色。桥柱上的狮子石雕、麒麟石雕、大象石雕、葫芦石雕,龙门石上的神鸟石雕、神兽石雕、鲤鱼跃龙门石雕、鲤鱼成龙石雕、二龙戏珠石雕、海狮戏球石雕、独龙吞珠石雕,桥栏石上的双龙戏麒麟、双狮戏绣球石雕等民族传统题材的桥饰各具不同的地方特色。 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创造了桥梁技术文化和桥梁美学文化。这是桥梁文化的重要的主体内容。从中国现存的古桥中,可以看到中国保存着世界仅存的古桥技术体系。中国有七千年前的卯隼结构技术、春秋战国有折边拱技术、汉代有桥梁软土地基小桩密植基础技术、晋代就有半圆拱技术、隋代有圆孤敞肩拱桥技术、宋代有链锁纵联并列拱桥建造技术和贯木拱桥建造技术、明代有超时代的悬链线拱桥建造技术、海口大型闸桥建造技术。这些桥梁技术文化水平在当时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成千上万座中国古桥所展现的美学文化有待我们去发掘。 各类学者、文人都从各个不同角度创造着桥文化。如众多的桥联、桥碑、桥名、桥画、桥梁摄影、桥梁书法、桥梁科学技术理论、桥梁社会科学理论(桥梁社会学、桥梁经济学、桥梁交通运输学、桥梁民俗学、桥梁哲学)、桥梁专著、桥梁论文、桥梁故事、桥梁文学作品、桥梁影视作品、桥梁网站都是桥梁文化的产品。 与桥有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也会给桥文化赋以特定的内涵。如泸定桥有红军强渡的军事文化;卢沟桥有“七七事变”的政治文化;汀泗桥有叶挺战功的名人文化等等。 桥文化有许多社会学的内容。古代中国社会有全民为桥梁捐款,为建桥出义务工的社会公德。解放后衍生出的“民工建勤”制度也源于此。有此特殊古桥更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规定。这是古桥伦理文化、民俗文化。古代桥梁经费筹措、管理、使用,桥梁施工、维修管理,古桥建设中的设关卡、设驿站、设码头、设寺庙、设桥亭、建城镇、建市场、建戏台都有特定的方法和规定。这就是古桥的组织管理文化。桥文化的研究正在摧生出桥文化新门类。如桥梁考古学、桥梁旅游经济学、古桥价值评估学、古桥维修保护学、仿古桥梁建筑学等等。这些新的文化门类会带动新的产业门类的发展。 古今桥梁建筑中解决各类困难和矛盾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和谐精神和团结精神,建桥中不畏艰险的勇敢勤奋精神,桥工桥匠的创新开拓精神和科学精神,征服大江河的英雄精神,万众一心的统一精神。中华桥梁事业所体现的这些民族精神都是桥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华桥文化博大精深,世代传承,永续发展。让中华桥梁精品、极品屹立在世界桥梁之林,得到应有的地位。让我们树立中华桥文化的名牌,从方方面面发掘中华桥文化的宝藏,宏扬中华桥文化,让世界认识中华桥文化,让中华桥文化走向世界。中国的桥文化 摘要:本文主要从桥的起源、各种桥的介绍、桥的各种作用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桥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视觉文化中国桥文化 引言 中国的文化离不开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座桥,每个桥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桥梁,不只是一种接驳两岸的工具,它也是一种建筑艺术,一种人文景观,一种文化思维。从古到今,桥梁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依。中国的桥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桥是一个美妙的东西,桥反映的不只是桥本身的造型和内部的空间关系。 从桥里你能解读到一方水土一方人的蕴涵的文化。从一座座桥里看世界,你能从中领略到永恒。1、桥的起源 人们都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但是桥不是人们走出来的,是自然送给聪明的人类的。 时光倒转至开天辟地之时,自然界由于地壳运动或其它自然现象的影响,形成了不少天然的桥梁形式。比如浙江天台山横跨于瀑布上的石梁桥,江西贵溪因自然侵蚀而成的石拱桥(仙人桥)以及小河边因自然倒下的树干而形成的“独木桥”,或两岸藤萝纠结在一起而构成的天生“悬索桥”等等。后来,人类从这些天然桥中得到启示,便在生存过程中,不断仿效自然。开始时大概是利用一根木料在小河上,或氏族聚居群周围的壕沟上搭起一些独木桥(桥之所以是称为“梁”,也许便是因这种横梁而过的缘故),或在窄而浅的溪流中,用石块垫起一个接一个略出水面的石蹬,构成一种简陋的“跳墩子”石梁桥(后园林中多仿此原始桥式,称“汀步桥”、“踏步桥”)。这些“独木桥”“跳墩子桥”便是人类建筑的最原始的桥梁,我国早期的辞书称之为“绮”、“杠”、“榷”。如说文:“榷,水上横木,所以渡者。”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由低级演进为高级,才逐渐产生出各种各样的跨空桥梁。 2、各种各样的桥 2.1溜索怒江峡谷壁陡崖悬,壑深万丈,滔滔江水如野马奔腾于峡谷之中。传说中,一对分别居住于怒江两岸的僳僳族恋人,在无法相会的苦恼之中,受到彩虹的启发,拉起了怒江上的第一条溜索。从此,这种便捷的交通工具便被两岸的人们广泛运用。 怒江上的溜索有两种平溜和陡溜。平溜的溜索两头一样高,平越大江,来往都可过,但溜到江心后得双臂用劲,攀到对岸。陡溜有一定的倾斜度,一头高,一头低,自然滑向对岸,十分轻快。陡溜一般都是两根,倾斜方向相反,来回都很省力。为了安全,溜的构造除溜索本身外,尚有一块硬木或竹子做成的溜板和一根栓在腰间的麻绳。 藤蔑做的溜索很容易磨损,所以过一段时间(短则二三个月,长不超过一年)就得更换一次。换溜时,两岸各选一个力气大的人,先用钓鱼线的一端拴一石子两岸对丢,待两个石子在江心钩边在一起时,便慢慢拉过对岸。而后把鱼线换成较粗的麻绳,这时再将溜索一端固定于一岸的溜桩或大树上,另一端则系在粗麻绳上拉过对岸,固定于彼岸的树上或溜桩上,并用木棍逐段绞紧,换溜就完成了。 今天,横架在怒江上的桥越来越多,但溜索仍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蔑索已变成了钢缆,溜板也被滑轮所取代,溜索越来越安全。有的溜索已成为当地人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的工具。有的举家大小一同过溜,其乐无穷。远道而来的游人,也可亲身感受一下这凌空飞溜的惊险。 2.2浮桥赣州城三面环水,因为河面较宽,河两岸往来主要靠渡船。宋代赣州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为了方便与外面的沟通,于是就在章、贡两河上架起了三座浮桥。章江上的两座浮桥即南门浮桥和西津门浮桥,在80年代被现代公路桥梁所代替,只有这座建春门浮桥,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景观,特意保存了下来,并至今还为赣州市民服务。 这座浮桥始建于南宋时期,始建者是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叫做洪迈,他是江西鄱阳人,在赣州当过知军。他著有容斋随笔,是唐宋笔记中规模最大、影响甚深的一部笔记,毛主席很喜欢此书。眼前的这座浮桥全长400米,用了100只小船拼接而成,每三只为一组,整座浮桥分为33组,用缆绳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用钢缆、铁锚固定在江面之上。赣江水运繁忙的时候,每天早上9:00和下午4:00都要开启一次,让船只通过。过去在很多临江的城市都有浮桥,现在其他城市已不多见了。这一古老的交通设施,在赣州已沿用了800多年,构成了赣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人文景观。桥的那一头是城郊农村,还有一些工厂。夏天的傍晚,有不少赣州市民到这浮桥下游泳。晚上有不少人到浮桥上纳凉,一些青年男女还喜欢到这里谈情说爱。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到浮桥上走一走,感觉一下这种晃晃悠悠的滋味。2.3拱桥拱桥,在我国桥梁史上出现较晚,但拱券结构一经采用,便迅猛发展,成为古桥中最富生命力的一种桥型,即使在今天,它也仍有继续发展的广阔前景。 拱桥有石拱、砖拱和木拱之分,其中砖拱桥极少见,只在庙宇或园林里偶见使用。一般常见的是石拱桥,它又有单拱、双拱、多孔联拱之分,拱的多少视河的宽度而定。一般正中的拱特别高大,两边的拱略小。联拱拱桥又有厚墩联拱和薄墩联拱两种基本类型,拱数以3、5、7、9、11奇数为主,如桥孔特别多的也有偶数的,如吴江的垂虹桥,元朝时为62孔石拱桥,明清修建成72孔。当桥墩厚与联拱拱桥中最大孔跨径之比在0.04至0.12之间时,就是薄墩;具有薄墩的联拱称为薄墩联拱,现代称薄拱拱桥为联拱拱桥。18世纪法国桥梁大师贝龙(JeanPerronet,1708-1774)从理论上证明桥跨径与桥墩厚之比可以做到10:1至12:1。欧洲各国在该理论出现的前后才逐步改变做厚墩的习惯,做出薄墩。而在我国,1498年建成的浙江余杭市塘栖镇7孔广济长桥,其墩厚近1米,与最大拱净跨之比为15.8:1,远远超过了贝龙理论上的最小许可值。 拱桥根据拱的形状,有多种拱券形式,如半圆、马蹄、椭圆、圆弧、抛物线及折边(五边、七边)拱券,还有全圆的拱桥等等。拱券的排列方法及砌置式样,基本上是并列和横联两种类型,包括分节并列砌置、纵联分节并列、横联砌置、框式横联砌置及无规则排列五种(见图“拱-2”)。桥面一般铺石板,桥边做石栏杆。桥面宽度比石梁桥宽得多,在3米至6米之间,较宽的石拱桥都设置有间壁和长系石(又称横锁石),长系石长度略比桥宽长,其两头一般都雕刻成各种图案,在间壁上赋诗题词或标明建桥的年代与建造施主的姓名(或主建团体)。通过间壁和长系石把拱券上面松散的填料、边墙,形成一定的联系;遇到石拱券受载变形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拱券变形,以增加主拱的强度与刚度。同时,也能提高拱桥边墙的稳定性。桥面宽度一般是上狭下宽,桥顶宽度与拱圈宽度相同,而桥台边墙砌成八字形,以增大桥梁下部的宽度,采用这样的构造增强了石拱桥的稳固性。 拱桥的形象最早见于东汉画像砖上,是由伸臂木石梁桥在发展过程中受墓拱、水管等形状影响而产生的。现存最早的实物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隋代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文献记载可参见南北朝时郦道远所著的水经注。 2.4梁桥梁桥,又称平桥、跨空梁桥,是以桥墩做水平距离承托,然后架梁并平铺桥面的桥。这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桥,在历史上也较其他桥型出现为早。它有木、石或木石混合等形式。先秦时梁桥都是用木柱做桥墩,但这种木柱木梁结构很早就显出其弱点,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起而代之的是石柱木梁桥,如秦汉时建成的多跨长桥:渭桥、灞桥等。约在汉代时桩基技术发明,于是出现了石桥墩,标志着木石组合的桥梁能够跨越较宽大的河道,能经受住汹涌洪浪的冲击。但由于石礅上的木梁不耐风雨侵蚀,于是便在桥上建起了桥屋,保护桥身,此桥型(廊桥)后多见于南方,但最早都见于黄河流域。中小型的石梁或石板桥,构造方便,材料耐久,维修省力,是民间最为喜用的一种桥型,尤其是南宋后,在福建泉州地区十分盛行,创造了许多长大的石梁桥。梁桥若中间无桥墩者,称单跨梁桥;若水中有一桥墩,使桥身形成两孔者,便称双跨梁桥;若两墩以上者,便称多跨梁桥。2.5索桥索桥,也称吊桥、绳桥、悬索桥等,是用竹索或藤索、铁索等为骨干相拼悬吊起的大桥。多建于水深流急不易做桥墩的陡岸险谷,主要见于西南地区。其做法是在两岸建桥屋,屋内各 设系绳的立柱和绞绳的转柱,然后以粗绳索若干根平铺系紧,再在绳索上横铺木板,有的在两侧还加一至两根绳索作为扶栏。始见于秦汉,如秦李冰曾在四川益州(今成都)城西南建成的一座笮桥,又名“夷里桥”,便是座竹索桥。现存著名的有建于明清时期的泸定铁索桥、灌县竹索桥等。过索桥感觉非常惊险,正如古人形容过索桥的那样:“人悬半空,度彼绝壑,顷刻不戒,陨无低谷。”唐代和尚智猛称:“窥不见底,影颤魂栗。”其实真正度之还是安全的,正如徐霞客游记对贵州盘江桥评价的那样:“望之飘然,践之则屹然不动。” 索桥,根据其采用不同质地的绳索及过渡和构造形式,可分为竹索、铁索、藤索和溜索桥、城防吊桥,以及单索、双索、多索网状桥、并列多索桥等。 现代,人们根据索桥的不稳定性专门开发了类似的健身娱乐设施(图)。人走上桥后桥便晃动,具有锻炼人身的协调性和身体平衡能力的功效。 2.6纤桥纤桥,俗称百孔官塘,又称铁链桥,是一种为便于拉纤而建造的与河流平行的带状长桥,是古纤道的一部分。纤桥多见于浙江境内的运河地区,桥梁与河道平行,建造在河面开阔之处。纤桥一般每隔百米设一跨或数跨高孔,以便暂避风浪的舟船进入称为“避塘”的浅水域。通常,桥长少则一二公里,长则五六公里,如绍兴阮社有一座“百孔官塘”纤道桥,建于清同治年间,桥长380余米,115个跨,桥面用三块条石拼成,底平接水面。 纤桥有石梁式的,石拱式的;有砖石的,也有木头的,以石梁石板地为最多。纤桥可以说是因漕运而起的。宁绍地区、杭嘉湖地区以及苏、松、常、镇地区自古以来是繁荣富庶之地、鱼米之乡,是北方皇帝及其政府漕粮的主要供应地,最多的时候,漕运量年达四百万石。唐朝德宗时有一年太仓(皇家仓库)存粮竟不足10天的食用,急坏了德宗皇帝李适。恰好传来从江、淮运到三万石米的消息,德宗喜极欲狂,走到东宫对太子李诵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可见,东南漕运对唐皇朝生命攸关。为了改善漕运条件,广筑纤道刻不容缓,特别是运河岸边的纤道。同时,千百年来,江南地区主要靠水运输,在船只载重大、吃水深,又无机械为动力的条件下,仅凭风帆橹篙,运行缓慢,而靠人力背纤可加快穿行速度,解决逆水行舟的困难,建造和维护纤道势在必行。江南多河,运河纤道常常被水网、溪塘所阻挡,纤道上必须建桥,才能各行其道。2.7立交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迅速发展,各地的汽车保有量和交通量大幅度增加,使城市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辆与行人的干扰日趋严重,造成交通拥挤、车速下降。为疏导缓解交通阻塞问题、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保障行人安全,目前在城市和公路上都面临着修建立交工程的迫切要求。 在中国,早期出现的立交工程多为下穿铁路干线的地道桥。近年来,由于技术的进步,国内已采用不中断交通的预制箱体顶进工艺,在天津、北京等地成功地建成了许多座箱体规模大、技术复杂的大型地道桥。 我国最初的道路立体交叉式随着修建城市道路跨河桥而产生的。1959年湖北省武汉市修建江汉一桥时,利用桥头边孔供滨河路通过,建成我国第一座半苜蓿叶形立交。1965年北京修建京密引水渠时,在三条主要干道与滨河路相交处,建成三座同样形式的立交。广东省广州市于1964年利用修建道路与铁路立交的条件,建成我国第一座环形大北立交桥。之后又于1983年建成国内第一座完全分行的四层式区庄立交桥。 特别是进入本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和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需要修建通行能力高、行驶速度快的快速环路系统,因此市区干道立交及高速公路立交工程的建设,逐渐进入鼎盛时期。例如:北京市修建的二环路、三环路、东厢工程;天津市建成的中环线、外环线;广州市的内环、外环、高架路;上海市正在建设中的浦西全高架内环线工程以及已开始规划的外环线工程等等。配合这些环线干道就必须修建大量不同规模的立交工程。截至目前,北京已建有80余座大型立交桥,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居全国之冠。 立交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苜蓿叶形、菱形、喇叭形、环型以及定向式、互通式、组合式等,大部分立交为23层,个别的达到4层。立交桥的桥型和结构比较复杂,通常需要建造弯桥、坡桥、斜桥以及异性桥面的结构。1986年建成的青岛铁港立交桥和1991年竣工的上海南浦大桥东引桥曲箱梁立交桥等,均成功地运用了预应力混凝土弯桥的新技术。 为了改善城市交通阻塞、确保行人安全、提高机动车通行能力,人行天桥也如雨后春笋出现在繁忙的立交路口。人行天桥由于跨度与跨度不大、荷载较小,往往可与周围环境协调而设计成造型简洁、轻快、流畅的各种结构形式,及满足交通功能上的要求,又增加了城市中的立体景观,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2.8其他的桥 栈道桥又名栈阁、桥阁,是一种沿悬崖修建的单臂木梁桥。多见于山区。在今四川、陕西、云南、贵州等地尚存,如藏蜀栈道。 纤道桥建于江河岸边,与堤岸平行,是纤夫拉船的信道。如浙江绍兴的古纤道桥,至今尚保存完好。 阁道桥建于两楼之间。如皇帝宫室,上层为皇帝专用。有的上建屋顶,亦称复道。据说最早的阁道建于黄帝轩辕氏时。现存的例子如北京雍和宫万佛阁与延绥阁之间的阁道。 园林桥修建在园林之内,曲折美观,亦称曲桥。它为游人观景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是园中一景。著名的如颐和园的十七孔桥。 3、桥的作用 简单地说,桥便是架空的道路。建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若从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应该是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故说文解字段玉裁的注释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说明桥的最初含义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道,以后方有引申为架于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形式。现代,桥又在城市交通中发挥重要作用,平地起桥(立交桥),贯通东西南北,不仅有助于缓解交通堵塞,还成为现代化城市的亮丽风景。 中国古今桥梁的科学技术,不少都曾走在世界桥梁建筑的前列,许多桥梁样式仍继续对世界近代桥梁建筑产生影响。同时,它又是活的文物瑰宝,记载着许多珍贵的资料。 桥梁并非只是一件实用的产品,它是具有装饰性及社会性的艺术品。中国桥梁本身千变万化的形态就具有高度艺术性,故此人们常用苍龙卧波等词语描写梁桥,用长虹横空等描写索桥,用新月出世、玉环半沉等描写拱桥;而桥身各种装饰如文字、图画、雕刻、建筑等,都和桥梁结合起来,而且各种装饰也常寄寓了人们的美好意愿,或富哲理的禅思。 人们利用自然的材料建造了桥梁,桥梁又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并构成了人们观赏的风景。卢沟晓月,是北京卢沟桥的景观;断桥残雪,是杭州西湖的一景;灞桥柳雪,是古都西安的一景。人们离不开桥。桥、人、自然山水结合得如此和谐,如此巧妙,正好应合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思。 4、中国桥的文化特色 中国桥文化的特色是十分鲜明的。它是大众的文化。桥由大众建造,大众保养,大众使用,桥文化也由大众创造,大众欣赏,大众发展。它是实用文化。桥是实实在在的客观构建,因此以它为载体的文化也是可视可闻可感可使用的文化。桥文化是不断创造的发展中的文化。桥是静止的,但使用它、歌咏它、观赏它的人是不断的,有人用诗画描写;有人用影视表现它,有人用故事传播它,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桥文化的积淀越来越丰厚,这是桥文化无限生命力之所在。桥文化是一种多功能的综合文化。它是实体物质与抽象意念结合的产物。在桥这个实体上产生了某种文化意念又由这个文化意念丰富和提高了桥这一实体价值。中国桥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多种形式的特点,不是内容单一停留在某一层面上的文化,它的丰富性和综合性为人们所惊叹。 中国桥文化的意念是十分深奥的。我们的先人为我们记录了许多桥的材料,文人诗家们写出了许多咏叹桥的诗文碑画,在我国,不管在山区还是在平原,现在还保留着大量造型别致、千姿百态的桥,这是桥文化所在的基石,是最优越的条件所在。中国的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并不是交通工具这一简单含义,它的内涵深广无限。 现今的桥在深厚的文化基础之上又加上了高新科技,创造了雄伟壮观的现代化桥梁,如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还有繁华都市里繁复的立交桥,无一不展现了现代城市的风貌,桥文化将伴随着人类文化不断发展,不断丰富。5、桥的理念 桥,不仅仅是一种建筑,不仅仅是门艺术,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 5.1沟通的桥。 学会倾听别人,善于与人倾诉,懂得欣赏他人,与人保持联系,出门在外,想和家人、朋友联系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打电话。电话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简便的途径。电话仿佛是在地球上的千家万户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沟通的桥梁,通过这个桥梁,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很容易走到一起,地球变得四通八达了。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沟通的“桥梁”将会延伸到宇宙,到更远的地方。 5.2成长的桥。 我们需要学习,需要知识,需要长大,因而我们非常需要 得到家庭、学校、父母、老师等等的帮助。家庭-父母:对于爸爸妈妈来说,养育孩子的历程仿佛是在不断地爬山,他们要带领孩子走过幼儿、儿童、少年、青年等时期。不断得这样上山、下山,会遇到许多困难、许多问题,是爸爸妈妈冲破了种种阻力,用他们的爱将各个不同的山头连成桥,于是在我们成长的每个阶段,都能轻松地适应。 学校-老师:进入学校以后,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象得到阳光和雨露的小苗,迅速成长起来。老师不仅给我们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教会我们如何去独立学习知识。粉笔染白了老师的秀发,作业熬红了老师的双眼。我们长大了,正象老师所期望的那样,我们的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我们已跨越到知识的彼岸,而且还要继续向前迈.这座桥就是老师给我们搭的,他们给我们架起了知识的桥。 5.3友谊的桥。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亲情,也需要友情,当然需要得到别人的友谊。 鸭绿江断桥原为鸭绿江上第一座桥,始建于1909年,长944.2米。宽11米,十二孔,第四孔为“开闭梁”,可旋转开合,便于船舶航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被美军炸毁。中方一侧残存四孔,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人可登桥凭吊游觅。 同学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难得的友谊,我们彼此关心,彼此信任,度过的是一段岁月如金的日子。在人生道路上,同学之间的友谊是永恒的,也是最真挚的而难以忘怀的。5.4希望的桥。 在人生道路上,学会友爱,学会帮助别人,那是一种幸福。在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收获。有些小朋友因为没有钱,或是没有条件,不能上学,也得不到知识。他们和学校之间像是有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把他们和学校分割开了。如果我们支援他们一些钱,一些衣物,再给他们建一些学校的话,就像是在这条大河上架起了一座希望的桥,让他们也能得到教育。有关桥的歇后语半夜过独木桥步步小心 白娘子哭断桥想起旧情来 背媳妇过独木桥又惊又喜 笨驴子过桥步步难踩着高跷过独木桥艺高人胆大踩着银桥上金桥越走越亮堂 曹操八十万兵马过独木桥没完没了船到桥头不顺也得顺 灯草搭浮桥走不得 顶大风过独木桥担风险 独木桥难过独木桥上踩车别拐弯 独木桥上唱猴戏不要命或玩命干 独木桥上钉木版故意让人过不去独木桥上散步走险独木桥上睡觉翻不了身 独木桥上走骆驼担风险的事 短板子搭桥不顶用或不顶事 短木搭桥难到岸扶着桥栏杆过河生怕掉进去 扶着桥栏过河生怕掉在水里扶着醉汉过破桥上晃下摇 刚下桥的新媳妇不好看也爱看 鹊桥相会一年一度过河拆桥不留后路湖面上的九曲桥穹穹多 火柴棍搭桥难过 近视眼过独木桥放不开步子九曲桥上散步走弯路枯木搭桥存心害人癞皮狗上桥招摇撞骗 烂板搭桥不顶事 烂板子搭桥白搭或难过 烂柱子塔桥不牢靠 老太太走独木桥难过 芦沟桥上石狮子数不清 麻秆搭桥把人跌闪得好苦 麻秆搭桥难过或担当不起 木炭搭桥难过 骑马过独木桥回头难 骑马上独木桥回不得头 牵牛过独木桥难过 牵牛走纸桥过不去 牵瘸驴上窟窿桥锥戳不动 桥顶上盖楼上下空桥头上跑马走投无路三人过独木桥有先有后 宋太祖陈桥兵变取而代之田膛上搭桥不是路 铁拐李走独木桥够呛或走险 瞎子打过独木桥错路一条 香签搭桥难过 小河上没桥将就过吧 小脚婆娘过独木桥摇摇摆摆朽木搭桥存心害人 朽木搭桥难过 竹竿子搭桥难过醉汉过铁索桥上晃下摇 扁担括进桥眼里担不起筷子搭桥路不宽 烂板桥上的龙王一一不是好东西 没桥顺河走绕来绕去桥是桥,路是路 一清二楚 桥孔里伸扁担担当不起 牵牛花儿当喇叭吹闹着玩牵瘸驴上窟窿桥锥戳不动天上架桥想到办不到张飞拆桥有勇无谋桥的传说1.风雨桥的传说 有关桥的成语1. 修桥补路 成语发音:xi qio b l 成语释义: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 2. 桥归桥,路归路 成语发音:qio gu qio,l gu l 成语释义: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3. 过桥抽板 成语发音:gu qio chu bn 成语释义:比喻目的达到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示例:只要你不要,我马上去找他们,一定有个办法,明天来回复你。(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 4. 过河拆桥 成语发音:gu h chi qio 成语释义: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成语示例:祥子受了那么多的累,老头子翻脸不认人,他们替祥子不平。(老舍骆驼祥子十四) 有关桥的诗句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题小桥前新竹招客 (白居易) 雁齿小虹桥,垂檐低白屋。 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 皮开坼褐锦,节露抽青玉。 筠翠如可餐,粉霜不忍触。 闲吟声未已,幽玩心难足。 管领好风烟,轻欺凡草木。 谁能有月夜,伴我林中宿? 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 池(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洛桥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州桥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题小桥前新竹招客 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 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 能促岁阴惟白发,巧乘风马是春光。 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忆越乡。 华镇还珠桥 溪上还珠太守家, 小桥斜跨碧流沙。 清风不共门墙改, 长与寒泉起浪花。 陆游五云桥 若耶北与镜湖通, 缥缈飞桥跨半空。 陵谷双迁谁复识? 我来徙倚暮烟中。 第二句是描绘石桥的千古佳句。 秋思 山步溪桥又早秋, 飘然无处不堪游, 僧廊偶为题诗入, 鱼市常因施药留. 桥的对联对联:杭州半山桥:欲泛仙槎向何处;偶传红叶到人间。 西湖断桥:断桥桥不断;残雪雪未残。 渡船桥: 南侧联:一线桥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带吴歌;北侧联:春入船唇流水绿,人归渡口夕阳红。东溪桥: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梅县桥溪村: 上联是“一门鼎盛,二姓同村,三代展鸿图,四海扬名,五指峰峦钟沛国”; 下联是“六朵荆花,七行楼屋,八方齐庆贺,九如献寿,十分声价壮桥溪!” 南星桥: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 安平桥: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 金鳌玉蝀白练桥: 南向题有“银潢作峤”四字,有联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