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盘问.doc_第1页
辩论-盘问.doc_第2页
辩论-盘问.doc_第3页
辩论-盘问.doc_第4页
辩论-盘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盘问:盘问,也叫攻辩、质询,以盘问方对答辩方进行提问的方式进行,盘问方只能提问,不得进行引申,但可以对答辩方回答进行归纳,答辩方只能回答,不可以进行反问。盘问主要凭借事例、类比和短平快的逻辑攻势,展开证明本方的观点,或者攻打对方的理论薄弱处,之间短兵相接,所以将盘问称为“辩论的匕首”。大多数的盘问属于圈套式盘问,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一系列成体系的问题使对手陷如自相矛盾无法解释的境地。而所选取的问题往往是是非判断命题开头,也就是“是不是”的问题,这样的好处就是把对手推向极端,使其面对一种“非是即否”的境况,那么对手就无法展开全面的论述,从而掉入圈套。如何盘问(一)很多最初接触攻辩环节的新辩手都有过这样的困惑,就是如何设计攻辩问题,很多辩手的攻辩问题就是挑几个问题放在一起问一下,这样既让评委觉得一头雾水,也无从实现战术目标。还有一些辩手不喜欢事先设计攻辩,而是现场根据对方的立论来组织问题,应该说这更加符合攻辩环节设置的最初意图,但由于操作起来对辩手要求比较高,所以一般不推荐新人使用。另一方面,如果是已经具备了相当扎实的基础的辩手,我建议可以尝试一下现场组织问题,这样更有趣味一些。 攻辩的战术意图一般有三个方面:1、概念争夺。2、对方核心论点定点清除。这两个方面可以根据实际辩题情况而有所侧重,两位攻辩手各选取一个方面作为本轮攻辩要实现的目标。 下面就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1、概念争夺。很多辩题之所以会出现正反两方的矛盾,关键在于双方对于辩题中核心概念的解读不同,对于这类辩题就应该在攻辩环节中对概念进行争夺。下面举一个具体案例来进行说明。 例如辩题“民主能否被称作普世价值”,这个辩题关键就在于对“民主”以及“普世价值”这两个概念的界定争夺,那么作为正方在攻辩环节中该如何设置问题呢? 正方认为民主能被称作普世价值,正方对于概念界定要实现两个目标,第一,民主是一种体现主权在民的制度的统称,而不是某一种特定的民主制度组织形式;第二,普世价值是一种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被认同的价值,而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被实现的价值,为实现这两个战术目标,正方设计攻辩问题如下:(1)请问对方辩友,主权在民和少数服从多数哪个才是民主的本质特征?(2)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少数服从多数是民主的本质特征,那我想请问如果我拿手枪顶着你逼迫你投票支持我,从而我获得了多数票而获胜,请问这还是不是民主?(3)在上述例子中由于您并没有投票选择自主权,虽然最后的决策制度依然是少数服从多数,我们就不能称之为民主,可见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主权在民而不是少数服从多数对不对? 通过上述三个问题的质询一般就实现了正方概念争夺的第一个目标。接下来争夺第二个问题。(1)请问对方辩友,世界上有没有普世价值?(2)请您给我举个例子好吗?(3)好的,那我想请问,一样东西是否要在任何条件都能被实现才能被称作普世价值?(4)(假设对方举例自由)请问在奴隶社会的奴隶身上有没有实现自由?(5)对方辩友,其实我们都看到了,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东西能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用 这样的标准来看的话,世界上就没有普世价值了,您方举的例子也只是被认同而没有被实现,所以我们评判一个东西是不是普世价值应该看它是不是能被大家都认同对不对? 2、对方核心观点定点清除 辩题“京剧是否应该进入中小学必修课程”正方极有利的论据是许多学生在上过京剧课以后表示对京剧产生了兴趣,反方该如何利用攻辩设计来实现对该观论据的质疑呢?反方设计了如下问题。(1)对方辩友,您读小学初中的时候有没有京剧必修课程阿?(2)那您是否因此就不了解京剧了呢?(3)请问是一点都不了解呢,还是没有系统了解呢?(4)您觉得众多流行音乐的粉丝是不是都系统了解流行音乐了阿?(5)为什么没有系统了解流行音乐也能喜欢上流行音乐,而没有系统了解京剧就喜欢不上京剧呢?(6)也就是说,京剧属于那种一眼看上去很难喜欢上,需要慢慢品味才能感受他的魅力的是不是?(7)可是您方刚才举证说很多学生上过京剧课就喜欢上京剧了,一两节京剧课是如何让他们细细品味京剧魅力了吗?这样的矛盾对方辩友如何解释? 这套问题一开始似乎是想攻击了解京剧不必然要靠必修课程,然后故意卖一个破绽,似乎拿流行音乐和京剧类比是一个错误的类比,因为流行音乐和京剧的“审美类型”是不一样的,而这恰恰就是反方最后想要得到的结论,这样就实现了反方定点清除正方重要论据的目的。(二)攻辩部分(或称“盘驳辩”)通常充当辩论赛的第二个环节,这也是辩论赛现行赛制中的第一个高潮,也是对以往“背而有悖”的清一色陈词的修正。在不同赛制中,攻辩过程要求的问题数和时间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方提问进攻,一方只能回答不能反问注意,这里的“反问”是指反过来问对方问题,而不是指反问句。这样形成了进攻和防守态势,合理的运用进攻和防守,对后面的自由辩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是会有新辩手发问,怎么才能把别人问住了,就是常说的“问死”,就连老辩手也常常想这样。当然,这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在高水平的比赛中,这样的的情况基本上不会出现。问是我们修筑的进攻炮台,答是对手建构的防御体系,如果真的问死对方了,辩论赛基本上结束了。 高手都想在最关键的时候碰到一个强有力的对手,一对一的对辩是辩手个人能力的展示,是最好的对抗场所。而且现在攻辩已经发展到了答中反攻,问中再反攻的层次,尽管现在仅仅是雏形,但必然是今后高水平对抗的发展方向。 攻方,具有先发制人的优势,除了单纯的抛问题,还要思考对方可能如何反应,并及时作好准备,以免制人不成,反受人制。攻辩开始时,通常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不是最有杀伤力的,因为对方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攻方提出的问题极容易被破掉。一辩陈词中,会涉及对己方观点的几点论述,第一个问题最好结合一辩的论述,从其中的一点论述里提取出一个问题。开篇立论对于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作了清晰的界定,并结合理论与实践来提出本方的辩论方向,它通常是经过大家反复斟酌才提出来的,所以往往成为攻辩的风向标。 前两个问题的难度不大,往往是为了确定某些可能混淆的东西,以免因为大家达不成共识,使下面的辩论无法深入。当到了第三个问题的时候,对方开始放松警惕,认为你提出的问题难度不大,这时就可以适时的抛出刁难性的问题。由于前两个问题难度不大,但第三个问题不仅难度大,而且类型突然转换,对方出于一种思维上的惯性,极有可能思维短路,回答的时候出现纰漏。这时即可尽全力找到其中漏洞加以攻击,或者按照自己事先对对方反应的估计进行强攻,应该可以取得相当不错的效果。 除了以上这一常规方法,还可以采取连环抛问题的方法,问题之间包含联系,这样就要求对问题的制作和理解相当深刻,将对方一步一步引进圈套,便是“引君入瓮”了。但要注意的是,提问之前,自己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有足够的理论或事实依据,让对方无法否认,否则自己很容易吃亏。 如何反驳驳方,一般每次发言时间都比攻方要长一些,所以反驳时可以有较多的反驳空间,时间往往不会对其有太大的影响。对方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向你发起进攻,这些问题通常是不存在明显的漏洞的。驳方所要做到的事情,就是尽量把对方的进攻势头遏制住,回答问题时应当结合本方的开篇陈词。如有必要,每次回答完问题后,还可以适当的圆满一下自己的观点,提出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观点或者理论。 作为驳方,可能会经常遇到连环问题,但是由于连环问题的提出,中间不能出现一点意外情况,所以只要驳方的回答稍有一点与攻方的准备不同,攻方的连环问题就极容易被破掉。在对方提出连环问题的前两个时,我们就必须确定我们面临的是什么,猜到对方接下来会问什么,然后利用极短的时间,竭力扰乱对方的赛前部署。 在反驳对方的过程中,已经被公认的真理,要大胆地承认,否则容易给人留下胡搅蛮缠的印象;但是对方由真理推出的结论,要想方设法地推翻。注意一辩的立论,要深刻理解其中的解题思路,要会分析对方问题与你们解题思路的不同之处,并在场上指出来。对方无疑是希望我们跟着他的思路走的,所以我们就必须在对方说如果怎样怎样的时候,尽力去思想如果不怎样怎样。 遇到比较困难的问题时,可以打迂回战,采取规避的方式回答对方的问题,因为对方在这一过程由于单独发问,问题相当于“量身定做”,你如果采取迂回规避,这样对方要么选择放弃,提出新的问题,要么选择重新以另一种方式发问,这样第一种选择可以轻松解决,第二种选择就可以由于时间的充足,给予了思考,可以很好的得到解决。 攻辩过程可以说是一对一的较量,能充分反映辩手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思辩力,也可以很好的训练博弈能力,所以加强这方面能力可以在攻辩和后面的自由辩论中发挥主导作用。实战之中,问题设计是十分讲究的,也是很具个性化的。从郭于宽的含沙射影提问方式到中国政法堂而皇之的咄咄逼人,再到后来中山的逻辑游戏以及电子科大的问中带打,可以说已经将提问的诸多技巧演化得淋漓尽致了,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很多有用的东西。一定要记住是借鉴,不要拿来就用,对付一般人可以,但是碰到厉害的会吃亏,正应了一句话,“捡来的歌儿唱不像”。 提炼一下,就可以发现,提问的时候往往逆向思维占了大部分比重。比如,02年国辩复赛之一,中国政法大学(反方)对阵人民大学,反三发问,“医生在为病人开刀的时候如果不是为了治愈病人这一结果的话,难道是为了体验开到过程中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快乐吗”,之所以逆向思维在设计问题中屡试不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便于在小节中从顺向进行理顺,加深观众和评委的印象。第一段主席:听完了正反方的立论后,让我们来听听各为辩手在防守反击战中是如何论证己方观点的。下面有正方二三辩针对对方立论的观点向对方一辩进行盘问,二三辩可以轮流盘问。每次提问不超过10秒回答不超过20秒。请反方二三辩对正方一辩进行盘问,时间为1分30秒。有请。反方二辩: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海大校训:“海纳百川,取则行远”中的“取则”是什么意思呢?正方一辩:取则,则就是规范,取则就是按照一定的规范、规则来进行。反方三辩:对方辩友的解释真是不错呀,海大校训中取则就是遵循规则,有所取舍。中国海洋大学作为中国海洋事业的最高学府尚且如此,海洋资源的开发又怎能例外呢?请问对方辩友,所有的海洋资源都可以开发吗?所有的技术手段都可以应用到海洋资源的开发吗?正方一辩:我们所说大力开发海洋资源中的海洋资源是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如果不能满足人类需求我们为什么要去开发呢?而这样的资源是不用开发的。那些能满足我们生活需要的海洋资源的发力度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要大力开发这些海洋资源。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显然是在回避我方问题,众所周知我们的科学技术还很不成熟,我们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在项目、方式、实践上限制海洋资源的开发。曾几何时陆地资源也被认为是非常丰富和亟待开发的。但在大力开发的口号下,陆地已经被破坏到了遍体鳞伤的程度。难道我们不应该以史为诫,不要重蹈陆地的覆辙吗?正方一辩:人是有理性的,正是由于在开发陆地资源中遇到了一些挫折,一些困难,所以我们更要引以为戒,在大力开发海洋资源的过程中,合理有序地进行,这也是我放在立论中强调的。并且人类大力开发海洋资源并不时无序无度的,那只能是一种掠夺,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大力开发海洋资源。反方三辩:海洋资源已经是人类惟一的宝库了。人类开发陆地资源中的理性告诉我们一定要限制开发海洋资源。请对方辩友不要将其变为第二个配破坏的陆地呀!请问对方辩友,捕鲸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严格的控制,而唯独日本却熟视无睹,大力支持捕鲸产业,其手段极其残忍,请问对方辩友怎么解释这一问题呀?正方一辩:对于这一问题我们所说的大力开发海洋资源,海洋资源极其丰富,它不仅包括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还包括海洋空间,海洋动力等一系列的资源,对方辩友为什么只把眼光放在捕鲸这一狭小的范围内,而不去看看我们的整体,看看我们丰富的海洋资源呢?反方二辩:对方辩又怎能说这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呢?那就让我们来看另一则事实吧。近四十年来,因为到处围海造田到处发展滩涂养殖业,是我国沿海累计丧失滩涂湿地219万公顷,相当于沿海湿地的50%啊!正方一辩:我们在理论中已经明确地告诉对方辩友,在开发海洋资源中肯定会有一些负面效应,但随着人类对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开发海洋能力的不断提高,这些问题终究是会得到解决的呀,请对方辩友不要太悲观了呀。反方三辩: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一种不加限制的开发可能是一种合理的开发吗?正方一辩:对方辩友又误解了我方的意思,大力开发海洋资源并不时无序无度地开发,使有限制的有一定规范来保证大力开发海洋资源更好进行的。谢谢!(时间到)第二段武汉大学郭彪对马来亚大学符永健的盘问(正方武汉大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反方马来亚大学用人也疑,疑人也用。)郭彪:好,请问您,是不是因为用人不可全信,所以用人要疑?符永健:是。郭彪:好,是不是说有一点点的不信,所以用人要疑?符永健:有一点点的不信,所以用人要疑?可以这么说,看你程度。郭彪:也就是说有一点点就能论证“要”,对吧?符永健:是看我们针对这个人的品行和能力有没有怀疑,有没有值得怀疑地方,是!郭彪:那就是我说的是对的咯?符永健:恩。郭彪:好,那我想请问您,什么叫做我们要有礼貌?符永健:我们要有礼貌就是表达我跟你讲话的时候我要比较正统一点、有规格一 点,尊敬一点。郭彪:那可以说我有一点点的礼貌,叫做“我要有礼貌”吗?符永健:要不能这么样子看的。我有一点点的礼貌叫做“我要礼貌”?看你的程度的差别。郭彪:也就是说“有一点点”论证不出“要”,对吧?(掌声)符永健:不能这么说,就好比如,今天我说“我要吃饭”不代表我每时每刻要吃饭-这样!郭彪:饭可以吃饱,可是疑是没有止境哦!是不是不能通过有一点点来论证“要”?您正面回答我。符永健:不能说有一点点论证“要”?-我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请重复一下。郭彪:也就是说不能够论证“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