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第四册第十八章辅导讲座李通依据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结合第18章,进行分析。一、学习“国家”的一般方法 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某一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 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的分布和基本事实都属于自然地理概况,认识一个国家,一般从认识它的自然地理概况人手。某一国家的人口分布和发展、经济部门的地域分布、环境和发展问题、文化的地域特征等都属于人文地理概况。需要说明的是,在国家的学习中,并不需要学生认识每个所选国家的全部自然和人文地理概况。 在学习某一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况时,一般的方法是使用地图和资料。上述概况的大部分内容属于地理分布的内容,可以在地图上读出。有些内容无法用地图表现,如某些气候资料、某些文化方面的内容,则需要使用资料学习。反过来说,如果学生能够比较有效地使用地图和资料,他们就有可能独立去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概况。 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某一国家地理特征 一个国家的特征或是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事物方面表现,或是从该地区人文地理事物方面表现,或是二者的综合表现。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分别从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植被特征等方面认识;国家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分别从人口特征、文化特征、经济特征、城市特征等方面认识;也可以将上述几方面综合起来认识,或是在综合的基础上认识国家最突出的特征。因为国家的某一特征是国家内相关地理要素组合的体现,所以比较适合使用归纳的方法去认识。教师用演绎的方法,先告诉学生某个国家的地理特征,再到地图上验证,也可以使学生掌握国家特征,但掌握归纳的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独立去认识一个新的国家。归纳的方法由具体到抽象,由未知到已知,本身就含有探究的成分。 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地理特征的成因 义务教育阶段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认识的要求不是很多,即使有所涉及,也多处于比较浅显的层次。对国家人文地理特征成因的认识,则渗透到国家人文地理特征的教学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认识国家地理特征的成因,主要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这种综合分析实际上是一个发现影响某一特征形成的诸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找出主导因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各个影响因素并确定其对该特征形成的影响程度是分析过程,将不同因素的影响结果联系起来勾画地理特征形成的全貌,是个综合过程。学生初步掌握这个综合分析的过程,就有可能独立去认识某一新国家地理特征形成的原因。 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某一国家地理环境的异同 因为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所以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国家间的异同。比较相同或类似的地方,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规律性的认识;比较不同的地方,可以认识国家的独特性,加深对“因地制宜”观念的理解,并有助于理解和接受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因此,国家地理学习中经常会用到比较的方法。 运用比较方法比较两个国家时,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分别比较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也可以按要素比较。 (2)探究学习是否适用于国家地理教学 探究学习源于理科教学,因为理科教学内容特别是实验部分比较适合采用类似科学家研究工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形成科学的概念或掌握科学原理,在形成科学概念、发现科学原理等规则性较强的学习过程中有明显的作用。探究学习后来被扩展到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中,形式上也有所不同,例如,不一定强调实验,但实质是一样,即要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而非简单地将结论呈现给学生。 探究学习与教师比较熟悉的“发现法”或“启发式”有异曲同工之处,特别是与“发现法”类似,都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带有比较明显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义。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用在系统地理或理论性较强的学习内容上比较多,用在国家地理学习上似乎不容易体现。探究学习是否适用于国家地理的学习?怎样在国家地理学习中应用探究学习?还需要教师们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其中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即把对国家的探索建立在问题的基础上,是开展探究学习的前提。二、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本章有9项能力要求,一是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二是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三是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四是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五是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六是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七是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八是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九是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请老师们注意:第一这里没有限定具体国家。第二这里没有明确要达到的程度?第三这里没有明确的活动要求。 第18章是认识几个国家。从本章开始进入具体国家地理的学习。本章包括五节,第一节日本、第二节美国、第三节澳大利亚,第四节巴西、第五节俄罗斯。 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地理位置实质上是回答“在哪里”的问题,这是国家地理学习的基础知识。因为的地理位置,决定这个国家的基本地理特征,不同的国家地理位置,就会使这个国家内部各组成要素发生变化,进而形成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学习一个国家时,首先接触到的应该是这个国家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包括界线和范围。 要强化地图的运用。使用地图,是学习国家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通过读图活动,学生可以对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海陆位置等)和国家内部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进行自主建构。不同的国家地理位置,就会使国家内部组成要素的组合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国家地理特征。所以,“认识地理位置是理解本地、国家、国家和全球相互依存关系的前提”,也是认识国家的基础知识。 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 一个国家的绝对位置是指它的经纬度位置,可以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国家的纬度位置决定了这个国家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而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又影响该国家气候的基本模式,从而影响其农业生产和人们的基本生存模式。例如,欧洲所处的纬度位置,使得它没有热带气候;非洲所处的纬度位置,使其成为“热带大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认识穿过某一国家的特殊纬线,例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相对位置(海陆位置等) 相对位置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例如,某个国家的海陆位置,就是它相对于某个大陆或某个大洋的位置,在许多情况下,这种相对位置比利用经纬度确定的绝对位置更有用。例如,说北京位于北纬39度54分,东经116度,对于我们探究北京的地理位置对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来说,就没有什么意义。这时我们会更多地利用北京背靠太行山脉、面向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这个相对位置。 一个国家相对位置的重要,是因为在纬度位置一定的前提下,国家特征受其周围地理事物,包括其他国家的影响很大。以欧洲为例,虽然纬度位置决定它没有热带气候,但它的主要气候特征却取决于欧洲的相对位置,如海陆位置,位于大陆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等,使欧洲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纬度位置类似的我国东部地区,因位于大陆东岸而具有温带季风气候。 国家相对位置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地理事物空间关系的教学中。确定国家相对位置的重要一环是确定参照物,并描述该国家与参照物的关系,这个过程实际就是在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而对空间关系的认识已经触及到对地理规律的认识。例如,当我们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沿海国家,再找出内陆国家时,学生就接触到“国家”与海洋在空间上的关系,从这个关系出发,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国家发展中的不同特点。这种空间关系的教学在初中不可能很深入,但是通过国家的相对位置来初步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学生还是可以接受的,这种教学应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地理位置的学习 充分运用地图认识一个国家的位置 使用地图,是学习国家位置的基本方法。因为学生永远也不可能在同一时间里直接看到该国家的真实位置,而地图则能表现空间的完整性,使国家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这一点,使地图大大优于学生的观察以及教科书文字的阐述。 在义务教育阶段,一个国家的经纬度位置的教学一般做模糊处理,因为精确描述一个国家的经纬度位置比较困难,必要性也不大。学生只要知道一个国家主体位于哪个热量带即可。学习的重点放在国家的相对位置上。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这里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不同的教师对此理解不同,比如日本有的教师可能认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是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有的教师可能认为是多火山和地震。是什么,就要依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而定。关于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也如此。因为,课程标准没有具体要求,教材也没有具体要求。教师的责任更重了。首先是你的认识对不对,选取的资料对不对,因此,我们更加强调校本教研的重要,一定要集体讨论,加以确定。千万不要想当然。 按照“标准”的要求,日本是一个海洋性较强的、典型的季风气候。可以通过一些相关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对比,使学生加以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日本地震的图像和相关文字资料,让学生确认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然后,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板块构造图,引发学生讨论为什么?需要了解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日本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必要的地理图像阅读,加以了解。 假如。我们设问,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景观,独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地区炎热干燥。请老师们根据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这里的分析,要结合教材的要求,不要过深过难。仅仅抓住南回归线和东部山地阻挡水汽进入,就可以了。 还可以分析其为什么是世界上活化石博物馆。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澳大利亚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的?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还可以联系南极洲,为什么澳大利亚大陆有那么多特有生物,而南极洲却很少呢? 巴西的亚马孙河、亚马孙热带雨林就是特有的地理现象。这里需要简单说明,不需要大量笔墨来说明。比如热带雨林,主要从其五带中的热量带、本身降水丰沛,地形条件向东开口,有利于水汽的深入等,就可以了。至于亚马孙河水量大,可以与热带雨林的作用联系起来,像教材提到众多河流从北、西、南三面向亚马孙河干流汇集,就可以了。 特有的地理现象还可以是热带雨林的破坏等人文现象。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加以解决。 3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关于日本的经济与贸易问题,可以从学生对市场上的琳琅满目的日本商品和日产汽车入手,让学生思考,日本为什么把眼光瞄准海外市场呢?之后,引导学生阅读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图,概括日本经济与贸易等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哪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关于文化,可以从日本的建筑风格、饮食文化、文字与中国文字的关系等方面,让学生分析其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从日本的小洋房、名牌商店等让学生分析其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等。得出其与它国在经济、贸易与文化方面上的关联性。 4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了解,说出美国有哪些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居领先地位,比如航天飞机、太空舱、笔记本电脑(英特尔、微软、IBM)以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三巨头。 还可以从以下资料说明,例如,美国经济增长中至少有27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而两大传统产业建筑和汽车仅占18;19881966年,美国在计算机数据处理、管理及公共关系等高新技术服务业,新增就业机会105.6万个,增长达到45.6。19961997年,美国因特网经济总额从155亿美元增加到了388亿美元,预计到2001年将超过3500亿美元。19951998年,美国经济增长的1/3来自于信息产业,19931999年,美国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已经由6上升到8。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5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这里教材没有涉及。但是教师可以根据图1812美国本土的农业带和农业区分布图,以及教师补充的相关资料相关气候资料和美国人口、城市分布图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如美国东北部地区的乳畜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而且,这里是美国的制造业带,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因此畜牧业非常发达。) 澳大利亚也可以使用此项要求。澳大利亚这一节安排有“做一做”的内容。其实,在分析时,可以引用相关的澳大利亚地形、气候、水源补给情况图,让学生分析澳大利亚哪些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为什么?关键是怎样对教材的二次开发问题。课程标准有要求,教材内容不充足,教师可以结合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 例如,看看澳大利亚东、中、西部的地形有什么差异?找出大分水岭、墨累河、澳大利亚大盆地和北艾尔湖。然后讨论澳大利亚农牧业与地形的关系。找出澳大利亚在五带中的位置,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讨论澳大利亚农牧业与气候的关系。6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 通过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美国美式英语的特点。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美国影片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美国的民族构成。可以从教材提供的美国一些著名人物的祖籍,来了解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关于巴西,可以采用“民族大熔炉的缩影”,让学生了解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如巴西的狂欢节,桑巴舞与巴西的足球等。7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例如,巴西对热带雨林的开发问题。比如俄罗斯的温带草原开发问题造成的黑色风暴问题等。 8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比如巴西的狂欢节、足球、桑巴舞等。比如,日本的温泉洗浴等。 9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结合俄罗斯交通运输业的部门结构与旅客货物的周转量等方面情况,使学生明确,俄罗斯是一个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的国家。为什么?货运以铁路和管道运输为主。为什么? 俄罗斯城市的分布为什么多与矿产资源和交通枢纽有关。 关于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简单说明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大家抓住一个面积大,平原面积广阔,东西狭长的特点,海岸线漫长、境界线漫长的特点,纬度高,得出冬季漫长严寒的特点,夏季温暖但是短促的特点。 关于举例说出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的联系问题,从俄罗斯进口的物资主要是尖端武器如飞机、舰艇、导弹等。俄罗斯从中国进口食品、服装等日用消费品等。中国人在俄罗斯主要从事商业活动等。中俄经济互补性很强。关于文化这里主要是建筑、交响乐和芭蕾舞等享誉世界,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如中国。 三、教学的建议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教学时要紧紧把握住新字,在新字上做文章 这部分内容,大家可能认为没有什么新意,还是旧面孔。其实是否新,就在于教师的观念是否新。教学设计是否新上。特别要注意的是本章的要求不是某些国家的经济特征上,而是让学生掌握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些具体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方法上。两者不可颠倒。首先可以依照教材编排的顺序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如: 第18章 “日本,教师可以采用“教师精讲,提炼学法教师演示学生模仿自学”的方式展开教学。对于“地理位置”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首先读图名,明确国家的范围,引导学生读出日本由几个大岛和附近岛屿组成。 第二是教师以日本为例介绍确定一个国家经纬度位置的几种方法,学生模拟教师的方法,分别说出其它一些国家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第三是教师以日本为例示范怎样抓重要的纬线(如北回归线),然后利用这条重要纬线,明确其所在的温度带。学生可以模仿中国进行练习。 第四是课后指导学生练习其他国家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还可以让学生沿着北纬30度线,从中国上海向东,到日本,结合中国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思考日本的经纬度位置和日本的海陆位置。 关于日本的经济特点,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从读图和资料,让学生了解日本进出口情况,进而分析其原因?还可以从日本急于向伊拉克派出围和人员等问题,引入其狼子野心。还可以从中国日本对俄罗斯石油资源的争夺看日本的野心。当然,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了解中日贸易情况,展开分析。 关于日本文化情况,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日本文化景观的图片或视屏资料。供学生分析,掌握。 “美国” 本节内容除了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展开教学以外,还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展开教学:首先提出问题,美国为什么被人们称之为“人种博物馆”?再引导学生观察课本,让学生观察(1)美国有哪些人种的移民?(2)搜集有关美国各种肤色的人在美国的突出贡献。(3)讨论美国是怎样融合世界各地的文化而形成本土文化的。 还可以设计几条线索让学生选择,如(1)美国为什么各地都有一些不同种族的区域,如黑人区、唐人街等?(美利坚人各族一般对外都自称美国人,他们在国内的分布则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例如,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多居住在东部各洲,德意志人多居住在新泽西洲及西北各洲,意大利人多居住在大西洋海岸中部地区,法兰西人多居住在德克萨斯洲和路易斯安娜地区等。)(2)为什么每年都有大量的移民进入美国(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吸收近代国际移民的一半以上。目前每年大约保持3040万的移民速度。以欧洲移民后裔为主体的白种人约1.8亿,占人口总数的83,黑人2600万左右,占人口总数的11.7,其余为墨西哥人、阿拉伯人、波多黎各人、印地安人、华人、菲律宾人、日本人、古巴人、印度人、朝鲜人、越南人等。)(3)美国的一些著名学者中,为什么什么肤色的人都有? 关于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问题,美国劳动生产率水平是世界最高的。按人平均计算的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占有的机械数量、动力的消费等,都高于其它主要国家。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特别在高科技领域,如信息和通讯、电子技术、航空和航天技术、核技术及各种军事技术等,在世界上都是最先进的。美国部门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物质生产部门只占国民产生总值的1/4,第三产业,特别是信息行业推动着美国经济的发展。 关于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本内容可以举任一个农业区或农业带,只要老师有比较充足的图像与资料,就可以展开讨论。还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以加深其因地制宜的特点,比如乳畜带与小麦带对换,让学生加以讨论成不成,是否更能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为什么? 总之,区域地理的学习,在这里往往以专题的形式展开学习。当然,教师也可以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抓住一条主线,展开学习。像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就可以抓住其发展工业的自然条件,比如五大湖的铁、阿巴拉契亚的煤、丰富的水源条件等发展钢铁工业,也是可行的,也是一种因地制宜。之后,再研究工业向南、向北迁移的问题,进而引出高新技术产业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关键是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二次开发问题。 三“澳大利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澳大利亚的相关资料:(两周完成)澳大利亚的养羊业在世界的地位。澳大利亚动物的种类和特点。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特点。澳大利亚地形、气候和景观图片(包括教材中的图)。“大陆漂移”学说。 将整理和处理好的有用资料在两周后提交给老师。1、 教师设计出需要探究的问题。3、根据小组数量准备学习资料袋,将处理、整理好的有用资料和需要探究的问题单装入各组的学习袋中。(二)探究活动过程:第一步:各个小组领取资料袋,开启资料袋后,阅读相关材料。材料一: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材料二: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材料三: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材料四:6500万年前,澳大利亚大陆脱离了其他大陆,漂移到目前位置上。材料五:澳大利亚的动物: 第二步:各小组领取问题袋,开启问题袋后,根据问题的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并参照教材中所提供的图片资料,进行问题的探究活动。教师将各组的问题用计算机列出来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澳大利亚为什么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你能列出澳大利亚主要动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吗? 为什么惟有澳大利亚有这些动物? 为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有哪些发展养羊业的良好条件? 为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你能为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提供什么建议?第三步:在老师层层问题的引导下,各小组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探究结果, 教师:澳大利亚除了国徽上的这两种动物外,还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动物就比其它大洲的动物古老呢? 学生:18世纪后期,欧洲殖民者随船带到澳大利亚29只绵羊。 学生2:我们小组是从澳大利亚的气候分析的,澳大利亚地跨10S至40S之间,南回归线横穿大陆中部,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从气候类型图中可以看到分布最广的是亚热带草原和热带草原气候,我们认为这两种气候类型为澳大利亚提供了广阔的天然草场资源,因此适合养羊。 (计算机展示澳大利亚的气候图) 学生3:我们小组是从另一个角度讨论的,澳大利亚没有大型食肉动物,羊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天敌,可以自由安全的生长繁殖,因此适合养羊。教师:同学们通过探究活动理解了澳大利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原因。 学生:希望澳大利亚在养羊的时候要注意草原的保护,可以发展人工草场。教师:很好!实际上澳大利亚已经在这么做了。下面我们对澳大利亚做进一步的探究。为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学生: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矿产品出口国之一,矿产品的出口额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2/5,铝土矿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5%,居世界首位。铁矿、镍矿、锌矿和锰矿的储量居世界的前五位。煤炭产量的一半供出口。铁矿出口量世界第一,因此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 教师:根据澳大利亚的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进行小组讨论:你能为澳大利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什么建议?第四步:小组竞赛,活跃气氛,巩固成果。 关于澳大利亚,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自行设计教学过程。比如澳大利亚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养羊和小麦的。他们在地形上选择哪里?为什么?他们依据气候条件,选择哪里?为什么?他们依据水源条件,选择哪里?为什么? 关于特有动物的问题,教师可以讲也可以作为课下的课外活动予以安排。“巴西”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安排的顺序组织教学,也可以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自行组织,比如巴西的主要什么人生活在哪里?他们是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发展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1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培训课程大纲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录音新闻教学设计1 苏教版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教案设计归纳总结7
-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同步教学设计 (新版)鲁教版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第二框《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电池检测方法培训总结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九章第一节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马家庄第二中学
- 店铺执行力培训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0.1 关心国家发展 教学设计
- 锤击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综合施工记录
-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酸和碱黄琳娜微项目皮蛋制作中的化学教学设计
- Q∕SY 02098-2018 施工作业用野营房
- DB62∕T 3176-2019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墙体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库房工作日志》示例
- 施工现场防洪防汛应急预案45173
- 大猫英语分级阅读 八级1 Unusual Traditions课件
-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论文
- 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审计程序表
- 注射用盐酸丙帕他莫简介
- GB_T 17468-2019 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高清正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