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优美对称中的位置与数量关系——2013年北京市高考数学文科试题8解析.pdf_第1页
隐藏在优美对称中的位置与数量关系——2013年北京市高考数学文科试题8解析.pdf_第2页
隐藏在优美对称中的位置与数量关系——2013年北京市高考数学文科试题8解析.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 2 数学通报2 0 1 4 年第5 3 卷第3 期 隐藏在优美对称中的位置与数量关系 2 0 13 年北京市高考数学文科试题8 解析 徐红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1 0 0 1 0 2 2 0 1 3 年高考北京数学试题恢宏大气 稳中求 新 亮点层出不穷 选择题与填空题与前几年的命 题方向一致 体现出 多想少算 立足考查学生的 数学素养 思维能力及核心思想方法的使用 考查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认识是否深入 以文科 试题8 为例 命题人充分发掘了正方体的对称美 让学生去发现隐藏在优美对称中的位置与数量关 系 题目立意新颖 点 线 面之间的关系在流畅中 有曲折 对称中有偏移 开拓出一个既精巧又广阔 的空间 让学生的思维可以自由驰骋 下面对文科 第8 题予以解析 仅供参考 2 0 1 3 年高考北京 文科8 题 如图1 在正 方体A B C D A l B l C D 中 P 为对角线B D 的 三等分点 P 到各顶点的 距离的不同取值 有 A 3 个 B 4 个 图1 C 5 个 D 6 个 如何考查P 到各顶点的距离的大小关系呢 我们不妨从P A P C 的大小关系人手 由于二者 关系不外乎三种 P A P C P A P C 或者P A P C 即是研究正方体内的点P 到线段A C 两个端 点的距离 为此可先思考到A C 端点距离相等点 的位置 再确定P A P C 大小 类比平面中到一条 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中垂线上 可知空间中到点A C 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A C 的中垂面 即过一条线段中点且与该线段垂直的 平面 上 于是可通过判断点P 是否在A C 的中垂 面上来判断P A P C 大小 即研究P A P C 大小 只需研究点P 是否在线段A C 的中垂面上 其它 同理 方法1如图2 点 P 位于A C 的中垂面 B D D t B 上 且平面 B D D B 也为A C 中 垂面 所以由对称性可 知P A P C P A P C 同理 点P 位于线 段A B 的中垂面 A B C D 上 且平面 A B C D 也为D C 中垂面 一P D 于是P A P C P B 下面比较P A P A P B P D 大小 由于点P 与点B 位于线段A B 的 中垂面E F G H 同侧 图 3 所以P B P A 同理 可证P A P A l P A l D 1C P D 所以P 到正方体各 4 顶点的距离分别取4 个 不同数值 选 B EB 图3 从方法1 我们可以感受到正方体极强的对称 性 在方法2 中我们将继续挖掘它的对称性 以及 图形围绕对称发生偏移时的位置与数量变化 方法2 如图4 正方体绕直线B D 逆时针 旋转1 2 0 A 被旋转至C C 被旋转至D D 被 旋转至A 这是正方体的一种旋转对称性质 P 是旋转轴B D 上一点 所以P A 一P C P D 同 理P A P B 一P C 如图5 观察平面B B D 1 D 可 以证出O P 上P B 所以么P O B 是锐角 P O D 是 万方数据 2 0 1 4 年第5 3 卷第3 期 数学通报 4 3 钝角 又因为P A P C O A O C 所以么P O A 是 直角 于是有么P O B 么P O A 么P O D 在 P B O X P A O 和 P D 0 中 P O 是公共边 O B O A O D 么P o B 么P O A 么P O D 较大的 角对应的边也会较大 所以P B P A P D D l D lC 图4 C 图5 下面比较P D 与P D 的大小 观察图6 我们可 以把P 点看成是由B D 中点P7 向点B 滑动得到 的 于是有么P D D 一 么P7 D D 么P D D l 所以 P D P D 所以点P 到正方 体各顶点的距离分别取4 个不同数值 选 B 我们还可以把题目中的正方体看做一个智力 玩具 魔方 如图7 点P 到正方体的每一个顶点 的距离恰好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对角线长 方法3 如图7 将正方体各棱三等分 会发 现三个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体P A 长方 体P C 和长方体P B P 到点A B C 的距离就 是三条体对角线P A P C P B 的长度 于是有 P A P C P B 同理可知 P 到A D C 的距离 相等 即P A 一P D P C 图8 另外可观察到 P B P D 是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的对角线 它 们的长度与前两组值均不等 所以选 B 图7 B 图8 此题也可以利用空间向量知识加以解决 建 立恰当的空间坐标系 让图形的对称性在坐标中 表现出来 使得计算变得简单 方法4如图9 以B 为原点建立空间 直角坐标系 使P 点坐 标为 1 1 1 则其他 各顶点坐标分别为 D 3 3 3 A 0 3 0 C 3 0 0 B 1 0 0 3 A 0 3 3 D 3 3 0 yAB 图9 c l 3 0 3 由坐标对称性知P A P C P B 一 6 P A l 一P C I 一P D 一3 又易知P D l 一2 3 P B 一 I X 所以P B P A P A l P D 选 B 方法4 是一种常规而稳健的方法 在坐标化 时要注意合理运用对称关系 通过计算比大小 方 法1 按部就班 从各个优美的细节人手进行探究 把判断P 到两顶点距离转化为判断P 是否在两 顶点所构成线段的中垂面上 方法2 的旋转让人 眼前一亮 但要想全面解决问题 还需要去发现图 形由对称发生偏移后位置与数量的变化 方法3 不禁让人啧喷称叹 不仅道理浅显易懂 而且把正 方体的优美与对称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法需要学生 对于正方体的对称性有比较宏观和透彻的理解 要想让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思维能自由驰 骋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引领学生揭示数 下转第4 7 页 万方数据 2 0 1 4 年第5 3 卷第3 期数学通报 4 7 l 叫越 由于一般的二次函数Y a x 2 6 z c 口 o 的图像可以看成由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 a x 2 口 o 平移得到的 因此这两个函数图像形状相同 只是位置不同 下面我们就以二次函数y n z 2 n o 为例 来研究抛物线上点的运动规律 我们将解析式y a z 2 口 o 变形为音y z 2 你能否把等式左边用两个完全平方式表示 出来 生1 詈 麦 2 一 詈一麦 2 一z 2 1 师 说说这一变形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1 我是将丢y 拆成4 1 2 口 Y 2 然后构造 去与普的和与差的平方差 一 师 还有其它拆分方法吗 生2 将扣拆成4 去 詈得 丢 2 一 导一丢 2 z 2 2 生3 因为丢y 一4 石1 y 还可以拆成 y 丢 2 一 y 一拶 3 师 同学们拆的很好 我们选取 3 式进行研 究 将 3 移项变形得 y 去卜户研 请你用几何语言叙述一下该等式的几何 意义 e l 平面上 动点M x y 到定点F O 4 1 n 的 距离与点M 到直线Y 一一圭的距离相等 士 师 请你一般地概括一下抛物线的这一性质 生 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 与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 师 一般地 我们给出抛物线的定义如下 平 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F 售z 的距离 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 定点F 叫做抛物线 的焦点 定直线z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师 如果定点F 在定直线 上 动点的轨迹是 什么 生 过点F 垂直于l 的直线 教学感悟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 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 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 而提出新 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 却需 要创造性的想像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 步 提出问题是学生的一种重要的能力 在教学 中 我们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并对学生所提的问 题分析思考 是我们了解学生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 学设计的基础 利用好问题资源会使我们的教学 更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使课堂生成更加精彩 以上是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几个特写片 断 实践证明 创造民主 开放 和谐的课堂气氛 设计好的问题情境 教师以学习者的姿态和学生 沟通交流 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启发学生创新思 维的有效策略 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功底 和收放自如的课堂驾驭能力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 不断地积淀历练 思考探索 课堂才会有多彩的生 成 创新的联想 智慧的闪现 这正是我们作为教 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上接第4 3 页 学中的概念 性质 定义 定理及每个知识的本质 特征 借助几何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