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教师应该具有教研成果意识成果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具体展现。作为数学教师的成果通常展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育教学方面的成果;第二,教研方面的成果。对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成果,普遍的教师都很关注。从当教师的第一天起,只要是他立志终生在讲坛上耕耘,他都会认真思考如何把书教好,如何把学生教育好,力争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好的成果。但是,有不少的教师忽略了教研方面的成果,尤其是青年教师。这些教师缺乏教研成果意识,一天只埋头教书,很少思考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数学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因此,他们很少思考如何将经验上升为理论,又如何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他们不愿意拿起手中的笔将成功的经验撰写成文,让大家共享。他们不知道将经验撰写成文的过程是一个理论升华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成果转化的过程。长期坚持,必有好处。有很多教师不愿意写文章,认为写文章是一件痛苦的事。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万事开头难”。的确,当你第一次拿起笔写文章时,确实感觉有些困难,但是,你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写下去,到一定的时候,功到自然成,你就不会再感觉困难了,此时你将会感到是一件愉快的事。要想坚持下去,必须要具有成果意识,要意识到:一个教师不仅要会把书教好,把人育好,而且还要会写文章,会搞教育科研,这样,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只会教书,不会搞教育科研的教师只能算做一个教书匠,不能算做一名优秀教师。事实上,众多的教育家都是靠搞教育科研、写专著、写好文章而出人头地的,单凭教好书是不能成为名家的。有很多教师由于平时不注重教学研究,缺乏教研成果意识,没有教研成果,没有文章发表,当评定职称时,他们感觉吃亏了。不少的省市规定:在评定高级职称时,必须要有教研成果,必须要有学术论文。于是,当要评定职称的时候,他们忙于赶写论文,东抄一段,西抄一段,凑合起来,成了一篇文章,急于寄给杂志社,渴望马上发表,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几天哪能写出好文章?文章不能发表了,评定高级职称没有希望了。事实上,功夫是从平时练起的,从平时做起,从身边发生的事想起。从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抓起,这样坚持做下去,文章是会写出来的,教研成果是会产生的。下面谈谈具体应从哪几个方面抓起。 第一,从写教案开始。我认为,一篇好的教案就是一个教研成果,因为它记载着设计者的思维过程;它展示了设计者认识问题的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反映了设计者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理念。因此,要设计一篇好教案是要花时间的,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应该从平时练起,认真写好每一堂课的教案。写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练习写作的过程,训练思维的过程,培养能力的过程。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教授指出: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在设计教案时应该体现这一转化过程,在教案中要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例子,将深奥的、形式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大众化知识。这一转化过程体现着语言的锤炼与组合,体现着数学知识与人文修养的融合。因此,写一篇好的教案就相当于写一篇好的文章,天天坚持写好教案,就相当于天天练习写好文章。特别是一些研究课、公开课、优质课的教案我们更要精心设计。我听了不少优质课的决赛课,有很多教师的课上得很好,表演很成功。但是一看他们的教案,让人遗憾,整个教案寥寥数语,二三百个字,教学过程就是那么几个标题,好一点的附有几句说明,差一点的就是标题一、二、三,根本不像一个教案,缺乏教案的基本格调。这种教师不是没有认真备课,否则,他不会上好优质课。他备课的思维过程在头脑中进行,没有将思维过程写在教案的过程中,这确。实是一个遗憾,因为一个教师要上好一堂优质课,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查阅资料,收集资料,筛选资料,整理资料,形成教案,然后登台表演。一般地,要备好一堂优质课,所花用的时间至少也得一天工夫,十来个小时,或者更多一些,常常要通过反复推敲,反复思考,深思熟虑。通过如此精心的准备和策划,一定有很多好的感想,好的例子,好的构思;还有一些巧妙的组合,精彩的点评,引人入胜的悬念。你为何不将这些劳动的成果跃然纸上,写在教案之中?这些成果凝聚着你的心血,是你智慧的结晶,你让它白白地从你的身边溜走,你不感到可惜吗?如果将它精心地整理在教案之中,就是一份很好的教研成果,将它寄往杂志社公开发表,让同行共享,你的研究成果就会得到大家的公认,你的知名度也就提高了。事实上,一篇优质教案公开发表之后,所产生的影响远大于你那一堂优质课所产生的影响,因为一堂优质课的影响只局限在你那一个学校,你那一个地区,而优质教案公开发表之后所产生的影响是全国,乃至世界。因此,我奉劝年轻的朋友们,当你在上优质课、公开课、研究课时,别忘了优质教案的作用和价值。第二,留心身边发生的事。古人曰:“事怕有心人,处处留心有学问”。每一天在我们的身边都会发生很多事件,只要我们带着成果意识的眼光去观察这些事件,我们就会从中发现很多有价值的教研素材。比如某某学生问你几个数学问题,也许有些问题你一时不能解答,你就将这些问题记载下来,事后进行专题研究,然后将研究的结果进行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往往就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你就将这些有价值的成果整理成文,寄给杂志社,也许成功就会到来。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引起老师们的讨论与争议,在争议的过程中各种观点将会发生碰撞,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此时,你不要回避,应积极参与讨论之中,发表你的见解,让人家反驳,通过一番辩论之后,有时候观点得到了统一,但有很多时候观点不能得到统一,这表明所讨论的问题很有价值,你千万不要放弃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你应该静下心来全方位地分析各种观点的依据是否充分,推理是不符合逻辑,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一些相关的杂志,再综合众家之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得出一个符合事实,理由充足的结论,并给出合理的论证,最后整理成文,寄给相关的杂志社,这种有价值的文章最容易发表,于是,你的研究成果就产生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内心境界,尤其是中学生。因此,当我们在和学生交谈时,只要我们留心去观察学生的表情,去分析他们的语言内涵,就可以探索出他们的一些心理特征。我在教一个“希望班”(差生班)的时候,经常和差生交谈,在谈话的过程中我逐步发现:普遍的差生在学习上都存在着心理障碍,都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都具有压抑心理、惰性心理和逆反心理。于是,我设计了一项科研课题“差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这项课题被重庆市教委审批为重庆市市级科研课题。通过三年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项研究成果被评为重庆市首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由此可见,在和学生交谈中,只要我们留心去观察、去分析,就会发现一些好的科研素材,然后专心致志去研究,就会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第三,多读书,多学习。大文豪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国古人也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能使人聪明,读好书能走捷径。如波利亚的解题教学就是一部名著,读了之后可以启迪我们的解题思路;又如数学通报等数学教育类杂志,读了上面的文章,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读书有两种读法,一种是泛读,广泛地读,不带具体目的地读。但是,我们要带着成果意识去读。当读到自己感觉有价值的文章时,要作好记载,对文章中的典型方法,重要观点摘抄下来,作为自己研究问题时的参考素材;另一种读法是带着问题去读,有目的地读。当自己在研究某一个问题时,感觉到论据不充分,或者缺乏理论依据时,有目的地阅读一些相关的名著、名杂志,从中查找相关的依据,相关的理论,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充足的素材。这种读法目的性很明确,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借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来充实自己的研究素材,既省事又有高观点,何乐而不为呢?著名的物理大师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旁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个人认识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孤立地靠自己的智慧去发现新的问题,往往是很困难的。如果我们借用别人的研究思路或者研究成果进行创新,一般地说要比自己独立创新容易得多。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名著,多订一些有代表性的权威杂志,多看一些别人的研究文章,从中学习别人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从别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中得到启迪。无论是哪一种阅读方法,在阅读别人的文章时,要敢于置疑,要有独立见解的能力,不要过分地迷信权威人物和权威杂志,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往往就有新的成果产生。事实上,任何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都会有疏漏,都会出现一些偏差,都不是百分之百的真理,因此,在阅读别人的文章时,只有带着敢于置疑,敢于向名人挑战的精神去学习别人的观点,才能真正学到有价值的东西,才能真正获得创新的成果。由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第3课时教学设计(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防灾减灾日地震安全培训
- 三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天外来客-苏少版
- 对客服务用语规范性培训
-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4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区域法律中心法律顾问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表格教案及反思
-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3单元 推进政治文明 第6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2框 弘扬法治精神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5银行协议存款合同
- 2023年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解析
- DB51T 2679-2020 钢轨被动式高速打磨技术规范
- DB32T 4878-2024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
- 微专题含膜电池-2024高考化学一轮考点击破
- 《航模基础知识》课件
-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病因介绍
- 存款保险知识培训
- 2025年中国汽车车灯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2024年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学生版+解析版)
- 电力公司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